前言

开头放《原则》作者 瑞·达利欧 的一句话,献给看到这些文字的人。

如果你现在不觉得一年前的自己是个蠢货,那说明你这一年没学到什么东西。 ——瑞·达利欧

以前也写过总结,但回头看看,缺少重点,废话连篇,我希望从这次总结开始能够有所改变。

我想到的一个复盘框架是,通过【变化】【价值】【认知】三个维度来回顾过去,通过【目标】【风险】【策略】三个维度来面向未来。

「变化」要体现的是变与不变。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但这只是整体视角。落在个人身上,有些东西会随着时空的流转发生改变,也总有另外一些东西依然不变。通过对变化中变与不变的识别,寻找其中的固有规律,以便应对未来的变化。

「价值」要体现内心的价值判定。也就是我所认为重要的东西。不只包括终态,也要包括变化态。比如当初认为重要,后来发现不重要或者当初认为不重要,后来发现很重要。通过对价值观的塑造和更新,明确自己的做事风格,找到自己的发展脉络。

「认知」要体现知识体系的更新以及意识形态的的形成。也就是曾经不知道的,在生命历程中慢慢知道了;曾经认为正确的,后来亲身验证是无效的;曾经认为是错误的,后来发现是有必要的。通过对认知的填充和纠偏,构建自己的人生算法,计算不确定性问题的最优解。

「目标」要体现预期的阶段状态。大到梦想,追求,小到喜好,欲望,不同层次的目标,也决定人生轨迹的差异。通过对目标的设定,明确下一步的前进方向,不至于在迷茫停滞中错失发展窗口。

「风险」要体现对意外的预判。人生从不会一帆风顺,人会生老病死,环境千变万化。我看到的不都是白天鹅,有时候黑天鹅也会映入眼帘。黑天鹅什么时候出现,在哪里出现,出现后会对我的生活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这都需要一定的判断和应对。通过对风险的把控,识别最差结果,考虑兜底措施。

「策略」要体现做事的方式方法。科学的方法好过盲目的试错,因为后者会消耗大量的时间资源。不存在任何一种方法是万能的,它永远都是适用于某一种场景的。要么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筛方法,要么基于自己的思考找方法,目的只有一个,通过对策略的梳理,归纳场景化的策略,高效抵达目标。

接下来对 2020 上半年每个维度做下总结。

变化

2020 上半年最大的变化:

  • 【工作范围变了】从纯技术开发到需求管理、项目管理甚至影响产品流程设计。
  • 【资产变了】年终奖以及理财收益都有较大的提高。
  • 【冲浪变了】信息高速公路在毕业后就很少上路,以至于想法很少记录下来,也没有表达出去。过去半年开始在多平台持续冲浪,发布内容,包括微信生态,知识星球,微博(已认证头条文章作者)和语雀。现在更喜欢在语雀发布内容。
  • 【自我评价变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认为自己是内向寡言,连自我介绍可能都说不利索的人。最近发现自己还是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很多东西可以逻辑清晰的口头表达,也会调节对话气氛,给人幽默的感觉。
  • 【人际策略变了】过去沉浸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总觉得人事的相遇都是缘分,无需刻意维护。后来意识到人脉资源的重要性,开始主动接触同频的人或者互补的人。

2020 上半年没变的:

  • 【业务没变】继续在原先的业务领域深耕。
  • 【城市没变】依然在毕业后的城市。
  • 【交易策略没变】一直秉持向有价值的人、事、股投资,高估赎回。
  • 【虎头蛇尾的毛病没变】想做的事情不少,但三分钟热度,后劲不足,有些事情就成为烂尾。既没有完全清理,也没有延续下去。

价值

一直认为重要的:

  • 【平和的心态】
  • 【伴侣】
  • 【同频人】
  • 【奋斗】
  • 【健康】
  • 【成长】
  • 【财富】

过去认为重要,2020 上半年认为不重要:

  • 【大量学习】过去我付费学习的东西蛮多,却鲜有醍醐灌顶的收获。愈发觉得古人的一句话是对的——学而不思则罔。学习只是浏览内容,只有思考才能消化内容,沉淀知识。学习什么不重要,有逻辑的思考来龙去脉,分析未来演进才重要。
  • 【个人品牌】互联网铺天盖地的讲这个,微信生态也在支持这个。但我慢慢觉得,对于缺少知识储备,缺少思考沉淀的人来说,这个太过遥远,因此一窝蜂去学习这些课程的人就成了韭菜,他们没有把时间花在自我沉淀上,而是花在自我包装上。短期可能有效果,长期难以为继。因此重要的还是自我的成长,个人品牌仅仅是在自己变得优秀,被众多人认可后的附带结果。

过去认为不重要,2020 上半年发现很重要:

  • 【人脉资源】做事发现资源匮乏的时候,就会发现平时积累这方面资源的重要性。
  • 【生活质量】对吃喝玩乐低欲望的我,在经历过一些好的生活方式后,发现幸福度显著提高,于是在某些方面开始远离低质。
  • 【自我营销】想要遇到更多的人和事,就不能默默无闻,需要曝光,需要展示自己,吸引对自己感兴趣的人来交流。
  • 【自律】过去误认为自己相对自律,会主动学习,看书和工作。事实上,拖延症让很多事情变得低效。合格的自律很重要。

认知

过去不知道:

  • 【生产资料】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你能提供什么样的生产要素,决定了你在社会中能处于怎样的位置。生产资料的积累是向上成长的关键。
  • 【知识结构】目前我的知识是零碎的应激的,缺乏成体系的知识结构,以至于难以有效的分享。未来打算系统地构建某些垂直领域的知识体系,盘活存量知识的同时,也进行增量的补足。
  • 【十分人才】苏世明在自己的书里提到过他的人才观,满分十分,十分人才就是那种不用领导下发指令,就能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将业务推向新的方向。

过去认为正确,2020 上半年验证无效:

  • 【并发做事】过去觉得并发做事很好,一个阶段能完成好几件事,感觉工作能力很强。但在经历过多次事情切换期间大脑空白,鲜有心流体验以及产出不够完美后,我就发现并发作用在人身上是低效的,是容易打折扣的。专注做事带来的物质收益和情绪收益反而都要更好。
  • 【安于现状】舒适区总是很舒服,但在变化面前就会很危险。被变还是求变,这是不同的策略。转换思维,对自己【不设限】,疯狂学习工作生活中能接触到的一切,才是正确的方向。

过去认为错误,2020 上半年发现有必要;

  • 【主动做事】过去习惯被安排的角色,把交代下来的事情执行好就够了。但有些事情没人安排,这时候就需要有人主动牵头进行处理。如果能站出来,并推动问题的解决,这就是一种担当,所谓此时此刻,非我莫属。
  • 【简单最好】过去觉得凡事丰富一点总是好的,显得充实。但慢慢的发现,花里胡哨的东西远没有简洁干净的东西美丽而有韵味。大道至简,less is more。奥卡姆剃刀,若无必要,勿增实体。

目标

  • 【现有知识结构梳理】
  • 【把手上的事情做好】
  • 【完整出彩的项目】
  • 【拓宽知识边界】
  • 【记录&思考】
  • 【接触更多的人和事】

风险

  • 【失业】
  • 【工作无亮点】
  • 【一事无成】
  • 【理财爆仓】
  • 【社交上孤寡】

策略

  • 【先完成后完美】先把事情做成,再做细节优化。
  • 【价值投资】工作上优先高价值的事情,理财上优先低估的高价值资产。
  • 【利他等于利己】凡事多为对方考虑一点,同样能为自己带来方便。
  • 【系统思维】永远从系统维度进行全局思考,而不是局限在单个节点。能看到节点问题,也能识别节点间的影响,提出最优解决方案。
  • 【头脑开放】面对问题,不局限在固定的解法,拿到结果之前不放弃任何可能性。
  • 【证实&证伪】质疑精神,不轻信他人的结论,从自身视角上去证实或者证伪它。
  • 【与优秀的人为伍】我们交什么样的朋友,我们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人的能力水平,可以通过社交圈子体现。

尾声

半年以来,新冠隔离,线上协作,在家办公,绩效沟通,晋升面试。有快乐也有痛苦,有期待也有失望,有动力也有压力。面向未来,会慢慢承担更大的责任,也会面临更大的压力,会交到有趣的朋友,也会遇到意想不到的事情,那就做好准备,全力应对。

(完)


写字也为交个朋友,可以扫码加我。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