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 | 孙悟空的紧箍咒究竟有什么用?

:::info 关键词:
身份认同
自我约束 :::

孙悟空对紧箍咒的态度经历四个阶段:

  1. 最初带上紧箍咒:观音菩萨给唐僧的 嵌金花帽 和 定心箴言。孙悟空很高兴的戴上了。
  2. 唐僧念咒,孙悟空发现真相,心态是后悔。
  3. 孙悟空受到三次紧箍咒的惩罚。
    1. 孙悟空要打唐僧,唐僧念一次。
    2. 三打白骨精,唐僧念三次。
    3. 乌鸡国唐僧为了让孙悟空救国王,唐僧念一次。

任何文学作品,归根结底都是现实主义作品,因为虚构的内容总是受制于作者的现实生活,往往也成为对现实生活的反映。

【紧箍咒好的一面】

孙悟空有灵性,却没有神性。

为了防止野性未泯的孙悟空闯祸,也为了防止他中途退却,观音和唐僧就要用紧箍咒约束他。任何人在开始受到约束时都会很痛苦,孙悟空当然也不例外。

戴上紧箍咒之后,孙悟空很快发现他被神的圈子所接纳了,在以后的降妖除魔过程中,他不再是一个人奋斗,背后有了一个强大组织的支持。在后来的取经历程中,你也能发现,孙悟空很享受与众神仙为友而不是为敌的生活。可以讲,这是紧箍咒给他带来的直接利益。

孙悟空最终成了佛,但成佛道路本身是漫长甚至痛苦的。唐僧经过八十一难取到了真经,孙悟空也伴随着师父经历了那些磨难。和唐僧不同的是,唐僧要克服的主要是外界的磨难,而孙悟空则要时时刻刻和自身的恶做斗争

紧箍咒的限制,某种程度上是帮助孙悟空戒恶戒嗔,放弃心中与佛性相违的贪嗔痴慢疑,逐渐获得他自己的神性。事实上,当悟空开始放弃兽性,唐僧也就很少用紧箍咒惩罚他了。严格来讲,唐僧真正严厉的惩罚也只有三打白骨精的那一次。

等到悟空完成了修行,到了雷音寺,见到佛祖成佛了,头上的金箍也就自动消失了,因为紧箍咒、或者说戒律已经内化到他的心中,不再需要头上的金箍了。其实,紧箍咒并不独属于孙悟空,唐僧的心中,佛门众弟子的心中,其实都有属于自己的紧箍咒。

【紧箍咒到底是什么】

:::info 康德的一句话也许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他说,“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赞叹和敬畏就越是历久弥新,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他们向我印证,上帝在我头顶,亦在我心中”。 :::

:::info 你可能听过这句话另一个更精炼的翻译版本,也就是“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是值得我们深深景仰的,一个是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另一个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在我看来,紧箍咒其实就是这样的东西。 :::

康德还说过,“自由即自律”,一个人如果懂得自己约束自己,自己给自己限制,他也就因此而自由了。

反映在现代社会,我认为一个人所要戴上的“紧箍咒”,其实是三样东西:

  • 首先是基本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 第二,是自然法则;
  • 第三,则是个人以外的,来自组织的力量。

一开始,很多人肯定也和孙悟空一样,觉得不自由,到处碰壁,甚至受到了惩罚。但是最终能够在各种专业领域走得远的,都是能够理解和接受紧箍咒的人。但就像孙悟空的紧箍咒一样,这种限制的另一面是一种认可,如果一味排斥这种限制,实际上也是在排斥来自一个组织的认可,也就失去了融入组织、借力于组织的可能性。

:::info 优质评论:

  • 带上紧箍咒之前的孙悟空与刚进入大公司的实习生。

  • 个人在组织,特别是在处于成熟期、管理规范的大组织,我们首先要遵章守纪,依流程办事,最好认同企业的价值观和愿景(越往上越有这样的要求),上级和他人对我们工作的结果就有一个较稳定的正面的预期,也更容易获得支持。这样当我们开展项目时,其他部门或同事就算依职责和流程作业,基本上也是在帮我们。

  • 孙悟空和紧箍咒,就好像每一个小孩长大的过程,从不断试探行为边界,用反抗争取民主独立,到认同基本的行为规范,在一定范围内行使权力,是每一个人,在逐渐长大的过程中,逐渐适应和融入环境的过程。

  • 知道不能做什么,和知道该做什么,一样重要。

  • 紧箍咒:边界内做事,按轨迹做事,做笨人,听天命尽人事,做好最后的 1%

  • 底线和原则就是紧箍咒。 :::

022 | 为什么要有 B 计划?

今天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都需要做出计划,按照计划行事。很多人做计划的时候会把一套计划做得看似很完美。但是到了实施的时候,总会有预想不到的情况发生,让计划无法顺利执行。

  • 计划总会出偏差。要么,留出足够多的余量,可能是时间,也可能是资源;或者事先给自己准备一个 B 计划。
  • 只要一件事确实是自己重视的,就需要安排B计划。越是对自己影响重大的事情,B计划就要准备得更详尽。
  • 这不仅仅是因为B计划在陷入不利局面时有改变局势的力量,实际上,准备B计划还有另一层意义:它会改变我们执行A计划时的心态。在存在B计划的情况下,我们执行A计划的心态也会更加稳定,这也会提高A计划的成功率。

举例:网球二次发球和战争的故事。

:::info 我的思考:
看似完美的事情往往容易出问题,看似简单的事情做起来并不容易。这是我在互联网软件行业工程实践的心得。做工程的好处是很容易通过实践来检验我们的判断,所以当我看到有同事信誓旦旦说这个功能没问题,听到他们讲那个需求一天就能搞定,我心里就为他们捏一把汗,几天后也很容易被现实打脸。

当然我也是被自己的误判打过脸,才意识到计划赶不上变化,想象比不上现象。所以我做事总会去想最坏的结果,然后反过来想怎么预防,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怎么解决。

于是慢慢学会了缓冲,灰度,预案,面向异常编程,动态的眼光看世界,随机应变的能力大大增强。 :::

:::info 优质评论:
有类B计划,需要leader将所有可能的情况思考成对策树,和对策集。在平时明确做事的流程和应急事故的流程。

Plan B 有点像编程中的那个else。

在学习条件语句的时候,教我编程的老师说了这么一句话,有if大部分情况下也得有else,否则逻辑就会不严谨,程序就会有bug。

换在生活中也一样,当计划a无法执行(if条件不满足),又没有b(没有else)计划,事情会做不成(出现bug) :::

023 | 为什么不能作弊?

人生其实不止一次考试,走出学校后,每个人都要经历很多没有监考的考试,一个学生必须要习惯于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不作弊。这不仅是一个道德问题,也是一种采用什么方式成长、工作和生活的问题

人的一辈子是靠一点点努力,试错,纠偏,然后才可能得到真实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人的本事才可能提高。我们一辈子遇到的很多事情,是没有一个现成答案的,需要我们自己去找到答案。如果靠作弊,将一个所谓的答案抄上去,那就像电影《楚门的世界》里一样,自己或许还能陶醉其中,但得到的只是虚幻而已。只不过,电影里的主人公是被别人欺骗,而作弊却是自己欺骗自己。

【作弊的社会危害】
对于社会而言,作弊的危害就更严重。如果作弊成风,社会就不可能有进步,也不可能有新的发现,因为习惯了作弊的人遇到问题不会想要去解决问题,而是通过欺骗去掩盖问题。

  • 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的例子。

闭卷考试由于时间限制,通常只能考一些死记硬背的东西,而在我们今后的工作中,更多的其实是“开卷考试”,在能够查阅资料、独立获取信息的基础上,看一个人能否把问题解决掉。在我的印象中,我在美国上的十多门课里,有闭卷考试的不到1/3。

024 | 比敬业精神更高的是什么?

丹尼斯∙罗德曼
NBA 常规赛救球瞬间。

但如果我们要理解罗德曼的表现,仅仅靠职业素养这四个字就不够了。即使是非常敬业的球员,也不是每个人都会像罗德曼那样奋不顾身地去救每一个球。要做到这个水平,需要的就不是职业素养了,而是梦想。这就是罗德曼和一般的职业运动员所不同的地方。

【如果达不到三个基本要求,梦想就只是空想:】

  1. (长期努力)首先,是否为梦想付出过长期的努力。罗德曼付出过,乔布斯也付出过。
  2. (倾尽所有)其次,你是在拿别人的资源成就梦想,还是为了梦想倾尽自己的所有。我以前讲过,马斯克为了办公司,搭上了自己全部身家;有很多创业者都说自己有梦想,但这些话只是说给投资人听的,回头自己却在股票高价位时套现离场。
  3. (放弃其他)第三个基本要求,你是否为梦想放弃过其他的机会。在我看来,这是检测一个“真正梦想”的试金石。很多人想到名牌大学拿一个学位,却不愿意放弃目前收入不错的工作,这样的梦想永远不会实现。罗德曼在大学时也是得分能手,到了NBA只有干脏活的份,如果不愿意放弃,他后来也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info 读者评论:
这让我想到了,爱泼斯坦在《范围》一书中讲到一段话: “我是谁”,不是什么你夜深人静扪心自问问出来的。你必须尝试各种各样的事情,才能发现你喜欢做什么,你想做什么,你能做什么,你是谁。而且答案可以随时改变。 只有尝试各种各样的事情后,你才能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这就是你的梦想(something bigger than myself)。 :::

025 | 成熟的自律是什么样?

《少有人走的路》

  • 书里谈到了三件事:自律,爱和宗教,以及一个人的世界观。
  1. 首先,自律的基础是认可自己的价值;
    1. 天生我材必有用,主动性。
  2. 其次,一个人逃避责任,就会失去自由;
  3. 最后,人要实事求是,找到正确的人生地图,删除过时的人生地图。

心智成熟,达到更高的自我境界,这是一个慢功夫,需要我们一辈子不断优化自己。这件事很多人是做不到的,你如果做到了,就已经超出常人的水平了,这就是为什么这本书叫做《少有人走的路》。

答疑04 | 有了 B计划,还要 C 计划,D 计划吗?

关于 B 计划:

  1. 强调的是制定并实施B计划,不是在A计划中留出更多的富余量。
  2. 其次,B计划的目的不是保底,不是做好心理准备接受最坏的情况,而是依然要采用积极的态度和行动去争取胜利。
  3. 再其次,有了B计划还要有C计划、D计划吗?这是很多留言里谈到的问题。我的结论是,通常是不需要的。
    1. 任何计划都不是儿戏,制定计划是有成本的,制定好的计划就需要认真去执行。我们在制定计划和执行计划时要有一个平衡,不能把精力都放在制定计划上,而忽略计划的执行。有一大堆的备选计划,和没有备选计划,这是两个极端,效果都不会好。
  4. 另外,有破釜沉舟死战的决心,不等于去冒险。我们不能因为张三把全部身家押到比特币上发了财,就学着这么做。

026 | 年轻的投资者容易犯什么错?

美国的媒体给被割韭菜的散户群体画像:

  • 年轻,社会经验少,受教育程度高,了解投资的皮毛,但其实毫无投资经验。

这群人有四个特点:

  1. 他们对股票操作多少有些经验;
  2. 他们经常读一些财经新闻;
  3. 他们都清楚券商和基金经理与客户其实有利益冲突,知道券商其实是在“割客户的韭菜”,这正是他们选择罗宾汉这种无交易费平台的原因;
  4. 他们都相信自己足够聪明,而且运气不错,能够靠一招鲜战胜华尔街那些工作勤劳、投资经验丰富的基金经理。这些年轻散户普遍相信,自己有能力从股市上获得几十倍的回报。

可见,恰恰是这样一群人容易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多少有些知识但是知识有限,脑瓜比较灵但是缺乏智慧,不必为生计发愁还有点闲钱。这些人最终在股市中被人当成了“韭菜”。

那么是谁在收割韭菜呢?

  • 给这些散户提供免费服务的券商,比如罗宾汉证券。

你可能会问,不收手续费券商怎么挣钱?魔鬼就藏在仙股中。

  • 如果买方报价和卖方标价总是有一点点差异,比如买方出9.99元买,卖方坚持要10元才卖
  • 中间这一分钱差价,就被一头买,一头卖的券商赚走了。这就是券商常说的赚spread,或者说赚价差。

【总结】

  1. 半吊子的经验很可怕。要验证经验,就要交流讨论。
    1. 前面说到的那种散户,他们不是对股市一无所知,恰恰是一知半解,拥有一些未必可靠的知识和经验。
  2. “有智力、无智慧”,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1. 前面说到的这些年轻散户受教育水平并不差,但他们有没有认真考虑过,为什么华尔街那么多基金经理都跑不赢大盘?
  3. 在投资这件事上,频繁操作的劳模表现通常好不了。

027 | 明治维新的改良有什么特点

我今天特别想和你分享的看法是,日本明治维新之所以成功,除了政治制度的改变外,重要的是,它一方面改变了日本人的生活习惯,另一方面又保留了文化传统。其实,文化这个东西根深蒂固,很难改过来,而生活习惯的改变就容易得多。同时,生活习惯改变产生的效果之大,很多人可能都忽略了。

大久保利通的继任者伊藤博文等人就意识到,日本文化是需要保留的,但是对国民的生活习惯要进行改变。而这种习惯的改变要从细小的衣食住行开始。

【改良和文化的关系】

日本还利用自己的文化特点,推广新的生活习惯。比如日本人排队的习惯就是这么养成的。不给别人添麻烦是日本的文化,于是政府和学校就教育大家,为了做到在日常生活中不给别人添麻烦,就请排队。从此,排队成为了日本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一类的行为被视为道德教化,而它们通常是在日本文化的包装下推广开来的。

文化不是阻碍一个国家发展的原因,倒是很多日常的生活习惯可能更需要改变。而且改变生活习惯远比改变文化容易得多。不仅国家如此,其实个人也是一样。很多人想要自我提升,但要一夜之间改变自己的世界观和见识,这是很难的;其实从生活和工作的习惯做起,循序渐进地改变,就能面貌一新。

028 | 为什么小习惯最值得改变?

【什么是原子习惯】

柯里尔的这本书里把那些微小的习惯称为原子习惯,意思就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习惯,它们可以带来重大的改变。《掌控习惯》一书的英文书名其实就是“原子习惯”。我们这封信谈的内容,除了我自己的体会外,一部分来自这本书,另一部分则来自杜希格的《习惯的力量》(Power of Habits)。

什么是好习惯,什么是坏习惯,其实不难判断。比如赖床算不上是好习惯,动不动到厨房或者休息室找零食吃更糟糕。当然,今天更多的人有一个坏习惯,就是每过几分钟就要低头看一下手机。这些道理谁都知道,但难处是,一方面这些坏习惯戒不掉,另一方面,好习惯培养不起来。怎么才能做出切实的改变呢?

【养成习惯的四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是,让自己身处于一个好的环境。单纯的靠做事动机和目的形成习惯不太可靠,最不费力的方法是置身于一个合适的环境。想要学习,去图书馆,想要健身,交几个健身的朋友。

第二个点要点是,找到坏习惯的替代方法。很多人吸烟是为了减压,那只要找到其他减压方法,戒烟就会变容易。同理,有人工作紧张的时候,爱吃零食,那只要找到别的放松方式,就可以保持体重。

第三个要点是,把改变习惯的注意力放在启动上,而不是完成上。懒得去健身,是因为换鞋子换衣服下楼这件事懒得做。拖延去写文章,是因为没有去尝试写下第一句话。早上赖床,是因为没有在听到第一声闹钟的时候,就一骨碌爬起来。一旦开始,习惯就成功一半以上。

第四个要点是,养成习惯不怕慢,就怕停,更怕走回头路。减肥一旦停,就会前功尽弃,甚至体重反弹。因此,要养成习惯,要长期坚持做一件事情,就需要降低做事情的门槛,让自己不容易停下来。就像我每天在写每日思考,一个字也可以算思考,但至少要有。

029 | 另类精英学校为什么办不下去了?

你如果在网上搜索“AltSchool 2015”这个关键词,会看到2015年关于这个“另类学校”的很多报道,包括来自中国的报道。

另类学校是什么样?

Altschool是Alternative School两个词的缩写,意思就是“另类学校”,所谓另类,当然是相对于我们今天大家上的普通学校而言。

7个特点

  1. 教学完全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可以自己决定自己想要学什么。
  2. 为了做到上面这一点,每一个学生都会有一个不同的学习计划
  3. 绝对的高科技
  4. 为了保证高科技的效果,这所学校的工程师团队和教师团队人数相等
  5. 教育的理念很先进,至少看上去如此。这所学校的口号是“另类学校=教育+设计+工程+创业”
  6. 这所学校得到了硅谷IT精英和投资人的鼎力支持。给它投资的除了扎克伯格,还有乔布斯的遗孀劳伦娜·乔布斯,风投公司凯鹏华盈,著名投资人安德森∙霍洛维茨、彼得·蒂尔等等。几轮下来这所学校一共融资1.76亿美元。
  7. 学校按照这个理念办学,听起来自然高大上,自然有很多家长想把孩子送去读书,于是它就特别难进。

这所试图改变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学校一度风生水起,但最后以一地鸡毛结束。

【另类学校为什么办不下去?】
首先,它所发现的美国教育的问题是存在的,但是给出的解决方法方向却错了。

美国已经有了一批世界顶级的中小学,要做到比它们还好,一来没有必要,二来成本太高。另类学校花在每个学生上的钱超过上述任何一所私立名校。虽然这个学校是2013年创办,但真正上规模(但也就是300多人)是2015年到2017年这两年间,这点时间已经花了近两个亿美元。如果真的按照这种方式培养一个小学生,可能平均一个人要一百万美元。

美国基础教育的问题不是私立学校不够好,而是无法让公立学校达到私立学校的水平。也就是说,范提拉的努力方向完全错了,即便他的学校办成了,也难以推广。

【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做法】
第一,对于最最底层的人,首先是确保他们的孩子不逃学。KIPP计划说得更直白一些,就是美国版的中国式中小学教育,强调纪律和应试等等。这样的学校是专门针对底层家庭孩子的。

第二,对于基础尚好,但长期以来水平没有提高的学校,采用半公立半私立的方式进行改造,

【KIPP】

*KIPP,即Know Is Power Program,这一计划以培根名言“知识就是力量”为名,旨在帮助穷苦家庭孩子实现上大学的梦想。这个计划有四个特点:

  1. 全部在低收入、差学区的学校开展,对学生全部免费,而且还提供餐饮。

  2. 学生必须很早到校,很晚离开,这样让他们和自己生活的贫困、混乱和不安全的社区分开。

  3. 教授学生最基本的数学、语文、科学和人文课程,要求学生在基本技能方面必须达到较高的水平,以帮助他们进入大学为目的,不强调所谓的素质教育。

  4. 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正向反馈鼓励学业进步的学生,强化他们取得更好成绩的欲望。

进入KIPP计划的学生最初通常成绩不佳,但经过努力后,大部分都能成功地升入大学。

037 | 凭一己之力能做到多少事?

近代德国学者李希霍芬在中国进行了七次长途考察,出版了 《中国:我的旅行与研究》一书,让西方人对中国有了较为全面客观的认识。

  • 丝绸之路名字的由来、烧瓷器的高岭土的由来、青岛的选址和近代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先驱者都指向同一个人——19世纪德国旅行家、地理学家 李希霍芬。
  • 青岛(Tsingtau)原本是小岛,德国人命名给新建的城市。
  • 李希霍芬考察江西、安徽一带,路过景德镇,看到高岭山上矿工开采瓷土的景象,就用 高岭土 命名瓷土这种矿物。
    • 通常世界上对矿石是以成分命名,铜矿就是铜矿,铁矿就是铁矿,而瓷土矿则以一个中国地名命名;从此,瓷土就永远地和中国联系起来了。今天美国探明的瓷土储量比中国还多,但人们依然要用中国的地名来称呼这种矿物。
  • 李希霍芬考察山西和山西,发现了丰富的煤炭矿藏。
  • 李希霍芬考察洛阳,提出丝绸之路的说法。计划在中国最后的行程中,从西安出发,西行穿过中国西部和中亚回到欧洲。
  • 最后一次出行因为战事,转而向南,穿过秦岭,前往四川考察,在著作中把都江堰介绍给了全世界。

李希霍芬的学术成果倍受学者推崇,很长时间里都是中国地质领域最权威全面准确。他做这件事,称不上有利可图,不同于哥伦布、达伽马这些探索家,后者跨越远洋航海探险,是为了获得巨大的经济收益。而李希霍芬更多是出于一个学者对世界的好奇,完成了这些考察。

对我们的启发:

  • 一个人如果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而且身体力行去做,其实一辈子有可能做很多事情。
  • 很多人觉得,我之所以事情做得不够好,是没有资源,很多人融资了上亿元,还未必能做成一件像样的事情,就梦想着如果有马云那么多钱,就能做更多的事情了。
  • 实际上,如果有一个适合自己的目标,而且真心愿意做那件事情,坚持做下去,比起完全依赖外界资源来驱动自己做事,结果会大不相同。
  • 人未必需要在刚从学校毕业的时候,就把目标定在尽快有房有车上,应该考虑去做一些对自己和世界都更有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