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发展篇】

07 | 职业方向:如何选择一个有前景的职业方向?

三件事很重要:选择,坚持和努力。

长期看,好的职业方向是什么样的?

回答可以总结为一句话:职业方向好不好,从两个维度来判断:从长期来说,要看它的高度和容量;从短期来说,要看它的供需关系。

建议考虑长期属性。

高度指:职业方向上最牛的那批程序员能达到的职场高度,也就是职场天花板。

算法工程师,Java后端,客户端天花板高,长期稳定性,是值得长期耕耘的领域。

测试工程师,硬件工程师,技术栈老的前端,天花板要低。再努力,收入和影响力可能比不上前面几个方向的同行。

容量指:职业方向上能够容纳的从业者的数量。

算法、后端、移动端,从业者容量很大,代表着行业繁荣。

计算机视觉行业容量和相关明星企业的兴衰有密切关系,波动非常大。稳定性比不上搜推广算法。

总之,一个好的职业方向,一定是高度很高,容量很大且稳定的方向。

识时务者为俊杰:短期的供需关系同样重要

程序员选择职场方向,要认清趋势,认清自己,避免死磕,做出最适合自己发展的决定。

2020 年IT领域各类职位的投录比。
FA861507-D753-4166-BD63-E78DEDA3CE41.webp
推荐算法虽然高度高,容量大,但投录比低,是红海,不建议进入。

选择后的坚持才是影响你收入的第一要素

谷歌不同软件工程师的收入。L3是硕士毕业应届毕业生级别。

8CFD09B7-413B-4D42-A821-A3781143E580.webp

什么时候选择转方向,如何转

两种情况下,可以坚定地选择新的职业方向。

第一种:对自己的毅力和决心非常有信心,清楚自己一定会在新方向坚持下来。

第二种:自己所在的方向已经进入了长期的下行通道。

  • 2013 年开始的去 IOE 大潮(IBM小型机,Oracle数据库,EMC 存储设备)
  • Flash,塞班工程师

三大步骤完成转方向:

  1. 下决心。短期和长期两个维度。开工没有回头箭。
  2. 定目标。目标职位的 JD,列具体目标,细致规划:掌握工具,领域知识,面试题。
  3. 攒经验。工作、学习行为,围绕新的目标进行调整。比如后端到推荐算法岗,可以先考虑推荐系统相关的后端岗位过渡。

小结

  1. 有前景的职业方向有两个特点,一是高度高,二是容量大
  2. 在具体找工作时,不仅要考虑长期发展,还要考虑短期供需关系的影响。
  3. 选择后的坚持才是影响你收入的第一要素,因此不建议在没有规划的情况下频繁跳槽。
  4. 转方向的两个典型条件二选一:一是个人转方向的决心非常坚定,对自己非常有信心;二是当前职业方向进入了长期下行通道。
  5. 转方向三步骤:下决心,开弓没有回头箭;定目标,提前一年查目标岗位的 JD,确立详细的目标;攒经验,千方百计地向你的目标岗位靠近。

网友优质评论

王世艺
分享下我的转方向的经验。
首先推荐看下混沌大学的第二曲线,里面提到两个切换到第二个增长赛道关键点。
一,十倍速变化。
二,击穿阈值。
当要出现新赛道的时候,一般都有一个10倍变化的变量,你一定能发现。我刚12年毕业是oracle dba,但当时注意到mysql的技术文章分享是其他数据库的10倍,评估mysql下一个关键点,主动去学mysql(选择)。
但是要从oracle切换到mysql还是很难的,因为当时mysql dba国内并不多,我自己也没实践,没人带,市面上没系统的课。所以我通读官方文档加阅读源码这条最苦的路子,击穿新赛道的阈值(坚持努力)。
十倍速的变化,大家一定要注意,这是行业变化的一个前置关键点。
击穿阈值,要说的就是只有达到阈值,你的努力才能量变质。
还有其他的一些原理,比如组织心态的束缚,讲的是为啥只有小公司能切换赛道。也许当时我刚毕业是个切换到mysql赛道的好前提,而那些当时的oracle专家基本都没切到mysql赛道。
还有个低端颠覆原理,讲的拼多多,美团如何崛起,也很有意思。我的体会是在运维开发时候,老系统只会越做越倾向高层和领导,比如花大量时间适配老板的pad这个需求,而对普通用户越来越不友好,流程bug甚至忽略,易用性越来越差,oncall只回答领导的提问等等诟病。这是你可提开发一些工具解决这些诟病,慢慢变为系统,最后替代老系统。

08 | 职业规划:大公司 VS 小公司,怎样选择更有前途

用财富管理的思路去管理你的职业生涯

根本性问题:我们上班是为了什么?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名利分短期和长期,挣钱分快钱和慢钱。

职业生涯的目标函数:求和逻辑而不是一年最大逻辑。
image.png
对于职业生涯,我们要优化的目标函数是 n 年职业生涯利益的总和,而不是最近一年的职场收益。

程序员典型的职场发展路径

【程序员典型的职场发展路径】
image.png
就中小公司和大公司之间的职位对应关系来看:
工作初级阶段(三年以内),中小公司工程师可平级跳槽到大公司,但到了比较高的技术职位,比如技术专家或者架构师,从小公司到大公司的平级跳槽基本不可能。

该现象的原因:

  1. 人事管理方面。中小公司空降不太能服众。
  2. 技术栈鸿沟。中小公司由于规模往往跟大公司有差距,架构很难指导大公司的工程师工作。

指导意义:

  1. 目前在中小公司,好好考虑下一步发展:尝试进入大公司,寻求进一步发展,还是继续在这家公司坚持。
  2. 大公司跳槽中小公司,一马平川。技术级别上升的同时,可以考虑从高级技术职位转型成经理职位。【大公司程序员的选择面远远宽于小公司】

如果你希望在互联网这个行业长期发展,最可行也最保险的发展路径是加入大公司或者明星公司,不断积攒你的技术财富。

【硅谷大公司职级对应体系】

image.png

【国内各大厂职级对应关系】
image.png

中小公司的特有优势:规模小,发展潜力大,加入发展前景良好的中小公司,也是弯道超车的发展道路

跟随公司一起成长是职业发展的快车道

例子:2018 年,我【作者】在看到美国流媒体公司 Roku 的增长机会后,放弃了一些大公司的 offer,加入了 Roku 的推荐团队。这几年来,随着 Roku 的快速发展,我不仅在股票收益上获得了 10 倍的增长,而且所带团队的规模也翻了三倍,负责的业务范围更不是之前可以相比的。

加入中小公司有三个建议可以帮助你有效规避潜在风险:

  1. 尽量去 B 轮之后,已经有稳定商业模式的中小公司。如果不是核心创始人,最好不要加入初创公司,成功概率过低。
  2. 即使去中小公司,也要寻求不低于业界平均水平的薪资。靠谱创业公司的融资额,一定可以支撑起团队较高的薪资水平。如果只卖情怀不给钱,只能说明公司本身有问题。
  3. 尽量去细分领域的头部中小公司,这样还可以保持技术上的先进性。有些细分领域的隐形独角兽,其实有着比大公司还先进的技术栈。比如 Hulu 在视频流媒体领域的技术积累就非常深厚,人员素质也远超大公司平均水平。小而美的团队,值得加入。

缺啥补啥,高端玩家看重的是职场体验

【程序员的三条职业发展道路】

image.png
通道一,“大公司升级打怪”路线,适合名校背景,可一直在大公司升级打怪或者去小公司寻求更全面的发展。

通道二,“小公司曲线救国”路线,适合由于教育背景等问题,没进入大公司的同学。先在相关行业小公司积攒经验,寻求时机跳槽大公司。这条道路,就不要在小公司花费过多的时间去升职。因为小公司职级一般不被大公司完全认可,应该专注提升个人能力。

通道三,“小公司协同成长”路线,适合愿意和公司一同发展的同学。前提是认定公司有前景,值得你付出。要注意,时刻关注公司发展状况,一旦公司发展不及你预期,难以实现当初目标,要立即切换通道二,及时止损。

在职场生涯的前 5 到 10 年完成技术积累后,一个成熟的职场人应该把路越走越宽,能够比较自由地选择接下来的道路,补足曾经没有的职场体验。【职场高端玩家的理想状态】

【职场高端玩家关注的要素】

image.png
这些高端玩家们关注的要素不同,所以职场追求也不一样。有些人厌倦了大公司的稳定,想去中小公司负责更大的业务范围;有些人觉得现在公司的技术栈不是业界最先进的,想去另一家公司追求更 cool、更先进的技术;有些人觉得现在负责的事情太无聊,想去一家新的公司追求从 0 到 1 的成就感;有些人认为现在公司的影响力太小,想去更大的公司,追求更大的业界影响力

小结

四个知识点:
1、要用财富管理的思路去管理你的职业生涯,寻求整个职业生涯的利益最大化,而不是最近一份工作的利益最大化。
2、在大公司的技术积累和职场经历是可以产生复利的职场财富。
3、如果说程序员的发展有捷径,那么选择一家有前途的中小公司,并和公司一起成长,就是职业发展的快车道。
4、完成职业生涯前 5 到 10 年的技术财富积累后,可以去追求更高端的职场体验,把业界影响力、业务范围、成就感、技术先进性作为更高的职场追求。

优质评论

yungoo

我目前在一个中小公司,公司规模比我入职的时候已经增长了10倍(公司还没有上市,千人N轮20亿估值)。

我主要看这些方面:
- 创始人团队素质:战略、能力、资源、执行力、稳定、互补
- 行业:赛道、对手、空间
- 商业模式:业务上轨道、商业模式清晰、布局合理
- 风险:合规没有政策性风险
- 融资能力:A轮以上战略投资,最好战略大基金
- 个人空间:能做我喜欢的事情,有发展空间
-关系:最好和高管有私交
- 文化:至少找到一个点,在3-5年后,即使个人发展或者公司发展碰到低谷,你依然觉得工作还有意义,不会轻易放弃。(个人觉得这点极其重要)

之前有过一次放弃即将上市公司的期权失败经历,付出不小代价。

记忆

那么如何挑选前景好的中小公司呢?如何判断这些中小公司是不是有前景?有哪些比较数据跟经验可以参考?
作者回复: 1、创始人背景好
2、有知名投资机构投资背书
3、公司的其他员工技术能力,专业能力强
4、公司业务已经有比较强的支撑。

第一装甲集群司令克莱斯特

老师,职场不是也存在宁当鸡头,不当凤尾么?
作者回复: 这是典型的个人EGO。职场选择只看个人长期规划和财富积累,跟鸡头凤尾没有任何关系。

09 | 期权股权:如何正确处理公司的期权、股权

传统行业,一般只有 VP 及以上级别员工才有股权激励。互联网领域,人人可能。

到底什么是期权和股权

什么是股权激励?

  • 目的上来说,股权激励是公司拥有者为了激励员工,让员工更有参与感和主人翁意识,把一部分公司股份授权给员工的奖励方式。
  • 形式上来说,股权激励分为两种:直接授予股权;授予期权。

什么是股权?

  • 股东对公司享有的包括人身和财产权益的一种综合性权利。
  • 通俗点说,拿到股权你就是公司股东了,就获得了以股东身份参与公司的分红、投票等经营和管理活动的权利。

上市公司怎么做股权激励?

  • 以直接向员工授予 RSU(受限股票单元)的形式实现。
  • RSU,除了智能在规定的时间点卖出外,跟股民从交易所买入的股票一样。

未上市公司怎么做股权激励?

  • 用授予期权的方式来激励员工。

直接授予股权和授予期权有什么区别?

什么是期权?

  1. 期权不是实实在在的股权,获得期权的员工不享受股权附带的任何权利
  2. 期权仅仅是一种合约,这个合约赋予持有人在某一特定时间段以固定价格购进或售出一种资产的权利
  3. 你行使这个权利的行为,叫做行权。
  4. 通俗点说,期权规定了一个购买股权的价格,你可以在某一时间段内用这个价格购买到股权。
    1. 比如,公司授予你 1000 股期权,行权价格是每股 10 块,行权时限是从授权日起的四年之内。
    2. 那么,你就可以在未来四年内,花 10*1000=1 万块 把这些期权变成股权。
    3. 所以,期权操作的重点是,你需要花钱来行权

花钱行权意味着什么?

  • 一般来说,公司期权价格跟公司当前的估值挂钩。
  • 如果公司估值不涨,手里的期权有意义吗?没有。你花 1 万买到的股权还是只值 1 万块,没有得到任何收益。
  • 但是,如果团队士气高涨,商业模式对路,四年后公司估值翻十倍,成功在港股上市。这时候你行不行权?当然要行权。你花 1 万块兑现了 1000 股股权,这 1000 股股权值 100*1000 = 10 万块,你这一下就赚了 9 万块。

公司使用期权激励的意义:

  • 它给了你跟公司一起成长的动力。如果公司估值不涨,你手里的期权没有意义;如果公司以远高于你行权价的股价上市,你的期权将收到丰厚的回报。

求职指导意义:

  • 谈 offer时,明确入职的公司授予的是股权还是期权,如果是期权要搞清楚行权价多少。
  • 如果行权价过高,要评估这样的期权还有没有意义。避免踩坑。

在职业规划中,如何更合理地追求股权收益?

以下表述,把期权和股权统称为股权。

三个建议:

第一,一定要在具备了一定的技术财富后,再去追求股权的收益。

  • 不建议职业生涯早期过多考虑股权的影响,而忽视了积累技术财富的机会。
  • 早期职场价值低,没有太多选择公司的资历,也没有跟公司讨价还价的资本。
  • 例子:毕业的小A刚进头条,是拿不到期权的,达到资深工程师才能够拿。他应该做的是,完成初期技术财富积累,才能在几年后把握住这些机会。

第二,如果你不是职场高端玩家,尽量不要尝试加入初创公司。

加入初创公司风险大,不建议普通人尝试。幸存者偏差。

如果只是行业新人,除了精力旺盛什么都没有,就不应该用你积累财富的黄金时间去冒险。

第三,不要忽视上市公司的股权升值机会。

想靠股权提升个人财富,并不是只能去创业公司。比如腾讯,小米,苹果。你可以加入上市公司来炒股。

我们要规避哪些期权和股权上的陷阱?

对于小公司,要考虑股权协议的合法性问题。避开以下几个陷阱:

  1. 仅以口头形式承诺期权,缺少书面的授权方案;
  2. 正式 offer 中不写明期权数量和授权细节;
  3. 在你加入公司后,以各种理由不签署或者推迟签署书面的期权授予协议,不执行当初约定的授权方案。

出现一项,就认定公司是一家不诚信的公司。

上市公司或者融资到 C 轮之后的独角兽公司不会存在诚信问题。我们应该结合自身规划,重点关注股权授予的细节

  1. 授权计划:分四年?和人生规划综合决策。
  2. C 轮之后期权价格很高,升值空间很小。

拿到股权后应该怎么处理?

处理不好,不仅无法让我们的财富增值,反而有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风险。

对于股权处理,考虑两个关键词:风险分散

美股上市的交税计算:

  • 假设公司授予 RSU,2019 给 1000 股,股价 50 美元,总价值 50000 美元。在授予的那一刻,公司就会为你预扣个人所得税,个税税率根据你的收入水平来确定,大概 20%-40% 之间。如果取 30%,那么你手上的股份价值 35000 美元。
  • 经过两年奋斗,2021 年,公司股价上涨,从 50 美元涨到 100 美元一股。你想卖了股票去买房,按说股价翻倍,你的股票价值也应该从 35000 涨到 70000.
  • 但是,你在卖出的时候,还要为盈利部分交资本增值税(中国不用交)。税率一般是 15% 左右,所以要交 35000*15% =5250 美元,最终你能拿到手的钱约 65000 美元。
  • 这是长期持有的情况,如果一年之内就想卖出呢?你交的资本所得税属于短期资本增值税,高达 35%,所以盈利的 35000 元要交 35000*35%=12250 元,到手仅 57750 元。
  • 可以看到,原本价值 10 万美元股票,扣完各种税之后,手里要打折 35%~45%。
  • 由于阶梯形的征税方案,对于那些收入非常高的同学来说,这个上限最高可达 50% 以上。

指导意义:
在拿到股票后,只有在两个时间点卖出是比较合适的。

  1. 一是刚授权的时候,你不用交资本增值税,可以把这些钱投资到其他地方或者用来消费;
  2. 二是在授权一年后,短期资本增值税转换成了长期增值税,税率可以大幅降低。

【风险分散】

  • 公司一旦上市,你拥有的股票价值飞速上涨,往往会造成股票资产在你总体资产中占比过大。这会造成财富失衡状态,需要进行财富的再平衡,防止单一资产的风险敞口过大。
  • 操作方式:
    • 公司授予股票后,立即卖出一半,并按照长期资产配置组合进行重新分配,分散单一资产价值下跌的风险。
    • 应用支点投资法的好地方:
      • 到底卖出多少公司股票,基于你主动的判断。
      • 作为公司的员工,没有人会比你更清楚公司的发展潜力,所以你可以给自己树立一个投资支点。
      • 如果你觉得公司发展好,就少卖出或者不卖出。
      • 如果前景不那么明朗,就多卖出股票。
    • 离职的时候,你不再拥有获得公司股权的机会,这时候保留相当一部分原公司股票就是更加明智的选择。
    • 用风险分散的思想来看这个问题:
      • 你离开了这个公司,就有丢失公司发展红利的风险,为了对冲这个风险,最好保留该公司的股票,让你的离职损失不那么高。

小结

要点:

  1. 股权是股东对公司享有的包括人身和财产权益的一种综合性权利。
  2. 期权仅仅是一种合约,这个合约赋予持有人在某一特定时间段以固定价格购进或售出一种资产的权利。
  3. 对于追求股权收益,三建议:
    1. 具备一定技术财富后,再去追求股权的收益。
    2. 不是职场高端玩家,尽量不要去尝试初创公司。
    3. 不要忽视上市公司的股权升值机会。
  4. 分两种情况规避股权陷阱:
    1. 对于初创公司,注意股权协议的合法性。
    2. 对于上市公司,注意股权协议的细节和公司的成长性。
  5. 拿到股权之后,处理注意两点:
    1. 要注意税对最终收入的影响。
    2. 用风险分散的思想去处理到手的股权。

评论

1、
王喆老师,您好。我想提问一个问题(比较跳跃性),仅从公开的信息(企查查等)中能否获知该公司的目前的大致状况呢?如果能该作何简单分析(融资)呢?

作者回复: 融资方面可以从一些融资数据库中查,比如crunchbase。具体的持股情况比较难,现在很多公司是通过第三方持股平台来授权,所以核心团队外的持股情况很难查到。

2、
如果公司有ESPP计划,是否参与ESPP呢?或者有什么原则呢?

作者回复: 如果ESPP计划是可以打折购买上市公司股票的话,可以考虑参与,特别是如果公司是业务和股价都比较稳定的成熟企业,比如微软,ESPP相当于一种福利。

但如果处在一个快速变化的行业,或者公司股价波动较大,那么还得基于你自己的主动判断,基于支点投资法进行选择。这里就没有标准答案了。

10 | 跳槽涨薪:如何规划一条合理的职业道路?

为什么跳槽涨薪总比内部涨薪快?

三个原因:

  1. 互联网行业发展过快。行业薪资水平每年在涨,内部涨薪跟不上行业发展速度。
  2. 公司内部涨薪受多种因素牵制。单独涨薪引起同事心态失衡,集体涨薪导致支出大幅上涨不够现实。
  3. 外部招聘的职位具有稀缺性和紧迫性。能跳槽成功的同学,对新公司来说是难得的人才,容易拿到更高的薪水。

长期待在同一家公司,基本上总会导致薪资水平与市场脱节。建议恰当的时间点去尝试外部机会。

什么时候应该决定离开这家公司?

当一家公司阻碍了你职场价值的提升,或者说职场财富的积累,那么就可以离开这家公司了。

比如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你加入这家公司的时候,就是把它当跳板的。

比如目标是一线大厂,但一下进不去,可以先加入中小公司曲线救国。

第二种情况:整个行业出现了不可逆转的问题。

比如 2018 年共享单车,2019 年P2P,2021 年教育行业。提前感知危机,及时止损。

第三种情况:当前公司已经无法给你提供任何技术财富和人脉财富。

如果你在一家公司有超过一年的时间感受不到任何收获,也应该考虑离开。

  • 收获范围:新技术的使用,期权股权的升值,团队规模的扩大,业务范围的拓展,职级的提升,从技术人员到管理人员的转变

如果超过一年的时间,你只是在不断做重复的事情,团队也没有新的发展,那么就应该停下来好好想想。

  • 互联网领域,你不进步就是退步,应该立刻开始寻找新东家。

跳槽不是为了逃避问题,而是为了解决问题

什么情况下不该离职?

  • 害怕项目失败,跑路离职

因为逃避问题而跳的槽称为无效跳槽

跳槽最好的时间点是刚胜利结束了一个大项目,或者刚实现了一个期待已久的职场目标。以胜利者的姿态离开,会让你在职场上的成功连续起来。

应该怎么选择你的下一站

怎么选新公司?

你在加入一家公司的时候,就应该想清楚三个问题:

  • 我希望在这家公司实现怎样的目标?
  • 当我离开这家公司的时候,应该带着什么收获,或者说以什么样的状态离开?
  • 当我离开之后,我的下一站应该在哪里?

不同人不同的长期目标:

  • 大公司总监
  • 纯技术路线,架构师
  • 低压力,小而美的公司做资深程序员
  • 奋斗五年挣够钱加入国企,享受稳定的职业生涯

长期目标一旦确定,就不要轻易动摇。

举例,硅谷 Facebook、Google 的 L5 级(大概工作 5~10 年)程序员会跳槽到小公司。

  • L5 升 L6 是一个很大的坎,类似于阿里的 P7 升 P8,需要的不仅是技术实力,还要靠一些运气和业务发展的机遇。
  • 这个时候,这些资深程序员们选择加入一些知名的创业公司,就是因为在大厂积累技术财富的收益没那么大,不如去明星小厂带带人。
  • 这样不仅可以积累管理经验和人脉资源,还能拿到更多的股权,博一把财富自由的机会。
  • 即使业务发展没赶上自己的预期,他们凭着多年积累的技术财富,再退回大厂也不是难事。

【一线公司工程师的创业决策逻辑】
image.png

要记入新公司了,如何谈 offer?

三个关键点:

第一,永远不要离职后再去找工作。否则容易被新东家的 HR 压薪资和职级。

第二,(先拿竞争 offer)如果你心目中有一家目标公司,那么最好先面试两到三家非首选的公司,拿到保底offer或竞争offer之后,再去面目标公司

  • 这样一是可以让你逐渐进入面试最佳状态,二是可以防止被目标公司的 HR 压职级和薪资。

第三,不要被 offer 的总价迷惑。

  • 搞清楚 offer 薪酬的细节,哪些是一定能拿到的基本薪酬,哪些是奖金甚至加班费。总价一样的情况下,选基本薪酬多的公司。

如果谈offer过程中,有不适感,尽早拒绝。

11 | 财富拓展:35岁失业?程序员如何拓宽财富渠道?

35 岁,在互联网圈被妖魔化成一个程序员职业生涯寿终正寝的年龄。

如何跨过 35 岁这道坎?

实现从能力到财富的转换

图1 程序员的不同发展路径

image.png
完成财富积累的人,从四个方向突破:

  • 技术财富
  • 人脉、管理财富
  • 创业财富
  • 金融房产财富

完成打工人到财富管理者的转变。

程序员小 H 的例子:从能力到财富的四个阶段

5年前 996;五年后的小 H 已经有了 3 个非常有价值的、能够长期产生收益的财富项:

  • 媒体财富,也就是 IT 类头部公众号;
  • 版权财富,也就是畅销书;
  • 人脉财富,也就是技术社区。

从能力到财富的积累路径:

image.png

探索阶段:小H写公众号,利用专业优势为程序员们讲解算法,并且采用新颖易懂的漫画形式。一年时间,粉丝增长到 1 万人。

积累阶段:先开始有收入,阅读量和广告费正比。1万粉丝垂类公众号,大概 1000~3000 的阅读,小 H 开始获得广告收入,于是投入了更多的经历,积累公众号写作和运营技巧,结识了更多圈内的人脉资源,一年内粉丝从 1 万迅速增长到 10 万。

收益阶段:小H完成媒体财富的积累,后面的路就越走越顺。凭借每个月稳定的广告收入,小 H 正式进入依靠财富创收的收益阶段。

  • 选择:副业维持公众号,当做收入来源还是加大投入,基于公众号资源开枝散叶,创造更多财富

正反馈阶段:小H选择全职投入到内容创作的事业中,正式进入了正反馈阶段。

  • 成功的关键:能不能建立起:由财富产生现金流,再通过现金流积攒更多财富的正反馈。

【创造财富-产生现金流-积累更多财富的正反馈】

image.png

小H怎么建立正反馈:

  • 小 H 在公众号持续进行高质量内容输出,出版社编辑们主动联系出书。
  • 由于公众号提供稳定现金流,小 H 可以全职投入到内容创作中,有更多时间把优质内容编辑成书,形成深入浅出的高质量算法书。
  • 由于前期阶段积累了大量粉丝,书一上市就自带热度,迅速畅销。扩大影响力,也扩充了收入来源。
  • 知识社区、付费社群建立,产生更大的现金流。
  • 技术圈影响力持续扩大,反过来推动公众号的扩张。

公众号-技术书-知识社区都是系统上能够互相助推的节点。

我的创业故事:创业资源向财富资源的转换

所有副业都是为巩固主业而服务的。

2006 年清华读计算机本科,移动互联网火爆。成立五点工作室。

  • 承接外包项目,产生切实的收益。
  • 探索能够产生现金流的网赚项目
  • 业余时间孵化创业项目

切实收益:

  • 毕业前,靠接外包项目积累 40w存款,赶上房地产的车。
  • 利用机器学习和网络爬虫技术,搭建垂类内容站,通过广告收入获得稳定现金流;
  • 创业被并购,持有少量上市公司股票。

能力到财富的转换逻辑:

  1. 通过技术产生收入的能力转换成房地产这个优质财富项。
  2. 把机器学习的专业能力转换成优质的能产生现金流的网站/App 财富;
  3. 把创业的综合能力转换成已上市公司的股权财富。

榕树关系:主业的健壮是一切副业的基础

主业和副业最好的关系模式是:主业滋养副业,副业反馈主业的榕树关系。

主业比作榕树的主干,副业比作由主干生发出的气根。

  • 开始阶段,副业最好能够依附于强壮的主业,从主业那里吸收营养,茁壮成长,成为你的专业延伸财富;
  • 副业长大后,它能落地生根,反馈主业,让主业更加健壮;
  • 如果副业发展得好,还有可能形成新的一片榕树林,成为你新的财富增长点。

榕树关系:

  • 首先,如果你的主业不够健壮,在一开始的探索阶段,副业就不可能有一个较高的起点。
  • 在探索阶段,副业其实也会支持、促进主业的发展。

开始副业问自己:

  • 这个副业是不是建立在我已有的技术/知识,或者坚持多年的兴趣爱好高点上的?
  • 这个副业能不能让我的主业也获益?
  • 这个副业我又没有可能坚持十年以上?

小结

关于如何拓展财富渠道的问题,可以用「五个要点,一片榕树林」来总结:

【五个要点】

  1. 要想 35 岁没有失业危机,就要在 25 岁时开始思考从能力到财富转换的问题;
  2. 创立成功的副业要经历探索-积累-收益-正反馈四个典型阶段;
  3. 自己的副业一定要建立在主业的知识或技能高点,或者积累多年的爱好或特长上,否则没有竞争力;
  4. 探索阶段是最难的,在这个阶段寻找能够让主业也受益的副业方向,是平衡时间投入最有效的手段;
  5. 坚持,坚持,坚持。

主业-副业的榕树林:最好的关系模式是主业滋养副业,副业反馈主业的榕树关系。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