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刊词
智能时代的行动指南。
所有人都面临着思维方式的升级。
未来的时代,又将是一个洋枪洋炮对大刀长矛的时代。
需要更好的方法论来指导。
个体思维是点状,智能思维是网状。
今后不论是从事什么行业,思维方式改进了,方法论先进了,境界提高了,在竞争中就是用洋枪洋炮在对付别人的大刀长矛。
四个模块:
- Google 的计算机思维
- 改变人类的发明的逻辑
- 世界一流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法
- 社会、职场中的人生智慧
1. 职业天花板来自认识的局限性
世界离不开程序员,社会应该尊敬他们。
人和企业感觉到了自己的天花板,无从下手。他们缺失的是什么?
- 是一种新的认知,一种信息时代的思维方式,吴军把它叫做计算机思维。
计算机思维
这种思维方式伴随着计算机出现,不同于常人思维。
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 对大和小的理解,或者说对量级这个概念的认识。
人类生活的环境,决定了对大数字无感。原始部落酋长的故事说明了他们生活的环境限制了他们的认知。
人们对大和小两个概念的理解,受限于具体生活的环境。习惯了某个环境的度量,很难理解在量级上大得多的世界。所以王健林的一个亿小目标,很多人理解不了,因为对大部分人来讲,一亿等于财富自由,等于无穷大。
计算机从诞生就是为大数设计,运算速度极快,计算长程火炮炮弹的轨迹。
我们觉得围棋的变化数量数不清,但计算机针对围棋的复杂性是可以分析清楚的。黑白空,三种情况,棋盘 361 个交叉点,可能性大概 2 后面跟了 172 个零。人类当然无感。这种变化对人类来说就是无穷无尽。所以人类不把下围棋当做是一种计算问题,而是文化,即 棋道。
但对计算机来讲,围棋再复杂,2 的幂次方再大,也是一个有限的问题。我们认为它不可计算,是人类计算能力有限,缺乏计算复杂问题的思路。但在计算机看来,大问题是可以计算的。
人类思维和计算机思维第二个不同之处就是,人类对数字的认知受限于我们作为生物进化的速度。
酋长认识 3 到今天我们认识一个亿,经历了大约一万年,平均每十年进步千分之八,不到 1%。
而计算机的摩尔定律,每十八个月就能让性能翻一番,大约每十年进步一百倍。
iPhone 和 iPhone 8的速度比较。第一代 iPhone 现在根本用不了。
今天是后信息时代,或者即将进入智能时代。很多 IT 从业者的思维方式并没有跟上这个时代,这是他们很难再这个行业里突破天花板的根本原因。
问题:**未来十年,世界上什么东西增长最快,或者世界上什么地方会变化最快?
永伦注:我觉得科技和文化。未来智能设备会取代所有可重复的劳动,科技让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支付可以不依赖手机,家庭设备远程操纵会更加普遍,衣食住行会因为科技的革新再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贫富差距不再体现在生存难度上,而会体现在生活质量上。同样,人们物质富足后,就会追求精神上的满足,所以对电影,内容,艺术,创业等富有创造性的活动更加感兴趣,也会催生文化产业和创造性行业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