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png

一、市场有效悖论

1.1 市场有效悖论是金融学习绕不开的难题

image.png

争论的是市场是否有效的问题。

  • 悖论是一切金融理论的基石。是金融学当中理性学派和行为学派的分界线。

1.2 市场有效悖论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image.png

焦点:

  • 已有的信息还能不能预测未来的市场走势,也就是价格的变化。

image.png

市场有效派:

  • 看日度、周度价格的变化,以及交易量和价格这样的数据,通过大量的统计分析,会发现其实预测价格的变化真的是很难的,历史数据基本不能预测。

市场无效的一派:

  • 通过数据分析,找到价格可预测的证据。
    • 比如盈余公告效应。
    • 比如小股票市值,预测未来回报率。
    • 比如市盈率预测未来股票的回报率。
    • 比如惯性现象。过去几个月表现好,未来表现的也好。

1.3 决定市场有效的机制是什么?

市场不完全有效原理:

  • 市场变的有效的过程,其实就是大家不停地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去寻找交易机会的过程
  • 比如市场里寻找利润,类似沙滩上捡贝壳。
    • 捡完了,人走了,潮汐变化又有备课,大家又回去捡贝壳。

1.4 市场有效悖论对日常投资的影响

  1. 既然市场是高度竞争、高度有效的,市场里就不太会有那么多容易得到的盈利机会。
    1. 对于普通人,应该专心于工作,投资股票很难,还是找靠谱的基金稳妥。
  2. 市场是一个高度竞争,趋于有效的竞技场。
    1. 见到一个投资机会要反复思考,想一想为什么别人没有发现这个投资机会,你得到的提前的信息,已经是第几手?

划重点

  1. 市场有效悖论是金融学最基本的争论,是划分理性学派和行为学派的分界线;
  2. 市场有效的机制是追求利润的动机,让大家努力地去搜集和分析信息,通过交易把这些信息反映到价格当中,这样这些信息就计入了价格,不再能够预测未来的市场走势和价格变化;
  3. 有效市场是一个动态均衡的过程;
  4.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应该借助专业力量去购买基金进行投资,而不是自己去操作股票。

二、行为金融学

行为金融学研究目标:

  • 分析判断决策当中那些不完全正确、不完全理性的成分。

1.1 三个要点,了解行为金融学

image.png

过度交易:

  • 频繁地买卖股票,调整仓位。
  • 过度自信的现象:人类过于相信自己对于股票价值的判断能力,并且依据自己这种判断进行交易。
    • 心理学实验中的二八现象:生活当中80%的人会认为自己是20%最优秀的人。
  • 第一个要点:行为金融学是从一个重要的认知偏差开始进行研究的。
    • 传统金融学假定人们理性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
    • 认知心理学发展后,脑科学进步,研究发现人类的认知和决策不太理性,存在偏差,过度自信是一种。
      • 比如心理账户。
        • 赌一万,赢一万,拿赢了的一万继续赌,对钱分类,实质是设立了不同的心理账户。
        • 买卖股票关注个股收益还是投资组合收益?
  • 第二个要点:认知偏差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是不容易克服的。
    • 为什么难克服,依然犯错?心理现象:损失厌恶。
      • 不喜欢赔钱的感觉,期望反弹挽回损失,强烈的心理感受妨碍人们理性四块。
      • 赢钱的时候产生愉快的心理,会导致人们很快卖掉股票,落袋为安。
      • 过快套现、过慢止损的现象频发。
      • 根因:根深蒂固的心理偏好,人类基因决定。
  • 第三个要点:认知偏差导致的行为和决策,会对金融市场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 判断决策:过度自信、心理账户、损失厌恶。
    • 金融市场现象:过度交易、止损过慢、过快套现。

什么是行为金融学:

  • 从一个重要的认知偏差开始,然后研究由此导致的不太理性的判断和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在金融市场上的现象

1.2 行为金融学的两大研究内容

image.png

主要内容:

  1. 第一块,从有限理性的角度来研究人们的分析判断,市场是不完全的;
    1. 过程存在价格误差,市场定价不是那么完全有效。
  2. 第二块,从有限套利的角度来研究,市场也不是那么有效的。
    1. 价格误差存在以后,很快消失还是持续存在?
    2. 传统理论:很快消失,因为套利人利用机会套利,套利过程也就把这些价格的误差给消灭掉了。
    3. 行为金融学:套利过程不完全,是有限的。套利过程有很多成本和风险,套利者有顾忌,不敢下手。
      1. 比如价格虚高的市场做空:做空成本高,券商不愿意借。
      2. 另一种选择随波逐流,1998、1999 纳斯达克即将面临泡沫,套利者没有做空,反手做多,借着市场上涨势头挣钱,在下跌之前平仓赚取利润。
        1. 所以套利者不一定会套利,让市场价格变得有效,有可能会随波逐流让市场变得更加无效,这符合他们自身利益。
      3. 例子的启示:市场套利有风险和成本,有时候套利者甚至没有动机取套利,所以套利是有限的。既然套利有限,人们认知偏差存在的价格误差就会持续长期存在,市场就不那么有效。即行为金融学和传统的有效市场理论是对立的。


1.3 行为金融学对日常的两个影响

image.png
两条启发:

  1. 第一条,我们很多判断是不完全理性的,可能是有局限的、有误差的。我们做判断的时候不要过于自信,要时刻审视自己可能出现的误判和误差。
  2. 第二条,市场作为所有人的集合,它也不完全理性,市场有时会发生系统性误差,比如发生泡沫或者恐慌的时候。
    1. 如果你确信市场发生了系统性的恐慌,反而是一个非常好的买点,比如A股年初随着世界市场产生大幅下挫,就是由于恐慌导致,反而是很好的买点。

      三、经济学与金融学若即若离

image.png

金融学和经济学的区别。

3.1 学科分类不同: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

参考工程学和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的关系:

  • 电子工程、材料工程、建筑工程,都是在基本的物理学、化学的基础上设计和建造实际的产品。

金融学和经济学的关系:

  • 金融学在经济学等基础学科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研究具体的投融资问题,离实际的应用更近。
    • 比如:
      • 金融学研究的投资问题就是财富应该如何管理、如何保值增值。
      • 金融学研究的公司金融问题,就是研究公司应该如何选择项目,如何为项目融资,以及如何激励管理者,如何进行分红决策等等一些列与公司金融有关的问题。
  • 经济学讲的是一些一般的经济运行原理,离实际应用比较远。
    • 比如经济学的消费者行为力量,其实这是研究消费者行为的一般原理,比较抽象,离实际的应用,比如市场营销距离比较远,真正的市场营销是商学院的市场营销系。
    • 再比如经济学的厂商理论,研究的是企业的优化问题,是做了高度抽象的假设,对企业的实际指导价值并不大,实际研究企业经营管理的是商学院的战略、管理这些专业。
  • 经济学是基础学科,相当于素质教育。
    • 增加一般性的知识修养,拓宽眼界,增加知识储备,增加对事物的理解,并不直接对决策有用,但帮助我们理解社会经济的运作间接有用,就像哲学、历史对我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人文修养的一部分。
  • 金融学更像是技能教育,功能更加直接,效果显现更快。
    • 比如学了金融学,可以直接看到在投资、融资、家庭财富管理当中的应用。

3.2 研究假设的不同:优先约束和跨期优化

  • 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约束条件之下的优化,就是人们在给定的约束之下进行优化。
    • 比如说消费者选择、厂商选择,约束条件都是给定的,它的要点就是量入为出,在给定的约束边界之下作出最优化的选择。
  • 金融学可以比作一部时间机器,是把未来的收入和支出都纳入今天的考量。
    • 人们可以借钱,就是把未来的钱提前到今天使用,也可以存钱,把今天的钱推迟到未来使用,就是在跨时期地优化自己的消费和支出行为。
    • 金融学是一部时光机器,它是可以把财富进行跨时空的转移和增值保值的。
  • 经济学是给定边界之下的优化,金融学是突破边界跨时空的优化。
    • 比如投资是现有财富的保值增值,它是拓展你的财富边界的;
    • 再比如融资就是图片你现在的财务边界,借钱进行生产或者消费;
  • 金融学更加注重跨期优化。
    • 有人说经济学是人和人之间当期之内的交换,而金融学是人与未来之间的交换,这里讲的也是金融学的时间机器的属性。

3.3 研究视角不同:国师之道与百姓之学

  • 经济学研究问题:
    • 经济如何增长
    • 经济波动是怎么回事
    • 经济形势怎样
    •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有什么样的效果
    • 财政收入从哪里来
    • 财政支出往哪里去
    • 出口政策怎么制定
    • 关税怎么制定,对国内企业有什么影响
  • 经济学研究的问题是从决策者、政策制定者的角度来看,是国师之道。
    • 「学会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经济学这门武艺是适合卖给帝王的,是庙堂上的学问。
  • 金融学是百姓之学,研究的是百姓日常的问题,是从个人、公司、家庭的角度出发,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
    • 金融学两大块内容:投资学和公司金融。
    • 投资学是干什么?
      • 比如大类资产的配置
      • 投资工具的性质和选择
      • 投资风险的分散,投资业绩的评定等
    • 公司金融:
      • 研究公司的项目选择、项目融资
      • 公司的治理结构、公司经理人的激励、公司分红等
  • 研究视角的不同,得到的知识和见解是相辅相成的。
    • 理解经济学有助于更好的金融决策,比如了解宏观经济形势对于投资决策具有很大的帮助,实际上现实当中有一类投资策略就是宏观对冲策略,对宏观经济学的知识要求很高;
    • 再比如公司的项目选择要参考宏观形势、政策走向等

3.4 学习方法不同:两门学科的学习建议

学习方法上有什么区别?

  • 经济学是基础学科,要广泛阅读,全局把握。
    • 特别注重经济史的阅读,因为历史是一面镜子,告诉我们经济运行的规律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 学习经济学最理想的结果是对经济运行的全局有一个理解,深入全面理解经济运行的框架,避免盲人摸象。
  • 金融学是应用学科,要结合应用进行学习,要更加注重实际技能的训练。
    • 比如投资分析的计算练习要多做,你才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 再比如说项目评估的流程要反复练习。
    • 学习金融学要特别注重案例分析,通过深入理解案例,理解一个实际问题的方方面面,这样的话能够增加你的实际操作能力。

划重点

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四个主要区别:

  1. 学科性质的不同,经济学是基础学科,属于文理学院,而金融学是应用学科,属于商学院。
  2. 研究假设不同,经济学注重限定条件之下的优化,讲究量入为出,而金融学是突破现有的边界条件,进行跨时空的财富管理;
  3. 研究视角不同,经济学是国师之道,而金融学是百姓之学。
  4. 学习方法不同,经济学要广泛涉猎、全局把握,而金融学要更加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注重案例学习。

四、达利欧的桥水基金

成功的对冲基金——桥水基金。

  • 桥水是美国历史上最挣钱的对冲基金公司,超过索罗斯。
  • 桥水创始人达利欧被称作史上最成功的对冲基金经理,《原则》未出版就登上了畅销书的排行榜。

image.png

4.1 达利欧的过人之处在哪里?

过人之处:

  • 在历次的金融危机当中不仅没损失,还化危险为机遇,在市场的动荡中获取了很高的收益。
    • 化危险为机会,在市场动荡中获取高额收益,这是达利欧真正的过人之处
    • 比如 1987.10,美国股灾,黑色星期一,当日跌幅达 20%,桥水逆势挣得高达22%的收益。
    • 再比如,2008 年,雷曼兄弟倒闭,巴菲特旗下基金高达 9.6% 损失,桥水逆势获得高达14%收益。
    • 2010 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冲基金行业表现惨淡,桥水旗下的纯粹阿尔法基金,获得 45% 的收益。

image.png

4.2 达利欧的成功秘笈是什么?

多次危机表现优异靠什么?

  • 桥水有一整套的经济分析方法,这套方法和主流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是完全不同的,他们依靠这套方法预测了几次的经济危机。
  • 《How The Economic Machine Works》

桥水的方法论和主流的宏观经济预测的区别:

  • 主流的宏观经济预测模型两大类:向量自回归、结构化模型。都是用一套方程去描述过去的历史数据,然后用这套方程再进行简单的趋势外推,进行预测。
  • 既然是趋势外推,它就预测不到这些拐点,但是经济危机恰恰就是拐点,以前的规律就不再适用了。
  • 一句话概括:当这个宏观经济预测模型用过去的规律去推测未来的变化时,其实已经放弃了预测经济危机,在方法论上就已经背道而驰了。
  • 宏观经济学成立一百多年,从未成功预测过一次经济危机,究其原因是所谓的危机就是拐点,是不能用过去的趋势进行外推来预测的。
  • 预测经济危机一定要抓住危机的本质,而不是危机的形式
  • 危机的本质是什么?
    • 根据桥水的分析,危机的本质在于债务
    • 日常生活中,人们都会负债,
      • 当债务负担不重,人们能够偿还债务的时候,债务其实是个好事情,它活跃了经济;
      • 但是当债务负担过重,人们的收入没法还债的时候,危机就开始了,就产生了坏账。
      • 然后就引起了资产价格的下跌,进一步引起信心的崩塌,一连串的连锁反应之后,危机就像雪球越滚越大了。
    • 桥水就是依据这套逻辑准确预测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

2008危机是怎么回事?

  • 这次危机的前提是房地产泡沫,
  • 2004、2005年,很多买不起房的中低收入人口负债买了房,而且是零首付低利率,
  • 前两年的还本付息压力很小,很多人甚至前两年根本不用还本付息。
  • 到了 2006、2007 年的时候,越来越多的购房者需要开始还本付息了,债务负担就开始体现出来,越来越多的人付不起,坏账就开始出现,房价就开始下跌。
  • 再加上美联储 2004 年6 月开始加息,一连加了 17 次,利率水平从 1% 一直加到 5.25%,大幅度加息大大提高了还本付息的压力,激发了更多人的赖账。
  • 赖账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包括房屋的拍卖、房价的下跌以及和住房有关的一系列投资工具都大幅贬值,产生了很多坏账。
  • 很多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恶化,大家争相持有现金,不外借钱,导致经济活动进一步萎缩,陷入恶性循环。
  • 2008年,桥水准确计算了当时的债务情形,并以此预测到了当时的金融危机。
  • 2010年,桥水用相同的方法同样预测了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并且取得了史上最好的投资业绩。
  • 2013年,桥水功成名就,把这套分析方法在网站公开。

4.3 普通人能学到什么?

image.png


  1. 桥水分析方法的核心在于债务的负担是否过重,是否可以支撑下去。这需要精细的计算。
  2. 这套债务分析方法在危机时候大显神通,但对平常的投资业绩帮助不大。
    1. 桥水主力基金:纯粹阿尔法基金和全天候基金。前者年化12.8后者7.7
  3. 桥水的长期业绩和大盘基本持平,在非危机期间的表现并没有过人之处,与股神巴菲特相比更是相去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