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 Java 开发手册》作者孤尽有过一段关于「主动式思考」的分享,这里摘录一下。
    **

    很多人以为,《Java开发手册》只是信息收集整理后的文档而已,代码规约的70%内容完全出自平时个人的总结和技术提炼。冰冻三尺,绝非一日之寒,展示给大家的小板凳,已经是第n只,并且还在不断地改进中,不断地自我思考中,去提升自己对知识的认知层次和抽象水平。

    我习惯去做摘记,从入职第一天开始,总共沉淀了近2300页的笔记,分为四个文档,搜集、整理、专题、哲学。知识快速进入搜集区,包括听到的、看到的、疑惑的,不断地去思考,不断地去清理、复核、总结之后,沉淀于整理区,这是点维度的总结。把这些点的知识串成一个专题是线维度的总结。而最后的知识上升到哲学方法论级别,是面维度的总结。有一些至今没有搞清楚的知识点,在搜集区已经沉淀了多年,依然会不断地去Review一下。所以,我对于知识的记忆非常清晰,因为那是不断进行主动式思考的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整理之后,形成某个知识体系,比如,高并发处理、Docker技巧、函数式编程等,会形成一个新的文档——体系化总结。而最后的思考就是把知识体系抽象成哲学思维任何问题上升到高层抽象就是哲学知识。主动沉淀、主动思考、主动提炼,才能使我们的技术境界不断升华。

    基于孤尽的分享,再结合自己的思考,我提炼出了四区域学习法。

    四区域包括搜集区,整理区,专题区和哲学区。

    搜集区要做的事情就是,把自己的所听所见所感所问所想所得放进去,可以是碎片式的记录或笔记。

    整理区的信息源来自搜集区,将搜集区的部分内容做清理和总结,凝练出精华,产出知识点、观点或者文章。

    专题区:相关的知识点/观点/文章有顺序的组合在一起(专栏,系列,体系化)线

    • 哲学区:同类内容高度抽象,表现出哲学思想(原理,原则,理念,方法论,底层逻辑)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