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
原文 https://zt.igetget.com/visual/zDyL8714DRcDN60k92jR.html#/
:::
大家好,很高兴来到我们得到大学的开学典礼,我叫罗翔。有很多种身份,我的主业是在中国政法大学,当老师,但还有身份,大家也比较熟悉,B站的一个up主。
我今天要想给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如何做称职的老师》。
当然,在分享主题的时候呢,那就首先要假定自己是一位称职的老师。但说实话,我的内心并没有这种笃定。虽然在从教生涯中获得过一些的荣誉,比如我自己非常看重的,那在我们学校曾经多次入选最受本科生欢迎的十位教师。但是说实话,我时常怀疑,我到底是不是一位称职的教师?所以我今天想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从事一份职业到底怎样才算称职。
我想给大家分享我自己的三个时刻。
1 我是如何当上老师的
其实我从1999年在政法大学上研究生的时候就开始讲课,那时候是讲自考。目的很明确,为了赚钱,为了养活自己,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
但是我讲课有几个短板
第一,我是湖南人。普通话不标准。直到现在,我说“刘奶奶喝牛奶”。还是会被大家嘲笑,普通话对我们湖南人而言简直太难了。
第二,我在人面前说话会紧张,主要是因为我说话结巴。有人说,人之所以结巴,是因为他大脑的反应速度快于他的语言表达。当我用家乡话转码为普通话,好像就降低了我的反应速度,似乎我就不再结巴。
我记得我最当初讲课的时候,我是会写讲稿的,我会把上课要讲的每个字都写出来。每个案例都写出来,甚至我还会写三个字,那就是“下课了”。
所以我个人的经历告诉我,人类所有的成就靠的都是艰辛的努力。从事教师职业,这个起点其实是很卑微的。为了赚钱,顺便治治结巴。
但是呢。能够让你坚持下来一定是热情和使命。所以,我想跟大家分享我的第二个时刻。
2 为谋生从事法考培训
我为很多同学所熟知的是我B站的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培训的视频。我是2003年读博士期间从事法考培训,至今已经第17个年头。
当时为参加培训很简单,还是为了赚钱。居住在京城大大不易,学校的工资太低,而且尤其是当你的家人生病的时候,你需要钱,你需要很多钱,这是你的责任。
讲了一段时间之后,我突然觉得厌倦。我厌倦了这个课堂,因为我觉得身体很疲倦,每年都要出差。而且关键的是,培训行业也不入学术主流,也被学术界轻视。我想离开舞台。
后来我的一个朋友问我,他说,如果你真的想传播法治的理念。我们这里有一个广大的舞台,每年有数十万的人去参加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他们是真正愿意去学习法律的一批人,他们是中国法治建设最直接的力量,你为不愿意去影响ta?这句话击中了我。
其实我和在座的很多朋友一样,大学选择的专业根本都不是我选的,是我爸妈为我选的。17岁的我,当时选择法律,我无所谓,好也无所谓不好,反正爸妈觉得好,那就是好。
在少年时间,我对法律的印象主要来源于参加各种公审大会。在公审大会的时候,那些五花大绑、游街示众的犯人,我觉得些人又可恨又可怜。当时的我根本没有人权保障的观念,我觉得法律就是为了打击坏人。当然了,当时还看过电影,和我年龄年纪相仿的人看过这部电影,刘德华的《法外情》。但是刘德华扮演年轻的律师,为一个被冤枉的老妓女做辩护,他不知道妓女其实是她的亲生妈妈。我就觉得片子里戴假发、穿律师袍很帅。而且为穷人主张正义也很让人向往。直到上了大学之后才知道法律的魅力之所在。
法律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专业。人类最古老的专业只有三个,一个是神学,一个是医学,一个是法学,但人的灵魂出了问题,需要神学;当人的身体出了问题,需要医学;但社会出了问题需要法学,法律最直接的目的为了维护社会的秩序。但是法律要防止这种维护社会秩序的力量异化为破坏社会秩序的力量,所以法律天然具有一种悖论性。尤其是以我所教授的学科——刑法,这种悖论性尤为明显。一方面,刑法要惩罚犯罪;而另一方面,刑法要限制惩罚犯罪的权力本身,因为刑法是最严厉的部门法,轻则剥夺公民的财产,重则剥夺公民的自由,甚至是生命。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这就是为什么培根会说“一次犯罪不过是污染的了水流,而一次不公正的司法却是污染的水源”。“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刑罚权不加限制,那么历史上“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惨剧就会一二再,再二三的上演。直到我体会了法律刑法的悖论性。我才真正意识到法律的精神、法治的真谛。
我是长期生活在书斋的法律人。法治的理念要得到践行,靠的都是我课堂中的学生。如果大家去过我们中国政法大学的学院路校区,这是很小的学校,我们把它称之为小而美的校园。大家从东门进入往右边一转,就可以看到一块石碑,这块石碑是我们江平老校长所写的叫做“法治天下”。每当我看到块石碑,我就感到激动,感到平静,竟然能够忘却暂时的疲乏与怠惰。多年以后,我开始慢慢的体会四个字,不仅仅是老校长的教导,它更多的是一份邀约,那就是你愿不愿意做一束光去照亮你身边的人,把法治的种子洒遍神州大地,终成不可撼动的苍天大树。
人们通常有两种方法实现自己的追求。一种是找到了自己热爱的事业。而另一种则是热爱自己选择的事情。
我从事法学老师的起点是卑微的。但是过程中,那高光一刻感动了我,让我开始热爱我所选择的职业。并且拥有足以对抗那似水流连、虚无的使命。
但是大家都知道,人很容易拥有热情。但是,热情很容易消退。那如何把热爱转化为持续的行动?才是称职的开始。
我想给大家分享第三个时刻,那就是行动的力量从哪里来?
3 行动的力量
多年以前。我曾经参加过一个公益组织。有一天。带领人带领我们去探访一个麻风病院。但是我听说任务我很恐惧,我在互联网上中文、英文,不断百度不断谷歌,来查找麻风病有没有传染性。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普通的治疗、普通的一种药物就可以阻断它的传染性,但是我还是恐惧。我不止一次的对带队负责人说,咱还是别去了吧,要不咱捐点钱,多捐点,没必要去嘛,何必呢,捐钱不就行了吗?但是最后大家还是决定要去,没办法,我记得当时一行十多人,我站在队尾。后来我们见到一位麻风病患者,大家知道麻风病那种麻风杆菌是会破坏人体的神经系统,麻风病人是感觉不到疼的,只有他的身体上有很多的伤口,但是又不治,是非常非常的丑陋。当时那份麻风病人呢,是坐在自制的滚轴拖车上艰难的前行。突然,我们队伍前列的女孩,她长得非常的漂亮。她居然冲了过去和麻风病人拥抱。美与丑的强烈对比,让女孩变得更漂亮。当然,这种对比不仅仅是外在的,更是内在。他让我看到我内心的丑陋。
我后来问这位女孩。我说你就不怕吗?她说,说实话是有些恐惧的,但是当他看到那位麻风病人瞬间有股力量鼓动了她,她去拥抱了麻风病人。她说,她很感恩。她的行动能够鼓励我,能够带给麻风病人盼望,也能够鼓励她自己。事实上,在整个探访活动中,我们群体互相鼓励,我们互相支持,带我们走出我们的恐惧,最后带队的负责人也坦诚地告诉我,他说,其实他也很害怕。
一切有意义的知识,最终都是为了行动。作为老师,作为学子,我时常能够思想到很多深邃的道理。但是我经常以为我想到了,我说到了,就代表我能做到。这其实只是一种自欺欺人。因为世界最远的距离就是知道和做到。
4 共同体
今天上午,华老师分享的知行合一。我觉得说的很好,但是大家知道在走向知行合一的过程中,个人其实是很懦弱的。只有在群体中,在共同体中,我们才可能感受到力量。
多年以前,我们组织过一个读书会,都是我的好朋友。读书会后来就成了文章小组,当我们写了文章之后,就会发在群里,大家一起批评一起指责。前段时间在座有同学知道我遭受了一些网络的攻击。当时心情很沮丧。因为被人误解的感觉总是不好。结果第二天神奇的是我出差,在火车上,我居然遇到了我读书会的老朋友。疫情期间,我们已经有九个月没见,居然坐在同一趟火车,而且还去往同一个城市。我和他抱怨了我现在的遭遇,然后他笑着对我说,你最近很红啊。
他说,大家夸你的时候。你虚不虚啊?
我说还蛮虚的,确实名不副实嘛。
他说,那你生气吗?
我说夸我,我还是不生气的。
他说,你看,过度的表扬不也是一种误解吗?他和过分的批评一样,都是一种误解,人生充满着误解。为什么你能接受好的误解,却不接受坏的误解?你逻辑不自洽呀。
我瞬间感到释然。我记得还有一次我吃完饭,送我们读书会一位成员去打车。结果碰到一位路人找我签名,找我拍照。我的朋友对我甩出了一句话“你很享受现在的虚荣。”我瞬间感到羞愧。我真的很感恩,我有这些朋友。能够帮我走出自恋,能够帮我获得持续行动的力量。我们今天是得到大学的开幕式。我们真的希望我们在座的每朋友能够在共同体中感到力量,因为这种力量能够支撑卑微的我们不断前行。
人一生总要为某种看不见的东西去生活。总要为某种超越我们有限的东西去生活。看见的不用去相信,看不见的才需要去相信。我很喜欢。《麦田守望者》中的一句话。他说,不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而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种事业卑微的活着。我从来不想成为英雄,我只想在我的使命中卑微的活着。
所以,我需要群体的支持。我需要群体的友谊。我需要这些友谊的微光来鼓励我。当着所有的微光,汇聚在一起就能成为法治的熊熊烈火。
我今天给大家分享了三个时刻。我提到了四个词语:热爱、使命、行动、共同体。大家有没有发现四个词语的英文单词,热爱,passion。使命,mission。行动act,共同体mass。
他的首字母正好是P,M,A,M。一个上午,一个下午,正好是一天。
昨天都已经成为过去,明天都还没有到来,我们唯一能够把握的今天。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把今天称之为礼物,称之为present。今天是礼物,愿我们能够在共同体中拥有持续行动的勇气,能够获得源源不断的热情,能够拥有我们的使命。来超越我们有限的精神。
永恒,由每个今天组成。每个今天都可以触摸永恒。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