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浅浅】我 休 学 了,逃 离 北 大

:::info B站视频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NY41147pe :::

疫情以来经历了两场破灭
我小时候考不好是会被罚跪的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它是一种身份的区隔、资源的区隔
咀嚼停止了,我的快乐就停止了

Hello大家好,这是第一次在户外录视频,也是第一次在雪天录视频,也是第一次休学。

我开学应该是研二,然后选择了休学一年,所以现在是暂停状态。现在就想跟大家聊一聊,作为一个比较典型但不算普通的中国式小孩,在总结回顾了过去 22 年人生的痛苦纠葛、拧巴之后得出的一些结论和做出的一些选择。

目录

一、成长轨迹的幸运与努力
作为小镇做题家和网瘾少女

二、教师规划的搁置
作为学习博主的教育公平反思和利益纠葛

三、读博计划的破灭

四、休学/gap year 的目的和计划

一、成长轨迹的幸运与努力

第一个是关于与小镇做题家以及幸运和努力这两件事。

我算是大城市出来的,小镇做体检以前会觉得自己能够考上人大,然后通过保研进入北大,觉得好像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但是越来越发现教育这件事情很大程度上其实是看你幸不幸运,因为我的父母其实是河南农村的,然后他们选择在上世纪末来到深圳,所以我能够在深圳这座城市接受深圳的教育,享受到了这个城市的福利和红利。

我以前会觉得是我比较努力,但后来发现是我比其他留在河南农村的小朋友们要幸运得多,再加上一路遇到了一些比较好的老师,最后塑造成了我现在的这种样态。所以我是属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没有深圳户口,高考那一年是比较幸运的能够在广东异地高考,就不用返回河南。虽然河南和广东都很难,但在深圳的边缘长大,也使我先验的成为了一个无家可归者。

我没有家乡,我不知道我从哪里来,我不知道我要去哪里。这是关于幸运。其实更幸运的是我妈妈在生我之前打过两次胎,最后到我的时候选择留了下来,活着本身就已经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了。

再来说努力,其实也是有努力。我从小到大其实做的事情就两件——学习和活着。小时候也比较自闭,一整天都可以不跟其他小朋友说一句话,回家就是写作业、玩电脑,玩电脑占了大头。初中以前一直沉迷在网络世界里面,交网友。第一个喜欢的人就是网络上认识的一个女生,然后玩文字的 RPG ,主要的休闲娱乐是读小说。所以就在文字构成的那块屏幕形成的虚拟世界中生活了很多年,在里面有友情、爱情,有对自我的一些想象和期待。但我今天看来,这些其实都是现实的代餐,都是替代品。

当我真正拥有了现实生活中的这些东西之后,我就不会再去网络中来寻求他们了。但当时我不知道,我并不觉得我有什么缺失,我觉得这些就够了,这些就很好。因为我不知道真正的东西它摸起来、尝起来、体验起来是什么样的。

长期以来,我和世界是隔着一层纱,模模糊糊的,我仿佛能够感觉到它,但又不是很真实。直到这两年这层纱被打破了,我能够摸到真正的东西它摸起来是什么样子的,是以前从来没有体验过的。

家长会对你的成绩期待很高、要求很严,就小时候考不好是会被罚跪的。就这样把学习一直看成一个比较重要的事情,然后就长大了。

好处就是我是一个比较聪明的小孩,一路也接受了比较好的教育,但从 3 岁到 23 岁,一直待在学校里象牙塔里,但是我最近两年越来越觉得他其实是笼子,因为我只在这里面呆着,并不知道外面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塔是一个很高的东西,你能看得到外面,但你进不到外面,它同时把你和外面隔绝了起来,你也可以说它是个囚笼,在笼子里呆着,真的很舒服,你不会遇到危险,你很安全。你身边的人都是很善良温和无害的人,但不是外面的真实的世界。所以我总感觉我和外面隔着一层什么。而这种漂离感,这种没有联结的感觉在最近两年达到了巅峰。

二、教师规划的搁置

疫情以来经历了两场破灭。第一场是关于教育的职业规划的破灭,我之前算是认同应试教育的,并且也计划进入应试教育体系中当老师,我自己也是应试教育的既得利益者,这是我长期以来的一个职业规划。

另外一个职业规划是做学术读博进入高校。而我现在是越来越意识到自己的无知,要搞清楚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我在这个世界上应该做什么。当一个人的教师,教知识其实只是最底层的东西。更重要的教师和教师之间的差别就在于,你能够对他的人生、他的世界观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如何去引导他面对这个世界。

而我在以前其实就是一个知识的学习机器,我以前做的学习类的视频也都只是一个机械的知识类的输出机器。它对待你自己和知识之间的关系,去对待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完全没有进行思考的。

其次,对应试教育体系的怀疑。作为一个教育的大的机器来讲,选拔性考试为社会的运转提供人才、进行分流,它是高效的、比较公平的,尤其是在取消学区房这些措施之后。但学校对于你教育培育是一方面,但是它对你的控制、某些形态的塑造又是另外一方面,

在这个体系内,它最终还是要服务于社会的。对有的人的教学目标来说,教育就是把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但是对“社会”有用,对他自己来说是什么呢?算什么呢?我一直在成为一个相对来讲比较有用的人,但是对其他人有用,但我并不知道对我自己来说是有什么用。

对我冲击非常大的一件事情是疫情期间我当时发了一个视频,说我觉得互联网加教育会快速促进教育公平。结果后来看到了一个新闻,是一个小女孩在农村,因为家里买不起平板,上不了网课,她吞农药自杀。

当时是第一次前所未有的感觉到,即使你知道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但你没有想到它其实是那么多不公平,这也是我对自己之前所做的所有努力怀疑的起点。

之前我做了很多关于学习方面的视频,虽然我并不爱学习,所以我做的都是学习方法的视频,本质上就是教你如何学得更快更偷懒的视频。其他学习博主的起床时间,比如早上 5 点,跟我的夜晚的入睡时间凌晨 5 点非常接近。我是从高考之后就开始做家教、学习咨询,尝试教育这条路,我觉得我自己做的比其他大多数人都要好。然后我开始做视频分享这些东西,因为我觉得可以带给更多人更好的方法资源。但是那个新闻之后,我开始想,

  • 那些看到了这些视频的小朋友们,他们会学得更轻松,拿到更好的成绩,进入更好的学校。
  • 那些没有网络设备的小朋友们,他们还是要走很久很久的路,爬很高很高的山,去到很破很破的小学继续上学。

数码设备在这两群孩子中间,就和学区房在优等学校和差等学校中间起到的作用是一样的。它是一种身份的区隔、资源的区隔,但我也不能做更多事情。

更让我纠结痛苦的一件事情,就是我也做自己的付费网课。所以那些能付费和那些没有办法付费参与我课程的同学,他没有被区隔开来,我一直很纠结我要不要直接把所有的录播视频放上来?但是

  • 一方面是我确实需要钱来养活我自己,养活我的家庭,我有经济压力。
  • 另外一方面,我在通过贫困生免费上课的形式,为那些没有机会参与课程的同学提供机会。
  • 还有收了钱,我确实会投入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去跟他们建立连接,过程中也获得到了更深的和学生之间的交流。

就是很难兼容广度和深度,很难。更本质的问题是在应试教育体系内,你学得更快,卷得更强。但是有胜利者就有失败者。大家是在存量竞争,失败的人要怎么办?

以前我就像是一匹屡屡胜利的赛马,但并不知道赛道是如何设计的。

现在再回过头来看,从幼儿园到小学到初中到高中、中专、大专和高等院校在不断的进行分流分工,某些人安排在这些位置,另外一些人安排在那些位置,这种蓝图这种设计让那些被安排在只能获得社会上少数资源的群体怎么办?所以如果卷不过要怎么办?这个问题我不知道怎么回答。

这是第一点,教育规划的暂时搁置。

三、读博计划的破灭

第二个,疫情期间的破灭,就是学术规划的破灭,因为我之前是有计划读博的,进入高校科研这条路我有在考虑,但是我喜欢与人学,但我并不爱他,就我不会说方言,我不会说二外,我对语言并没有那么的热爱,我喜欢汉语也就仅此而已。而喜欢和爱的区别就是当你得不到回报的时候,你的喜欢是会减弱的。

大四开始写毕业论文,开始越来越觉得自己是个学术垃圾,你能清楚的看到你和前辈之间的鸿沟,鸿沟就摆在那里,很明白的在那里。当你明明知道你尽你的努力能达到的只不过是别人的一部分体力劳动的时候,你并不能够产出不可替代的脑力产品的时候,你做这件事情还有没有意义?

所以我在去年的这个时候,研一刚入学特别焦虑,因为我对自己有期待,但那个期待他跟我的现实差距非常非常大,而且我的老师对我也有期待。刚开学有一节课,那个老师就说,原来你就是某某某。然后我的同学因为我好像是保研第一名进去的,他们就觉得我应该是学习很厉害刻苦的那种,他们甚至都不想跟我一个宿舍,后来大家一起快乐干饭,我们教研室的同学们狼人杀、剧本杀、轰趴,除了学术样样都行,焦虑好了一点吧,当你看到大家都不学无术的时候。

所以那段时间就很焦虑,也有一点暴食,从 9 月到 1 月胖了 15 斤,体重六七年一直稳定在 90 多,后来就很快的吃到了 100 斤,完全没有办法控制自己不吃东西,咀嚼食物,在口腔中分解它,尝到味道,获得到营养,以使自己生命延续的这种简单的行为。进食能够让我获得快乐,而且几乎是我那段时间的唯一快乐。一旦咀嚼停止了,我的快乐就停止了,那段时间完全没有办法控制自己,很可怕。

后来怎么样了呢?后来我对自己没有期望了,因为并没有那么爱语言学。如果这个东西我真的爱它,即使我做不出来,我也会享受这个过程。但是因为我并不真正的爱它,看不到结果我就会失望,可能是辜负了一些老师的期望。换句话说是在浪费学校的教学资源,因为我们上的就是学术型硕士,所有的课程设置都是为了把你培养成做研究的人,所以学的本来就是对市场无用的东西,你学这个东西你还学不出成果,真的很让人抑郁。

这也是我身边绝大多数想搞研究的同学的现状。又很累又很难,前途很渺茫。现在高校里面的非升即走制度,对于教师的压力特别大,你要完成学校的论文的要求,压力可能不比 996 要小。

四、休学/gap year 的目的和计划

最近这一年,我的兴趣完全不在语言学上面了。我看的更多的是关于文学、社会学和哲学的东西,因为它跟我现在的自身生命的困惑是更直接相关的。这也是为什么想要暂停下来,先把该想的问题想清楚了,因为我没有办法在脑子里一直在想其他事情的同时,去专注于另外一件事情。这也是为什么我过去两年更新非常少,因为我不知道我做的这些视频它对不对,它确实会帮助一些视频的受众达到他们的目的。但是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这是他们真正想要的吗?他们会真正因此而获得快乐,获得幸福吗?那我不知道。

一部电影叫风吹麦浪,它里面说的是“我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但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就是我现在的现状。总的来说就是之前计划的东西全都被打破了,我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其实今年是我生命之中最美好的一年,发生了特别多美好的事情,这也让我有勇气去暂停下来。
一月份的时候,我跟小蛙说,

  • 我想要终止从出生起被学制裹挟而走的时间,凝视自己。
  • 我想要能够完整的看完一篇推送、一本书,
  • 我想要读书,我想要看展,
  • 我想要创作自己的影像,发出自己的声音。

其实最重要的是我想要看看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所以想要休学,拥有一段接近完全自由的时间,来看看当我能够自由的去做我想做的事情的时候,不受到必修课程、点名、论文的约束的时候,我能够有怎样的探索,可能很快就荒废了。但至少我要有这么一段经历,我才能知道没有限制的自我,他会是什么样的状态。

其实有一个 gap year 对于任何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但是在中国你想要修一个 gap 很难,在国外可能比较简单,我们可能就懵懵懂懂的高考完啥也不懂,立刻就选择了专业。然后我发现这专业完全就不是你想的那样子,你身边的人、你日后可能面临的生活也完全不是你喜欢的,你就会陷入痛苦。但是对我们来说,转专业、换学校、重新选择轨道是成本非常大的事情,但是你又没有办法倒退回去,所以会后悔。并不是鼓励大家休学的意思。

从八月到现在,其实接触了很多很多新的人,有完全不同的生命体验,因为我想看一下到底也有多少这种可能性。生命形态,你得知道有哪些可能之后,你再去看你应该采取哪一种方式去生活,去见到其他人的可能性的过程,也是对自身的命运性的一种反思和否定。我们很大程度上就是被出生的环境、家庭所塑造的。而幸运的是,我们能够去审视去选择要不要接受某一些身份。但前提是你要看到有这么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存在在这个世界上。

我 8 月是去了云南香格里拉和丽江。 9 月去了河北承德、塞罕坝、乌兰布统, 10 月是在西藏走了大半个月,刚刚从拉萨回来不久。

这件衣服给大家看一下。就是穿了大半个月,号称“丐帮帮主帮服”。

挺开心的,也会去走更多的地方见更多的人。
对我来说可能是从北大休学了,
对于顾少强来说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一看”。
对其他人来说可能是从大厂离职了,从家乡出走了,总是要出去看看的嘛。

同时我也会做更多的视频。我并没有特别独特的身份视角,就是一个暂停学业的女大学生,有时候还是能看到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幸运的是我有一个出口,就是视频,能够发声,被更多人看到的机会。其实就是一种幸运了,能够被你们看到,是我的幸运。可能我一辈子认识的人加起来都不会有几万个,但是却能够通过影像被几十万个人看到,短暂的生命被另外一个短暂的生命看到,这一个瞬间就非常美妙了。

所以谢谢大家看我的每一个视频,希望能够做更多更好的视频给大家。那么这就是视频全部内容了,如果喜欢的话记得点个关注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