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QTXQIeeBrwpVZCfHBftOQQ
不知不觉过了三个星期的假期,真爽。
听说很多人待得其实不是很舒服。
有人体重涨了两位数,有人打游戏打到视线模糊;
有人安排了一堆充电计划,但每天都要承受计划流产的痛苦……
其实在我看来,这些问题都很好解决。
不就是有精力无处潇洒嘛,怕累怕麻烦还有点懒?
一个小办法让你既舒服又痛快,多些成就感少些负罪感。
这个办法就是【仪式感】。
没错,越是没有约束的时期越需要仪式感。
平时,我们的仪式感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完成,
比如闹钟响起、到点下班、朋友约会、电影开场……
但宅在家里,我们需要为自己创造仪式感。
吃有吃的仪式感,玩有玩的仪式感,学有学的仪式感,做事有做事的仪式感。
休息需要仪式感,聊天需要仪式感,读书需要仪式感,追剧也需要仪式感。
很多人可能会比较关注工作和学习时候的仪式感,
但其实非主动性劳作行为的仪式感,反而更需要注意。
比如没有吃饭仪式感,你就会不停地吃;
比如没有休息仪式感,你做什么事都想着休息一会儿;
比如没有聊天仪式感和追剧仪式感,你就会边聊天边追剧,
结果天也聊死了,剧也没追明白……
仪式感怎么来?不同的事情有不同的玩法。
但万变不离其宗,还是有它的底层逻辑。
要我说就一个公式搞定:
【约定】+【仪式】+【晾晒】
约定,是说一定要事前定好,有承诺,有对象,有内容;
仪式,是说要认真对待,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符号;
晾晒,是说可以把成果和体验分享出去,让更多人看到。
这么说可能大家没什么体会,对比一下就知道了。
没有约定的生活是什么样?
饿了才想着吃啥,结果对付一口就过去了。
然后又饿了,想着刚才也没吃啥,就开始吃零食;
不知不觉吃多了,就胖了……
怎么约定?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提前一天想好明天吃什么。
早饭午饭晚饭,几点开始,提前准备食材。
跟自己或者别人约定都行,“明天运动完给自己煎个牛排”
约定对象一定要是个具体的人,别用微博或者朋友圈。
兑现约定需要仪式,否则就变成消磨时间了。
要有氛围,要有明确的起始和终止。
比如在家看电影,可以尽量关灯拉窗帘,准备点零食。
比如吃饭,以开火为起始,以刷完碗为终止。
仪式完成了,可以晾晒一下,增加一点成就感。
可以记日记、可以发朋友圈、可以在群里丢图,或者干脆私聊。
需要注意的是,晾晒要自信,要客观,坦白敢说。
菜炒糊了就说炒糊了,书只看了一页就说只看了一页。
有了仪式感,时间才能真正被切分开。
该吃饭的时候吃饭,好不好吃不重要,吃了多少不重要,
关键是吃得完整,吃得快乐,吃得幸福。
吃饭是吃饭,运动是运动,看书是看书,娱乐是娱乐。
至于工作和学习,需要主动性消耗意志力去做的事情,
需要的仪式感可能更强烈一些,
仅仅靠打开电脑、沏一杯茶、坐在桌前,是不够的。
只有仪式,没有仪式感,因为缺少关注。
怎么办呢?
可以来我们读书营啊,反正又不收钱。
就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自主阅读和分享产出,
互相增加仪式感,把成果共享出去,把行为持续下去。
刚结束了一期,十天,每个人都挺爽的。
你爽了吗?要不要来试一下?
不然,你要如何处理你那
该死,又无处安放的精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