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峰】《精彩一课》王德峰演讲:人文关怀教育

:::info 原视频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CK4y1T7dQ ::: 我想借助这样一个我认为非常宝贵的机会,跟我一样的为人师者,谈一谈我对中国教育的一些思考。
我以为当下,我们这个民族应当对本民族的教育事业进行一种非常根本的反思。

一、教育的第一要义

我今天讲这样一个题目,就是在我看来为人师的第一个前提就是人文关怀,教育对于我们中华民族的意义非常的根本。
如果说我们看全世界各个民族,那么最关心下一代的民族,恐怕是中华民族。我们这个民族把自己的下一代看成是命根子,所以对下一代的培养和教育恐怕就是关系到命根子的活动。
由此也可以看到我们这个民族是一个理想主义的民族。因为关心下一代,其实就是关心我们的未来。把下一代看成是命根子,其实就是寄希望于未来。一个寄希望于未来的民族,它一定是充满理想的民族。所以教育在我们看,我们如何来思考教育的根本精神,它的内在精神是什么?就是理想主义。

有许多朋友跟我讲,今天的教育要适应一个新的时代,一种变化了的社会需要,要成为这个社会的发展做出它应当有的贡献,起到比较大的作用。
这样一种功能主义的教育观,我面对这样的观点,我向来持反对的态度。我认为教育不是一个顺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问题。
在我看来,教育是表达一个民族的理想,并且为这个理想而奋斗的事业。所以我认为教育的第一要义就是人文关怀,在我看来并不需要很复杂的学术讨论。

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命价值的关怀,就是对人生意义的关怀,就是对家国天下、黎民苍生的关怀,就是对人类命运的关怀。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人文关怀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一个健康的、有生命力的并且充满希望的民族,它的各行各业都应该具备人文关怀。
假如这个民族的各行各业都缺失人文关怀,我们可以简单地说,这个民族就没有了文化生命。这个民族只有一种话语体系,叫功利主义话语。
无论是个人功利主义还是集体功利主义,仍然是功利主义的,也就是说,意味着这个民族失去了他的生命理想。

  • 假如你投资开一家饭店,当然你是资本利润的目标,这无可非议,但是你千万别忘了,在你的那个饭店的大堂的墙上写下四个字——童叟无欺
  • 假如你投资办一家民营医院,当然也是资本利润作为你的目标之一,这无可非议,但是你千万别忘了在你的医院的大厅的墙上写下四个字——生命至上
  • 假如你办一所学校。无论是公办的还是民办的,总不应当忘了在你的教学大楼的墙上写下四个字——有教无类。“有教无类”是我们中国的先秦时候的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所说,中国人尽人皆知,但是我们今天遗忘了很久了。

二、“差生”

因为以往的缘故,居然在某些教育工作者的话语当中出现一个单词叫“差生”。
在我看来,只要我们领会了孔子的教育思想的真精神,那么在一个中国的教师的词典里边,不应当出现这样一个词。

请问“差生”如何被衡量出来?

第一,你可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比如说文化知识课的成绩,你拿了这个标准判断出一部分学生为“差生”。请问你拿这个标准作唯一的标准,是否能够成立?
人与人之间确实千差万别,有的人也许学数学学得并不好,但它是有另外的天赋,他完全可能是个能工巧匠。
假如他数学或者其他知识课程的成绩不够好,一个未来的能工巧匠已经在今天的学校里预先被判定为“差生”,这是一种判断“差生”的标准,他是否能成立?

还可能是另外一种含义。比方说这个孩子非常的顽皮或经常有恶作剧,在品德上有一点问题,你仍不可把它判定为“差生”。因为他作为受教育者,这就是你的责任。你已经先判定他为“差生”,那你就抛弃了他。

人在各个方面都需要成长,所以“差生”这个字也应当在中国的教育工作者的词典中永远的抹去。只要一天存在这样的“差生”字眼,中国教育的那个病症,我们就看到。这就是我讲的人文关怀。

无论是经营商业,那叫童叟无欺,还是开办医院,那叫生命至上,那么从事教育那叫有教无类。这就是我讲的人文关怀的含义。那么教育是什么,教育本身就是人文精神的活动。

教育是两种精神的相遇。

  • 一种是正在成长的精神,即我们的学生;
  • 一种是已然成熟的精神,即我们的学校和教师队伍。

我说他们已然成熟,并不是他们已经拥有了全部的真理,而是说他们凭借着思想的传承,比起正在成长的经历,他们是比较成熟。那么在学校教育的活动当中,这两种精神相遇。我们要在根本上认识教育作为一种人文活动,就是精神的相遇。

我们不可把我们的学生看成是一种空洞的容器,好像我们教师学校可以任意在其中装填什么东西。每一个学生都生活在他所处的社会中,都生活在他所处的时代环境中,他的生活给他带来了种种的疑惑,或者给他某些领悟,所以它是正在成长的精神。他携带着他的迷惑困惑、他的领悟来到了学校,包括小学生。

我们切不可把学生看成是空洞的容器,我们切勿以为这样一种来到我们学校的学生,是有待于我们按照某种标准制造出来成功的将来的一种产品。假如这样看待教育,我们错失了教育的本性,我们错失了教育的真正的人文的维度。

三、合格的教师

从这个意义上来再看我们为人师,他应当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我今天不想再找跟你讨论,我们应当怎样才算得上一个优秀的教师,而我们只是在讨论这样一个话题,我们怎样才算得上一个合格的教师?

我们未必一定要经过师范的训练,我们也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也就是说,我们未必一定要用教育科学或者教育心理学理论把自己武装起来,我们才能站在讲台上,这不是必要条件。
但是我认为首要的必要条件是什么,就是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这是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的首要条件。

什么是人文精神?它活动在人文学问的领域里。
人文学问有哪些?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艺术理论等等。在这样一个领域当中,从中我们获得的不是关于外部世界的客观知识,我们从中获得是思想和智慧。

所以人文学问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的载体,是这个民族的精神家园。

  • 对于有些民族来说,这个精神家园的核心是宗教。
  • 对中华民族来说,他的精神家园的核心是中国哲学。

所以我想一个合格的教师恐怕他的首要条件要懂一点中国哲学。

比方说我刚才举的例子,孔子作为一个伟大的先秦时候的思想家,对教育有一些人类最基本的认识,我们应当继承一个叫有教无类,一个叫因材施教,也是不可忘记的。
我们要必须承认人的个体差异是如此的巨大,我们用不可用同一个标准来衡量不同的成长中的青年,这叫因材施教。

这一切都表明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他的第一前提是什么?人文修养
我们未必一定是在哲学专业里边受到过训练,我们未必一定要读过多少哲学的经典或者人文经典的知识,但是重要的是我们必须一开始就认识到教育的活动如唐朝大学问家韩愈所说,“传道授业解惑”,这是尽人皆知的关于为师者三条。

第一条是什么?
传道。传道一定在授业前面,他是首位的。

今天我们恐怕更关注授业,我们想要把那些知识和才能传授给我们的学生。这个目标是很好的,但它一定是第二位的。为什么说它一定是第二位的?
我们现在来看,我们今天教育出现了一个普遍的病症。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总把人才制培养看成是一个基本的目标,听上去是很不错的,似乎无可怀疑。
但是教育的第一根本要紧的事情,或者他内在精神,不是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某种人。首先不是这个目标,所谓某一种人,就是在将来在一定的职业中的人,或者医生或者工程师职位、律师,银行家我们说这叫成才那叫人才,他不是教育的首要目标。

四、教育首要目标

教育首要目标是什么?
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这是教育的首要目标。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韩愈一定把传道放在授业前面。人的培养就是使人作为人而能够成为人,这件事情就是传道的事,而后才谈得上授业,而后才谈得上解惑。

然后我强调这一点不能引起某种误解,以为我主张在学校的课堂里天天高头讲章,对孩子们从事道德教育,不能这样理解的。传道的事情,绝不是只空谈玄理传道,其实是贯穿于一切知识的传授过程之中。

因为我们一定要知道每一项知识,无论它是如何的专业甚至仅仅具有应用的价值,比方说计算机科学传授给我们的,比如软件的、硬件的、IT,这些信息技术的传授的课堂上,我们不要忘了计算机科学的每一种知识都有他思想的来历,都本包含着精神的价值。

比方说,如果没有欧洲近代德国的哲学家莱布尼茨的数理逻辑的思想,哪会有今天的计算技术。
所以人类在技术上中的每一种提高它有思想的来历,它是人类智力的伟大的探索的结果。当我们在传授技术的时候,我们把这些知识和技术的思想的来历和他的精神的起源给他抹去了,结果我们传授知识,很像这样一件事情,我们把每一种知识都看成是现成的货币,可以把它放到学生的口袋里边,然后学生走到社会中,可以取出来,具有兑现价值。这就是今天许多学校从事教育知识传授的一个基本状况。

比方说我们重视了许多教学方法、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比方说我们现代多媒体教学的手段等等这一切,我认为它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方便。我们需要PPT ,我们需要各种媒体手段,甚至包括远程教育。
但是真正的教育不是一个知识的简单传递的问题,哪怕是这个计算机科学的课堂上,一个合格的计算机教师应当让计算机科学的精神弥漫在这个教室中,学生在听这门课的时候,不仅是学到了技术,而是领会了计算机科学的精神,以及它对人类生活的关系,及其可能带来人类生活的未来怎样的前景。这一切都应当在一个看上去非常具体的应用性的技术的课堂上展示。

一个合格的教师,当他在讲课的时候,逐渐聆听他讲课的学生的心目中,他已经变成了一个精灵,他在那里游荡,你看不到他的包围。这一切真正的教学活动,哪里是现代多媒体技术可以取代的?

教学必须面对面,老师可以面对学生随时的疑惑,并且在他们表情当中看到了某种光彩或者困惑。这不是远程教育可以取代的。除非我们愿意现成的培养一批又一批简单的使用和消耗知识的所谓专家,假如教育让我们的下一代能够创造知识的话,而不是简单地复制知识的话。

所以这一切表明什么?
传道与授业,其实两者不分。传道之目标,传道之方式、传道之精神,应当贯穿于整个授业的过程。这也是人文关怀在我们身上体现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们不会去要求一个比方说教算术的老师,天天讲人文科学的学问,那他不称职了。但是教数学的老师,他可以在数学的探讨当中展示人类精神的这一个重要的方面。
比方说能不能告诉我们的孩子,在传授勾股定理,也就西方人叫做毕达哥拉斯定理的时候,能不能告诉学生们这件事情在古希腊是多么大的一件事情,因为毕达哥拉斯是数论的创立者,同时研究几何学。在几何学的研究当中,他发现了勾股定律,就是两个直角边斜边的长度,等于两个直角边的平方之和再开根号。

假如这个直角三角形两个直角边分别是一。那么它的斜边的长度是什么?根号二。
他很快发现根号二是开不尽的,是个小数点后面可以无限延长的数,虽然它是一个无限的小数,同时又是个确定的数。这件事情让整个毕达哥拉斯学派极为惊讶,于是数论有了一个新观念,叫无理数。无理数的观念来了,毕达哥拉斯学派为此举行了隆重的庆典。这是人类理性的一个重大的发现。

如果我们在讲算数课、数学课的时候,我们能不能把数学之思想、数学精神,借助数学的历史教给我们的学生们。所以这就是说一个只是数学老师的人,他并不是人文学问的教师,他的讲课照样可以贯穿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

再比方说当初我在中学学习化学的时候,我被一件事情深深地震撼了,什么事情?

居然有一个叫门捷列夫的化学家,他发现新的元素的方法不是在实验室里的。它就是一张纸和一支笔,在他的书斋里面,他推算出来。未来一定会被找到的元素,它们的原子量也被计算出来了,叫做元素周期律的发现。终于化学家在实验室里面盲目的寻找新元素的努力,被一种理性的伟大的努力取代了。这让我极为震动,人类智力的骄傲和光荣。

所以我们每一种知识,自然科学的知识技术,科学的知识都有它精神的来历。我们怎样的教我们的学生学习自然科学,是不是把从现成的结论传递给他们,然后在考试的时候还给老师,然后口袋里揣着文凭出去?

所以这样我们必须来思考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必须来回答一个问题,当我们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当中,他如果失去了对人类生命价值的关怀,失去了对人生意义的关怀,失去了对家国天下黎民苍生的关怀,失去了对人类命运的关怀,那么他也许会成为某种人才,但他不再能成为我们的民族可以寄希望于他身上的那个未来。

五、人文学问

人文学问英语当中叫 humanistic 。人类的学问如果做最基本的分类就是三大类,第一类叫自然科学,第二类叫社会科学,那么第三类英语当中有一个词叫 humanistic。

我们怎么翻译 humanistic 这个词?许多学者都把它翻译成了人文科学。那么我认为犯错了,因为这第三个学问,不是科学。说他们不是科学,就是我刚才讲的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艺术理论,语言学等等,都不是科学。

说它们不是科学,当然要有一个前提,先得给科学下一条定义。科学可以这样来定义,科学就是对外部世界的正确的描述和客观规律的揭示。那么,第三类被称humanistic 学问并不是对外部世界的描述和客观规律的解释,那么他们给我们什么?

给我们思想和智慧。所以我非常计较这个词的翻译。我反对把它翻译人文科学,我主张把它翻译人文学问或人文学科。总而言之,别把它翻译成科学,因为把它翻译成科学会产生一种误解,以为人类所有的学问都是科学,都给我们外部世界的客观知识。

计较这个词的翻译是因为我们必须来区分知识和智慧,科学和思想。在科学中不等于在思想中,在知识中不等于在智慧中。无论你教怎样一门技术性的学科,作为人师者应当有一定的思想的境界,应当有智慧。然后你才能教好你那么非常专门的课。

在今天中国当下教育充满许多困境的情况下,我们反思中国教育的现状,要从生活中去反思,

  • 为什么人文关怀是为人师的第一前提?
  • 为什么在无论哪一各门科目的课堂上都要传达人文的精神?

我们大概都知道复旦医学院某学生给自己同学喝的水里下了毒,酿成了一个巨大的悲剧。

我一开始以为这两个同学之间有什么深仇大恨。后来调查的结果表明并无深仇大恨,是平时个性不合,有那么一点小摩擦,我心想何至于如此。我对第一个反应是,我认为这个给同学喝的水里下毒的那位学生,在他成长的过程当中,肯定没有读过伟大的人文经典,至少没有读过伟大的悲剧作品,他的灵魂没有受到过震撼,他的心灵没有受到过洗礼,他不懂得敬畏生命。他智商不会低,考取复旦大学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而且他马上就要直升医学院博士了,一定是高材生。

她的父母曾经评价自己孩子,他成长得非常成功,他成了复旦医学院的高材生。

现在我们再回过来看究竟什么是成功,他的成长究竟成功了没有?

所以这个例子足以使我们反思了,因为这样的例子并不只是复旦医学院也有这样的事,前几年其他大学也出现过类似的事。它足以向我们整个这个民族敲响警钟,我们的今天的教育究竟怎么了?

我们重新来追问教育的精神。我们重新来发扬教育本应有的人文关怀。教育的活动本身就是一种人文的活动,人文精神的活动,是人面对人,而不是人面对容器。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我想我的一些想法,以及我希望的全体中国教师都来反思我们今天中国的教育,每个人都有他的责任,然后如何尽可能地在我们自己的无论哪一个科目的教学当中,让人文精神贯穿其中。

六、总结

我总是想要坚持一点,只要一个真正的关注教育的民族,他总是把教育看成理想主义的事业。为什么教育一定是理想主义?

因为教育是指向未来的,指向未来就是这个民族在指向他的理想。所以在教育里边这样的讨论当中,我们一定要坚决地拒绝任何功能主义态度、工具主义态度。假如工具主义态度,我们终将把中国的教育仅仅搞成一种产业。他成为整个社会的经济利益体系的一个成员,他不能跟整个社会的利益体系保持足够的距离,这个民族就没有希望。

但是我相信我们这个民族充满了希望,因为它向来重视教育,并且有一部分家长已经斗胆不把自己的孩子送到现在所谓正式学校里学习,他们开始关注孩子的人文精神的成长、精神家园的最初的建造。这些活动是少数人在去进行,但是我们为人师者看一看,这本是我们的责任,是我们学校的责任,是我们所有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假如我们简单的把他们打造为在教育体系之外的那种活动,所谓违背了教育义务法的话,那么我首先要说这种现象的出现,本身是我们现在正式教育的shame 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