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了一下之前跟好友聊天内容,结合最近看的文章、视频等资料,整理成了这篇文章—— 《关于“中介物”的思考》

1 中介物的存在

当下我们的所有生活,有个逃不了的矛盾,就是必须要追求“中介物”。
没有中介物,你就无法生存,甚至你就失去了自我的意义。

比如企业的中介物就是资本,必须要赚钱,不然就没办法生存下去。
虽然使命、愿景很重要的,但有时会为了利益而妥协;没钱,你就会倒闭破产(当然还可以东山再起)。
除了之外还有考试的分数,各种各样的证明、背书,比如名校学历,竞赛成就,论文发表。

2 中介物让我们好累

我们会被这些“中介物”迷惑,为了这些疲于奔命。
这些“中介物”,应当是“为我所用”,而非“我为奴隶”。

绝大部分的人,不是绝对的变成奴隶,而是会有一段时间感觉被奴隶,是被动的做一些事情。

“为什么人要做某事?”对于这类问题,心理学中的动机理论[1,2]有很强的解释力。
有被外界强加的,比如不得不去完成期末考试、毕业论文、工作绩效,这种被压迫、不得不去做的,就是「受控动机」;
有被自己强加的,比如十分想获得父母、他人的认可,这种获得别人的认可和赞扬的,就是「内摄动机」。
被动和主动更多是一种权衡,一种当前情况下的最优解。

比如毕业论文,你可以把它看成一种形式证明,也可以把它当做一次锻炼的机会,甚至何同学借毕设做出一期毕业视频,相当精彩[3]
比如父母的认可,你一开始是主动为了获得他们喜欢而做事,后来渐渐从做事本身过程中获得了快乐。

每一种动机都是客观存在,没有优劣之分。
动机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我们都渴望「自主动机」,它的产生只是在其他动机上添加了一些催化剂——对事情本身的好奇心。

3 中介物——砖头与道路

自己的价值,必须通过这些“中介物”来书写,就像你没有纸和笔、不识字就没办法写字。
但是自己的价值从来不是“中介物”本身给的。

这些“中介物”,就像是一块块砖头,它们组成了地面,有了地面就有了千千万万条道路。

3.1 砖头都有哪些呢?

砖头可以是社会规范的制度,还有科学、逻辑,金钱、流通物品;
砖头还可以隐喻“符号”[4],比如文字符号,数学符号,音乐节奏……
这些符号还可以统称为一个名字——内容。

千百年来的文明发展,无数的仁人志士,展现了无数条人生道路。
要么似乎没有人告诉我目标和终点,我要往哪里走呢?
要么似乎好多人都在告诉我往某个地方去,好多人都在想法设法为我指路,掏出了他们的藏宝图,似乎跟着他们走,跟着藏宝图走,就能走到那个地方,找到所谓的宝藏。

我现在感觉,现实的复杂性已经不能简简单单用一个问题或答案就能解决的。
那些永恒的问题,古往今来肯定有太多的人尝试去解答了,留下了很多思考的成果,他们已经铺了很长的路。

我刚刚用砖头来比喻中介物,这些砖头,有的是天生自然的,有的是人自己造的。
人生的道路可以用二维平面来简化理解,但实际上我感觉人生道路是很复杂多维的,比如像“莫比乌斯带”、“克莱因瓶”[5]

3.2 砖头之外

砖头之外的地方是什么呢?
有没有可能是岩浆?是海洋?还是……
如果我们不踩着砖头走,脚迈出了砖头之外的地方会怎样呢?

砖头的好处就是,它非常稳定可靠,你踩了保证你不会死。
我们在人生中遇到过哪些东西算是“砖头”呢?

砖头之外的地方,有可能是大脑里的bug,虚无主义、内耗深渊……
砖头之外的地方,也有可能是哥伦布发现的新大陆,《三体》里的世界……

砖头可以铺路,砖头也会拼出一个深深的窟窿来,人肉体凡胎,你一不小心就可能掉进去了,甚至粉身碎骨。小则逻辑悖论,大则认知失调。
每一块砖头都是无辜的,如果你在好多砖头之间乱跑乱蹦,容易摔倒、甚至掉坑里爬不出来,比如达克效应的愚昧之巅[6]
每一块砖头都是无辜的,书上的每一个字都是无辜的,有些人会用文字写下诗篇,但是有人也会用文字写下罪恶,比如法西斯、传销诈骗组织。

3.3 砖头与道路

砖头自身就是一门学问;
你如何使用砖头(铺路)也是一门学问;
你如何走在砖头上还是一门学问。

有人创造符号,比如仓颉造字,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创造砖头);
有人使用文字写下名篇名著(使用砖头);
有人使用相机拍摄记录、剪辑软件创造视频(使用砖头);
有人从书中学习知识和智慧,去解决自己的问题(使用砖头);
有人阅读书籍、观看视频课程,学习知识(走在别人的砖头上);
有人定期复盘、复习自己的笔记(走在自己的砖头上);
有人经过长期的学习,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人生哲学,不断解决问题(一边搬砖,一边铺路,一边走路)……

由此可见,砖头已经造的差不多了,接下来就看谁铺路和走路厉害了。除了一开始少数是造砖头的,后面的人都是“搬砖”的。
造砖头称得上是开天辟地,而铺路和走路是就像鲁迅《故乡》最后的一句话“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7]。

有的人搬的砖头拼成的道路挺顺溜,所以广为流传,每个人都能从中得到智慧和成长,而且可以反复使用,这些道路常常被称为各种方法论、思维模型,比如马哲的唯物辩证法;
“搬砖”比如马列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多看路,多“搬砖”,走上几条先进的道路,能实现更快速的成长。

3.4 道路

对于“路”,有很多分析角度。

每个人的道路有独特性。
“条条大路通罗马”,可如果把每个人走过的道路拍成纪录片,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差别,他们都是独一无二的,心路历程更是不同。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即使是同一条道路上,每个人所处的阶段也不同,前后位置也不同。

每个人的道路有相似性。
有路,就有路的远近,有路的平坦和波折。
有远近,说明我们手里拿着地图、指南针,知道起点、终点,这是一个“有限游戏”,只要一步步按照正确的方法走,总能到达彼岸。
这个过程充满了“工具理性”,发展到极致,就是《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8]外卖平台的路径规划算法,让外卖员更快完成送单任务。

路有平坦,更有波折,说明“人生苦难重重”,所有书籍提供的内容及其思想方法,都可以看成是作者为我们铺好的一块块砖。
《十三邀》许倬云在谈到历史学家的角色定位时说:
“史学家可以做的,不是只是说是找例子,也不是保存东西,要活学活用。全世界人类曾经走过的路,都要算是我走过的路之一。这样子排历史,就可以排出无数的选择,让我们在找路的时候,绝对不要只有这一条路或者这三条路。”[9]

一边走路,一边看路。

中介物,是“渡海之舟筏”,切莫变成“忘月之手指。”[10]

相关资料

[1]《绩效使能:超越OKR》况阳https://www.yuque.com/ben123/book/ekdyb9
[2]《那些又丧又迷茫的年轻人》声东击西https://www.yuque.com/ben123/say/ugaovf
[3]【何同学】我毕业了!!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764y167Lp
[4]《符号学:原理与推演》赵毅衡https://weread.qq.com/web/appreader/958326f071f0158f9586967
[5]【15分钟哲学】一瓶哲学:拓扑学视角下的实在论、心理学、主体性、先验论与现象学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Tg411u7DP
[6]「三大效应锁死智识」1.达克效应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9V411v7qG?p=23
[7]《故乡》鲁迅https://baike.baidu.com/item/故乡/2679148
[8]《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https://mp.weixin.qq.com/s/Mes1RqIOdp48CMw4pXTwXw
[9]《十三邀》往里走,安顿自己|许知远对话许倬云实录(上)https://mp.weixin.qq.com/s/tdi2ErVKSvuoO4_cqa9eow
[10]《佛教十三经总序》赖永海https://www.yuque.com/ben123/book/dtml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