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阅读体验更佳

最近,我感觉自己的头脑思维越来越活跃了,陷入情绪思维中的无意义内耗变少了。
我注意到了另一种不痛不痒的“内耗”
——注意力、目标、落脚点,放在了无关痛痒的地方。

所以我思考越来越关注到 战略、价值、ROI(投资回报率),以及这三者与时间的关系。
回归到每件事情的价值背后,实际上是时间的价值,你对这段时间的价值是如何定义的?

1.审视过去

我一开始是发现,我对每分每秒的选择和专注不够,浪费了光阴,做错了判断。
比如刷视频的时候,如果你觉得这段时间没什么价值,你可以去刷视频享受视听盛宴带来的快感;
如果你觉得这段时间有价值,那你可能会去观察研究分析,他们的视频是如何拍摄的,有哪些要素和闪光点。

让每一次刷新都有其意义,而不是无所谓在刷新,因为你每一次刷新,就会匆匆丢失一秒钟,要么干脆不要刷新。
你可以闭目养神,可以冥想,也可以“熔断”发神经,但是你在那耗着,就真是耗着了。

2.初次尝试

然后开始鼓励自己,要去多思考更有价值的事情,学着去借助平台,借助工具,放大自己的力量。
比如开始尝试做一期播客,因为互联网可以放大个人的力量,你的作品是可以通过网络效应分发到各个角落。

后来又思考到,我的作品价值真的有这么高吗?
我把时间投入在播客上,也就意味着我在做其他事情上的投入就少了一分。

尽管如今人人皆是自媒体,但是自媒体并不是一个绝对好的选择。
因为你把你的时间碎片化投入在这上面,写来写去也都是前人已经写尽的东西,尽管可以通过网络分发,让更多人知道,但自媒体真的能成为你的主业吗?

你选择自媒体(不仅限于自媒体),真的是单枪匹马,是一条艰难、很多人走、但很少有人能走得远的路。
如果你能进入一家大公司,参与到他们真实的业务中去,即便是一个螺丝钉,也能吃到平台企业的红利,你在金钱上的收入更多,见识也会更广。

在琐碎的小事上花了太多时间,以至于你没有办法找到一个更大的平台,放大你自身的能力,所以你要对自己的时间有所选择,有所把控。
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当然,如果能在小事上磨练自己的基本功也是好的。

所以我建议年轻人,选择比较顺利的发展道路,就是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好好生活。

去一个好的大学,借助大学这个平台背书,你可以少花很多力气。
去一个好的公司,借助公司这个平台,你可以吃到平台的红利以及优秀的职业履历。
这些远远比你单枪匹马,走自己的道路要好得多(真的吗?)。

3.对生财有术女孩的观察:这种赚钱模式,真的好吗?

举一个我观察到的现象,生财有术社群,纷纷都在为“赚钱”而努力。
我看到一个大三的女孩,做了视频号,大约发了30个视频
其中一部分主题内容大致是,我来教你如何赚钱,我认识一个大佬可以介绍给你,欢迎加我微信……

看到一些闪光点,她学习模仿白一喵老师的个人使用手册,展示出了自己的开放姿态,表达出了自己的性格、兴趣爱好、优缺点、工作态度,天赋特长、求偶标准……
给我的感觉是一个特别喜欢折腾的女孩。

我看完了她几期的视频,我感到她不是这个年龄段常见的女孩,对她短视频也是有过一定研究,因为她的表达方式有一些成熟。
也许是她在做视频的时候就已经明确了目标用户,就是想要简单不需要费脑、就想赚钱的人,所以特地表现出那样子的模样;
也许是别人教的,看了生财有术别人做的视频或者攻略,进行模仿。

新人没有资源,但是可以向别人推荐大佬,以证明自己有链接他人的能力;
大佬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获得更多的客源。

这是双向互利,尽管在这个关系中感觉大佬会获得更多,但是对于新人来说,这是一份难得的基础信任,起码在你什么资本都没有的情况下,你能够为大佬带来更多的客源,证明自我的能力;
你也能参与听到大佬的对话,对商业赚钱等主题建立更真切的认知。

但是长远来看如何去打造出自己的东西,光靠拉大佬是很难的,如何不让自己成为一个工具人也是需要思考的。

赚钱是刚需,用冰山模型来看,赚钱是最上面的东西,而在赚钱的下面你还需要感性与理性的双重支撑,是更加底层的东西
——你需要有一副好的身体,一个聪明的大脑和一颗强大的内心……

这些你看不到的冰山底下的部分往往是最重要的。

4.冲击我的价值观

昨天听了李学长的分享,他在字节做商业化广告的产品。
他讲到他的大leader,17年入职字节,如今手里的股票价值上亿。
以前的同事,出去单干做灰产,半年赚了千万,现在金盆洗手,四处逍遥,令人羡慕。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这几个人都是像我刚刚说的那样,去了好的大学,去了好的公司,通过平台放大了自己的能力,选择对了行业,他们的ROI非常高,赚取了暴利。
赚钱很难吗?暴富不是梦,在这些人身上反而是相当容易的。
但是这种ROI让我有点羡慕,又不舒服,因为我很清楚知道,尽管财富是生存基础,但是财富不是我的最终价值取向。

李自然写过一篇文章“我为什么不做美股交易员了?”

如果你一秒钟赚几十万,那当然很牛逼,但短线交易真的就是上上下下,导致很多人虽然每天经手大量资金,但最后赚的其实不多。 但经手了很大金额,他心态就会发生变化,将来换个工作,他会觉得一个月的工资还不如我几秒钟做一单呢,这个心态就完了。

暴富的行业太容易让人浮躁,让人变得非常短视和以数据为主导。

5.坐电梯的思考:如何有智慧的思考?

我昨天在坐电梯的时候有一个思考,概率无处不在,比如
你坐电梯,电梯可能会坏的概率;
你走楼梯,楼梯突然会塌的概率。
当我整理写完这篇文章,由于网络异常、软件bug等问题,文章突然消失的概率……

对概率的观察和思考是一个很棒的意识,但是很明显,以上对极小概率的思考,太没必要了,
当你处处思考概率,也太累了。
大部分人爬楼梯坐电梯,并不会把这些风险放在心上,而是很轻松放心地使用这些工具。

同理,你做每一件事都去思考 ROI、投资回报率、价值,会不会也很累呢?
如何智慧的思考也是一种智慧。

6.总结

我对价值的思考,更加思辨而深刻了。
我发现战略、ROI,最终还是回归到价值,你的价值取向是什么?

7.求助

我把以上的问题困惑抛了高学长,他是这么回答的:

如果你很看中钱,那么除了钱和烦恼,可能一无所得;
如果你看中别的价值,你可能收获一份真的价值,顺便赚了钱。

那个大leader刚去字节也不见得猜到自己四年之后值上亿;
那个做灰产的洗手潇洒之后也不见得活得更有价值。

别人所要和所得都与你无关,
问题是你的所要和所得是什么。
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你真正想要的事情上,就是高ROI

所以问题就变成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我过去从来没问过自己这个问题,
当从大三开始做出职业判断选择的时候,这个问题才渐渐出现在我的眼前。

乱花渐欲迷人眼。
不仅的世界给人迷惑,连自我的感官也会欺骗自己。
不断的摸索和思考,不断的接近触碰最真实的内心,才渐渐有了一些方向,比如说产品经理的职业方向。

但是,这才刚刚开始启程。

高学长,把他的人生价值定义在【回答问题】
我发现,古往今来,回答问题是人的宿命。
如何治理好一个国家?这是君王要回答的问题;
如何教育好学生?这是老师要回答的问题;
如何创造好的产品?这是产品经理要回答的问题;
……
如何过好你的一生?这是所有人都要回答的问题。

那么回到一开始,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如何过好你的一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