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各位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 steve 说第 183 期的节目上个星期,因为五一节假期停更了一周,这个星期一复更了,今天是我们听众来信,不过在这一期节目里面,也想分享一些最近想到的事情,可最近遇到的事情。
第一件事情其实是我们之前的一位老朋友,张潇予老师,他在微博上之前我看到他发了一条微博,其实就很简单,一句话,他说恪守自己的行径主线,别让社交媒体设置你每天的思考议题,看完之后就果断点了赞,因为其实不管是最近也好,还是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如果大家会上微博,或者其他的社交媒体。有很多的话题是一直在牵动我们大家的人心,一直在抓住大家的注意力,所以其实如果你花比较多时间在社交媒体上经常就会被所有这些事件所,会抓住你的眼球,可是这样紫的关注本身,也许它能帮助你去保持对这个社会的一些了解,但另一方面这样子状态,时间久了之后,你也会发现你的思考其实散,会很混乱,因为你的思考就是按照事件的发生来的,比如今天发生的事情是一个有关性侵女童的事件,OK,我就开始往这个方向去思考,再过一段时间可能发生的事一个,版权维权的事件我又开始去吃那个方面的瓜,或者是某明星又怎么样子的,因为这些,因为社交媒体的信息翻新得很快,它的信息流流动的速度很快,所以也就导致我们大家的注意力也会变化得很快。
这样子的一个结果时间久了,其实你对于任何一个问题的思考都会很浅,因为你没有慢下来去花时间沉淀下来去阅读相关的著作有一些更深入更系统地思考,甚至你没有思考,你只是在跟着社交媒体的信息流再走,所以我看到这条信息的时候,非常的有共鸣。
我一会联系到我自己所做的事情,比如说你看我们在 steve 说上面也好在我在其他的社交平台上面也好,我其实不太去讨论一些热门的时事,因为其实从很多大 V 从我的 KOL 的角度来说,你去,评论时事是能带来流量的,因为大家会很关注,所以当你去了解热点话题的时候,短期之内是可以带来一些流量,但是我并不这么去做,我觉得还是因为我是有意识的,在避免自己的思考,也是被这些热门时事给牵着走。这虽然会让我也许会丢失一些流量,但是另一方面面。
也能给自己创造一个比较专注的,自我学习跟思考的这样一个空间,从而,我就不会形成习惯,发生一个什么事,我就要去关注,然后忘了自己的主题是什么,所以我很想把这条微博也分享给各位朋友们,因为我估计大家现在每天的朋友圈也好,微博也会用的比较多。我觉得这个部分可以有你在鱼蛋作为一种娱乐跟休闲,但另一方面也要记得,每一个人其实都应该有一个相对更为静止的更为安静的更为专注的这么一个思考的空间。
在这个空间里面,你需要去设置去放置一些更重要的更深入的主题,把它作为你自己精神生活的一个比较核心的部分。另外一点就是,现在大家也读书,也会读得很多,我不知道各位有没有过这样的一种体验,有的时候你会看到有些朋友。
今天又读了一本书,明天我读了一本书,读书读得很多的样子,你也会羡慕,好多信息输入,感觉别人都好博学,我自己的书,可能一本书读了一两个月,两三个月,甚至是半年了,我都还没读完就一下,觉得好像自己走得很慢的样子,可是我倒是觉得这不一定是一件坏事情,像我在五一期间终于读完了一本,我可能已经连续读了有大半年的一本书当然中间因为在读其他的书,所以就有点散,但是这本书,一直坚持读到最后终于把它读完了,你说这意味着我阅读效率很低,是不是我就比别人教更慢一些的,我觉得也不完全是因为这阅读的过程中。
我一直知道我在读这本书,所以我的心理空间当中有一个部分是永远留给这个议题的,在过去的可能大半年的生活当中,我始终都会时不时的想到这样一个话题,包括在一些放空的时刻,在一些沉思的。此时可也会把这个部分的。
话题拎出来思考。
所以这样子做的结果就是,虽然我没有高密度高频率地去研究这个方向,这个议题,但是我也有这么一个空间,能够在当中去探索去思考。
所以当这本书读完的时候,我不光只是完成了从这本书中获取信息的过程。另外一个方面,其实也对这个话题建立起了自己的,一些比较完整的思考。而当这样一个建立过程完了之后。
我如果要再去和别人去交流去探讨,我就会发现,我有很多可以表达可以说的东西,所以这样的一种方式我觉得是在我们现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在一个媒体流的时代,在一切都很高速,一切都翻转的,很快的时候慢下来,这其实是一种很有必要保存保留的传统。我想分享的第二件事情是最近在我的巴西柔术的训练馆里有个朋友,因为他应该也是会关注我的节目和微博,同时也是平时一块训练,一个男生有一次训练完了之后他就来,坐下来找我聊天,然再跟我讲说,最近她感情上会觉得比较焦虑,比较有压力,因为,她可能,在上海朋友也不多,但是油尤其适合女生的和异性的交往可能也不是很顺利,也看到他的一些朋友可能比较善于去撩妹,比较善于去和女生聊天这样子所以对比这样他就会感到挺焦虑的,在跟我讲这件事情,其实他一最开始跟我讲这个话题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还蛮直男的一种反应,就是会立刻去想,解决方案是什么?
可能就是聊天的话术之类的你怎么可以变得更好,就是怎么可以更善于和女生聊天这样子的,可是我稍微想了一下之后,我其实给他一个,有点像是作为过来人,一个更坦诚更真诚的一种想法。简单来说其实我很理解他那种心态,因为我自己也有过那种阶段,当一个人在可能就 20 出头比较年轻的时候,那个时候你会看到身边一些让你很羡慕的人,这些人可能是高富帅,可能是有跑车,可能情商很高,可能很会和女生打交道,你就会很想变成他们那个样子,也会有意识的去模仿,像我自己也有过这样的阶段。
这样一种模仿可能也会带来一些回报带来一些好处和让你觉得,好像这样做是管用的。
事实上,许多男生也真的是会投入到这个游戏当中去。
但是
如果从长期来说的。如果你不是这样紫的人,你去玩这样的游戏,你其实不会很开心。有些人可能天天人生就比较善于和女生打交道会比较善于去撩妹,但也有些男生他其实不擅长做这件事情,我就跟他讲说因为这个男生,我对他的印象,性格也好,外形也好,各个方面其实都不是那种很风流倜傥,很有人格魅力。另一种人,反而是更像是有点内向,有点像是那种 it 宅男的那样一种风格。
所以我很坦诚地跟他说,或许你也知道,其实你不是那样子的人,你羡慕那些人是因为他们可能从小到大的环境,他们天生的性格就适合做那样一个风格,但是也许你不是这种类型的人,而且也许你以后也永远不会变成那种类型的人,但是这不代表你就完蛋了,因为如果你去做那个不是你们那个样子,你会很不开心,就像当年我自己曾经我被另外一位主播,大家如果听 fit for life 对吧,这个橘子笑,他们有一次在节目上吐槽,因为他们也是我大学同学就跟我讲说当年他们对我的印象就觉得我特别装饰一个个非常的人,我确实有那样一个很装逼的阶段,因为在那个阶段,其实我也不知道我自己是谁,我也想变成一个受欢迎的样子,所以就会想象出一个字。
自己认为理想的形象去装成那个样子,当那样装的时候,其实那会是一个很好笑的状况。你觉得你装出来了,你也觉得别人喜欢你了,可是其实在别人的眼中,会觉得你挺假的,我觉得你挺装的,但是当然也不会有人真的去这个撕破了脸就跟你这么坦诚的去跟你反馈,所以就会形成一种幻觉,我装成功了,我好像觉得我变成了我想要的那个样子,而且我好像也得到了别人的认可,跟喜欢之类的。可是最终这样的一种
的状态。它会让你自己感到很困惑,一方面你会觉得,我好像,我已经装成理想的样子了,但另一方面,我又不会感到真的很开心,因为每一个人内心其实还是有一把很公正的很坦诚的尺子的,如果你没有做你自己的时候,你其实不会发自内心的开心。
所以我其实在那样一个很装的状态下也生活了很多年,但是最终就会发现我越来越厌倦的那样一种状态,因为不论怎么样才去做,我能够得到一些短期的快乐开心,但长远来说并没有很喜欢自己那个样子,一直到后来遇到现在的伴侣之后就会发现其实好像真正让你开心的关系不是那种,你通过装去玩一个和大家竞争的游戏,最终你得到这个游戏当中最好的奖励。
对吧,你追到最漂亮的妹子,你和最帅的帅哥在一块就是那个靠竞争得来的那样的一个最高荣誉最高奖励。
你以为你得到她之后你会开心,但事实上真的不一定,而我跟现在的伴侣在一块之后,我就会发现其实真正让你满足的关系,反而是那种。
就是。
他也很怪你买。臭味相同,你接受你不是那个,你可能没有办法变成你想象中那个样子,你接受你就是一个很奇怪的非主流的,很不入流的,或者在某些方面是这么着的,这样的一个人,你没有办法真的是变成你想象中那个理想的样子。但是既然如此,我去玩我自己的游戏,我就变成我自己的一个独有的风格,这个风格有一天被另外一个人发现了,并且那个人刚好跟你也是一样的,是类似的,包括他也会很喜欢你这个风格。而且和两个人这样在一起,你们就可以各自把自己的面也展现出来这样子的时候,两个人就能更真实地做自己,在这样的关系里,其实会你才能真正的感到满足是开心的,所以我也是跟训练伙伴这样去讲的,我也想把这个点分享给大家,因为我觉得现在我们所处的这样一种社交媒体的时代,大家其实都更多的是在旧社交媒体是会让我们去比把自己和所有的人作比较,而这种比较的过程中就会产生一种幻觉,好像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游戏,这种游戏就是女生要变成白富美男生要变成高富帅,女生要很瘦,腿要很长,然后眼睛又很大。
男生要肌肉要开豪车,所有的人都在玩同样的一个游戏,可是。
最理想的方式不是在这一个所有人玩的游戏当中成为最大的赢家,而是你能玩你自己的游戏,你能看见我其实就是这样,我其实就这么一个在某些方面很怂很挫或者,很不咋的这样一个形象,但是我这个人有我自己的独特之处,我要变成一个完全是依照我这个人所设计出来的样子,我不需要想让自己变成一个理想中的,很美好的,像一个网红一样的一个形象。这样子,你才能做你自己。而这样的情况。这样,你也才能够让会喜欢你这个人的人,发现你找到你,从而你得到的关系才是一个很真诚的是相互看见的关系。
当然我不是说你就此要放弃,比如说对自己的完善,对吧,你该运动化该锻炼,该有一个好的生活方式,建设性的事情还是应该去做,但是你做这件事的事情是为了出于自爱,是因为你想要让自己变得更好对吧,但不是说是我想要变成某一个我青睐的网红或者某一个大 V 或者某一个楷模的样子,你逼迫自己变成一个不是自己的样子时候会很不开心,而且你到了那一步,你真的变成那样之后可能你就会变得虚伪,你会觉得自己其实很装,然后你不会很开心,所以,会想把这一点点分享给大家。
我觉得我估计我们 C 说的听众当中有许多年轻朋友,在这个阶段,不管是在恋爱也好的交友也好,在自我的形象也好,会有。
这样的困扰,这个阶段大家都会想要去模仿,想要变成一些特定的样子,我觉得这不是一个立刻就能改变的问题,而且一定程度的模仿也是可以理解的,只是我觉得从长远来讲,我会鼓励大家有这么一个意识就是,你的最终的方向是在于你能够发展你的自我,你能够看见自己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你能有一个自己的风格,这个风格不是和别人的比较来界定的,因为你慢慢地会发现你有很多方面其实会非常的不同,非常的独特,最终你能够找到自己很独特的一个风格,以及能够欣赏这种风格的伴侣,可能这才是一个理想的终极目标。好,接下来是我们的听众来信的部分。我们今天的第一封信来自一位叫阿奇的朋友,他说我和一位认识很久的朋友闹矛盾,互删了好友之后开始后悔,脑子才转过弯来,我和他的矛盾可能就是个误会,但当时两边情绪都很激动,所以没有马上加回去。
今天是互删好友后的第五天,回想起吵架的场景事情的经过又忍不住想要去翻看她各种社交账号,甚至还想请黑客盗取他的QQ,只因好奇它是如何和网恋对象说我们吵架这件事的,还有对我的看法,还很想看看她的 QQ 空间发生了甚么我一般在吵架后,吵架和很久没联系的时候去翻她的社交账号,请问老师如何看待这件事情?
我觉得这样一件事情首先很可惜,你们俩发生这样一个状况,之后又一直没有联络,好像是感觉如果及时的联络,也许这个误会是可以澄清的。
也许这关系是可以重新修补回来的。
这件事情当中我觉得反映出两个假设。
非常普遍的错误的。
第一个假设就是不联系,不说话,冷处理,是一个好的选择。第二个错误的假设就是关系一旦。
出现裂痕之后就万劫不复。因为在这个状况里面我看到,其处理的方式没有去联系对吧,可是你没有注意到的。因为首先,我觉得人们都容易这样去选择逃避,回避一些问题,不去和对方聊,就好像是大家的,有一种幻想是这个事情放你没有意识到的当你在不表达任何,当你再不说任何话的时候,其实也是一种表达,而且那种表达会比说话的会比你说一些话还要更加的强烈。
这一段时间,也许自然而然就会好了,可是。
对吧,你不表达你不说话不联系,你觉得这表达了什么?这是不是在表达一种意思?
是说我不感兴趣,我没有兴趣继续和你维持这个关系对吧,所以当你在吵了架之后,也知道是误会了之后,但是又没有立刻加回去,又没有立刻去试图修复的时候,这么长的时间隔了很多天的时间,你隔了很长时间之后,你再去联系对方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对方的态度就变了,这时候你会觉得奇怪。
这件事情已经过去那么久了,他为什么还是这样子的,对方的态度得变,我觉得更多的不是因为你们吵架这件事情本身,而是因为中间这样一个不理会不表达的这样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其实就上已经发送出了第二波的伤害,发送出了一个非常负面的信号。所以因为这样的缘故,我会很建议大家如果这个关系是你在乎的,是你想要去重建的,应该尽可能地减少这种中间不说话,不来往,不表达这样的一个阶段。
第二个假设就是我们会认为关系一旦出现了这种冲突矛盾好像就完蛋了,好像就会走下坡路了。
所以好像一旦出现了冲突之后,我们就会直接放弃很多的修复,很多弥补很多的沟通。
可是在我看来,我觉得爱情也好,友情也好,其实都是,好的关系都是能够从一次又一次的冲突矛盾当中幸存下来,而且甚至说在冲突了之后,大家借着这个机会去交流,沟通,完了之后其实反而会更加的信任彼此会更加的亲近一些这样子关系才会成长,因为我们对于关系。
的生长关系的发展。有一种想象就是好的关系,就是从来不闹矛盾。然后越来越亲近,从来没有任何冲突,对吧,好像这样子的关系才是最理想的,可是第一这样的关系在生活中不存在的2,就算存在,这种存在一定也是一种有很多妥协牺牲,有很多对于矛盾冲突的回避,才能实现的。可是现实中我认为更健康的关系其实是会有矛盾冲突,而且是可以有矛盾冲突的。
但是在这之后,大家会愿意去对话去聊,去,相互表达自己的想法去聆听,去接纳对方的感受。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才能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信任,所以关系中的亲近和信任是不是,不来源于。
从来没有冲突这样一种理想状况,而来源于我们会发现,好像我们的关系可以承受住各种样子的冲突,以至于每一次冲突之后,我们都会对方对这个关系更多一些的信心,所以也许。
从这样一个角度假设去理解关系,你才能够在处理冲突的时候作出更正确的选择。
我们的下一封信来自一位,没有署名的朋友,他说这个朋友叫肖同学,他说本人 26 岁是一名公司职员,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胆小怕事,性格内向,从来不会对外人发脾气的那种感觉有社交恐惧,不爱说话,生活中总是事后诸葛亮,事前猪一样,很羡慕那些与谁都聊得来的人,总想改变,却不知如何入手工作的地方也很单调,天天对着一堆仪器也是很少与人交流。
抱歉。
自己甚至觉得,我这样有一半是因为工作的原因,但和自己的性格一样的人就会有说不完,做事情也会很自信。无奈的逝去,除了学生时期,有几个聊得来的朋友供出来工作以后几乎没有一个可以谈心的人,感觉自己的人际交往就是个悲剧,前几年在业余时间去报了一个美术。为了培训班。因为上班家学习身体吃不消就暂时放弃了,不知我这样,我性格是天生,还是因为自身条件不好,天生黑自卑而给自己造成的困扰,爸爸妈妈和家人的性格都特别好,很好说话的那种,从小到大,没有听过她们吵架,我也是大家心目中的乖乖女括号,除了学习成绩好好玩,因为这个初中毕业后被班主任忽悠到一个系,技校去勤工俭学毕业工作没多久,遇到我现在的老公在一起一年多两年,我有了第一个宝宝,因为年纪小,听到周围人说,打胎会造成一系列的后遗症,所以我特别害怕决定把宝宝生下来接踵而至的是跟父母决裂了,那是家里最困难的时候,我弟弟比我小十岁,家里再建房子,经济又紧张,只有妈妈一个人在外挣钱打工,那时候开始有一年多我都没有跟家里通电话,刚开始出来上学和工作,那会儿我可以事无巨细的跟老爸畅谈到后面几年都无话可说。
电话里我们总是沉默,后面听到她们说,那时候她整夜睡不着的时候,我真的心里好痛,好痛,这件事会是我一辈子的心结,后面回到家,看到爸爸会那会儿突然老了许多,不知道怎么才能弥补这一切,慢慢现在我们的关系好了很多,每年都会回家,依然感受到家人对我的爱,一直都没有变,他们只是希望我过得更好。而我却不听他们的话,依然记得我最爱吃的那道菜,依然会在冬天的早晨为我准备。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是个慢性子,没主见老公又特别心急,那种他大我七岁,在她眼里我永远是孩子性格,她工作认真对事不对人,总是因为工作而得罪人,我在他失落的时候也帮不上什么忙挺自责的,所以想问老师如何才能减轻心中对父母的愧疚。更大程度的帮助另一半改变自己的状态,其实不知道为什么,读完这封信之后,我印象最最深刻的反而是一个很小的细节,其实就一句话带过。
肖同学说他在是大家口中的乖乖女,除了学习成绩,因为初中毕业后被班主任忽悠到一个技工,一个技校去勤工俭学。
虽然这只是一句话的描述,没有更多细节,但是我会觉得这其实是一个还蛮重要的,人生的决定的,而且我估计这个决定也是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肖同学之后的人生走向。所以我不太确定这个决定是怎样做的,包括你的父母在做这个决定之后,是怎样的一种表现,或者怎样一种态度,但是我会有一种感觉,好像是也许在做这个选择的时候,包括你的家人,可能你们自己也没有对,你的未来,有很多的信心或者是期待,所以感觉就好像是你们会去选那种相对更安全一些更稳妥一些的方式。我不知道这是否是你的家人之间的一种行为,为人处世的方式,一种做选择的方式会比较倾向于选择比较安全的比较保守的这样一种道路。
而到了今天,你会告诉我你在做的这样一个对着一堆仪器很少与人交流的工作,这个工作可能也会让你。
在人际交往的方方面面性格的方面就好像是你的成长,你的人生好像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推移而逐渐的走向更好的一个方向。另外一个相关的问题就是你会说到家里人从来不吵架,这样子的。但是又发生了你跟家里决裂,后来一整年时间都没有联系这样的一个状况。
所以我觉得这当中是否也会有一种,错误的假设就是家庭关系,如果从来不吵架,这才是罪。
理想的关系,可是我也会有点,去挑战这样一种认识。
不吵架一定就是最好的,因为不吵架是可以,人们不吵架,只要就不联系,这也可以不吵架对吧?
但是好像当你们发生这种矛盾之后,好像你和家人之间也没有去做更多的一种沟通对话,以至于一年都没有通电话,我不知道具体是发生什么事情,但是我感觉这样的一种处理方式,这是否也反映出不管是你好,还是父母也好,在处理这种人际关系处理你们家庭关系的事情上可能也是用了一种比较偏被动一点的偏保守一点偏安全一点的方式,就好像既然大家对彼此有那么多的情感,而且后面的不联系了,一年也带来这么多的困扰。这么多的痛苦,但中间这一年我不知道是以怎样一种心态在处理这个事情。
总之读完这个故事之后。
我会觉得在一些比较重要的事情的处理选择上面,好像你们都会用一种,相对被动和相对不那么,没有很主动的,很用力地,去干预,去做一些调整做一些改变,而更多的是选择了那个也许是更容易一些,更回避一些的方式推测,如果是按照这样一个推测的思路去说,可能你现在所讲的你的问题就是与人沟通,表达,社交,包括对伴侣的这种支持,内心的成长。
所以,当然这只是我对这个性的一种。
总结成一句话,可能人的改变,是源自于不舒适的对吧,chan,我之前也有讲在其他地方讲过 change doesn’t come from comfort 改变不来自于舒适,所以有没有可能每当遇到一些重要决定跟抉择的时候,你其实都选了相对更舒适的那一条道路,但在舒适当中,你其实就不会有足够的动力或者压力去真的挑战自己去让自己在某些方面比原来做的更好,所以也许这样子时间积累下来之后,虽然你也成了孩子的妈妈,但是你的人格,你的内心可能并没有得到太多真正的挑战,以及真正的成长。
所以这也是我对这封信的回答。
我们的下一位朋友,他的署名叫大虾,鸡腿堡,她说孙老师你好,我算是因为您的心粉丝吧,听了几期电台之后,决心写email,希望被翻牌。
长话短说。
我的父母从小开始就一直把我捧在手心上,都把最好的给我最优越的生活,括号大多数物质上的花完,直到 2017 年之前,我都认为生长在一个幸福的家庭。李娜 2017 年发生了什么,我被诊断出得了抑郁症,起初我认为只是那阶段工作人际交往自卑给我带来的烦恼所致,我鼓足了勇气,去做心理咨询,配了药有效果。病情有好转,但是我认为我的心结还没有解开,听了您的几期电台,讲到关于原生家庭的问题,我对自己的新机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背景故事是从小开始。我的父母都很爱我,但是我认为她们彼此之间没有爱自打,我有记忆开始家里就是无修。只得争吵,大事小事都有这么形容他们对我的爱,自从有了我,他们的生活,就全都是为了我而活着的感觉。在我还没有成家之前,我也非常依赖父母的照顾和爱,没有感到压力。这里和您交代一下我的,我和父母这么多年来几乎没有深度的交流,都只停留在了吃喝这些生活浅层化提上 2018 年我成家了,理所当然地搬出了父母的家和先生住在一起,于是我能明显感觉到我父母的那种失落不适应对我的极度思念,这种感觉和爱让我喘不过气,毕竟我已经组成了新的家庭,不可能一直陪他们,我是个非常孝顺的孩子,纵然我非常不喜欢他们俩的性格和为人处世的方式,可对于养育我的父母,我心里永远都爱着他们,但我更希望我和父母是彼此相爱,他们之间的爱情大过对我的爱,而且在我的心里,他们不算是善良的人,但我却又是非常善良,在父母这个年纪,想要改变他们几乎不太可能了。我很想知道和父母在一起时。
应该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
另外提到善良这个字眼,是因为我在心理咨询做的测试表上有一道问题是你的父母是善良的人吗,其他题目都记得不太清楚了,但是这道题目我一直记得很想知道这背后的含义。
我觉得挺有意思的。
上一封信讲的是从来不吵架的父母,这一封信讲的就是很爱自己,但是一直吵架的父母,我们如果你的,把这位朋友的位置如果放在家庭关系中来看,我其实非常能理解她为什么能得抑郁症,因为按道理也说大家会听到,从小一直生活在幸福的家庭里,对吧,怎么会抑郁了?
可是如果把人的角色放在家庭关系里,你会看到孩子的女儿的角色,它其实适合在家庭关系当中承担了非常多的负担的,因为如果父母都是为了孩子,而在一起。
整个家庭的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其实就是完全由孩子来承担的。作为孩子这一方小孩子其实非常敏感,他是能感觉到好像父母总是在为我吵架,好像父母不分开,是因为我的缘故。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孩子可能会做的事情,一方面会非常努力地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去让,父母两个人的关系能够联合起来,包括朋友讲的他非常依赖父母的那种爱和照顾,我也会想,这种依赖在多大程度上是自己发自内心的依赖在多大程度上,又是因为你从小意识到,如果你很依赖父母,父母就会团结起来去照顾你去爱你,就好像是这种依赖也许的家庭关系的层面,它其实更像是一种关系的粘合剂,去保持去维系父母的很亲密的关系一样。另外一方面,如果父母之间的感情不是很好,但是对自己的感情很好,我会理解,可能双方两个大人,也会多少会把自己的很多情感期待寄托在自己孩子身上。好像是母亲会跟你说,我跟你爸没有感情,我是因为你而和他在一起,可能会给你有很多的诉苦抱怨,反过来在父亲可能也会做类似的事情,所以好像是一方面。
这个孩子是幸福的,被照顾的被爱的那一方,但另一方面,这个孩子也成了需要去当父母的垃圾桶,需要去听他们的诉说,给他们提供情感支持的那样一个人。所以虽然这位朋友说给了你很多的物质上的优越的生活,但是我不知道从情感上从关系上。是不是,其实你提供的反而会多一些,是你一直在反哺他们。
你也提到好像你们真的交流都是很浅层的,好像是没有很深的交流过,所以可能这当中也会有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家庭关系当中形成了一种习惯。为了保持这样一个家庭关系。为了能让问题不至于变得太糟糕,所以可能大家都学会了不说真话,大家都学会了把真正的心声掩藏起来,因为如果真的表露心声,可能就会有更多的冲突。
这也是我上一封信也回答的时候也有提到,有的时候不吵架不一定是好事情,因为
我们只要不说真话,我们只要把心思隐藏起来不联系,甚至这样就可以不吵架了,对吧,所以我也会怀疑在朋友的家庭关系当中,是有这么一个因素存在,大家为了尽可能地避免冲突,尽可能地保持家庭完整性,也会养成了习惯。大家都不说真话,大家都在情感上封闭起来了,所以想看,其实坐在作为这个女儿的角色真的还蛮不容易的,对吧,承担着很多的责任跟义务,就得不到父母的情感上的这种支持。
最后会有抑郁,我反倒觉得这不是一个特别令人意外的结果。所以当你在说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如何处理这个关系的时候,我觉得刚才我所做的这样一些分析,可能就是一种开始,孩子看父母更多的看到的是父母是怎么对自己的。
这是一个很主观站在第一人称很直观的一种感受,但是作为一个更成熟的成年人,我会鼓励你更多的站在一个有点上帝视角的角度去看到大家彼此之间的关系是怎样流动的,每一个人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当你能够看清楚你自己扮演的角色的时候,你也就能够理解我为什么会有抑郁,为什么会有不开心,为什么会有更多样的情绪,这些情绪这些不开心,这些困扰都是你扮演的这个角色给你带来的,而不是你自己,你这个人本身是这个样子的,能够看清楚自己作为一个人和自己作为一个角色,能够把这个作为一个区分,其实你就能够从这个角色当中跳脱出来,你就不再需要继续去办,或者你就可以选择要不要继续扮演这个角色了。有的时候你会选择继续扮演也有的时候你会选择不再继续扮演对吧。
比如说你不再想要去扮演一个父母关系的粘合剂,你就会知道你其实就可以不用那么依赖他,而且你也就不会那么的介意,他们之间有争吵。也就不会那么的介意,他们非常的想念你,他们非常的需要你,因为你可能就会明白他们的想念跟思念也许也不一定真正是完全是对你这个人,你也不会把她们的这种思念完全美化成是纯粹的对你的爱,也许这种思念当中也就有另外一种渴望,就是我们需要你来扮演这个关系。
调和者的角色。
如果你不在,我们俩真的不知道应该怎么去相处对吧,所以看清楚自己的角色,把角色和自己做一个区分,去站在一个有意识的有自主立场的成年人的角度去选择哪些角色是你愿意扮演哪个角色是你不要扮演的。我们的下一封信来自六六。他说老师你好,我是一位刚工作两年的女生,今天发生一件事,让我感觉困惑和不解,所以带着疑问第一次给您写信请教,起因是同事离职。
同事 A 是一位刚出社会,经验不多的女。
孩子,他今天突然接到人事通知,说要辞退他,我觉得不可思议的事的同时也在想原因。我绝得或许是新来的领导,觉得我们部门人太多,才要裁员,或许是他能力不行足主任,想换人再招一个,这些当然和我没什么关系,特别是情绪上的,但是我和同事小 A 共同认识一个好友B。当然我们三人一起讨论这件事的时候,我的真实态度是可以挽回就好挽回不可以就换工作,可以挽回就好好挽回,不可以就换工作,这没什么大不了的,难受的同时需要引以为戒下,找下一份工作就不犯同样的错误就好了。
并且我认为被辞退一定是有本人工作的原因在的,哪怕这个原因从情理上讲不通,而好友 B 一直在为她抱不平说 A 没有做错什么,为什么要被辞退,同时鼓励他慢慢找工作,如果公司辞退了没地方住可以住她家,并且一直认为 naa 很单纯,没有经验要好好安慰,然后我就开始反思我。
在工作中对 A 的帮助是不够,很多事应该,交给他告诉他,在他被辞退之前,我为什么没有更关注她,对于被辞退的结果,只要是我在工作上帮助他,更多会不会好一些。
表面我在之前我没有全心指导,她工作而感到愧疚更深一点,是因为我在被辞退之前就很。
应该我在她被辞退之前就很嫉妒和羡慕他,因为嫉妒,有时候我有意识地没有及时给予我平时就会做的,帮助别人的事。
自己别扭的心态让我联想到一个观念上的困惑。我在天宁和广敏的一期播客中,自己感受到一个概念,人类喜欢小动物,对于小孩子给予关爱,是因为它们是脆弱的。在生活里我有两个朋友也是刻意的,在关系里保持自己傻白甜的一面,可能这是一种展示,脆弱的能力我不清楚,我想我刚刚出社会的时候,遇到拖欠薪资的老板,自己一个人哭着追工资的时候,身边是没有人陪伴我的,我一个人爱按照自己的方法收回薪资,马不停蹄的链接下一份工作写到这里,我突然感受到我今天一直在和好友 B 强调年轻的时候要遭社会的毒打,年轻的时候会吃亏,以后有经验就好了。这样的概念言语上我没有表示出对 B 的过多同情抱不平,可是我很羡慕和嫉妒那些和记录,因为辞退这件事。
B 好友关爱同事A。
同时也依旧是疑问,也是感到,深感不平和限制。所谓的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傻白甜,很容易受到异性的喜欢和关照,那么性格强硬的人真的就容易被忽视,得到的关爱,不如表示出脆弱的人吗?还是强硬的人,不容易轻易得到或者接收到别人对自己的爱吗?
换一种说法。
我不明白我两个朋友如何在男朋友面前傻白甜,我觉得自己好像很缺这个能力,所以才会,觉得别人对我的关注和爱没有会撒娇的人。
总之,期待您对于这件事情的解读。
其实这封信让我想起了我们今天节目一开始我所讲的我的巴柔的训练伙伴,我跟他讲的那一段话,我觉得其实是一个非常相似的道理,就是人们在怎么说,比较年轻的时候,其实都会去玩自己的一些游戏,都会扮演一些特定的角色,比如说傻白甜,也是一个游戏,很多女生会玩这样一个游戏,会把自己包装成这样一个角色,这个角色确实也能带来好处。就像六六所讲的对吧,如果你是一个比较能示弱的人,你会得到更多的关注,你会更多被别人帮助,好像这样子有好处的,可是我依然觉得这只是一种角色扮演而已,也许友情她是天生性格就是这样,她也喜欢这个样子,她也愿意这样子,但我不认为所有的人都愿意把自己,让自己成为这样一个傻白甜的比较脆弱的比较依赖的这样一个人。
尤其是对于比如像六六来说自己的风格是以前老板欠了姓,我就自己想办法去拿到,好像是你的性格当中其实更相信的是你自己去搞定去处理,很多问题不依赖别人对吧,所以我会觉得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你其实并不需要去怀疑别人都是这么做的,我是不是也要去玩同样一个游戏,而是需要看见,其实每一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特定的风格和方式。
不要因为别人的方式得到了一些好处,就质疑自己的方式。这就好比是,不要因为网上看到别人的某个网红,他们是怎样去装扮自己的,你就觉得你就一定要穿成一模一样的方式。这种完全的照搬和这种复制,你在生活中你不会这么做,你在人格发展上,你也不需要去这么做。
另外一方面,我觉得你对这个同事 A 的内种羡慕和嫉妒或许也是这么来的,好像是你看到它的时候,你会觉得它代表的好像是一个你想要变成的样子,是一个能够比较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那样一个形象,也许你的设想也是,如果我变成他那样子,我就会得到更多的关爱,所以你才会对它有了敌意,好像是他在这个游戏里面是比你玩的更好的,他比你更会哭,所以你会嫉妒他。可是如果我们,还是跳出,这样一个游戏去看到人们只是在玩不同的游戏而已,我觉得你就没有必要去嫉妒他,因为那是他的方式跟风格,你不需要和他一模一样,甚至你可以有你自己的一种更主动的风格,就像你自己所说,也许你是可以去指导他的,也许你是可以帮他变成一个更好的人。也许这样子做才是更符合你这个人的观念和内心的一种做法。
当然可能你也会问,我到底应该变成什么样子,我如何知道自己,本真的角色应该是什么样子,我觉得在人的生长成长过程中,可能我们需要不同的角色,都去试一下,如果你愿意试试看做傻白甜也好做这个有哭的孩子爱哭的孩子,有奶吃也好,你也可以试试这样的角色,你试完之后你感觉一下这是不是你想要的。
我觉得所有的角色都是我们没有办法在道理上在逻辑推理上面去选择去判断我一定要做这个样子,我一定要做那个样子对吧,而是有了不同的经历之后,你看看在哪一种状态之下,你是最自然的,是最舒服的,最终你用自己心里的那种感受去做判断。只有当你采取这样一种方式的时候,才能够避免看到别人都在干,你就想要去,追随想要去复制,因为如果这样子是没玩的,对吧,我们永远都会看到不同的风格的人都会有她们各自的成功。傻白甜的人,会有傻白甜的成功很雷厉风行的人也有雷厉风行的成功,你到底要做什么的。
其实最后答案并不在任何外部的,并不在别人告诉你的这种或者展示给你的这样一些东西面貌当中最重要,当然还是在自己内心。所以这是对六六这封信的回应。我们今天最后一封信,来自一个署名叫调进攀比黑洞的女生。他说我是 24 岁女生,毕业四年,现在北京工作出身,隔壁省份的农村家庭,父母是农民,我有另外几个兄弟姐妹,小时候家境贫困,后逐渐好转。现在父母家庭的经济处于正常水平,父亲在我们小学时候有过三年多的牢狱,经历,上学比成绩工作比收入和存款。更可怕的是我不仅和同学比我更和兄弟姐妹比它们强,我会有安全感和鞭策自己加油,别丢掉优势的焦虑感比他们弱,我会自卑,不愿交流,因为交流就涉及,听到他人取得的成就,尽管我也知道他们的成就带有夸耀,或者他们也遇到了困难并未获取成就。我喜欢攀比吗?并不年幼无知时因为学习成绩一直不错,有一种智力上压制同龄人的优越感,而攀比能给我十足的动力,让我记去努力。所以那时候我应该是喜欢攀比的,表面上看来是这样的。
但我学习的动力并非对知识的热爱,而是由于贫困,落魄的家庭环境。
看到母亲挣扎,带大几个孩子的辛劳而产生的愧疚感,以及有些自卑的母亲对我们说一定要超过她们指的是亲戚家的孩子,长大之后逐渐有了自己的三观,认为自己更喜欢平等自由随性的生活,而不是攀比金钱至上和丛林法则,但平等自由随性的生活在中国这样的环境里怎么可能获得在随性追逐生活,和攀比赚钱的矛盾作用下,我变得左右摇摆和拖延,也时不时失去奋斗的动力。
如果奋斗是为了攀比,那我的人生就不是为我自己的,但是如果不攀比收,收入和金钱也会对不起父母的含辛茹苦,自己也感到落后于他人的自卑感。在攀比的强大作用下, 985 学校毕业的我第一份工作被一家创业公司忽悠,拿着不高的工资,傻傻的相信老板的大饼,相信自己会很快拿到股份变成超越同龄人的富婆,这样就能把所有同龄人都碾压到呵呵,多么黑暗的想法,多么极端的出人头地的方式。既然是证明自己,又是给爱攀比的父母一个交代,做了三年,结果这家公司业务发展不如人意,我几乎没有攒下钱,看到同龄人甚至比我年纪小的人攒的钱比我多名牌大学的我混成这样,我心里非常失落和自卑。近期的我总是在,比较同辈们的工作收入,想到如果自己没有打好一个翻身仗,那么我自己的收入就一定不会赶上他们在攀比中落后于人,所以更加焦虑和自卑。未来的,我打算移民到一个人口少的发达国家不需要太多金钱,但也很有难度,因为我渴望它提供了平等自由,富裕的生活以及一张社会保障的安全大网以及公民只关注自己生活的不攀比的作风,而且我觉得自己能在那里重新开始人生,同时也有逃避的味道,逃避自己目前,不如人的处境,逃避攀比和金钱至上的中国社会环境。
我在毕业后学习了心理学知识,但凭借自己的力量,很难短时间爬出这个黑洞,有时候感觉他将我吞掉,可能文字表达能力有限。整篇文章显得克制好像只表达出 1% 的痛苦 C 老师,请你一定要读到我的来信,请你一定帮我。
其实我觉得这个问题从表面上来看,就好像是一个先天跟后天之争。一个人的先天是随性的,是自由的,后天的环境却让他很想要去攀比。所以可能许多人在面临这样的一个状况的时候就会想,我还是应该跟随我的内心,我还是应该回到本真的,我的样子,包括这位朋友,其实也在讲,也许有一些能移民到一个发达国家,这样就可以不再去做这种比较理想状况下,如果能这样当然好对吧,你能够把矛盾双方其中一方给消灭掉,把它化解掉,矛盾就解决。你就不再需要受这个问题的困扰了,不管是停止比较,还是停止对自由平等随性的追求,总之好像我们想象当中,在这种冲突之下,我只要把其中一方给彻底的灭掉,给抹除掉,就没有冲突了。我觉得放在一个更大的层面来说,人们对于自己所有的问题都会有一种理想化的想象,如果我能在某一个问题上做出某种调整,跟改变结构问题就会消失,我就会不再需要去面对这样子的困扰,尤其是说到有关一个人性格的部分。有些人不喜欢自己内向,有些人不喜欢自己害羞,有些人不喜欢自己容易紧张焦虑,包括也有些人不喜欢自己喜欢竞争等等的。可是我觉得我们需要看见的一个事实就是每一个人的样子,不管是先天的部分还是后天的部分。他可能就会是这样。我没有办法像是在电脑上编辑文档一样,把某一个部分给剪切掉,给删除掉。人的自我是很稳定的,相对来说是很难彻底的改变的,而生活本身也从来都不是一个可以做到完全没有冲突,尤其是内心没有冲突的这样一种状态。之前这个动机在杭州就陈海贤老师的了不起的,我这本书里面有一个观点,我就特别喜欢他,说其实人永远都没有办法活在没有内心冲突的状态里,我们只是在不同的阶段,要面临不同的冲突,但是当你期待生活的阶段,某一个状态是完全没有冲突的时候,这样一种期待,本身反而就会成为你的痛苦的来源。
因为你总会觉得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些令我不满的事情要存在为什么我不能把他们彻底的消灭掉了。所以对于来信的朋友来说,一方面你喜欢攀比,喜欢竞争,另一方面又追求自由。我的理解是,如果你要把这两个部分其中某一个部分给消灭掉,也许可以做到,但是代价就是你需要失去一部分的自我,大概你就没有办法完全在做你自己的样子了,因为也许这两个部分的存在都是有它的不可避免的原因的,而且可能这两部分都会是你这个人的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所以我觉得更好的一种处理方式,一种态度也许是接受这两个矛盾的部分,我都有我也都允许它们存在,而且好像假设你的内心是一个家庭,是一个团体,这两个人就会在一起。他们永远都会存在,而且他们需要去共处。现在你要做的事情不是要把其中一个人赶出去,而是好。
既然在未来的几十年里面,你们俩,都会楚婷停留在我的内心,而且你们之间一定也会发生互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就不要再去想我怎么把其中一个人踢出去了。我现在应该想的就是我怎么样能让你们俩之间相处得更好一些。不那么的冲突,不那么的矛盾,甚至就算有点矛盾也OK,但是,也许你们能给对方都带来一些什么,也许你们其实能够从对方身上得到一些。
支持得到一些促进得到一些帮助。
所以到最后你可能就会发现,你其实也可以做一个既喜欢竞争,既喜欢攀比,同时又追求平等自由,随性的这样一个人,我反倒是觉得也许这才是你这个人独特之处是你,因为这两种很矛盾的心理变成了这样一个很矛盾的存在,可是这种矛盾的存在本身,它不难倒也挺有价值的吗,因为这样子,你就会比那些喜欢攀比的人多了一层淡定,一种平稳的心态,同时也比那些很佛系的人多了一些那种竞争的愿望和那种向上的努力的动力就有点像是英文的一个说法, the best of both worlds。两个世界里面的最好的部分,你都有了。
这样的一种独特性,我觉得还蛮值得去保留他的怎么保留?
可能需要你换一个态度,看待你内心的这种冲突。不要把内心的冲突和矛盾看成是绝对的,不好的东西,它的好与不好,其实取决于你怎么使用它,你怎么去运用它帮助你往前发展,往前成长,而不是一直想象着你可以有一个一刀切的很干净,完美的方式去解决这个问题。而且因为现在你内心这两个部分在冲突或者打仗,所以可能在他们的各自的眼中都看到对方的是缺点是不好的地方。但是另一方面,我也会觉得有没有可能你作为一个第三方做一个调和者。其实你也可以看到它们各自都是有自己的优势的室友,他们自己值得借鉴的方面的,比如说攀比的部分,他其实就蛮知道怎么跟人竞争的,而且他也蛮知道怎么回获得动力的,而随性的追求平等的部分,可能他心中的人文关怀会更多一些,甚至这种关怀也是可以让竞争的部分,好处的得到一些关怀得到一些支持的。
总之,我觉得可能我们需要做的是让内心交战的两方换一种方式来相处,其实他们不是敌人,他们都是你的一部分,既然如此,让他们之间学会怎么样去做朋友,怎么样去支持彼此,也许到了最后,你会发现你这个人最终的身份就是这样一些看似矛盾的品质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很奇葩很独特,但是同时又能找到某种平衡,以一个令你满意的方式存在。也许这才是,你应该去追求的更终极的自我好,这就是我们这一期的节目,特别感谢各位来信的。各位来信朋友们的分享都是一些非常有意思的话题,也帮助我做了很多的思考,跟表达。
好吧,就到这里,我们下期节目再见拜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