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不自多,海纳江河。
    惟学无际,际于天地。
    形上谓道兮,形下谓器。
    礼主别异兮,乐主和同。
    知其不二兮,耳听斯聪。
    国有成均,在浙之滨。
    昔言求是,实启尔求真。
    习坎示教,始见经纶。
    无曰己是,无曰遂真。
    靡革匪因,靡故匪新。
    何以新之?开物前民。
    念哉典学,思睿观通。
    有文有质,有农有工。
    兼总条贯,知至知终。
    成章乃达,若金之在熔。
    尚亨于野,无吝于宗。
    树我邦国,天下来同。
    1. 词是竺可桢校长“求”马一浮先生作的,那是在一九三八年,国难最为危机之时,抗日艰苦,浙大西迁。竺可桢校长秉承王阳明先生之精神提出“求是”校训。马一浮先生被老师称作最后一位国学大师,胸中格局极为开阔,老师自称不敢望其恩师之项背,而他的恩师与马一浮先生比起来,还是有差距的。<br />特感叹彼时的学人自觉担起“文化救亡”之重任,其学问与人格,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让人肃然起敬,心向往之。
    2. 古来六艺统于礼乐,乐可以让人不自觉地融入一种感情氛围之中,因而对人的性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老师自称以“笨”的方式来讲解校歌,总共分三段,一句一句解释,而且强调自己不敢说能把它讲通。<br /> <br />大不自多,海纳江河。<br /> 最广阔的,最深沉的,是大海。<br />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惟有善容纳之胸怀,才可成大、成多。<br /> 此句讲“谦”,旷怀若海,绝不自多,自多则少。

    惟学无际,际于天地。
    其生也有涯,其知也无涯。天地何有穷尽?学习亦是如此,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虽然略显寒碜,但学习确实是无际无涯,最终惟有与天地同。

    形上谓道兮,形下谓器。
    古希腊有physics与metaphysics之别,中国亦然,大易有言,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形下即是具体,万物以器显现,通过感观为我们所知,亦即“色”的境界——》而形上强为之曰道,还有各种称法,不必执着。此句固然包含形下形上齐头并进的愿望,但同时也寄托着先生对学生的期望,即能够具有一种超越之精神,浙江大学乃是一所大学,绝非单纯的职业技术学校。
    另外形上形下之说也绝非如笛卡尔等辈将身心对立,而是希望学生能够具有身心的和谐,培养慎独之精神。

    礼主别异兮,乐主和同。
    礼是公共秩序。礼之用(功能,作用),和为贵。偏重于教。
    乐是差别的重新组合(五音),在节和律之中展现出整体的和谐。偏重于化。(让人处于独特的情感状态之中)
    另这两句存在互训,礼主和同,乐主别异,亦可,不必拘于文字。

    知其不二兮,尔听斯聪。
    礼乐之本质,同一不二,如此,精神才可通达,即聪。
    这五句是第一段,确立教育的整体规模和格局,气势开阔,重在“明体”。



    国有成均,在浙之滨。
    国家有成均之地,在浙江的边上。浙江,即之江,亦名钱塘江,因为江流曲折,形似“之”字,故名。“浙”字左水右折,声音也与“之”近。

    昔言求是,实启尔求真。
    求是即求真,真理即实在。Truth源于true,就是真实,事实,加上一个“理”,稍有偏斜。求真就是真面事物本身的本然。王充《论衡》:疾虚妄。求是就是一种批判之精神,怀疑之精神。

    习坎示教,始见经纶。
    大易坎卦:习坎,重险也。坎即困难阻碍。孟子有言盈科(坎)而日进,水不避险阻,而是填满它然后继续前进,有外籍汉学家自取名曰“德日进”。
    经、纶都是来自纺织,有经天纬地之说,意指明见本真。
    求是就是要像水一样,盈坎而日进,最终到达——真。

    无曰己是,无曰遂真。
    无同毋。老子言不自矜不自是,佛陀亦言无我,所以求是之人不能说“我得到它了”。
    真理体现在到达真理的途中,全部过程就是“求是”,关键在于保持盈科而日进的精神。此意吃紧,切莫草草而过。

    靡革匪因,靡故匪新。
    这一句对于如今的学术尤为重要。
    任何的创新与改革都必须包含对传统故旧的批判,因袭与继承,否则一味抛弃传统,终将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末”,走向枯竭,根本就是折腾。(影射中国过去几十年各方面)
    后来校训之中加入创新二字,实在是狗尾续貂,因为“求是”本身就包含继承、发扬、批判进而创新的含义。

    何以新之?开物前民。
    开物成务:发现、探索事物的真实本质,此为本。然后以“前民”为功用,引领社会发展。

    嗟尔髦士,尚其有闻。
    尔辈青年俊秀,慎思之。

    第二段六句重在“劝学”。(在立定志向之后)

    1. <br />念哉典学,思睿观通。<br /> 佛家讲念念不忘,为学亦如是。典,常,经。牢记在心,不断学习。<br /> 思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思考与探索事物本质,二是反思自我以期达到心体之清净光明。<br /> 睿,智,圣之状态。观,察,在一定距离上看,看得更轻。<br /> 思+观——》通圣(豁然贯通,光明无碍)

    有文有质,有农有工。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慨叹君子的没落。
    我们应力求人格意义上的完整。

    兼总条贯,知至知终。
    诸位在校,有两个问题时常应该问问自己:来做什么?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
    古代乐曲以钟罄开始,以玉击结束。知至就是知“始条理”,知终就是知“终条理”。
    一以贯之,进德修业,有条有理,以期“集大成”。

    成章乃达,若金之在熔。
    成:成人之道,即人格的完成。章:华彩,好看,漂亮。
    心灵的状态通过外在的身体和行为表现出来;心志于道,外在则斐然成章,这才是通达。
    要在现实生活中不断磨砺,培养自己的心性,就像金之在熔。(或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尚亨于野,无吝于宗。
    大易同人卦:同人于野,亨。同人于宗,吝。
    “野”含有开阔之意,旨在告诉我们要与天下人相和同,以期亨利通达。而不要囿于宗派,门户,种族,国家,区域等“宗”,限制了自己的发展。

    树我邦国,天下来同。
    己立立人,己达达人。最终实现天下大同的和谐理想。

    第三段重在达用,“体”亦在其中。

    感谢董平教授的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