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各位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 steve 说第 33 期的节目我们今天的嘉宾,是曹学敏,他是复旦大学,社会心理学的博士生,也是门萨的会员,他现在研究的话题是关于死亡这样一个话题的,所以这期节目其实我们聊了很多存在关于死亡关于人生意义,这样的一些话题,可能有些形而上,有一些,沉重,但是我会觉得这样的探讨其实非常的难得,因为平时生活中我们也许没有那么多的机会去想这个问题,但实际上当我们真的去看死亡对于人生的影响的时候,其实又会有蛮多的影响的,所以我很喜欢这一次的对话,我觉得从和他的对话当中,想到了很多也受到很多的启发。这期节目录完了之后,我会发现音频当中有一点点的小噪音,我做了一些处理,但是有可能在听的过程中你还是会注意到,这个希望不会太大的影响大家,收听节目的体验,先在这里跟大家道个歉,不好意思,接下来就进入我们今天的节目。
大家好学敏。
所以我首先想问的问题是门萨会员到底是什么?
是怎么样一个状况。因为我以前听过这个头衔,但是我不是很了解。
这个是怎么一回事儿,跟大家解释一下吗,这其实就是一个高智商的人群俱乐部OK,总部是在英国 OK 是英国起源的门萨,其实他的意思是大家能够坐在圆桌上平等地讨论,这个平等是指你受你的种族,不受你的身份的限制,有可能他为了讨论的效率,所以他就射了 1 个智商的门槛,OK。
我明白因为有智商的射线,所以大约是在一个层面上,再一个的角度从新心智能力的角度来说是差不多的水平的。对的,因为这个比较好测量,你有测过你的智商吗?
我估计进去的这些人应该都在 130 和 100 次以上,但具体多少
至少从小的各方面经历来看,聪明还是的确挺聪明的,从学校的表现成绩,上面还有生活的表现,OK,因为其实我注意到你经常做的就是你的,我发现你好像读书特别快,经常没事这个月,我这个星期又读完了以下四本书,朋友圈就发出来,一般读平均读一本书要多长时间。
现在会比较忙。但凡只要有时间,一本书短短的两个小时,但如果这本书本身是一个内容非常厚重的,这就需要时间久一点。书看的快,估计是因为看得多,所以看的会怎么理解,看得快,因为看多了之后,你的阅读会从字到词群甚至到句子,而且对这个书背后的逻辑把握就会比较快,这样才能看得快,因为毕竟不是为了看完一本书是为了掌握这书里面在讲什么,就是他的核心的观点,它的核心的逻辑是怎么样的。
对吧,你不会去追过于的追究这种细节的东西。
以及他的思考方式是怎样的,毕竟结论是会变的,但思考方式是可以学得明白,这蛮有趣的,我尝试因为,我的一个习惯就是我看一本书,看了很长时间,而且经常看到一半,不行这个时候看得太久了,然后就放下了。
对,但是过一段时间又会再捡起来看,所以最近。
你最近有看什么书?
最近想看的一本是讲什么来着。为什么人类命名字叫人类的荣耀,但是还没有开始累的荣耀队以及最近还在研究佛经。这好像我看你设计的方向还蛮广的,各种类型的知识都会设计,因为我是,对人有兴趣,但凡跟人有关的,都会学一点。
因为现在你的读社会心理学的博士,所以也算是专门研究人类这样的,以一条路径对吧,总体来说,这个问题可能有点大,但是总体来说,你对人类这个物种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这个态度是指乐观还是悲观吗?
可以这么说,就这样的话便于讨论。
悲观的问题。
我绝得就有点像是我的问题,我曾记下我的意思,就像比如说。
我们平时问,你怎么看待谁,你怎么评价他对吧?
是内种,像是在评价一个人一样,但是我们现在是评价整个人类物种来说,要是评价一个人,我每次基本上都会回说这差不多就是他的人性和本性所在,但是我还是觉得我们的行为是可以选的,是对,要是放到人类,我最近一直在思考人生存的意义以及人为什么会成为人为什么别的动物没有像人一样成为那么一个可以说是主宰地球的一个群体,就在思考这些问题,OK,我还蛮想知道你的思考,因为我感觉这可能是会对知识追求到就是最后一些终极的问题,你怎么都绕不过了,对,这背后又涉及一个问题,就是意识和我们像人的身体生理,它之间的关系究竟是什么,对,但是意识,我们还没有研究到哪天是研究到位了,我们能够创造意识了,但现在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创造意识,因为现在为止似乎就我了解科学,还没有办法具体来解释人的意识,或者说 mind body dualism 对吗?
你的身体和你的心灵之间是怎么结合起来的,还没有办法解释,是这关系扑朔迷离的对,是因为,我觉得最早,我是在大一的时候哲学课就讲过这个问题,当时说我想,对,为什么,但是我听过了我的教授,他讲过这样一个问题,他说这个就是你的人类的心灵和身体之间的结合。其实通过你的behavior,你,因为行为是你的意志的反映,但同时行为也是通过你的身体去实现的,所以好像是有这样一个调节的连接的作用。
对,我还在思考,为什么人就跟我们都养猫吗?猫有它们自己的个性系。每只猫个性不一样,但他们的个性身上一定是有一个共同点的,我就会去想,为什么人类会有这些共同点的,这些所谓人性也好,还是本性也好,比如什么有些问题,比如说婆媳问题,很吵一下子突然切入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的,超多人会认为婆媳问题是读人的沟通能力,或者双方的观念不一样,等等。但其实这个问题你是可以从很多不同角度去理解写的是比如说要是从人类的繁衍和生存的角度去理解。对婆婆来说媳妇和自己儿子关系有问题,最终导致离婚。
他儿子再结一次婚,再生一个小孩,
对他们家族而言,他们的后代其实会增多。
这个是从人类物种的角度看明白,所以这实际上是从进化的角度来说,这其实是一定的。
有利于繁衍的,所以婆婆自然会对儿媳妇会有天生的敌意,因为答案当然这个就放到个体,这个底也一定会有情感因素等等,但就会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它背后一定会有跟人类密切相关的,要不然那些行为会被淘汰,最还有。
意思,这就是说它是一种内在的倾向,这种倾向不一定肯定会发生,但是它从大的范围来说,它可能让婆婆们的敌意整体是倾向于增加的是,不过这个没办法做实验的研究只能做猜想做,但是我又想到如果因为人类的后代的繁衍,其实是属于那种就是 parent investment 就是人类的父母,他的投入其实是很大的,因为人的性成熟,基本上 16 到 18 岁,他才能繁衍后代。
对吧?
所以这意味着因为抚养后代的时间是很漫长。
我在想,如果婆婆把儿媳妇踢走了,小孩子的抚养问题,你懂我意思吗?如果你把你的儿媳妇逼走,这反过来是不是又会影响幼人类柚子的这种成长过程?
对,这个问题其实特别好,我们会发现,现在很多人关注的是一个人能不能活着对绝少人会关注这个人活的是不是精神上。是不是高质量,是不是开心,是不是幸福?
就算离婚,一般来说女方是会好好带孩子的。
如果女方完全没有任何带孩子的能力或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这个情况,女方也不会离婚,南方最有可能出轨了,甚至如果能力经济能力是就有*了,是我明白,所以好像。
从这样的角度说,好像我们现在面对关于人类的现实,一定程度上也许是不可避免的,因为这好像是本性,在基因写入基因当中的一些东西,不过我还是觉得会有机会的。
因为教育这件事情越做越好,一定会让更多人来关注。说我生活的是不是真的有意义,是不是真的幸福。那个时候我们的行为上一定会发生改变的。
而且我会想到就是因为现,因为当我们讲的就是关于人的人性官员的本性,因为你看人类存在的大概 600 万年的时间里面,在大多数的时间里面,其实都是以一种特定的方式生活,而我们现在当下的生活方式是在过去的 100 年甚至 50 年里面才逐渐形成的对吧,尤其现在又有了科学技术的 it 技术方面的这种革命,所以人的生活方式和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其实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这当中包括人的关系,包括婚姻,包括情感这样一些问题,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在曾经我们所处的原始社会来说,其实是我会觉得这里面是否也会有脱节,是否也会有不匹配的问题。你懂我意思吗?就是本性的东西和现在我所处的环境,比如说举个例子,原始的社会是没有网络的,所以是没有手机的事,没有探陌是没有各种社交网络,所以他们不能很多的去认识到各种各样的异性对吧,而彩猎手及社会的一个部落,大约可能就是几十个人而已,你其实没有太多的选择你的伴侣的选择,所以,而到了现在社会的出轨的现象的发展,我觉得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可能性,有条件,但是这个地方的问题就很有趣。当我们面对比如说出轨这样的事情的时候,可以说,因为现在我觉得,太多了,普通的普遍的说法这个男人都喜欢对吧,有尽可能多的去,跟更多的女人上床。
女人也有对,但是我的点是在于,尽可能多的跟更多的人上颚繁衍后代就
繁衍后代,这件事情在原始的社会它真的存在吗?
如果你的一个部落里面只有几十个人,如果你并不能够,你的人际关系的网络并没有那么的广,你并没有那么多选择的时候。
你懂我意思吗?我会觉得这种倒推回去的逻辑有一点点我觉得有点站不住脚。
我们假设有两个部落,有一个部落的男性会更希望多生孩子另 1 个部落男性这种冲动没那么多,势必冲动多的,部落的人就会越来越多,这两个部落之间实力就会有悬殊差异,他们的生产效率也不一样,OK,所以他就在自家的群体内尽可能的多,他依然到不了现在机械。
也是所以还是得这个。
其实这个背后还有个好玩的问题,就是婚姻制度是怎么产生的现在大家都会觉得婚姻是因为爱,是因为,但其实婚姻制度产生一个是为了群体的稳定。这个是大群体的问题,一个是为了保障双方后代的权益,所以这个制度产生其实跟爱情并没有太大的关系的。你刚才说的,比如说就几十个人,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其中那么几个人出去狩猎了,或者出去干了,*就很有可能被部落中,更有权利或者更有实力的人,因为他不在,所以那个人就可能抢了他的老婆。那个时候不叫老婆,基本上抢了老婆之后就会选择把对方的后代给杀了。要不然这岂不是有很多隐患吗?这样子,现在部落中还有谁愿意出去干事?
要不然一出去,这不是隐患多吗?
如果有这个制度就可以保障其实更多为了群体之间互相更能够信任,更能够配合明白,它像是一种契约,这是我的老婆,所以你不能动它,以及我跟我老婆之间如果有后代,你也不能动。
就像是一种。像是一种人际关系中的保险,如果在名义上这个关系以及旧关系所产生的后代,是瘦是受到保障的,是需要至少是需要在名义上被尊重的。
这样整个群体才会更有效率,我最近看佛经,还老在思考为什么都在说你善有善报,你一定要行善,是因为整个社会中行善的人越多,整个社会之间的,其实信任度就会越高,信任度越高之后这种契约越多,它的互相之间合作的效率也会越高,因为你会少掉很多去避免所谓的风险的这种成本。昨天这些最近老在想,时不时会思考一下,我这其实又回到我最开始的一个问题。
人类作为一个物种,你怎么看待它,因为像你所说,理想状态下,如果大家都在行善,整个社会的效率会提高。我觉得的确是这样子,像比如说,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去过日本,现在日本去过,试过超喜欢的对日本其实就是一个效率非常高的国家,所以他们的人都非常的遵守规则的遵守,意味着整个国家的效率运行的效率其实是提高的,对吧,比如说走在大街上,如果在国内的道路上经常会看到电瓶车乱穿马路,然后一个电瓶车穿了马路,所有的车流都会减慢一两秒钟的时间,但如果是有 10 万辆, 100 万辆电瓶车横穿马路,其实所有人的时间都浪费了无数的时间,也就是意味着浪费了无数的gdp。在日本这样的国家,你会看到大家很遵守规则,因为是个岛国,因为资源有限,我们都得抓紧时间,不要浪费任何的资源。
但是这是一个理想的状况。
我的感觉,在大多数的日本可能是比较特殊的一个国家了,但是在他们经济也衰落了,对没错,所以这是,我的,我的点就在于理想当中人类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我感觉我们从各种的学者从,思想家各种的知识分子当中,我们会听到很多的设想,但是事实。
既情况还是什么事,为什么是这个样子的,因为打破规则对一些人来说一定会有收益,但当我们其实会关注到打破规则,中间少部分人获得了巨大的收益,但当我们没有看到听到那些打破规则人中间绝大部分人的下场并不好,因为整个群体一定会趋向于去,让遵守规则,或者说一个有利于群体的规则,最终还是会倾向让这个规则得到实施的,但一定会有少部分人因为做一些不符合规则的事情有巨大利益,而且我会觉得关于规则的问题,其实这或许也是因为很有趣的,如果我还是放在中国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里面,有的时候我忍不住会想要去还是把中国的社会跟比如说欧美国家做一些对比。
当然我的对比可能不是从宏观的层面,只是从一些很直观的体验,从直观的一些经历上来说,就是你会发现。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说在加拿大,我刚刚去的时候有一个事让我特别的。
可以说是有点吃惊,那边人都有一个很小的习惯,我穿过一扇门之后,我要把门把住看他后面没有人。
后面有人出来后我会帮他把门把住这样子后面的人就可以顺利利的出来,而不需要再去推门。
对吧,就这样一个小习惯,刚去我觉得好奇怪,因为从来没有见过你知道吗?
但是这样的小就是累死,因为你是个男生,至少我会经常见到以及我也会这么干OK。你要是个女生。情况会不一样。
但是我不知道,也许是吧,但是只是我,在这之前,我的生活中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行为,可能当然也许是性别的原因,也许是其他的缘故,也许是因为有国情的原因,anyway。
反正,类似小习惯,或者是这种小大家墨守成规的这种规则,我好像更多的会在西方社会,也会看到我在国内的这个大环境下,其实会很少看到这种一个人主动的去帮另外一个人做一件对自己并没有意义,实质利益的这样的一种事情。你懂我意思,好像我知道这是一个观察,我就,所以我就会觉得很有趣。
为什么好像这样的行为的存在,好像是分国家十分民族是分地区的,所以,这个问题我也想过,因为有的人会问我说为什么西方的人他们有些人就可以那么好,我绝得这个不是因为人性的关系或者人的所谓的素质的关系,而是因为中国它处在这个阶段。西方如果正处在跟中国一样的发展阶段,我相信他们的人的做法跟我们不会有差别太大,你说的是什么样的阶段?比如说中国的确是经历了物质匮乏期。现在虽然对我们个体来说,我们会觉得已经相对平稳了,但其实从一个大的时间范围来看,才经过物质匮乏期不久还在高速发展期,甚至很多地区依然处于一个需要去应对贫穷的情况之下。现在这个情况下,人们一定还是在焦虑的奋斗中焦虑地为自己努力中可能还没有时间和精力。我觉得这不是因为人不好,是因为确实时间精力有限。
对,其实我也并不是觉得这一定是所谓人的劣根性或者中国人的劣根性,其实我觉得这并不是一个必然是跟因为种族或者是因为国籍而引发的一个问题。
但是,我绝得像你所说,可能我觉得这是一种改革开放带来的一种集体式的焦虑,大家都会着急着去挣钱,这样现在我们所面对的现实是社会的分享是越来越固化的。
我们的机会是越来越少,门越来越关上的。
如果你昨天没有在雄安买房子,你今天没有机会的,你就错过了末班车。
对,不止熊,好多地方的对,所以这个也是,我记得之前读过一篇文章,他也是再讲可能,这一因为这样的一种,高速的发展加上全球化可能带来的生活的心理方面的这种不确定因素和焦虑不断的增加。
也许就是正事。
所以可能我们现在,尤其在中国,我们看到焦虑跟抑郁的这种状况的产生,它是有一个大环境在影响它不单纯只是一个我这个人不开心,或者我这个人遇到什么事情是这样的。
对。
而且中国人还面临一个西方国家没有面临过的挑战,他们在发展期,其实他们看不到太多的不同阶层的人,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可是中国在快速发展期互联网起来了。我们不同的阶层会看到,原来他们阶层人士这样生活的,原来还有那样,其实这种冲击和挑战是很大的,现在这个环境下,我们不仅要发展,我们还要做这种心理调整的事情,所以我觉得大家已经做得不错了,你已经做得不错,对,我觉得西方的人假设他们在我们的环境下,未必表现的会比我们要好。
因为你也做咨询对吧?
对我好奇你的来访者当中是否有过跟你的社会阶层会差异比较大的,这种基本上差异还挺大的,是吗?
基本上都是要比我高好一些。
对,如果够好几个阶层, OK 我不知道这种。
因为这是我刚刚想到一个问题,就是社会阶层的差异,是否在咨询的过程中,是否会有。
会有任何的影响,或者是影响会有不一样的地方。
比如说高阶层的一些人,由于他们会来咨询,就说明他们更关注他们已经开始关注自己的生活的意义也好和精神世界的丰富度也好。他们会更在意这个效果,以及由于他们奋斗过,或者他们经历过这种过程对他们知道,但凡要有收获,需要有一个长期的积累,当然这个长期也不是那么长,相对而言,就如果收入有限,他们会更希望效果能够快速地发生,但他们越希望效果能快速的发生,反而越有可能影响速度,这是一些差异,可是要说到不同阶层之间的人际关系,亲密关系,生活的幸福程度差异并不是很大,因为大家都是人。到了那个阶段,有他们那个阶段挑战。
我的来访者当中也有一些你所说的可能,社会阶层真的是搞很多的这种人,像你所说,你会听他们讲的这些故事,你就会觉得它的某一个来访者,可能它的一般生意是几百上千万美元,这样子,但是就是那种她每天担心的事情,好像就除了工作社会阶层决定你的工作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是这个,你作为一个人,你所担心的事情好像大约也都是那些事儿。
关于亲密关系。
关于自我关于跟父母的。
关于跟周围人的关系,包括对未来情绪的问题对差不多,所以你前面在说那个是什么定义的人,我们为什么是人?
我觉得也许内容上我们的问题定义了我们。因为我们的问题跟痛苦似乎是跨越时代跨越阶层跨越性别跨越所有的这些分类的。
生命是一个特别难了解的对象。
你自己。
你觉得你的生命现在你能了解你自己吗?
了解自己,还在了解中。不过估计还是比大多数人要更了解一些自己是吗?
怎么讲无论是对自己的情绪把控,还是有一些事情背后的我是怎么思维怎么思考的。
我会对这个觉察会比较多 OK 会更清晰地看到怎么回事,你的心理的过程再试试,再发生一些什么事情,会更多一些,是所以这可能是天生就是适合学心理学的一种表现。
这个小时候就喜欢这样是吧。
因为喜欢观察人性,观察自己对的,你现在复旦读博,研究的是什么课题?
其实我研究的课题是死亡焦虑,我从本科和研究生就硕士。一直到博士都在研究明白死亡焦虑换一个说法就是生存焦虑。生存焦虑背后的有一个,比如说怎么应对永恒的孤独,怎么应对你生存的意义感,但其实我们还是会认为生存本身是没有意义的,还有等等各种各样的你会倾向于这是荒诞主义的假设,这是人的生存,是一个随机发生的无意义事件。倒没有,我个人的行动上还是偏乐观的。我会觉得无论怎么做,你先去做你做了你就能提高你概率,你要是不做这个概率就永远都是零。
挺有趣的,是所以死亡焦虑。
因为我估计可能所有同行听到你研究这个,可能第一个就会说是不是就会提到亚龙的只是教养,是他的,我想的就是那本书。
对那。
这样这的确,因为他那个书里面其实他提出的观点我觉得很。
对我来说,启发很大一个观点有很多人他未必真的已经接近死亡了,但是他的一些行为其实是和他的很深层的死亡焦虑是有关系的。所以才会,还有,叫西藏生死书,也是,我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他一直没去看看是吧,也是好多年前我看了它里面也有一个大概的观点,也是死亡焦虑驱动了我们的现在的,这种很着急,很焦虑地去积累物质去追求名利,或者怎样的。当然他稍微有点浪漫化这个问题,但是从你的角度来说,你觉得死亡教育会是一个在人生的不同的阶段,都会有很大影响的这样一个因素吗?
一定会有,因为我们即使自己离死亡会有一定的距离。当我们身边的人也好,身边的事情也好,就无时无刻都在提醒生命是有开始和结束的,哪怕是哪怕一家公司倒了,对这个公司来说,他的生命结束了吗?是新的公司就是一个新的生命期,又开始了。如果人不会死了,对,我也在思考,我之前给一群人讲关于亲密关系的讲座的时候,我一上来就问了他们两个问题,一个问题就是,如果人不会死,亲密关系会变成什么样子。第二个就是如果女性在任何一个年龄段,他都可以生孩子而不过了几岁之后就不能生孩子了,两性之间的关系又会变成什么样子?这两个问题,要是想的稍微多一点,就会对两性关系会有比较不一样的理解出来你会有怎么样的理解,或者你会怎么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因为我第一次听到我感觉就很好,很有意思的书,当时就问了他们一下也没展开说,因为这两个问题,无论哪一个展开说。
就是这两个问题。
都会特别大,以及他会有很多猜想试试会有很多可能性,因为实际上人的社会的,制度的问题可能就会需要发生很大的改变,是如果我在想,如果我们就先不说死不会死这件事情。
其实我觉得这事有可能,如果女性的生育的年龄可以是,我估计是在未来到了某一个时候,科学医疗技术可能也许是能实现这件事情了,你可以在任何一个年纪生小孩当然也许不是你到了很老,但可能,你可选择了这个范围。这个年龄的范围可能会再往后延一些,因为本来人的寿命也总体是在掩饰地变长的,所以我在想这可能也是一个,甚至我会觉得也许在我们死之前,也许就能看到这样的可能性了,有可能到了比如说 60 岁也许还是有可能的教室跟。
少一些就好了,有可能对,所以要是真这样的话一个小时,我觉得很多女性,她对婚姻这件事情就会有不一样的看法了。现在很多人着急结婚,一方面也真的受到生育年龄的一个限制。就不让男性对自己的伴侣的选择会不会也产生相应的变化,我觉得之后也一定会有变化,没有那么青睐年轻的女性了,没有那么青睐了,可是这个变化估计要长久一些。
对,因为青睐年轻女性,主要是因为他生理上的这种声誉的优势,但是实际上除了生命优势以外,在其他方面也很影响吗?
对,因为生理正在反过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文化,等等。
如果是你的伴侣讲一下你的假设找一个老婆是年纪稍微大一些,但她生育正常是没问题的,但同时她可能在她的社会地位,她的收入他的心智成熟度的方法面也许会更好一些,会更适合做妈妈一些如果很纯理性的看这个问题,怎么样对孩子是最好的。可能生育年龄的限制打破实际上是我觉得人们做父母的年纪,按理说是不应该往后再退一点,往后再推一点试试。
如果是在。
三四十四五十。
对假设我们假设比如说因为现在,我记得是哪里看到数据就是 2000 年出生的人,他们的年龄预期平均年龄应该是在 90 岁,还是更长?
我记得,总之他的年纪其实应该是会很相对来说会差不多的,每年提高 1 岁每年提高一年,差不多对,所以这样子来讲。
如果他们这一代人假设你一辈子能活 90 岁,你在20, 25 岁的时候你就需要生小孩,太早了对,就感觉。
太早了,对不对?
所以如果放到三十五,四十岁,在你人生过快过半的时候,这感觉也许会不一样。
对,因为你想国内的传统好像 20 出头的样子,就在一线城市可能会稍微更开放一些,对,但是我觉得更三四线更小的地方,他们的那种很传统的看法就是你过了 20 岁你就甚至你性成熟,你就需要开始考虑生小孩对生产问题,但是问题在于这个规定在是在曾经中国还是在一个农业社会的时候,在一个封建时代的时候,那个时候人的平均寿命是四十五十岁左右,所以你需要改正,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大家都会活到七十八十,甚至更老,所以好像这种年龄的限制似乎就没有那么大众。
对,不过现在老一辈催婚也情有可原,是因为她们没有一个,晚点生小孩的经验,人们对自没有经验的事情总是害怕的。
我八卦一下,你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吗?
是对,就是家里面人会催婚,对催婚见过,我们家不错是吧?
因为,我很早以前就跟我爸妈说,我婚姻的质量要远远优于婚姻的所谓的时间,对小孩来说也是夫妻之间的关系,对小孩影响太大了我会觉得也许就是,刚刚我所说的这种假设,如果生育年龄是一个可以通过医疗技术去厚颜的事情,可能像你刚才讲这个,我觉得也会是一个。
随之而来的一个结果,就是人们可能会对关系质量本身会有更多的期待和要求,因为时间更长,意味着在一起相就是寿命更长,意味着在一起相处的时间也会更长,而且你的选择会更多,这样的情况下,你就不会被逼迫着要很早的找一个身身体健康的人去结婚了,而是大家会更注重的可能是结合过。
分钟我们的关系到底怎么样的质量?
不过这个还得社会的制度更少,现在要结婚,也是因为整个制度会偏向一个家庭的结构。
而且这个。
你看今年春晚开始鼓吹二胎了,所以接下来。
我不知道,二胎变化,我不知道未来会不会有相关的,文学作品或者影视作品出来,但就是因为你知道在农村地区很多地方这种禁止做强制性的人流,这是一个很可怕的社会问题,很多的农村妇女会因为丢掉性命上市。突然有一天国家的政策一下子就变了,二胎当然不是说也许在农村地区还没有那么快开放,现在更多的是在城市是在,包括对特定的人群开放,但你能想象吗?
曾经你做这个事我就会要你的命,但现在突然反过来国家现在鼓励生育了,因为发现我们的人口金字塔这个形状已经不对了,这种我觉得好难想象就这样一种前后的突变,一种完全 180 度的转变。
是,我觉得不管怎么样之前那些强制性的要把小孩给打掉,这件事情真是做的太不好了,这样太不好就无法想象是那些女性,还有整个家庭整个环境会遭遇了那些痛苦,说实在影响太大了,是,所以我有的时候我其实会有点怎么说,就是以前因为我硕士读的是社工吗?
然后
社工这个行业是社工,我硕士读的也是吗?
对我本科念的也是手工,是吗? okok, 我还以为你一直是心理学,虽然我初中就开始学习你,但是本科和硕士年的时光,而且我觉得社工的整个培养方案比心理学的本科和研究生要有意思,因为社工的培养方案中间我们两个学校应该差不多,你每年有几百个小时是真的,你要下一线去跟人直接服务的,没错,我超喜欢这个是,这也是我会觉得社工。
当然我觉得不幸的是社工在国内的总体的发展,我觉得还是相对比较弱一些。
但是我会更。
欣赏就是社工的看待问题的视角,就是它不光只是因为我其实个人是不太喜欢把一切问题到心理学的话。因为现在有一个很普遍的问题,我们说了什么问题都是有问题,就是心理的问题,对吧,但是,因为以前我接过不少来分的,都是那种焦虑她们的婚恋问题。
然后
他们来到这里之后就跟我讲,你从她们的对自己问题的描述,你发现他们好像会把一切问题都归在自己身上。我爱无能,或者是我不知道怎么跟人交往,或者我缺乏安全感或者怎么的,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其实这个问题之所以产生它是有环境的因素的,是有社会的因素,所以我会很喜欢社工的一个视角,它就像是一个洋葱一样,个体的外面是,家庭外面试试社区,社区外面可能是社会的外面,可能是文化,是政策,是政治,它是一层地来影响的,所以一个个体的问题。
体会的一个个体的命运,他永远不完全是由你自己主观层面,你的行为你的意识来决定的,其实有很多外就是更宏观的更大的更看不见的力量在影响着你,就是这样的一种思维,我会觉得更合适一些,对,我觉得会比单纯咨询式的那种格局会稍微大一点。对,我也那么觉得,而且国内的咨询室就动不动,就精分了,原生家庭了,你爸妈怎么样了?
是,我也觉得这个证特别不好,说什么问题,都是原生家庭的问题,什么问题都是心理问题,不是这样的,确实不是这样。
昨天晚上我还在线做了一个讲座是关于自卑这个问题。我一上来就说,其实自卑这个东西,如果我觉得你从社会构建的角度,它其实也是一种我们大环境,其实是一定程度上鼓励人自卑的对,因为这是个动力,而且这是个提醒,而且自卑的时候,当你自卑的时候,你其实怀疑你自己了,你是不信任你自己的,对吧,这个时候你会信任谁,你做决策的时候,你就说如果我是自卑的人,其实我的想法观点就更有可能会被别人所影响。
所以我们说的稍微不和谐一点就是有利于社会控制的,这是有利于稳定,有利于权威有利于我来玩,反正,你懂得这个意思是对,而且。
而且我也在想,比如说,因为你看,我们从学生时代其实老师就很强调权威,包括家长就是父母的家庭们也是很强调权威的。
权威的强调下一次,孩子是没有太多的自我发展的,自制的这种空间的,所以这必然是变人是会带来自卑,因为你不确定你自己是什么样的对,而且没有事故没有这些自主的经验,这个问题真是每一个阶层都有没错,而且,自卑真的是一个有的时候可以贯穿一生的一个问题。
到了。
我有些来访者,你看他们的父母,你会发现他们的父母一辈子其实都很自卑,他,只是装作就是很权威的样子。
但是如果你看到所有的这些行为表现,你会发现,就在孩子身上刷自信,然后是。
而且我见过很多人,就明明他们真的很好,但他们对自我评价总是很低,就心里面很自卑,但其实真的很好。这件事,我感觉女性身上发现的要更多一些。
没错,这可能也许女性在社会里面的地位的问题可能会更多地被其实我觉得还是权利的问题。如果因为你让一个人自卑,也就让他的权力就降低了对吧,就它行使的权利和比它实际拥有的权力一样,没错,所以说如果女权主义的角度来说,女性的身体也好,女性的这个性别也好,女性的 sexual t 也好,会被羞辱,会被打压对吧,其实就像女性作为一个群体更加的自卑,从而。
的话。
更就两性之间永远会有斗争权力的差异吗?
男性的权利可能就会更大一些。
所以
大约是这样一个逻辑。
主要是女性能够更幸福,基本上家庭的幸福度都会大幅度提升。
如果是。
你怎么看这样一个状况?
这个其实是前大概一两周签。但是奇葩说上有一个是谁提的?
我忘了他说,现在的很多家庭就是。
抚养孩子或者运营家庭都是一种丧偶式的养孩子是一种丧偶式的家教,是有点像是以后很多女性在管孩子,因为它有点像是旧时实际上是有伴侣,但是她的伴侣其实从来都是不出现的,就像丧偶了一样。带小孩子。
所有的全部都是妈妈来做。
我见过这样的实力,而且还挺多,要说怎么看,我觉得这个现象本身他问题不是很大,但如果这个现象之下就会产生,比如说小孩不尊重妈妈,爸爸不尊重妈妈,甚至妈妈自己都觉得自己的价值没那么高的时候,那就会产生问题,因为一开始他只是一个分工不一样,但后来如果牵扯到自我价值感的时候,就自己也会影响到下一代。
我会觉得因为只是直观地来说。你会看到好像真的就是女性对于孩子的教育的参与可能会对一些相对更多,因为似乎这是一个更适合女性角色社会角色或者是社会性别的这样的一个。
一个分工,也可以目前来说,整个社会制度更适合男性去拼搏。如果整个社会制度开始慢慢变成就职场的一会变成男性女性的情况差不多的时候。
家庭可能也会有调整你会想要做那种反应过来角色反转吗?你觉得如果我多全职,你的老公,也许是做全职老公或者是相对是各方面的,会主内也会更多一些,像你的事业发展更重要。这个倒是没想过要不要这样坏,还是想着双方你自己更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如果我单纯,只是从个人的喜好来说,如果你比如说假设和未来的伴侣,她是在家里面做全职丈夫,你在外面挣钱,从你的感觉上来说,你会觉得是从一个女性的角度来说,你会觉得这是一个。你会有怎样的反应了。
你觉得。
反应,要是真这样的话,他要是能把家庭照料理得很好,我觉得挺好的,如果双方三方都很开心,就挺好的OK,所以,但其实我的本性而言,我会比较喜欢做呆在家里的那个人,okok,明白,
我感觉我刚才好像话题下拖离的好远,本来其实是在说死亡焦虑的问题,因为我是很想了解对这个领域你现在为止的研究跟思考,我们是怎么说的。怎么说后来所有这一切的,因为其实回到死亡焦虑的问题。
我不知道从你的研究,从你的学习当中来看,是否能用死亡焦虑这个因素。这或者这个点来解释现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任何的问题,你觉得就能够做,因为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和现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的实际的理解跟解决,你能够找到这样一个连接吗?
要找联系总能找。根据英国那本书一样,你可以把所有问题都归结到军营这个事情上,但实际上一定会有别的因素的生和死这个现象既然存在那么久,但凡有任何问题,你总能找到这个联系的。但它不是一个惟一的因素。
研究这个问题的意义在于什么?
我会研究这个,还是因为我好奇生存的意义。这件事情,会研究这个也是因为那段时间接触了很多 80 多岁以上的老人家,有的时候整个人就在养老院呆着,实习的这种事安排还在一个以老年为群体的医院待过,也待了很长时间,接触了很多OK。
是,对,这是你当时的你学习的过程中的一部分。
是怎样的体验怎样的题?
养老院那个体验真的挺深刻的,我觉得那时间特别值得,因为你会发现当一个人,他开始失去工作的角色,开始失去对自己身体完全的掌控感。他老年那个时候能活的怎么样,真的是靠你自己对自己的生活,你的意义感是什么?对你自己的要求对自己过往的生活是怎么看的,那个时候开始越来越归到一个人的内心究竟是怎样的,他生活有可能就可以过程是怎么样。老年的质量,另一个就是几年过后,我会对自己的身体健康还挺注意的,如果你真的能看到每一个人,你到了老年之后,同样的年龄,大家对身体的控制程度就完全不一样,健康程度完全不一样,你要没那么健康,你好多好吃的都不能吃,真的不能吃,别人能吃,你不能吃是什么样?
我好其实是什么让一个人到老了的时候,因为你说了,一个人对于自己的生活的掌控,这个就完全取决于它的内心,包括他曾经过往怎么对待自己,这样的,是什么让人们的最后的掌控缩少到只是在这个范围上,你懂我的问题,为什么会随着你的各方面的失去,你慢慢的就会你,你的存在或者你的生活的方式就慢慢的会。
不一样,会越来越小越来越被就是。
你刚才所说的,我们的内心我们的过往所影响,就这样一个因果关系的逐渐的缩小,逐渐收缩的过程是怎么产生的?
比如说像很多姑娘年轻时候受到的优待。当我们身处自己这样一个角色的时候,其实我们看不清楚,我会得到优待,我还是因为我的年龄试试,我们也很难分清楚,当你在一家还不错的大公司的时候,别人肯定你事情,你做得好,以及别人肯定,你究竟是因为公司平台在那里。
我的外貌,OK,因为你很难做实验吗?
这个条件在那里还是因为你真的能够匹配这样的评价和这样的结果,但老了之后,这些外界的东西就开始,慢慢消失了。
最终就会归到自己身上,所以好像是随着你的年龄的增长。想你能够创造的社会价值其实是在不断地减少的,而当你的社会价值减少的时候,社会对待你的方式也会不一样,会变化会增加,然后再减少会怎么样,先增加旧大到四五十的时候,应该在一个顶峰期,才开始慢慢走。对是,但你说到你更老了,比如说七八十岁,那个时候因为你对社会没有任何价值,所以那个时候别人怎么对待你就完全属于你这个人是什么样子的,适合你曾经所有的第一未来名誉,所有这些都不一定都没有那么大的关系了。
对,非常有意思。
这其实让我想到一个我不知道这是有一点点相关的话题,你有没有听说过,感官有一种装置叫做感官剥夺的一个 tank 就是一个池子,感官就是,他们叫 sensory deprivation tank 或是 isolation tan,它是 1 个池子,这个池子佛对,我去过你尝试过吗?
对。因为上海的一家漂浮馆是一个好朋友做的,我是 1 个瑞典人开的吗?不是元素漂浮馆 OK 的一家在古北的对他们好像是关门了是吗?
没有他们还在新天地新开了一家okok,一会您再查查,我其实想因为这也是我最近开始关注的一个,我觉得很有意思的一个概念,就是我先跟听众解释一下,它就是一个池子,把里面冲上这个跟你体温温度一样的盐水,你能漂浮在里面,它是完全隔音的,是完全也没有光线,但是它有空气循环,所以你不会闷死,再躺在里面漂浮,然后漂浮的时间好像是一个小时对吧,因为我可以选更久,好像醉酒的事两个小时,OK,因为我是最近看 wise 的纪录片,他讲这个,讲这个就是漂浮,现在美国,是慢慢开始火起来的一个东西,他描述的体验,我就觉得很有趣,因为在你的感官全部被剥夺了之后,因为这个片子里有一个人,他讲的一个评论,我觉得特别有意思,他说做这个漂浮是你能够和你自己进行的。
就是这种票。
体验到你是做漂浮,是你能体验到和自己最亲近的一种体验式,而且还什么都不穿,没错,就是你所有的感官,因为你是漂浮起来,所以你的触觉基本上也是没有的。因为水的触感并不是那么的强,你很快会适应,听觉来嗅角来,视觉全部都是被去除,但被剥夺掉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唯一能够注意到你自己感受对没错,就是你自己这个人的这种存在,所以我就在想,因为我为什么联系到刚才你说老年的,我就会觉得也许我们多做点漂浮,说不定我们能够对自己会有更多的一些的关注。你懂我意思吗?
你能够停止去把你的注意力放在外界上面,而是看到你这个人是什么样子,你思考那么多,你不去嫖,你也能有观察我已经约了下个星期了,是你你记得要去漂那边的,一个叫太空舱的,对他会有三种装置,一个是星空它整个漂浮的。
不是机器环境会比较大,他也是个密闭的,好像,还有个开放的像,跟浴缸差不多,对没浴缸,这样还有一个太空舱,他是一个非常小的,就像太空舱那样的事是很密闭的一个环境,这个非常特别,我看到有些人说里面会播放音乐,但是我觉得官对这就是,而且我觉得这本来就应该是一个光没有音乐什么都没有的环境,因为只有这个样子,你才能够当然我理解可能这个东西它在宣传的时候,他可能要以说养生,以放松,但是实际上它的点不是放松他的点,其实这是一个自我发现的过程,是你跟你自己在一起,待一个小时或者两个小时,你完全只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你看你能做些什么,因为我看纪录片,他是在美国,他们很多在,因为你知道美国现在大麻合法化了,在很多州他们做漂流的时候,会先抽大麻抽嗨了,然后再去你。
超过大麻吗?
我还挺想,瞅看这个问题,我不知道能不能我觉得可能不方便在节目上讨论吗?
不但我只能从学术的角度来说大麻的对于人的影响,是在于它会让你的感官变得更加的敏锐,更加的敏感。
所以,你能够感知到更多的细节,所以 wise 纪录片里面就是比如说他嗨了之后他再进到仓里面去。
你在这个当中,你的体验其实就会被放大,所以你的思考你对自己的观察,你的所有的感受的产生就会更加的细致。所以,如果是做一个从 1 个自我发现的角度,这可能就是更加好的,促进更加深刻的这样一个体验。所以我没有尝试过,但是我会很好奇,会带来这两个东西,如果放在一起,会带来什么样的一个。
一个影响是挺好奇的,不过这要在中国分部了。我估计,他放音乐是因为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做好,哪怕他做好了心理准备,要面对自己,他也不一定真的做好了准备就能面对自己,所以音乐等等,其实能给里面的人一个缓冲。
样子对我就觉得如果样子,其实就把整个漂浮的意义就给可以关了对,我知道,对我,我甚至还会想,也许这个东西可以跟心理治疗结合起来,因为实际上很多的精神痛苦的人的痛苦,更多的不是来自痛苦本身,而是对痛苦的恐惧,或者是这种逃避,所以因为实际上咨询当中很多时候我们也是帮来访者去看到他们自己对吧,尤其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部分。
我就想OK,我把你放在这样一个环境里面,你不要再逃避了,你就看号好看看你自己是什么样的,然后就。
就像前面说的自卑,因为我昨天讲座也在讲,我说自卑,我的理解就是你的认识和现实是脱节的。你不敢认识到现实生活中的,你只能对自己有一个。
具有偏见的就是低估自己的这样一个认知。
而且你会很紧紧地把这个人就抓得很紧,以至于现实中别人再说你廷好的,你还说,我不行就脱节了。所以我在想也许用这样的方式就。
强迫一个人看到真实的自己。
我觉得这可能是一个途径。但我总觉得很多人,他成年后会面对这样的,或者他以前会面对这样的心理的一些状况,是因为她小时候她身边真的没有人,那些她的父母也好,她别的什么也好,没有站在她身边事,所以在她真的要独自面对之前,有可能咨询师站在他身边,给他一个信赖,给他一个可以背靠的这种感觉会更好一些。
对,当然我明白,如果直接就把这个人给扒了个精光,太可怕了,这对他来说,对,不过,因为你看我们前面刚才讲的人到了老年的时候,其实你还是会面对这样一个过程。可能不是立刻扒得精光,但是可能是逐渐地一点地失去你的外表的外在的所有的到那个时候,然后那个时候比如说你所看到的那些老年人,那个时候人们该怎么办?
我那时侯,不止两个,有三个老人家是我非常欣赏的,有一位她在老年的时候还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我们那时侯每一周还是每两周给她们上一次英语课。老人家真的学得特别的认真,说一个小八卦就是他好像是某个区长的丈母娘,去长的妈妈也在养老院,我接受这两个老人家有想,他们的小孩应该真的是蛮好的,因为两个老人家就很好,这个是学习力很强,是真的在认真学,我觉得我都不一定有他这种学习的自觉性和那么高张性,你觉得他的这种学系里给他带来的是什么?在他的那个年纪,一个是他的生活,每一天都会有新的东西。
清年纪越来越大之后,你会面临的一个情况就是生活越来越雷同,但他生活每天都有新的东西,而且他有可能学了一个新的东西,他会接触到更多的新的东西,如果生活每天都越来越雷同,会发生什么?会迟钝,人会吃的,迟钝有个好处是对痛苦会迟钝,但一个坏处就是对开心和幸福也会迟钝。
是,你的大脑的神经元的激活的频率会越来越低,你会越来越OK,还有个男性,还有个老先生,他年纪算那么大,但是每一次他每天会记日记,他每天会看书,看报纸。他跟你交流的时候,你不会觉得他是一个老人家,在跟一个对他也是像小孩一样的人交流。他就真的会跟你一种人和人对话的方式在跟你交流。这种交流感觉特别好,而且它本身也挺帅,他小孩他外孙还是孙子还是和重外孙之类的,好像还拍过广告OK,所以遗传的是看到老人家会觉得,真的那些由内而外很帅的男人,到了老年的时候还是真的很帅,好帅我其实想到一个问题,就是如果这样子来说,是不是说。
其实一个人应该怎么生活,怎么我们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其实应该让老年人们来告诉我们,或者是至少让研究老年人的人来告诉我们,因为他们看到的才是。
人的一生我觉得,因为你到了那个阶段,你才更接近你自己的本质,因为在那个阶段之前,你其实可以。
用很多的事情来包装盒来得算自己来让你自己分析,让你不去想很多问题,但实际上这些问题如果你一直生活在一种分心这样的一种。
其实脱离自己本质的过程中,到了你老的时候,你可能很难再回去。
得,我觉得应该直接跟老人家学习,因为研究老年人的那些人,比如说,我觉得,我很难摆脱掉,我还没有老过,以及我还是个年轻人的这种身份这种生理上的束缚。有些你对老年的感受,还有你对疾病的感受,你对失去社会越来越多的支持和认同的感受,真的是你在那个感受之下,你才会有更深刻的体悟。虽然我们研究的人可以稍微接近一些了,是但直接跟他们学一定效果更好。
对,我不知道,比如说现在是否。
这样的不管是研究或者书籍也好,因为我觉得这是很有趣的角度,这真的是可以。因为我打个比方,有一个很有趣的例子,因为我有的时候也会关注运动关于健身这方面的一些博客,听一些老外的讲,他们的官运动这方面的一些讨论。
然后
我听到一个观点,我非常有意思,他你看现在比如说关于健身,所有的这种观点都是来自这些年轻力壮的这些健身教练。他们都处在他们生命的最巅峰的时候,他们会告诉你怎么样才能够变得很强壮,怎么才会有六块腹肌怎么样才能够一身肌肉发达。
但是实际上这些人他们并不知道你这么对待你的身体,但在你老了就会发生什么事情,因为他们并没有体验过,如果你用这样的方式给自己吃各种激素,给自己吃各种各样的补品,对身体带来的影响,到了老年就会怎么样,影响你的生活质量,所以他们提出了这些生活方式和这种训练方式其实并不是最合适的,因为实际上很多的职业运动员很多的职业,尤其是健身健美,这个行业很多的人,他到老就是一身病,他过得很痛苦,因为他的整个身体的内分泌,他的荷尔蒙是被完全的就是背稿,搞乱干掉了。
所以我就觉得,也许类似的道理就是,你看现在比如说如果我作为一个人,我就在想。比如说,现在成功学院流行,再跟你讲成功学的都是那些在他们事业巅峰,或者说至少看上去像是在世界巅峰的那些人,但是他们好像没有交的问题,就是怎么失败。
如果我们从更长的一个维度来看,你的因为成功不可能一辈子成功,因为你最后还是会老你还是会退休,你还是会停止工作。
对吧,在那个时候你会怎么样?
你前面的成功和后面退休之后,老年的生活怎么事?
又能够怎么样去影响或者说保障的,因为实际上你一个很常见的状况,就是很多人前半辈子是在赚钱和被子再花钱去养病,去看病所以这就是我觉得很常见的一种场景。
所以我就在想是不是我们理想生活方式应该是由已经尝试过各种老年的,至少是见过老年的时代的体验,你再回头再来教大家,我觉得这样会比在人生巅峰的时候去教你的那种人,可能加多就会更靠谱一些吗?
估计都会有靠谱的地方是,我以前还想过能不能让一些老人家出来有更多机会跟年轻人交流。但这个还挺难做的,因为其实老人家中间有这样对人生去持续的观察和体悟的人,他也毕竟是少数人士。大约你觉得大概占,我当时养老院估计有 200 个老人家, 200 个是中间,我觉得真的能交流起来还不错的。
当我每一个都接触也就个位数OK,其他人是怎么样有没有返利的,活得特别糟糕,还倒没有,活得很平常,也挺开心的,每天起来打打麻将,打完麻将样睡个午觉,有时候看看股票,再打打麻将,他们生活的这些也还挺开心的,但有一些要是跟子女关系不好的,就会挺孤单的,在那边真的挺孤单的。
糟糕,那种人是什么样的。
其实我很好奇的一个问题,是因为显然我们生活中不或者咨询中其实都能遇到,有些中国老年人,他们其实生活的很痛苦,或者是他生活的,其实并不开心。
我会很好奇的,是什么会让他们不开心,对,他们因为其实你看我也从来没有机会去。
去演,因为我来访者都是可能 2030 多岁这样的她们的生命故事,我可以梳理很清楚,但是就从来没有机会去梳理过一个中老年人的生命故事。
所以我没办法知道。
如果他过的很痛苦,如果它到了老年很不开心,很抑郁,或者他这个路是怎么样这个路径是什么样的,这会是一个我还会蛮感兴趣的问题。
要稍微精炼一下,一个人他到中老年会那么痛苦,一定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所做的那些事情没有那么大的意义。 OK, 要不然他会接受自己的痛苦感。就跟你向革命烈士吗?他们去受苦受死,他们是很痛苦的,但他们依然是一边痛一边幸福着,真的中老年人的那些挣扎应该是因为他们突然觉得那些都没有意义才那么痛苦,可是又不能停下来。就没选择,又觉得没意义。
这种意义要怎么去寻找?
挺难的,或者说创造或者我也不知道吗,怎么去定义。
有的人会去做那些他真的觉得有意义的事情,就比如说我去思考人物怎么是这样的,我做咨询,是因为我觉得这些事情对我来说是真的有意义。因为不管这些事情怎么变化,它本身对我而言是有意义的,以及我觉得对我而言,家庭也很重要。家庭中间每一个成员的幸福健康开心多而言也是有意义的。
所以好像,所以喊我是否可以说意义也许就是你所在乎的事情。
而且是你内心真的在乎的事情。
你怎么能够知道这个事情因为我在乎好像就是一种很感性的感觉了。
对吧,就追问自己吗?有的每个人都想赚钱,可是你要追问下去,他为什么要赚钱,这背后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赚钱是因为他真的极为热爱商业规则。他太热爱商业这个世界了,是有的人赚钱是因为他希望用钱作为一个工具去得到他想背后要的东西,有的人赚钱是想着为家人怎么样。看起来在乎的是一个东西,但背后的动机挺不一样。
没错,是这样的,所以就问多尝试。因为我就在想了,其实是一个蛮感性的 11 种选择对吧,你在乎一个东西。往往不是因为你做了一系列的计算,或者是推论之后,你发现这个事情是你这辈子应该去关注的。我们包括在乎的人或者在乎的事情。好像最终都是一个蛮感性的一种选择。
然后所以或许就回到前面。
我们所说的那个人到底是什么?人性到底是什么?可能,我感觉人性的相当一部分问题是被我们不可知的很感性的潜意识的那样一个部分所影响或者所定义的,会影响到社会影响。
还有要思考这个问题,你也可以看你自己被西安愿意放弃的是什么,最不愿意放弃的又是什么?比如说每个人都想要得到职业上的发展,对,可是你不是每个人都愿意为了职业发展去损失自己的健康损失自己对家人的陪伴是当他不愿意放弃这些的时候,也可以说它依然在乎她自己的职业。但它同时也在呼别的,有可能那些对他也会更重要。
就放弃了,是我想起以前看库里有一个片子叫 up in air,那个片子挺烂的,但是它里面讲的有一个桥段,我觉得还蛮有意思,他说因为这个主角他是一个反正是在职场上混的一个人。
他有一次给别人做讲座,还是做培训,他就说。
你看我这里有一个书包,我们现在假设你需要把你生活中现在拥有的所有的东西全部都装到书包里面去。你的房子你的车,你的财产你的家人,你的工作,你的同事你的朋友,全部都装进去,让你先背上书包往前走。你会发现你这书包特别的重。你去网里把它拿下去,拿一些东西出来。你再往前走一段时,你发现因为走的路程太累,还是会累,所以你还要再拿一些东西出来,这个过程不断的散服你,不停打,地不停地,打到最后你的包里,的最后你剩下的是什么事?
所以这个可能就是发现一个人在乎的方法。
对是可以试一下,是这个过程估计得还挺特别的有,尤其可能到最后还剩下五到十样东西时,可能是一个很痛苦的选择的过程。
对,不过如果是按照这样的方式来确定在乎,如果是你,你觉得我最在乎的?
对,假设只能剩下一样东西是什么只剩一样的,岂不是自己生命吗?
是什么生命?
自己的生命,但是我们,如果生命都没了,你就没法背这个包了。
所以我的假设生命是存在的,对吧你能活着的情况之下,包里只剩一样东西。
对,应该是自己的思考力OK,就能思考。要是再能多几样东西应该会有爱情事业跟家人。如果要爱情事业跟家人中间在山惠山事业,家人跟爱情这个太那啥了,就不是,所以好像就是。
所以你最后剩下的,其实我是否可以总结为是你和别人的关系,以及你和你自己的关系。
对,因为思考也就大约是你跟你自己相处过程中的一种对话。
可以说是,人很重要。
所以外物都是相对来说是次要的对,不过这也建立在必须扔吗,要不然,重要的对,是,其实我觉得蛮有道理,而且如果你让我来回答大约也是这个样子,最重要的可能还是思考跟学习的部分。你对于这个世界的不断的更多的这种认识跟探究,因为好像如果不做这件事情,人的生活。我基本上在重复了,混吃等死的那种感觉。
我每个人在意的东西不一样,有的人他即使不思考,他每天认认真真的生活,也挺可敬的。
是,所以我以前小时候是一个特别不喜欢读书的人,就因为我妈,以前她是中文系的吗?
读很多书,小时候就一直想让我读书,一直尝试启发读书,就特别恨读书。当然那个时候有很多复杂的原因,就没有读书,但是到了后来长大了之后读了大学,再以后的时间里面不如说是真的就会觉得心慌,就会觉得一段时间不读书就会觉得缺了点对,就会觉得缺了点,就觉得自己这个人好像甚至你的存在感都会有点减弱。
因为,但是很有趣,有些人的生活中从来不读书,她们也觉得也挺 OK 的,顶多翻翻杂志,看看公众号。
报什么了,但是对,不过说了,现在你在做微信就是公众号对吧,你怎么说怎么看待的这样一种媒介,相比于因为你读那么多书,你自己有开写自己的文章,显然这是两种很不同的媒介的形式,不是怎么看待。
刚开始做事,
这他们的区别,先说读书,我以前也挺不喜欢读书的,我高中对我高中特别厌学,我高中厌学到我有跟我爸妈说,我想退学了,是因为我真的觉得很痛苦,所以即使你很聪明,即使你学习能力很强,你依然会厌学,是因为我会觉得我为什么要学那些东西,我为什么要为了考试那么拼那么浪费,所以你其实不是厌学你试验你学的这个东西本身是OK,这是本质的区别。
我曾经是厌学学习这个事情是可以对OK。
对,我就想。
一个学霸,或者一个很聪明的人,怎么会厌学?
真是的,就算验体制下的血气,是内容试试,说回公众平台跟看书那些我说到前几天还不断地有人在跟我说吸引力秘密那本书吸引力法则对。我就会发现那些大火的书背后一定会有一个没那么冷静和严谨的,甚至是没那么对的一个结论和思考。但是那些真正的很冷静的很客观,很全面的书,很全面的思考,他反而不一定会被大众接受。我会最近一开始想要做公众号,我以前不做公众号,是因为我明白,大众喜欢的一定是有感染力。简单的容易接受的比较煽动性的对路转,并且当下就可以对一些现象享有解释是有用的一些东西,哪怕这些东西从长期来看,可能没有那么对,所以我以前不太愿意出来做公众号,是用户觉得会需要写一些我之前觉得不应该那么做的事情,但是我现在想明白了,如果一定大家会看到一些东西是不如有一些真的有过司考的人去写。哪怕这个东西变得有煽动力了,他背后也一单也依然是一个有所把握的东西在。所以你得对自己的把握能力需要很确信是对,哪怕有可能也会有一些情绪感染力,也会有一些山洞,但一定会确保自己的山洞是好意的。
我你知道吗?
其实因为,刚才你讲的问题,我会一定程度上,因为我们最开始不是吗?
你对人怎么看,我一定是我会对人就只单纯。
从这个角度上,我对人是会有一些失望就对人作为一个整个的群体来说。
因为在。
情绪和理性在煽动性的内容和客观理性的真实的文字或者思想之间的选择。你会发现大多数人是会朝向煽动性更感性的。更简单粗暴跟非黑即白的方向的,因为他们需要有更简单的认知,有更对于事情的有更直接的这种理解,不管这个理解是否真实,但是就是这个好像。
好像有这样一种。
倾向,感受在对我之前也挺失望的,我身边还有很多人老在听那些算命的,还有生命数字等等这些事我也一度觉得怎么回事,是对一度也会失望,不过后来也想明白,大家会那么选,也是他们当下能做出的比较好的选择了。不过同时也会看到,即使这样身边比如来找我们自己那些人,还有我们身边的一些人,也有很多人正在很冷静地学习,很冷静的思考,很辛苦地去学那些很难的,但是真的有用的那些东西。
名单。
所以他们会使我们技术上的一个支持这样的,因为你说的我自己公众号也是做三年了,你好久,对,但是现在也就只有 93 万多粉,就已经不错了没有,但是你想有很多的像 know yourself,他们一年现在已经 100 万了,但是他们挺好的,对,我知道当然这个比较不合适,但是我意思就是说。怎么说就这就是单纯从传播新石上来说,可能这的确是一个需要做选择的东西。
你愿意去写直白一点,你愿意学有节操的东西还是愿意写,不是就是愿意写有传播的东西还是用一些有节操的东西,我绝得很大程度上。
这是一个选择,是一个对,而且会是一个,但是你今天启发我的角度就是我们如果把它放到人放到年老了之后来看,当你老了之后,我就假设现在我已经老了,我现在什么都没有了,我现在写公众号完全是为了好玩,这样的情况下,我会愿意写。
利于传播的东西。
还是愿意写忠于我自己的东西。
是哪个我显然是忠于自己的,因为你想你写传播的东西传播出去之后,然后搜WAS,因为现在这些好它传播它攒粉它,无非是后期要营销要卖东西,是吧,但是当你老了就已经不需要积累,你不需要物质,那个时候你什么东西最重要,你写的东西对自己坦诚,是诚实的,所以如果是这样的一个如果死亡或者把 AG 把年老衰老作为一个标尺来衡量,我会觉得这种问题就能够衡量的比较清楚,是不过也没有办法排除,人在中年期你身上角色越来越多的时候,你一定会背负更多的东西的。
假设你是一个人的另一半。你是某个小孩的家长的事是真的,会发现钱挺重要的,因为要不然老人家生病了,小孩要上学了,有时候钱对她们能获得的医疗资源和学习资源证差别还挺大的。所以还是一个人会比较自由,身份越来越多的时候一定没有那么自由,但老越来越老,其实也是越来越自由的一个过程。
对,所以因为你的内心,原来连身份都慢慢减弱了,没错。
挺有意思的,这么一说,还让我越来也不是瞎玩,就觉得这还是一个蛮值得期待的阶段。
在那个阶段你可以真的,而且真的是很底气十足地说我不管了,我想他妈干了,或者我不想这么做,对没错,蛮有趣的,这或许也是衰老的一个积极的面。
你能够摆脱很多责任或者义务,或者是职责,能够怎么说?
回到一个以一种更坦诚的方式活着。
重新看自己的生命是,我自己现在其实。
也是很看。
用这么一点因为我在知乎上专栏的名字叫如何认真地活着,我就觉得虽然我没有老,但是我就会觉得这好像已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了。你以一种对自己很坦诚,以一种很认真的方式活着,而不是在做着一些怎么说,别人想要你做的对,这个就跟写公众号文章,我就一个道理,如果你的文章就是你的生活,你呈现出来的东西是大家觉得看上去很多人电影狠狠 flash 很耀眼的那种东西,还是,也许这个东西它看的人不多,但是我并不会因此就觉得我自己没价值或者,一定要写自己真的觉得有价值的内容。我真有看过一篇文章,就是讲以更整合的视角来看待亲密关系。
是一篇课程论文一篇写的真是特别学术是相对学术来也没有最学术会饿。
读了很多书之后,我不知道,会有那种是脚太多了,你看,因为整合其实是一个很难的过程。
你会遇到这样的挑战吗?
要是读得不够多的时候会很混乱,但是读得越来越多的时候,你会发现到了更高的一会思考的区域和思考方式,大部分学科都会差不多归于统一。
能举个例子吗?
举个例子,比如说社会学对
歧视这件事情,心理学对其实两个角度是不一样的。但是社会学为什么会认为有这个启示,是因为我们有个专业术语叫社会实在双方的社会实在是不一样的异性恋更多,更少。所以异性恋他拥有的更多的经验,绝大部分人有的经验是异性恋的经验。 OK, 他没有*的经验,双方的经验我们用时代这个词就是双方的时代是不一样的。
其实就会因此产生心理学可能更多的是会从 1 个人就收获环境,社会文化的对文化应该也是社会学的视角,心理学其实更多是从一个人的思考的方式,它的背景去在思考这些问题。你要整合起来就会发现其实差不多,说到底,因为你会有歧视,你还不够了解,是因为对这件事情存在很多未知和物质,你要是愿意去了解了解完背后其实可能就会相对减少,这个是心理学跟社会学统一的地方,社会学强调是经验的,分享心理学强调的是你要去了解你一定要去了解,我们在做咨询的时候,也是在协助对方去了解自己去了解他和周围人的关系,去别人去了解整个社会,整个世界是一样的。会有统一的地方,但是脚挺不一样的。
是,我明白最根本的逻辑似乎是比较相似的,还有。
有人类学对人性有理解,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还有物理生物都会有帮助。这些看到最后会发现背后的终极的看法也会差不多到最后就开始集中到一个生理和心理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关系。大家都在思考这个。
我好奇的是关于死亡的问题,现在会有些什么样的视角?
死这件事情。
比如说基因的一块层面就在思考为什么会衰老,然后有一部分思考,有一部分结论是因为衰老是因为我们身体需要让出一部分资源给到别的基因和别的那一块组件去发展。比如说小孩 3 岁前的语言发展能力是极强的,你只要在他身边面对面跟他说话,他大脑会有一个自动去收集这些语言的信息。哪怕是多种语言,那个时候跟他讲他大脑都不会乱的。但 3 岁以后语言学习的能力就会大幅度下降。并不是因为能力衰退了,而是因为我们一个人的资源有限,可把资源放到别的地方去了。所以你看对于衰老的意见,对衰老的想法也会不一样。我们很多人对衰老相关越来越没用了,或者,不行了之类的也可以理解。
我是在发展别的地方,发你什么地方不知道,现在就不知道我也在想这个问题。
因为我觉得好像死亡是一个我们人人可以研究很多东西,但是对死亡的研究,我觉得尤其的困难,因为太难了。
对,因为没死过,对没错,是没死过,不知道那你相信人善厚德,就是 after life 就是不管是转世还是什么,但是人在死了之后的存在的这种可能性吗?
不知道,因为我身边会有一些算命的人。
哈哈,会说你上一世其实很有佛缘和你上一世,其实等积了很多福报等等。
抱歉,你,你不觉得其实这种算命的人,他们从来不会说你上一次没有否认你上的是很糟糕的友吗?会有吗?
因为我觉得他们好像都是在说什么好话,让你开心对我亲眼见过一个人跟这个人说,你上辈子其实给了很多你也债,所以你这辈子OK,所以他还是OK,因为他们说这些话我其实都看作是一种洗脑,或者是一种操纵,他要么说你好像说你不好,总之让你怀疑你自己,去听去,给钱消费。
对,就这样的对,没事对你刚才在说,但是我觉得对我来说,上一试究竟是因为如果有下一世,就一定有上衣,其实不管上衣是和下,一是有没有会怎样。对我而言,我这一世怎么选择依然是我这一时的问题。既然我现在不知道上一世是什么。
我下意识也不会知道我这一世是什么,所以我只会以这辈子我要做什么来思考我这辈子要做什么,所以你的意思是其实去探讨人死后的存在,并不是那么的有意义,反正你也不会知道跟你这一句跟你这辈子也没有太大的关联。
有议会因为当觉得自己的生命是一个延续性的时候,我相信更多人会做出一个向善的行为。
有意义。
OK, 因为转世背后的逻辑是你每次生病,你做的事情都会有影响。但是,这个不如你去思考,你怎么做会对你身边的人更好OK,你知道吗?
这个其实就是我看过一个很有趣的解释,就是为什么宗教里面普遍都有来世这样一个设定,如果没有来世,人就会作恶,他们就因为有来世就可能才会有报应,才会有这种对吧。
所以说如果人没有来世,死了就死了,人的作恶的几率就会更大,应该是无所谓,反正只要我不会抓住,我,想干就干,然后死了也不会受惩罚或者,所以才有的,但是这是一个角度。我觉得好像是有,好像还是有一点点道理。
对,还是有一些项目,很多宗教会讲来世也是因为人其实面对的最大的不受控制的,不确定性的就是生和死。这个问题也不是我们自己小人就是没错,所以宗教其实会帮助很多人面对不确定性,这件事情要是有转世,对很多怕死或者不想死,或者对生活很没有控制感的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心理安慰这个位置,我在想关于死亡的研究,因为显然,其实宗教对死亡是有很多的阐释的,是有很多的探讨了关于死亡的。
科学研究会在多大程度上被宗教所影响的。
影响或者会有任何影响吗?
会有影响。因为一来研究者有没有宗教信仰就会是一个影响。奥莱宗教其实对生死这件事情科学家做的研究并不多,尤其对身死亡的心理上的关注心理学中间雅砻是他写过一本书,对生词有比较多思考就是肯威尔伯,他写过一本恩宠与勇气。什么死亡,讲的就是这件事情。活着的人愿意面对这个主题的人并不是很多,所以宗教反而是做了比心理学家也好,人类学家也好做的,要对这件事情做了更多的贡献,而且宗教有一个好处,就是他们不受。
科学方法的限制,所以他们可以就是编造任何的bosch。
告诉你死了之后就是这个样子的,是他们拥有大量的这种捏造的素材来帮你去阐释,帮你去探讨。
这个死亡到底是什么?
你也没有办法确认他说的到底对不,对天堂跟地狱你也不知道,OK,你,就这么说,所以好象就料要多一些的感觉,而从科学的领域视角来说,没有什么可以顶多是去研究一下,比如说濒死体验这样的一些东西,但是再往后好像就没有什么可以,所以我觉得你。
显得这个角度就好困难,我绝得,也还行,因为毕竟我选的角度不是为了搞清楚,死是一件死是个什么怎么回事,我研究的角度是我们活着的人怎么做可以最大限度的去应对自己的死亡焦虑和生存焦虑,从而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
其实这个角度就并不是研究死怎么了,我觉得这是一个蛮有意义的一个角度的,因为实际上好像死亡,我感觉在很多的。
在很多的情况之下,其实都能帮人去澄清他们的。
轻重缓急,它们优先的他们 priorities 到底是什么?
我有 1 个。我有故事就是我的。
我的姑妈,因为我父亲是家里面老四,他有一个他老三是个哥哥,老二是个姐姐,老大的是七几年,是去世了,所以他们一直他们三个人就是。
后来我的姑妈二姐,应该是 12 年,一年一二年左右就不幸去世了,怎么去,当时应该是脑溢血,特别对突然一下就没有了。然后
我爸跟他的哥哥在这之前的大概很多若干年的时间里面是因为一些家庭的问题,以前的历史遗留的因素,她们很多年一直都不来往就不和就不喝,所以就不来往,到了去,我的姑妈就是去这个。
去下葬的那天,不是去火葬场的那一天,他们两个就历史性地拥抱了,也没有那么浪漫,就只是见面了,而且见面的也说了话也打了招呼,但这个就像是一个破冰的过程,因为你想的那么多年,一直都不讲话,然后后来又中午一起吃饭,后来就恢复了,建交重新恢复。
其实当时我也在旁边也在看,然后
当时那个体验给我一个特别大的启发,就是死亡这个东西,也许他的意义并不是他的意义,也许更多的不是关于死去的人,而是甘于再见。正在看到死亡的这些人,因为你看在这个状况里面。
一个人的死亡,帮助另外两个人提醒了他们。你这辈子活着到底什么才重要,如果你唯一的,家人就是同辈的对吧,你自己亲戚家里面的亲人如果剩下你们两个,你们打算怎么办?
是打算继续这么敌对下去还是怎么好像在那 1 个,在内事件当中,我就看到我就发现 OK 他们两个好像在那一刻都被那种。因为你知道当时在火葬场,就那个氛围,大家也断哭我也很难过,你知道你看着遗体送进去,整那个过程是视觉上其实是很冲击的是,你看着一个活生生的人进去,出来就变成灰了。我觉得好像在很强大的死亡的那种冲击跟提示作用,这样好像一下子人就被点醒了,就觉得你到底在干你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像一下子就把很多事情就想明白了。
对,为了,那些事情在生死面前就没有那么重要,所以我就在想,也许死亡的意义更多是在于活着的人对,因为你想人为什么会因为死亡因为丧失而痛苦,我觉得这个可能都是有他的痛苦是有意义的,对,尤其我觉得丧失的这种痛苦,我觉得肯定是有他的,我不知道是什么,但是我只是感觉,如果我们从进化的角度来说,按理说人,就死了,你那么痛苦,反而,影响生产力。
影响繁衍后什么,但是你会那么痛苦,一定是因为它是他有意义,对。
不过对活着的人来说死算挺痛苦的,确实也是个馈赠,但是也真的挺痛苦的一件事。
当然。
我们为什么讨论了那么久,其实一方面是因为你学,另一方面,我以前也没有机会跟其他嘉宾聊了这个话题,但是刚好,因为我会觉得我们在做这些对话,我也是在想,听众们听到的。
对他们来说,你这样的讨论的确很少是,所以就是我的。
关于死亡我还有 1 个故事,可以分享。我父亲的一个同学大学时代的同学。
他从小看我长大那种的,有一年就食道癌,晚期,就当时开始治疗的事情。
已经很晚了,几乎就只有几个月时间了,所以中间,因为我暑假,回去之后,我爸就特意带我去看他,然后
当时去了之后,你叫临终的那种病房,氛围也挺压抑的,这家属于全。
站在外面就没有人再因为病房里面你进去之后你看到他就躺在床上,非常的瘦,插满了各种管子,各种仪器,整个人你,就觉得他就剩一口气,就那种感觉,就去了之后就跟他聊天,他不能说话,他当时就只能是眨眼睛来也很痛苦,也就面无表情,看到我们就眼睛动了一下,在向我们打招呼那样的,然后
我爸,是一个其实他没有宗教信仰,之前他那个时候,他也没有那么多的,因为它其实是一个比较简单粗暴的,它更多的是实际很 practical 的那种人,他不是很 spiritual 的很精神的那种人,但是当时他做了一个很有趣的事情,就是我知道他是哪里翻出来的一本书。也许是可能别人在放在那本书大概是一个佛教的什么书吧。
反正就是一个宗教背景的,我忘了什么叫了,反正是一个宗教背景的一本书,他就开始给他念,因为这个书里面有。其实张杰关于人死了之后具体,应该是基督教,因为人死了,他不去天堂,他得给他念这些东西,因为它里面是湿还是,念人死了之后会去天堂会怎么样就得告诉他这些事情。念念,你就看到他没法说话,他很痛,因为你知道癌症晚期全身都很痛,但当时他真的就笑了,我当时看,我就说你后来他出来之后,我跟我爸出来之后,我就问他,我说你为什么想要做这件事情,他其实因为他了解他的同学的家人,他也知道,大多数的人其实不会去跟他探讨死亡这个问题,但,这是房间里的大象。
他那个同学躺在床上就笑了,是吗?
他把这个人他马上就要去面对死亡了,但是他的家人,他的朋友没有人会愿意跟他探讨这个问题。你爸好厉害,他洞察人性蛮厉害的,所以他就讲就说其实在那个时候,如果有人能够去跟他讲一些这些东西,就算只是博学,就算只是瞎掰,瞎白活的,但是至少你是去允许了他当然我是在转述他的意思,他可能说的没有这么心理学,没有这么fancy,但你是允许了他去对这个问题也去证实,也许有些思考,从而你面对死亡的过程就不会是一个这么完全不知所措的这样一个过程。
对,这是一个直面的陪伴。
所以当时我觉得,这个事情就很有趣,就对这个你能看出来人对于死亡的态度还是很不一样的。
呃。
大多数人选择不谈论它超不一样,你说到这个故事,让我想到我这两年身上也发生了两件跟死亡有关的故事。一个是我有个朋友,我跟他在北京一起聚餐的时候吃过一顿饭,然后姑娘是那种,因为我生活中是很安静的人。
呢?
但她是一个很外向很活泼的姑娘,对,就在想,这是一个跟我很不一样的人。我本来想着之后再有就会去北京的时候可以跟他再认识一下,结果他和他妈妈就再去泰国旅游去泰国,就在马航那架飞机上,所以就没有后来了,所以这么形象,这事件我还关注了,提示的是,还有一件事儿是我当时本科我当时硕士毕业的时候有一个朋友,他推荐一个北京的叫留恋的艺术家是画画的,想让他帮我画一幅肖像,作毕业礼物,那时候因为正好忙,所以也没时间在北京,我跟这个画家也加了微信,我们有时候在上面,因为它转的铁有些还是我挺喜欢的。转帖中间他有些也还挺喜欢,也会有点赞之交,偶尔还会说话,我当时就一直想着哪天去北京了。就跟他见一面。结果当时他已经有了两个小孩在北京也马上就要在七九八办画展,是也建好了事,结果突然有一天去打篮球的,做热身的时候就突然间应该也是脑溢血方面心血管方面就突然去世了,也是当天就去世了。从此就海本来想着之后可以见面,就会发现生活中开始有人,你觉得以后可以见面,但突然间就去世了。
这两个人这两件事情让我对要怎么生活,这件事情还有思考,你说到宗教,我有个来访者,他其实跟他奶奶之间有很强的情感联系,我当时说,你可以给你奶奶写一封信,我们不知道他会不会看到你可以试试,是他的结尾真的超感人的。他说我以前从来不信有天堂这回事。但是自从我奶奶去世了,我希望有天堂这么一个地方,好感人的。这就是真的真钱,因为他本身是一个是理工科的男生,也不擅演,这种对比就很强大,是真情流露。
好感,所以好像。
所以也许因为刚才我们来说死亡的意义对于活着的人的意义,我觉得可能正是因为前面你说的一个问题吗,如果人不讳死亲密关系会怎么变?
我在想,也许如果人不会死,亲密关系可能就没有那么重要了,不重要的就不弹就弹。我的意思就是说,好像正是在因为关系有可能会结束,所以他才会显得珍贵。
所以
你看,像他刚刚讲这个,其实我的理解就是说。
他们这种离别会一定充不上。
去怎么说,去。
据格尔法去这个词,我不知道中文怎么讲,去他让这个关系变得相对,是给这个关系让它变得更加的美好,更加的有价值,更加的好像虽然这个不是一个大家愿意看到的,但是死亡对于那种美好的感情真的就会有升华的。
有血有肉的这种感觉。
是这种作用在,所以超感人的,蛮赞的,这个又是一个。
印象令人印象深刻。
好的,我感觉我们今天不知道各位听众听到我们聊这些话题怎么样,我只能自我安慰,我觉得说好,大家平时没有机会想这个问题。不过既然我们说到这里,也许你也可以跟着一块下山,但是我是真的觉得是蛮值得想的。
对这样一些话题也许不是在做漂浮的设想,但至少可能晚上关了灯,一个人躺在床上戴上耳塞,然后
做一定程度的这种感官的剥夺,不要有外界的干扰,那个时候后来想想这种问题,可能还会蛮赞的,是社会埋单的OK。
好的,我们今天的节目就差不多先到这里,非常感谢学敏的跟我们的对话,也感谢各位听众朋友的聆听。
好,谢谢大家。
好的跟你聊,还挺开心的。
是的,我们以后有机会再来。
好各位听众朋友,我们今天节目就到这里,我们下期节目各位再见,拜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