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aye Button柏羽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828496/answer/13506711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楼主你好,恕我中文程度不高,但是很希望能分享一些个人见解能令你释然。

    本人于英国剑桥大学拥有一个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澳州悉尼大学一个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英国皇家特殊寄宿学院拥有一个学士学位,不知道这算不算读书多,身边总是很多人比我拿的学位更多和学历更高。

    但是,自问从小就对知识有很大的渴求,原因是年纪很小很小的时候,就明白学问才是毕生的财富,所谓学问决定智慧、智慧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所以一直认为学问是非常重要。

    本人今年33岁,踏入社会只有11年的光景,在学习的道路上经历好几个心路历程,如答楼主所说的孤寂,其实是经历过,但是要说明一点,这是没有对错之分,只是一个成长的必经过程。

    年轻时,当年身边其他朋友圈的人依然很沉醉于青春时,本人只能挑灯夜读,务求能吸收智慧,日子久了,发现自己的思想成长因吸收了比她们更多的书本知识而比她们变得成熟,友情之间产生距离。

    例如,如常的饭聚时,她们依旧聊八卦、是非、娱乐等等的话题,我当时是搭不上嘴,因为时间都用在书本上,但是我不觉得这是优势,反而叹息自己因为要吸收书本学术,而忽略现实生活该要知道的众生事,莫名的孤独感,就是这样累积而来,而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并非因为学问增长,而是自己的脑容量不成熟,只能容得下学术资料,而却没有地方容纳一些当时认为不须要存在的资讯,这是必然的,因为当时我很年轻。

    后来,一直进修,一直工作,至今,对于学术或学习体验这个层面的慾望,依然没有停止过,但是彷彿终于明白中国人说的『大智若愚』。

    据我自己了解,这种思想的层次,就是当一个人已经很饱学,所以他们能接受所有层次的人事物,亦不需要过滤任何事,因为他们的大脑思想领域已经无穷尽,不须要刻意把脑容量留给尊贵的知识,更多的时候,学问达到如此程度的学者,他们纵然在某个程度会孤独,但是绝不寂寞。

    当一个人的学问境界极致时,反而更有兴趣接触世间不同层次的人,而且能轻易融入各个断层,因为他们的智慧层面已经可以覆盖所有。大智慧者,就是什麽都能知道,什麽都能接受。例如爱因斯坦的手记真迹上会记载平日的日常事,其中他曾经写过,他某日的黄昏,亲自去农地买蔬菜,和农夫聊了很多閒事。(英国剑桥大学内院文物博物馆有爱因斯坦的亲笔手记),这件事说明了大智慧者,自然能融入世间所有人的思想领域。当然,要达到这种修为,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是要靠各种磨练和时日累积的。

    楼主目前的感受,绝非人格高低的问题,只是一个人由零开始追求智慧的过程必经历的心路历程。

    希望楼主能继续向前行,不要怀疑自己。如果楼主害怕自己的发展会令人格偏差,尝试练习接受一些无聊的事,养成这个习惯,自然会体会到当中的乐趣。

    有些人会盲目误解楼主表达的是一种『因自己学历出众而看不起人的心情』,其实亦非如此,如果楼主是这样的思维,看不起人的话,自然不会为此而感到不快乐。所以我蛮肯定,楼主是刚刚步入学术成长的阶段,只是开始与身边的旧人有异,但是当楼主的学术修为去到足够入世出俗(不知道有没有说错)的时候,再孤独都不会寂寞。

    其实,人,本来就是个体,再熟再亲密的人相处,自己内心的感受依然是自己的,例如,想要打喷次,别人总不能代劳。

    想通了这一点,再孤独都会与别人共处得很快乐,楼主加油,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