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w6bPcDbPOgy_IlNiOzIxRg “一辈子很长,我们应该更注重可沉淀、可持续积累的能力。
    最简单最朴素的方式是设立明确的目标,用更高效的方法,做有价值的事情,持续的去投入。”

    本文共计 4,674 字,阅读需 6 分钟

    AfterShip 洪小军:面对工作与生活,我是如何做时间管理的? - 图1

    AfterShip 洪小军:面对工作与生活,我是如何做时间管理的? - 图2

    2019 年,我举家搬到深圳,选择加入了当时只有 50 多人的 AfterShip,出任 CTO,从奋斗了十多年的 To C 移动互联网赛道转战到 To B SaaS 赛道。(更多详细信息见十年移动互联网老兵为什么 All in 到 SaaS 并选择加入 AfterShip」)

    这几年,我亲眼见证了 AfterShip 的很多里程碑节点:

    • 团队规模从加入时全球的 50 多人到现在 400 多人;
    • 公司从只有三款售后 SaaS 产品到彻底转变为一个国际电商 SaaS 平台;
    • B 轮融资 4.3 亿人民币,刷新电商 SaaS 赛道的 B 轮融资纪录;
    • 核心产品及业务长期稳居国际细分赛道领域第一;
    • …….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

    面对工作和生活时,我在时间管理上的一些思考和实践。

    这个话题很大,我拆分成了以下四个问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Q1:工作和生活平衡,核心在于什么?

    工作和生活平衡(Work-life balance)近几年在互联网上被反复提及,也有一些同学来问过我的看法。

    在我看来,工作和生活平衡的核心在于:

    时间是有限的,怎么在工作和生活上分配好时间和精力?

    想探索自己内心的真正答案,不妨先拆分并思考以下子问题:

    1. 你对事业和工作的抱负是?你对于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是?每个时间节点的关键里程碑是?
    2. 你对生活的追求和要求是?你的家庭需要你怎样程度的支持和投入?你在生活和家庭方面的规划是?
    3. 对齐以上两者的时间,当同一周期里发现时间不够用,你会倾向于先满足哪一项?如何做取舍?

    工作和生活,两者都是很大的话题,如果你都有更大的追求,时间上的冲突在所难免。

    对我来说,我会在每个阶段设定目标,包括公司、团队、家庭和个人方面。

    在我工作的前 20 年里,我会期望自己在事业和工作上有更多的积累,因为这是事业和工作最黄金的时间。

    也许有人会说,很多人是 40 多岁才发光发热的,但这正是因为他们在过去有足够多的积累和付出,只是没被大家看到。

    当你有梦想和目标,自身也有比较大的抱负时,很多时候你是停不下来的。你也不会觉得工作会辛苦,哪怕你每天要工作非常长时间。

    因为你清楚知道你在创造什么价值,你清楚知道自己在获得什么样的成长,你清楚知道公司和你都能收获到什么。

    1. 你知道的越多,你就会发现你不知道的越多,这时你会越想去探索和学习,这通常也是建立能力体系的过程。过程中会伴随着焦虑,但适当的焦虑未必是坏事;
    2. 随着你知道的越多,你会越想自己发挥出更大的价值,有更多的实践和应用,这也能给你更大的动力,形成正向循环。

    我个人很相信积累的力量,经常选择一些难而正确的道路。但并不是为了积累而积累,而是有规划的积累,其中好的时期、选择和机遇等都很重要。

    也许某些时候会有捷径或突然很好的运气,但可遇不可求。拉长时间去看,如果没办法去正视这些点,甚至很依赖这些捷径,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甚至危害。

    一辈子很长,我们应该更注重可沉淀、可持续积累的能力。

    最简单最朴素的方式是设立明确的目标,用更高效的方法,做有价值的事情,持续的去投入。

    当然不是说 20 年后我就要放松下来,而是我期望前 20 年里,我在各方面有更多的积累,包括建立起更综合和完善的能力体系,积累足够多的资源,这样我能通过撬动更多的杠杆来达成更高的目标,也能更好的去做各类的平衡。

    对我个人来说,平衡的问题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在家庭和生活的某些关键节点,也需要相应的更多投入。

    家庭的沟通和支持非常重要,需要跟家人沟通清楚,每个时期自己的投入及可以跟家人的互补情况。

    每个人的一天都只有 24 小时,时间对于大家是公平的。

    付出越多得到也会越多,不管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上。


    Q2:你是否清晰了解自己的角色和责任?

    在工作和生活里,每个岗位和角色都有自己的责任。很多时候并不只是“你想怎么样”,而是“你需要怎么样”。

    在商业社会里,每个职场人需要对于职业有充分的敬畏心,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职业能力,这是商业社会最基本的准则。

    在工作上,每个人都需要创造价值。你的角色越重要,你身上的担子就越重,_对自我的整体要求也会越高,通常也需要更多的投入和付出。_

    无论你选择什么样的平衡方式,都需要想清楚你承担的岗位和角色是什么,自己是否已经完全准备好,并对此有足够的认知。

    一种反面例子是,争取到更重要的角色和岗位,但是没办法能有相应的投入,那么这将对于个人和公司的发展都很不利。

    在生活上,你的角色可能是丈夫、妻子、儿子、女儿、父亲、母亲等,同样你也需要思考清楚应承担的责任。

    在这里我谈几点平衡的方式供参考:

    1. 清楚自己的角色和定位,先做好互补的角色。
      你需要很清楚知道自己的角色要做什么,哪些是最基本和一定需要你做的,哪些是你明显优势范围内的,尽量思考清楚自己跟整体的互补关系,优势互补可以在一定程度做好一定的平衡。不管在工作还是生活上,这一点都很重要;
    2. 在你承担更多事情之前,先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
      有能力和精力承担更多的事情,一定是更好的,团队很需要连接者,需要有复合能力的人。但你需要先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好,这是 ROI 最高的,因为你就是最适合做好这个事情的人。
      自己的本职工作,通常是指你职责范围内,更加擅长,也更有经验,同时也有更多上下文的事情,这类事情如果你没有做好,其他人来补位通常需要花费比你更多时间和精力,在全局上这并不是一个合理和最优的方案;
    3. 直面问题和解决问题。
      作为管理者,工作中面对大量的问题需要解决是常态,这时候需要能直面问题,不逃避问题,并且持续有好的状态,持续想各种办法来来更好解决问题。
      同时,也不要期望一下子能完全和完美解决所有的问题,心态和节奏方面都需要控制好,因为这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Q3:如何高效工作并创造真正的价值?

    我们都期望投入的时间都是更加高效,并且能创造真正的价值,所以在工作中也是需要掌握更多的技巧。

    我这里先抛砖引玉,发一些我个人的经验供参考:

    1. 先明确整体大的方向和原则,并确保整体朝着预定的目标在前行。
      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在战略上一定不能懒惰,投入再多都不为过,战术上再多的努力很难弥补战略上的过失和懒惰。
      我有一个从刚毕业就养成的习惯,就是每个周末如果没有特殊情况,都会有半天时间在星巴克,带上书、纸、笔、电脑和降噪耳机,这是属于我自己的完全个人的时间,可以去做更多总结和思考;
    2. 四象限法,在工作中区分清楚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不重要不紧急事项。
      尽可能不做不重要不紧急事项,同时避免被紧急不重要的事情牵着鼻子走,这些是快速发展阶段的公司最容易会出现的问题。避免出现每天都很忙,但是一天结束后发现想要主动做的重点事项都没有开展;
    3. 聚焦在有价值的事情上。
      不管是中短期价值还是中长期价值,价值是一把不错的尺子,可以帮你在纷繁的事情中给你指引方向,并且去掉噪音,在这个过程需要能发现价值和创造价值。
      但有些事情也需要更长周期的去看,不要只做眼前看起来 ROI 且价值最高的事情,这样可能变成一种极端,不断在寻找一些解决问题的捷径;
    4. 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解决,有些事情不必解决。
      当你在一个对的方向上,你只要优先把这些重要和有价值的事情解决了,很多的问题自然而然会被解决。所以你不要期望去解决所有的问题,换句话说你要知道哪些问题是不需要去直接解决的,如果你把时间都花在这些问题上,那么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5. 要学会拒绝,不管是会议,还是事情方面。
      不懂得拒绝,就是没有原则,就是没有重点,这种情况下对于目标的达成通常会有挺大的挑战。

    以上原则在生活方面也适用,我有个 7 岁的儿子,我会规划每周末至少有半天时间能完全陪伴他,也会思考如何做到更高质量的陪伴。

    比如,我儿子也很喜欢看书,在周末的下午,我们两个人经常坐在一起各自看各自的书,我们互相创造更好的读书氛围,他有疑问会来问我,这也是一种平衡。


    Q3:作为管理者,如何不断突破自己的瓶颈?

    之所以谈到这个话题,是因为我觉得这非常重要,值得单独拎出来聊一聊。

    这里有部分内容会跟上面有重合,但是我还是考虑保留下来,看起来更加完整。

    管理者是最容易成为团队瓶颈的角色,一旦成为瓶颈,对于公司、业务和团队都会带来很直接甚至很大的影响。

    管理者会需要应对很多未知的问题。在工作里会经常发现紧急的事情会占用绝大部分的时间,包括很多紧急重要和紧急不重要的事情。

    如果没有预留一定比例的时间去思考,那么重要但是不紧急的事情很难去执行和落地,久而久之会形成恶性循环。比较典型的是:

    1. 很难有长期规划,一直在应对和解决中短期问题;
    2. 经常被动做事,很难主动去做事,计划中的事项落地效果不好;
    3. 一天到晚都很忙,但是很多有价值的事情没有做,没有很好达成目标;
    4. 团队成长和个人成长受限。

    一个管理者管理的团队人数越多,承担的责任越大,一旦出现时间瓶颈问题,负面的影响会越大。

    当然不少管理者会周期性碰到类似的情况,一旦出现这样的问题,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需要去尽快调整到合理的节奏上来。

    以下是一些可以调整的方法供参考:

    1. 团队的梯队结构是不是不合理,尤其是核心岗位是不是没有到位?
      导致一定需要非常亲力亲为并且也放不了手?这时候需要侧重去把团队的梯队组建得更合理;
    2. 是不是不够放权?
      可以逐步的去培养团队的小伙伴,团队小伙伴可以做的事情尽量交给他们。当然这个肯定是会需要一个过程,当他们成长起来后,这是双赢的事情。这里面有个小技巧,放权的过程可以采用“可控中的失控”的原则,也就是会有适当的失控,但是失控是在可控范围内;
    3. 是不是不懂得拒绝,什么事情都做,什么会议都接?
      对于管理者来说,一定是没办法什么事情都做的,所以需要懂得拒绝和懂得取舍。管理者也不能当没有原则的老好人,这将很难将事情很好落地,你需要有你自己的原则和工作准则;
    4. 是不是效率不够高?对于管理者来说,一定是没办法把每个事情都做得很完美和处理得很完美的,比如在处理团队人员问题时,不能把每个人都当成非成年人看待;
    5. 是不是时间严重碎片化?开会和即时聊天是影响最主要的因素,我个人的做法是,有条件的情况我会把同类会议集中在一个时间点,比如跟团队成员的 1 on 1 会议。同时尽量异步化工作,除非紧急的事情需要特殊快速处理;
    6. 是不是优先级管理有问题?需要优先聚焦在重要和有价值的事情上,不要被紧急事情一直牵着鼻子走;
    7. 是不是刚加入公司和换一个新的领域?
      在这种情况下通常都是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也是我个人不是很建议频繁换工作的原因之一。因为每换一个工作,真正深入的去磨合和融入,都需要花费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当然对于处于这个阶段的,应该不吝去找其他同事学习和咨询,而不只是自己埋头梳理和学习;
    8. 以上都尝试了,但现阶段还在恶性循环中?
      那我建议你可以在这段时间多花一些时间在工作上,投入更多的业余时间,先把紧急事情解决了,尽可能把整体的节奏理顺,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工作状态。
      当然,对于快速发展阶段的公司来说,通常是挺难做到完全平衡的,所以不要有过高的预期。要学会去应对和接受这里的不平衡,重要的是不断朝着规划目标努力,不断地去创造价值,不断地调整做到更好的平衡。

    写在最后

    本文编辑自 AfterShip 内部问答社区「Casually Ask」中洪小军对时间管理问题的回答,在内部社区里,内部同学有任何问题都可以上去提问,并邀请指定的人写下长文回答,即使那个人是 CX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