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CkmBla3kbgEnMHxv-_n2ow

    破局方法:

    • 跨界
    • 构建网络效应

    前几天在知乎看到一个问题觉得很有意思。“程序员未来会成为非常内卷的职业么?”
    可能有些小伙伴不知道内卷啥意思。

    「内卷化」是最近两年兴起的一个概念。

    指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 百度百科

    那么这个问题其实就是说:“程序员未来会成为非常普通、平常,失去普遍创新力的职业么?”

    不知道你是怎么看的,我先来说说我的看法。

    我觉得这会是现实,如果现在还不是,未来也一定是。并且大多数职业都会如此

    先来说说为什么这会是一个现实。

    程序员这个职业是信息时代才诞生的,作为信息时代发展的源动力,随着PC、互联网的爆发式发展,它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快速的成为了一个很大的群体。

    也正因为这是一个时代级的窗口,所以在这个“新的世界”有很多问题需要通过编程技术去解决。每一个问题其实就是一个机遇,大家都想争抢这片新世界里的果实。

    一旦处在竞争中,我们往往是短视的。当我们争相把低垂的果实摘完后,逐渐剩下的都是那些大多数人够不着的更高的果实。比如当下的人工智能、AR、VR、区块链等等。

    你会发现如果你想去争夺这些长得更高的果实,要求可比之前高得多。

    当然,大多数事物的演进过程都是如此,从易到难。并且,只有到了这个阶段才会有优胜劣汰的产生。同时也意味着这个领域进入了成熟期。

    一旦到了这个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两条分叉路。一条是继续高歌猛进,去摘更高的果实。另一条是在现有的土地上精耕细作,更加“深入”,看看是不是能挖掘到新的机会。

    正如前面所说,第一条路的门槛会越来越高,所以选择第二条路的人会越来越多。而这第二条路其实必然会产生「内卷化」。

    道理其实很简单,如果把做一件事的优良程度用百分比来表示的话,当你做一件事从0%到70%或者80%,其实是比较容易的,我们对好和坏的感受也会很明显,毕竟变化的幅度大嘛。但是让它从80%提高到90%却困难得多,并且感受没那么明显。

    这就是「内卷化」的概念里「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在表象上的体现。
    因此,这是一条边际效用很低的路。

    所以不管你曾经是多么的厉害、牛逼,只要当你和大家一起踏入到第二条道路上之后,那么你的可替代性就是很强的,因为有千千万万的人可以胜任你的工作,差个百分之几没啥感觉。

    照着这个思路,你会发现我们身边大多数岗位都是这样的,早晚都会发展到内卷化的地步。因为对于「做一件事」来说,只有「熟练与不熟练」、「有经验还是没经验」的区别。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大多数人都会是熟练的、有经验的。
    很残酷,但这就是现实。

    从外部视角来看,有一个信号可以很好的判断这个岗位是不是内卷化的,就是你看大家拼的是不是「时间」?

    因为当「单位劳动成果」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劳动时长」对结果的影响会变大。所以那些普遍以加班见长、996见长的岗位大多都是已经高度内卷化的岗位。

    有例外吗?自然有,就是那些无法单纯用「熟练与不熟练」、「有经验还是没经验」来衡量结果好坏的岗位。比如那些与人打交道更多的岗位。

    那么,作为程序员有什么办法能摆脱这个困境,或者说尽可能的延缓自己进入到「内卷化」状态的时间吗?

    我目前暂时想到两条出路,分享给你,也欢迎你和我一起探讨。

    第一条路,跨界。这也是我对自己一贯的要求,你从我公众号的名字也能看出来:D

    这个思路就是,与其在一条路的尽头附近挣扎,不如赶紧找一条新路。不去争那剩下的80%~90%,去获得新的70%~80%。

    并且,我认为这是更符合未来趋势的一个选择。

    因为从社会的发展速度来看,信息时代之前的速度更接近是线性的(因为做信息交换的效率不高),而信息时代之后更接近是指数型的,照此发展,未来会越来越快,快到我们每个人无法单靠自己个人去跟上时代的步伐,那么与他人协作便成了一个逃不开的必选项。

    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协作讲究的是价值互换,如果你所擅长的是一个被时代给淘汰掉东西,你拿什么和其他人交换呢?所以,我才认为「技多不压身」更是面向未来的生存之道,我们要敢于跨界踏入新的领域。

    第二条路,构建网络效应。也就是让你成为一个其他人绕不开的一个点,对你产生依赖。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网络效应的经典案例,比如,

    • 腾讯构建的社交网络。你身边的亲朋好友都在微信或者QQ里,大家相互联系很方便,你自然离不开它去用别的软件。

    • 阿里构建的线上交易网络。上面几乎有你想要的所有东西,没有你买不到,只有你想不到,所以你也离不开它。

    • ……

    网络效应有很多种形态,NFX之前公开过一个他们花三年时间研究分析得到的网络效应地图,你可以看看。

    image.png
    image.gif
    ▲图片来源于NFX,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越内部的网络效应,强度越强,外部对其的依赖程度和替换成本也越高。

    可以对照看一下,微信属于从里到外的第三层「个人效用」。

    image.pngimage.gif
    ▲图片来源于NFX,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而淘宝是第六层「市场型(双边)」。
    你的职业「内卷」了吗? - 图5
    ▲图片来源于NFX,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你可以照着这个图去思考一下,自己可以构建起什么样子网络呢?让自己成为那个别人绕不开的中心点。

    我举几个常见的例子,比如,

    • 成为管理者就是一个构建「多边网络」的机会(上级、同级外部门、下级)。

    • 而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则是构建「个人效用网络」的机会。在第一条路中提到的「技多不压身」对此就很有帮助。

    这其实也解答了很多人心里一直不理解的一个问题,为什么那些做管理的看上去啥事没做,拿的工资还比我高。其实就是因为他的一部分价值体现在网络效应里,员工反馈到公司的信息,公司想传达到员工的信息都得经由管理者这个中心节点。

    好了,就这么多,总结一下。

    这篇呢,Z哥和你聊了下“程序员这个职业会不会「内卷化」”的事情。

    我认为是必然的。但是不用慌,大多数职业都是如此。

    破局的机会可以试试以下两条路:

    • 跨界
    • 构建网络效应

    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不知道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欢迎和我聊聊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