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xOTc0NzExNg 作者:findyi

阅读本文大约需要5.1分钟

为什么有的人在很短时间就能参透事物的本质,而有的人一生却无法明白怎么正确做事?

为什么有的人年纪轻轻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而有的人终其一生却碌碌无为?

这几个问题,我曾经思考过几次,却没有答案,直到2020年的第一个周末。

这个周末看完了《人类简史》,感叹作者天马行空,能把人类历史,文化,认知,宗教,战争讲的融会贯通。震惊感叹之余,有一些思考。

人类简史这本书主要在讲智人因为偶然或必然的原因,产生了「认知革命」。起源可能是智人相比其他人种(尼安德特人等)更爱八卦,说谎,想象。进而因为这些特质产生了描述虚构不存在的事物的能力。同时智人能让群体都相信这些虚拟不存在的事物。

比如金钱,宗教,国家,企业等,这些只存在于智人的共同虚拟认知中。但因为所有智人都相信,于是这些虚拟的组织得以良好的运行。

在「认知革命」以后,传说,神话,宗教出现,因为人可以说“龙是我们部落的守护神”。讨论虚构事务成为智人语言最独特的功能。虚构,让人类能够拥有想象,最重要的是可以一起想象,共同编织出故事。智人的合作不仅灵活,还可以跟无数陌生人合作,正因为如此,智人才统治了世界。

读完《人类简史》,陷入思考,同为智人的我们,内部也有种种认知鸿沟,很多人在自己一生中也在经历智人这个种族所经历的「认知革命」。正是这种认知差距决定了我们的人生差距。

先谈谈两个互联网大佬的「认知革命」:

1.黄峥的认知革命

拼多多是最近的一匹超级黑马,短短几年市值已经几百亿美金。之前看见分析拼多多的文章特别多。看了一些文章,总结下:拼多多利用了微信支付的下沉趋势,消费降级趋势,微信的社交红利等等。咋听下去,是这么回事。

最近突然发现拼多多ceo黄峥有个订阅号,大约停更于2017年6月。好奇心的驱使下,我去阅读了黄峥写的文章。读第一遍的时候,发现没法直接理解大佬在写什么,想想这些文章是黄峥写的,必须再多读几遍。读了几遍之后,终于读懂,也终于理解为什么黄峥能做出拼多多。

拿这篇《把资本主义倒过来》举例:

2020年,给大家提7点建议 - 图1

(黄峥订阅号文章截图)

读懂这篇文章,你会发现黄峥在底层的认知逻辑上,是超离了大部分人。对于拼多多真正要做的事情,从底层认知上,黄峥是非常清晰且具备认知层面的革命性的。

黄峥在这篇文章中分析了资本主义中穷人和富人的关系:「资本主义的保险和复利促进了财富从没钱人向有钱人的转移,资本主义的极致是因为它进一步放大了资本的力量」。

而黄峥思考:「有没有可能同样用保险和复利,或者说是倒过来的保险和复利来让财富分配更均匀一些呢?存不存在一些机制能让穷人也能卖“保险”给富人,穷人也能卖一些自己的“软实力”、自己的意愿、抗风险能力给富人,从而实现更精细化的反馈,周期更短的钱从富人向穷人回流的循环呢?」

黄峥思考的是供应侧和需求侧,穷人在传统经济模型里只能成为被动的需求侧,而他试图去改变这个现状。

黄峥接下来举的一个例子已经无限接近于创办拼多多的初心了:「如果有1000个人在夏天就想到冬天要买一件某种样子的羽绒衣,他们写了联名订单给到一个生产厂商,并愿意按去年价格出10%的订金。这种情况下,工厂愿不愿意给他们30%的折扣?」

极可能愿意,因为工厂从这个订单里获得了一种需求的确定性。

这种确定性可以转变为利用生产计划低谷进行生产的便利,也可以转化为采购原材料时的笃定。工厂甚至可以把这种确定性进一步卖给上游和配套厂商,以此换取工厂成本的进一步降低。

这不就是工厂用“30%的折扣”向这1000个人购买了一份“保证在未来购买这件商品”的保险吗?

如果我们希望找出拼多多之于淘宝、京东的一个最大的差异点,那么答案很可能是,他们的供给流通模型完全不一样。

下面这张图是淘宝、京东等电商公司通用的商品供给流通模型。供给侧是大量的生产厂商和大型商超,他们负责接收并完成订单。

2020年,给大家提7点建议 - 图2

拼多多更为强调(或者说适当驱动)流通侧消费者需求的暴露和集中化,只有这样,才能代表消费侧去和供给侧谈判获得更大折扣。反过来这种折扣的利益其实让渡给了消费者。

2020年,给大家提7点建议 - 图3

黄峥对这种「穷人的保险」理解极为深刻,他相信,人们(无论穷人还是富人)对自己的意愿,对于自己在未来某个点的需求和规划是比其他人要清楚得多的。而且这种个体对自身某个行为的确定性的把握,对满足需求的供给方一定是有价值的。

因为本质上讲,它可以降低组织生产的不确定性,帮助实现资源和资本的更有效配置。

基于这个想法,黄峥设想资本家、富人是愿意向普通人、穷人购买这种反向的保险的。穷人卖出自己的信用,富人、资本家出钱买到了生产资本配置的确定性。

而拼多多,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不过是黄峥心中“反资本主义”的一次实践。

在这个认知革命的基础上,再来解析拼多多的成功,所谓的借助微信支付的下沉,借助消费下沉的趋势,都只能被认为是战术上的选择。如果没有微信支付的下沉,拼多多可能一样会取得成功,只是传播路径可能变成了其他的互联网渠道。

2.王兴的认知革命

2009年年底,经历了数次创业失败的王兴准备做美团网,他在公司内部阐述了“四纵三横”理论:

2020年,给大家提7点建议 - 图4

(王兴的四横三纵)

在这个“四纵三横”理论的基础上,王兴阐述团购的盈利模式:互联网营销模式,第一阶段是门户网站,盈利模式是展示广告,目标客户是能够投放昂贵广告的大企业。

第二阶段是搜索引擎,服务中小型企业,只要你有几万块钱就能买关键词,做广告。

第三阶段就是团购,通过交易来对消费者进行更精准的推广,服务的商家都是本地的小型企业。这构成了金字塔,塔基是团购服务的商家,塔尖是门户服务的商家,中间是搜索引擎服务的商家。团购的盈利模式就是减少商家的广告投入,把这部分让利出来,让消费者占到一部分便宜,团购网站也可以分享到一部分利润。

今天再来看这个四横三纵,资讯对应的web3.0是今日头条,zaker等产品。社交对应的web3.0是微信,line,whatapp等产品。

娱乐对应的web3.0是抖音,快手,手游等产品。而王兴切入电子商务的web3.0:美团点评,美团外卖这些产品完美的切合了王兴的认知判断。

王兴能提出“四纵三横”理论是因为他已经在互联网行业爬摸滚打多年,并且王兴一直在坚持深度思考,大量高效的阅读。可以说王兴是从技术趋势,行业趋势,商业底层推导出“四纵三横”理论。

3.我们的认知革命

大佬们的认知革命带来了商业模型及未来趋势的判断,这些大佬在认知革命的基础上,坚定不移的践行了自己的判断和预测。最终创造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

那我们这些普通人需要认知革命吗?观察下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情,为什么我们总是把握不住机遇,为什么我们总是在一个水平线来回打转?为什么我们看起来明显是骗局的骗术,却有那么多人能上当受骗?

最近有句话,我非常赞同:「你永远赚不到超出你认知范围之外的钱」这句话大家可能会说:那我凭运气赚钱可以吗?那还有个残酷的可能:凭运气赚的钱在将来可能会凭实力亏掉。

作为普通人的我们,也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不断的对自己做「认知革命」。

认知力绝不是上帝给天才的礼物。而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用正确的方法训练精进,进而产生自己的「认知革命」。

提升认知,我有以下7点建议:

一:培养透过现象思考本质的能力

很多人在观察事物的时候,往往只是简单的看到了事物的现象,而没有思考事物的本质。更可怕的是,不少人往往把事物的现象当作事物的本质。

每一个事物背后都有它运转的规律,找到事物运作规律就能洞察事物本质。

系统思考是能够将知识串联起来组合应用的工具。培养系统思考的能力,是构建自己深刻洞察力的一个重要方式。

这个世界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理解事物最重要的方式是对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这样,我们才能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多数人只能看到事件本身,在what层面做出反应;少部分人能够总结出事件的规律、模式(how),从而透过表象探寻规律;而只有极少数人能够探求到系统运作背后的结构——理解了系统运作的why,就有可能设计整个系统。

2020年,给大家提7点建议 - 图5

二:培养复杂系统拆解为简单要素的能力

任何系统都可以进一步拆解为多个「要素」,及要素之间的「连接方式」,在这个定义中,有两个关键词:

1)要素

2)连接方式

比如,一台复杂的电脑,包括主板、显示器、鼠标、cpu、内存、硬盘、等等组件和零件。

这些组件和零件就是「要素」,而这些组件和零件如何衔接,如何搭配让电脑这个系统运转起来,这里的衔接方式,搭配方式就是「连接方式」。

将复杂系统拆解为穷尽的要素,并找到要素和要素之间的「连接方式」。深入理解「要素」之间的连接方式。

我们往往容易看见整体,容易看见要素却常常忽略他们的「连接方式」。而解决问题的方式常常隐藏在「连接方式」里。

三:在工作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工作可能占据我们大部分时间,工作是实践的最佳阵地。你必须亲临其境,才能获得真正的有效的提升。很多事情,做过和没做过有本质区别,有巨大的鸿沟。

比如你没干过在线教育,你可能以为在线教育只是在网上教课。实际上在线教育包含用户学习数据的收集及分析、教师课程体系的打造、线上学习闭环的建立、内部教学教研系统的赋能、各种技术和教研的深度结合,AI教师和真人教师的深度结合。

再比如,很多没做过技术或不了解技术的产品经理,往往会觉得很多功能实现起来很简单。但技术人员真正实现的时候,细节和难度不是这样的产品经理能理解的。

四:高效且大量的阅读

在勤奋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工作生活的认知,尽可能高效高质量的大量阅读。并将阅读中的系统化知识点用来整合工作生活中的碎片化知识点,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方法论。

阅读首先要选投入产出比高的书籍(高质量且对自己有帮助),这里有个建议:励志鸡汤类的书少看。尽量看经历过时间沉淀的书,尽量看和自己工作生活有关的书籍。

五:深度思考

不断做深度思考,不断把静态的碎片知识转化成动态智慧,进而形成自己的方法论体系。

在我们工作生活,甚至是学习阅读中,我们会产生很多碎片知识。而只有我们不断进行深度思考,才能真正整合这些碎片知识。只有真正的知识整合之后,我们才会产生认知上的提升。

六:克服认知障碍,不断突破

认知格局有以下几个阶段:

  •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 知道自己不知道
  • 知道自己知道
  • 不知道自己知道

这四个阶段能把我们大多数人概括进去。只有知道自己不知道才可能开启认知提升之旅,如果进入知道自己知道的阶段那也就开启了自己的「认知革命」之旅。当然进入大师阶段可能需要那么一点幸运,那么一点机遇,但进入开悟之坡确是我们每个普通人都能做到的。

2020年,给大家提7点建议 - 图6

上图是著名的邓宁-克鲁格效应,我们所要极力避免的是让自己不要处于这张图的第一区间。一旦在这个区间,我们可能是一个无知状态,却以为自己无所不知。这种状态下,你的认知是无法提升的。

如果把你拥有的知识比喻成一座孤岛,而大海就是你不知道的知识,我们可以称之为无知之海。岛屿与大海的接线处就是海岸。

你知道的越多,这座孤岛就越大,而海岸线就会越来越长,无论你的岛屿怎么扩张,海岸都会跟着宽广起来。

七:学习身边优秀的人

优秀的人可能是工作中你的上下级,也可能是你能认识的段位比你高或者在某些方面了解的比你多的人。

多和这些人聊天,一起探讨。有句古话:听君一席话,胜读10年书,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最后的话:

2020年,据说经济寒冬还不会结束,据说中美贸易战还会长期存在,据说失业的人还会越来越多,而我们也可能会面临各种困难。

但如果2020年让我立一个flag,那应该是:让我们从提升认知开始,改变自己,扼住命运的咽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