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Lw9KNCMDytGlYbYw5p7t9A

与其去思考社会内卷、教育内卷、行业内卷、公司内卷,不如把时间多放在防止个人内卷之上。 向内求,才有破局的出路、才有真正的答案。

当别人年纪轻轻就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当后浪工资已经超过你、甚至成为你的领导。

别酸、别失落,都是自己得来的。

哪怕你就真的处在一个严重内卷的环境,你也不能沉沦,要取得个人的突破。

新的科技革命大概率会在未来几年落地。

如果你在所谓的内卷环境就此沉沦,那增长时代到来之际,也跟你毫无关系。

毕竟,不下牌桌才有机会。

抓紧时间,一切都还来得及,共勉~

今天你内卷了吗? - 图1

最近「内卷」这个词大火,朋友圈、知乎、腾讯新闻、B站视频,铺天盖地。

大家的议论充满了愤懑、不安、失望和愤怒。

那么,什么是内卷?

内卷并不是一个新词,早在上世纪60年代末,美国人类科学家吉尔茨就提出了这个概念。

当时,吉尔茨在印度尼西亚研究农业。他发现印尼的土地资源极其有限,还缺少资本和机械,再加上政府行政管理能力严重落后,使得劳动力只能不断投入到有限的水稻生产中。

很多时候,连耕田的牛都没有,只能拿人力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印尼的农民在人口压力下不断增加水稻种植过程中的劳动投入,以获得较高的产量。

然而,劳动的超密集投入并未带来产出的成比例增长,劳动力消耗了,收成却没有变多。

于是吉尔茨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内卷化”。


1

社会内卷

内卷化原本只是应用在农业领域,后来又逐渐应用到了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

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是在一篇分析清朝经济的文章中,讨论清朝为什么没有发生工业革命。

清朝人口太多,人力成本特别低,所以,不管人们做什么,都不需要改变技术,增加劳动力即可。

比如生产丝绸和瓷器,作坊的老板如果需要扩大再生产,只需要招更多人就可以了。

如果同样的事情发生在英国,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由于人力太贵,英国的作坊老板们被迫去资助那些研究古怪机器的科学家,最终推动了工业革命。

而清朝受廉价劳动力的裹挟,并没有去进口英国人的机器。

反正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可用,谁愿意冒险去大洋彼岸引进新技术?

当然从内卷角度看清朝的落后,只是一个角度,事实上清政府的问题太多,简直是病入膏肓。

社会的内卷化是个体无法承受之重,个体没有力量改变。

比较典型的是近些年的日本,整个国家的年轻人陷入无欲望的状态。

年轻人很少创业、也失去了奋斗的精神。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日本在经济进入低增长甚至负增长之后,财富大部分集中在老年人手中。

同时企业的终身雇佣制和良好的社会福利让奋斗的价值大打折扣。

年轻人付出的代价和收获的回报,越来越不成正比。

选择当咸鱼的人也就越来越多。

今天你内卷了吗? - 图2


2

教育内卷

最近高考成绩出来了,河北高考700分以上的就有108人。

而600分以上的,居然有3万人….

按高校招生的惯例,会根据比例确定某一个省份招生的投档线。

按投档线,河北700分以上也不一定能上清华北大。

而那3万多600分以上的考生?可能连211都上不了。

教育是一个有明显边界和范畴的领域,高中三年需要学习的知识就那么多。

高考作为考试,衡量的并不是知识的掌握度,而是答题技巧。

就比如我自己,高中三年基本没上过课,最后三个月依靠疯狂刷题也考上了重点大学。

有些高中学校通过填鸭式教育让考生牺牲休息时间,疯狂刷题,培养出高分机器。

一家崛起,其他家都跟上,最终可以让整个省的风气都一致。

今天你内卷了吗? - 图3

这就是河北今天的困境。

考生更累了、分数更高了,却不一定能考上好的大学,因为比例在那固定着呢。

甚至不一定能掌握更多有用的知识。

河北的考生是不是也像极了60年代印尼的农民?

再怎么辛勤奋斗,从群体上来看,处境并没有丝毫变化。

本质上,优质教育资源是有限的,这点不改变,教育内卷的趋势就不会改变。


3

行业&公司内卷

身边的朋友热议的内卷,更多是对行业&公司内卷的不满。

互联网行业的黄金增长时期早已过去,今天早已是存量搏杀阶段。

新的科技革命还没落地,在这种情况之下,行业内的公司自然也处在焦灼状态。

再加上一些外部环境的不利因素,就更雪上加霜了。

今年的疫情就让很多中小互联网公司陷入险境,破产裁员的不是少数。

前文也说过,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互联网行业红利不再、新的科技革命还未落地,这三浪叠加之下,996会逐步成为行业的标配。

这很无奈却是正在发生的现实。

除了从业者会更累,往年那种48个月、100个月年终奖的传说也越来越少了。

作为惯例的年度调薪,今年很多公司也没了踪影。

在同一个竞争业态下,第一家公司率先实行996,很快其他家蜂拥而上。

结局是,大家又回到了同一个起跑线。

从大趋势上看,没有一家公司会因为996而获得更多利润、更高的成长。

当然互联网行业的内卷才刚刚开始,远没到多严重的程度。

很多细分行业诸如在线教育、远程医疗、AI等等,有着值得期待的前景。

同时,如果把视角拉到全球,增长空间就更大了。

过去这两年tiktok在美国势如破竹,头条的工程师的超负荷劳动自然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种情况之下,因为有竞争优势、有高速增长,其实就不算内卷了。

同样的故事发生在华为身上,这家令很多人自豪的民族企业,碾压欧美通讯公司的背后,是华为人远超996的付出。

这也是2020年,中国大点的互联网公司纷纷开启出海战略的根本原因。


4

个人内卷

内卷是个问题,但不是借口。

今天很多人关注的焦点已经走偏。

诸如:奋斗逼天天加班让资本家更好的剥削了大家。

再比如:高考一帮不要命的学霸,让录取分数更高。

俨然在指责奋斗逼和学霸就是资本家和残酷高考的帮凶狗腿子。

不少人喷奋斗逼:假装奋斗、打酱油996、加班发朋友圈还提醒老板来看,最终导致打工环境快速恶化。

公司也因为产生不了实际生产力,要么嗝屁、要么效益不好。

看着很有道理对不对?

其实只是牵强附会,首先不可能在职场奋斗的都是「奋斗逼」对吧?

再说造成的结果,公司嗝屁,首先是老板的战略问题、其次是环境和竞争问题,跟几个「奋斗逼」还真扯不上关系。

就算真能扯上关系,那奋斗逼的领导们也是傻子吗?

职场不看工作结果只看加不加班、发不发朋友圈?

更可怕的是,不少人把激烈竞争统统归为「内卷」,予以严重鄙视并换来心安理得。

同时得出一个结论:现在的社会太内卷了,我们的奋斗毫无意义。

得出结论后,这些人就开始享受自己的堕落。

按这个逻辑,所有奥林匹克的比赛项目,每个项目背后都有成千上万的运动员,最终金牌得主就一个,是不是内卷到哭?

NBA那些顶级球星,一个人薪资顶半支球队那种,他们要经过多少残酷竞争才能爬那个位置?每一个球星背后有多少竞争失败的人?是不是内卷到吐?

用内卷来否定竞争,否定那些付出卓越努力的人,其实是很多网民掩盖自己无能和懒惰的一种表达方式。

与其关注外部竞争的问题,不如关注自身的成长。

内卷不光能应用在社会、经济、政治、组织之上,同样,能延伸到个人。

很多人浑浑噩噩,每天就是重复相同的生活,上班、吃饭、下班、睡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几年过去,结局可想而知。

墒增到一定程度,这个人的知识体系、能力、斗志都会全面崩溃。

你说这算不算个人内卷?

其实,我个人就有一段非常内卷的时光。那是4年前,我加入了一家偏传统的企业。每天就是重复工作,知识、能力都没有成长。

工作一年后,我突然醒悟,再这样下去恐怕就没有前途了。于是出来创业,也因此进入了在线教育行业。

工作其实很容易陷入内卷状态,都是忙碌,有的人几个月、一年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就全面迭代了。有的人几年下来,还是老样子。

个人内卷才是我们尤其需要关注和警惕的事情。


5

破局个人内卷

桥水创始人雷·达里奥在《原则》这本书里有一句经典名言:

如果你现在不觉得一年前的自己是个蠢货,那说明你这一年没学到什么东西。

今天你内卷了吗? - 图4

听起来有点激烈,实际上很中肯。

达里奥强调的其实是不断突破舒适区取得个人成长。

要破局个人内卷,终身成长是最好的利器。

除了有终身成长心态,我们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极强的目标感

在职场发展,目标感算最重要的事情,很简单因为老板都是要结果的。如果你有很强的目标感,大概率可以满足老板的预期,进而升职加薪。

2.明确的职业规划

未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做多大的事情。越早规划越好,有了明确的职业规划,你才能对抗各种小情绪。

诸如老板剥削你、领导压迫你等等,因为你会很清楚的知道,自己要什么,也会明白每一天的努力不光是给公司交付结果,也是为了自己的未来。

3.远离严重内卷的行业

举个例子,10多年前的通讯行业,正在经历剧变和阵痛。从高速发展坠落到市场规模急剧萎缩,大量企业破产倒闭。

那个时期,很多通讯行业的从业人员都体验了行业内卷的滋味。被迫延长劳动时间、薪资减少、福利缩减、裁员优化等等。

有的人早早的跳了出来,不少进入了互联网行业,吃到了后面10年的红利。还有一部分苦苦坚持几年之后,无奈离开。

看清楚大趋势,其实是需要尽早抉择、尽快离开。

4.远离内卷的公司

关于公司的内卷,前文写过一篇:那些996公司的员工,怎么样了?,这里面的第二类打酱油996,就是典型的陷入内卷的公司。

这种公司,你呆久了,基本也就废了。

还有一些养老性质的企业,天天正事不干,全是撕X开会的事情。

甩锅推卸责任个个是小能手,要攻坚做事的时候,没一个上,一到下班点,公司一个人没了。

养老肯定是没法养的,真在这样的公司,建议你在还没成为一只纯粹的咸鱼之前,赶紧闪人。


最后的话

与其去思考社会内卷、教育内卷、行业内卷、公司内卷,不如把时间多放在防止个人内卷之上。

向内求,才有破局的出路、才有真正的答案。

当别人年纪轻轻就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当后浪工资已经超过你、甚至成为你的领导。

别酸、别失落,都是自己得来的。

哪怕你就真的处在一个严重内卷的环境,你也不能沉沦,要取得个人的突破。

新的科技革命大概率会在未来几年落地。

如果你在所谓的内卷环境就此沉沦,那增长时代到来之际,也跟你毫无关系。

毕竟,不下牌桌才有机会。

抓紧时间,一切都还来得及,共勉~


其他原创文章可以戳:

生活有哪些残忍的真相?

为什么顶尖高手,都有超强逆商?

如何成为顶尖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