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段话写的挺好:

    “大多数人对吃苦的含义理解得太浅了。穷根本不是吃苦,穷就是穷,不是吃苦。

    吃苦不是受穷的能力。吃苦的本质是长时间为了一件事聚焦的能力,以及为了长时间聚焦做一件事的过程中,所放弃的娱乐生活、所放弃的无效社交、所放弃的无意义的消费生活,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忍受的孤独和不被理解。本质是一种自控能力、自制能力和坚持能力,以及深度思考。

    很大程度上,靠自己成功的富人,往往比穷人能吃苦,否则他就不能靠自己白手起家。

    你会发现他富了以后做事情还是比你勤奋、还是比你能忍受孤独、还是比你更有理想。

    这才是吃苦。”

    人类过去几千年的进步,很大程度上是信息传递效率的进步。从古至今的语言发明→文字发明→纸张发明→电磁波利用→网络普及,将人类的信息传递效率提升了无数倍。但是语义的传输依旧需要人类不断用更精准的逻辑、类比来进行解释和传播,这就导致了很多时候的理解和辩论本质上是对一些字词句的定义的辩论。比如上述对“吃苦”这个词的定义。

    而人类本质上记住更多的词汇概念、逻辑,是通过与自己心智中已经认可的公理、定理进行推理。一旦一个新概念通过已认可的公理定理获得认可,这个新概念就变成了一个心智里的“定理”,从而缩短下次对更深层次的新概念的理解路径。但是新概念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可能是不完备的。

    由此,不断地新建新概念的过程中,也要不断地推翻旧概念的定义(所谓的反思),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解维度。

    辩论也是在辩这些。大部分开会的时候的争论,其实半天后也会发现是在争论对最初的字词句的定义。

    所谓的第一性原理,也是为了能够不断修正自己对公里定理的理解吧。$特斯拉(TSLA)$

    作者:何惑金
    链接:https://xueqiu.com/5942180772/130480627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