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https://wiki.mbalib.com/wiki/%E7%AC%AC%E4%B8%89%E7%A9%BA%E9%97%B4
第三空间(Third Space),又叫异质空间
什么是第三空间
第三空间由美国学者爱德华·W·索亚(Edward W. Soja)提出并运用的一个重要跨学科批评概念。
一种解释:如果可以把“第一空间”称之为“真实的地方”,把“第二空间”称之为“想象的地方”,那么,“第三空间”就是在真实和想象之外、又融构了真实和想象的“差异空间”,一种“第三化”以及“他者化”的空间。或者说,“第三空间”是一种灵活地呈现空间的策略,一种超越传统二元论认识空间的可能性。
另一种解释:人的日常生活主要分布于三个生活空间,即第一空间(居住空间),第二空间(工作空间),第三空间(购物休闲场所)。要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必须从三个生活空间同时去考虑。
而生活质量的提高又往往表现为第一、第二生活空间的逗留时间减少,第三生活空间的活动时间增加。因此,必须把提高第三生活空间的质量作为人们生活质量的关键点。现代商业业态的战略规划性恰恰表现在如何精心定位规划第三生活空间。
第三空间的提出与来源
第三空间”概念的直接来源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列菲弗尔(H. Lefebvre)。这位终身漂泊的知识分子对人类存在的空间性、历史性和社会性具有先知般的领悟,并创造了一套贯通现代世界复杂情境的研究方法,在跨学科立场上把握日常生活和空间生产的辩证法。
第三空间就是在真实和想象之外、又融构了真实和想象的“差异空间”,一种“第三化”以及“他者化”的空间。或者说,“第三空间”是一种灵活地呈现空间的策略,一种超越传统二元论认识空间的可能性。
“第一空间”的透视法和认识论模式,关注的主要是空间形式之具体形象的物质性,以及可以根据经验来描述的事物;“第二空间”是感受和建构的认识模式,它是在空间的观念之中构想出来的,缘于人类的精神活动,并再现了认识形式之中人类对于空间性的探索与反思。
第三空间的案例
- 星巴克之消灭第三空间[1]
星巴克众所周知的文化之一,就是倡导让门店成为消费者的“第三空间”,按如今与阿里的合作力度来看,“第三空间”离被消灭又近了一大步。
“第三空间”是星巴克的起家的根本“第三空间”,讲的是人们需要有一个公司与家庭之外的非正式公开场合,可以将忧虑丢到一边,放松下来享受社交乐趣。这个概念并非舒尔茨首创,严格来说由社会学教授奥登伯格提出。但在星巴克不断做大的过程中,舒尔茨发现了咖啡厅有成为“第三空间”的潜力。
从很早开始,星巴克的门店设计就开始为营造一个“第三空间”的氛围服务,并有意开始打造星巴克自己的社区文化。这也让星巴克的门店设计成为零售业的经典案例。
馥郁的咖啡香气、舒缓的音乐、柔和的灯光、舒服的沙发,构成“第三空间”早期的样子。
舒尔茨就曾在自传《一路向前》中喊出“让三明治滚出星巴克”。原因就是这会影响星巴克店内浓郁的咖啡香气,并让星巴克“专注咖啡”的品牌形象不纯粹。
星巴克粉丝非常愿意分享的这种故事:长期在一家星巴克消费,与伙伴成为朋友后,自己的口味被伙伴摸得一清二楚,点单时一个眼神就行。不时还能体验一下好豆子和隐藏菜单。“黑话切口”、手写的咖啡杯、利于顾客与伙伴交流的动线设计,都是围绕着提升社交属的定下的细节。鼓励顾客与顾客、顾客与伙伴产生更多连接,是星巴克试图围绕社交建立的社区文化。
在星巴克,消费的其实不是咖啡,而是空间。但“第三空间”早已经开始了变化。
参考文献
- ↑ 科技唆麻.为什么说星巴克的“第三空间”失灵了.虎嗅,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