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http://nzzrdt.com/sanwen/713.html

    image.png
    第三空间的价值体现

    多年以前小编偶然去过一次苹果招聘会进行面试,当时会场有很多人,面试方以用ppt讲解的方式向面试者传递苹果公司的一些三观,然后再采取开放式的测试方式(无标准答案,自由发挥)根据需求选择最终合适人选。再然后,小编因为三观与之不符,就没有与他们进行后续人力关系合作。不过呢,正是在那次招聘会上,通过讲师的讲解,我第一次接触到了一个新型概念——“第三空间”,也是从那时候脑海里对“第三空间”的价值所在出现了雏形。

    什么是第三空间呢?那时候据他们的ppt讲解所指,其意思是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家与公司之外的第三个空间,他们的服务宗旨就是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像家一样的场所——你在苹果体验店试玩各种新产品,而无须为此付出任何酬劳,你唯一需要付出的就是时间,没有人来赶你走。现在,我又百度了一下“第三空间”这个词,据百度百科的定义,“第三空间”现在一般泛指除了居家空间及工作空间以外的另一大生活空间——“购物休闲空间”。

    “购物休闲空间”其实可以拆分为二:购物消费空间以及休闲场所这两者

    image.png

    你以为星巴克卖的只是咖啡吗?

    购物消费空间包括:咖啡店、快餐店、以及体验店等等,比较典型的有星巴克、麦当劳以及苹果体验店等,这些消费场所精明运用第三空间,有效地将之运用于商业中,从而可以给商家带来更多的利润。其更类似于如今的微信等互联网的营销模式,首先就是给用户提供一个免费的交流通讯服务,然后再对用户群形成二次开发,为服务提供商创造各种潜在的价值,而线下实体店运用第三空间这种免费落脚的场景为自己带来了很多老客户,老客户为自己带来新客户,类似朋友圈的交际传播模式为自己带来可观的客户群,然后对庞大的客户群进行利益开发。

    第三空间运营支持需要很大的成本,首先需要一个足够大的场地,意味着高昂的场地租金,另一个就是需要采购更多的固定资产(桌子和椅子等),甚至于现在,你可能还需要提供一个免费的Wi-Fi,如果周边设施不够齐全,你可能还需要提供一间独立的厕所。再想下去,人多了,你不仅仅只需要提供更多的桌子和椅子就可以了,你还需要更多的人力资源来保证你的服务质量。这些都不算什么,如果你要讲究特色,期待提高客户粘性,你可能还需要提供足够的插座,来为消费者的手机电脑等进行服务。再高级点来讲,你需要对椅子的软硬度、灯光的明亮度以及整体色调等细节进行设计,这些都不是一个小企业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做到的。总而言之,越觉得轻松惬意的第三空间往往意味着大量的资金投入,但这个是针对消费群体而言,对于非商业性的第三空间来说,往往就不需要对这些吹毛求疵了。

    休闲场所在这里我自己的定义为不要钱的免费场所(当然休闲娱乐也可以是ktv、网吧等这些消费类休闲娱乐场所),一般比较典型的有图书馆、公园等一些免费对外开放的社会服务类场所。不管是谁都可以进入,并且不需要为之付出任何代价,除了时间。这类场所的第三空间需要提供的就是足够大的场地以及基本设施,但一般不会苛求细节,以满足基本需要为标准,其服务归属于政府的需求,以满足公民适当的精神需求,提升公民的生活质量。正如百度百科对于“第三空间”的核心定义:增加第三空间的活动时间,减少居家与工作的活动时间,这样才能提升老百姓的生活质量。

    第三空间更利于激发大脑中的灵感。

    居家空间难免要与繁琐的生活纠缠不清,而工作空间总是充满着紧张的使命感,这两者都不太适合放松身心。而一个良好的第三空间可以让你暂时抛开这一切,你在做什么,你在想什么都不会有任何人来关心,没有任何人对你进行指摘,你不需要为自己的荒诞行为负责任(除非一些十分不适合公共场所的怪诞行为)。在这里,你完全可以驰骋于想象的边疆,思索着一些更深奥的问题,没有人来打扰你。灵感随时都可能猛然惊醒,可能因为眼前一位邻座的一个举动,也可能是因为橱窗外的一片落叶。

    image.png

    第三空间典型鼻祖——网吧

    在笔者印象中,最早的第三空间的形式就是网吧。在以前智能手机还没问世,乔布斯还仅仅只是一家知名(可能那时候你对苹果电脑等有所了解,但远没有达到众人皆知的程度)公司的高管之前,网吧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第三空间。在那里,很多人仅仅只是为了满足娱乐消遣,网络游戏占着绝对主导的地位,类如梦幻西游、qq炫舞、传奇等一些老牌网络游戏,在那里有一群志同道合的玩友,有些人甚至茶饭不思地整日整夜身在网吧,精神需求欲望十分强烈。还有的时候,去网吧通宵只需要十块钱就可以,相对于高昂的旅社、宾馆费用,这明显要合算的多。总之,这似乎成了老式典型的第三空间的一个范本。

    时代变了,人们无意中对于这种第三空间出现了更加细分的需求,大致可以分为娱乐、学习以及社交三大块(欢迎补充)。

    像网吧这种第三空间主要就偏向于娱乐的范畴,主题很明确,在这里你的目的就是为了娱乐,看电影、看小说以及玩游戏都可以,但是如果你是一名学生或者是脑部工作者,你在网吧开着电脑,电脑前面铺着一本教科书或者其他书籍埋头其中,难免会被别人说三道四,再者,你也很难真的能从中获得什么想法等,嘈杂的环境十分不利于学习,而图书馆却为你提供了一个最恰当的这么一个刚性需求的第三空间(学习类第三空间)。

    还有一种就是社交性第三空间。

    image.png
    咖啡店,面对面传统社交的好场所

    现代的人们越来越宅,但总有那么一群人迫切需求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家庭与工作中的交际远不能满足于外向的他们,他们渴望得到另一群人的理解,需要他们认同自己标新立异的价值观。类如cosplay、艺术家、娱乐八卦、明星粉丝群等,一些很有特色的酒吧以及咖啡馆希望具有自己的特色,于是偏向于特立独行,不指望整个世界的人都可以成为他们的客户,他们只希望能够吸引到一些志同道合的人群聚集在一起,举行各种相关的主题活动,往往会给自己添加一个对应的标签,显示出自己的主题。这样的客户粘性特别高,虽然比较小众,但也不至于冷清到门可罗雀的地步,总是会给自己带来稳定的客户群,客户忠诚度也是明显高于普通同行,但也同时付出了以牺牲庞大的客户群体为代价。

    如果将第三空间比喻成微信对用户习惯的培养的一种手段,那么这些细分的种种则更类似于五八、闲鱼、美团、大众点评等app,相对于微信等超级app,要想动摇它们实在是吃力不讨好的一件事,所以就将风头避开,使它们的服务更加垂直花,它们靠的是某个领域的更专业的服务来吸引潜在用户群体继而创造价值。

    第三空间有存在的必要么?它的价值在哪里?

    如果原本的生活是两点一线,那么第三空间就更像是第三个点,将我们的生活从线演变成了面,从一条直线转变成了三角形。这说明了一点,人生就是需要适当地走走弯路才能让它多姿多彩,甚至期待着以后的第四空间第五空间第六空间的出现,总之,生活总是违背逻辑的,正如一句话:

    “人生总会有弯路,但弯路也有着独一无二的风景。”

    这些风景,就是我们自身的特色,只有第三空间才能将它们激发出来,这就是第三空间为我们创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