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eibo.com/5602158297/JeBUsffTd

    成年人,用任务驱动学习,不夸大兴趣的作用

    兴趣很少天生就有,大多数人的兴趣是喜欢做成事儿后的成就感、是别人夸奖时的喜悦感。

    大学的专业是计算机,宿舍有个舍友,每次作业抄别人的,他当时说的是:我实在没兴趣,计算机太难了。

    毕业两年后,我们一起吃饭,他说自己干起了老本行,写代码。大家都以为他毕业肯定转行的,他说:研究进去发现还挺有意思的。

    我们跟他开玩笑:你不会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了吧,越被折磨,越喜欢。他说:跟着公司完成了两个项目,看到自己的代码跑起来,感觉特别有成就感,感觉自己对代码越来越有兴趣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没错,但有多少人拿这句话当做自己不付出努力、不对抗学习中痛苦的借口了。

    如果你不是小孩儿,已经有那么几年,有自己的自主决定权了,但是现在仍然没有找到所谓的自己的“兴趣”。那很可能不是你对所有的事儿没兴趣,而是面对所有有困难的任务,你选择了退缩。

    为什么任务驱动比兴趣驱动,是更适合成年人的方式呢?

    一、

    成年人的学习,从来不再是一点一滴,毫无目的的学习了,不能总想着“我先学着这个,将来可能有用”,这种想法本身没问题,将来真的可能用到某种技能。

    但是,因为某种虚无缥缈的『可能会用到』而坚持一件事,这个太难了,尤其是你学习一项技能时。

    二、

    与兴趣的角度不同,任务驱动学习则是完全不同的。仔细回忆一下,尤其是工作以后,增长最快的真的是工作中参与到项目中学习的。

    任务驱动,本身就包含目标细分、任务拆解,这事儿本身就是符合学习规律的。很多人毕业前两年进步神速,但两年过后,就是没再接触更新、难度更高的任务。

    有人做过调查,终身都在成长的职业,医生算一个,因为医生每天都可能接触新的病人,接触新的案例,每个病人就是一个任务,这逼迫着他们会一直进步。

    三、

    任务驱动会带动兴趣的。

    我们对一件事感到痛苦,大多数是因为对这件事不熟悉,做不到轻车熟路。

    所有的事物,无限拆解后,都是阶梯的,每完成一小步,都会带来成就感,成就感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有兴趣。

    总之:成年人,不可能再以兴趣为出发点做事。不要再高估兴趣的作用,也别低估手头上的事儿,对你进步的积极作用。

    (关注@红茶房间 ,让我们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