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见姜文拍战俘营的奥运会,有人说老美要被气的高血压

    那我推荐一个故事,绝对的中美两开花,还无比契合当前产业升级大量人才涌入中国的现状。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1860年,美国人马吉芬出生于匹兹堡的一个军人家庭。

    他的祖父在独立战争中是一名军人,家族中一些亲戚参加了1812年的战争,其中一个还成为陆军少校。

    他的父亲在南北战争期间是宾夕法尼亚第八十五志愿团的中校军官,并在美墨战争中晋升为上校。

    马吉芬从小听着军旅英雄们的故事长大。

    一个美国小伙的中国梦故事 - 图1

    1877年,马吉芬进入安纳波利斯的美国海军学院,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海军学员。

    他是一个勇敢而又富有朝气的年轻人,他的动手能力极强,对于船舶驾驶,枪炮实用等操作极强的学科,都表现出惊人的天赋。在课程外的一些冒险的事情中,他更常常身先士卒,甚至有一次一位教授的房子着火了,他勇敢的冲进去抢救出两个小孩。因为这件事,他受到了海军部长的表扬。

    但是,这样一位勇敢的年轻人,并没有得到自己发挥的舞台。

    因为当时美国海军的数量并不多,规模也不大,没有那么多岗位。马吉芬在海军学院毕业后,只能拿一千美圆安置费退伍回家。

    对于一个想要成为英雄的年轻人来说,这显然是无法接受的。

    但命运的浪潮送来了转折,他的一位朋友告诉他,去中国吧,遥远的东方,可能有你想要的。

    当时中国正恰逢洋务运动,北洋水师大规模扩建。

    1885年,清政府批准《北洋海军章程》,北洋海军正式建军。为加速海军人才的培养,清政府又创设新式海军学堂,从国外聘请技术人员,担负教习、驾驶、机务、炮务等专业技术性较强的工作。

    马吉芬于同年来到了中国,并在美国领事介绍下,向李鸿章递交了求职信。

    李鸿章告诉他必须通过军械局水师学堂的多学科考试才能受雇。

    于是第二天,在一群顶戴花翎的官员监督下,马吉芬通过船舶驾驶、枪炮使用、导航、航海天文学、代数、几何学、球面三角学、二次曲线以及积分等项目的考试,这也是中国水师学堂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

    他觉得自己只答了所有卷子的六成,但是中方考官认为这个24岁的洋人已经令他们满意了。

    从此,马吉芬成为李鸿章创办的天津水师学堂的外籍教习,也是唯一能同时教授船舶驾驶和枪炮使用的人。

    这位漂洋过海来到中国的美国人还负责传授领航和航海天文学知识,甚至还帮助陆军和炮兵训练学员。

    北洋水师给马吉芬开出的年薪是——1800美元。对比一下刚刚的安置费你大概能知道这个薪水标准是什么水平了~

    马吉芬也不负这份薪水,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他向学员们倾囊而授海军知识,他也曾代表中国前往欧洲造船厂验收军舰,甚至,最后马吉芬还成为了威海水师学堂的总教习。

    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没有什么是比发挥才华的舞台更高兴的事了。他在写给母亲的信中十分高兴的述说了这一点。

    “我才24岁,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成为舰长了,比在我们的海军里晋升得快多了”

    “总督愿意付我100两纹银的月薪,并答应如果我在水师学堂干得不错的话,我会被晋升,合同期是三年。几个月后,我将被派去指挥一艘有装甲防护的训练舰——现在它在船坞里维修——直到一名从英国海军聘请的舰长来接手为止。”

    他在写给母亲的信中描述到,北洋水师并非大家想的那样是一个落后任人唯亲的军队,中国也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落后,中国人彬彬有礼并和蔼待人。李鸿章,丁汝昌都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是勇敢的武士,也是温和的绅士”

    而除了对于母亲和家乡的想念,他最念念不忘的,是回到美国的海军。他认为自己在中国的教学经验,可以大大提升未来进入美国海军的机会。在多封信件中他都表示希望能回到美国海军。

    但命运的选择路口很快来到。

    1894年,34岁的马吉芬在中国已经服役十年,他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岁月送给了中国海军,

    在这一年,他本准备回国休假,看看自己心心念念的父母和祖国。但此时,中日战争的阴影已经开始弥漫。

    此时,他可以选择回到美国,也可以选择作为外籍教员隔岸观火,但他最后选择了,和自己的学生和同事们,一同走上战场。

    “中国和日本马上就要开战了,我们很可能就此永别,但我必须留在岗位上。在中国服役的10年里,他们始终以仁慈对我,如果这个时候遗弃他们,将是多么可耻。”

    他的选择证明了一切,剩下的毋庸多说。

    一个美国小伙的中国梦故事 - 图2

    他被直接任命为7430吨的“镇远”号战列舰帮带(相当于副舰长),参加了中日甲午战争,并亲身参与了黄海大东沟海战。

    他听到了“镇远”舰12英寸炮命中日本舰艇“浪速”号时北洋水兵的欢呼声。

    他也看到了“超勇”“扬威”沉没搁浅,丁汝昌所属旗舰在日舰合围下燃起熊熊烈火。

    他也亲身见证了邓世昌打完所有炮弹后率领“致远” 号一往无前的撞向日军旗舰“吉野”号的那一幕。

    最终多处负伤几近双目失明的马吉芬在昏迷中被抬进船舱。

    因为在海战中的英勇表现,马吉芬得到了顶戴花翎和三等第一级宝星勋章。

    一个美国小伙的中国梦故事 - 图3

    但是,我们都知道的历史是,甲午一战,我们输了。

    1895年2月17日,日军攻破威海卫,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刘步蟾战死,丁汝昌自杀殉国。

    后面的剧情我也不太好意思提,当时的清廷将战败原因推到了北洋水师身上~丁汝昌战死后,光绪下令籍没家产不许下葬(后来平反昭雪)。马吉芬等外籍教员也可能要被追究责任,在一片懵逼中,马吉芬直接回到了美国。

    他能理解战场上的事,但直到后来很久,他都无法厘清战场外发生了什么。

    回到美国后马吉芬为北洋水师的荣誉而奔走,当时北洋海军战败后,西方各国舆论都认定日本海军训练有素作战勇敢,同时中国海军的惨败被认为是指挥不力,素质低下,总之一无是处。甚至还有人认为是中国人不行,东亚病夫。

    马吉芬不能任由西方传媒的歪曲,于是开始了四处演讲,他觉得自己有责任让全世界知道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战争,北洋水师到底败在哪里。北洋水师的士兵们都是英勇的战士,错误的指挥埋葬了这支军队。

    他留下了著作《鸭绿江外的海战》,全面记述了整个甲午海战中,大东沟海战的具体经过。

    ps:直到今天,这本著作都是重要资料。

    事实上,我之前也提起过,以前说起甲午,大家认知基本是北洋水师背全锅,但这些年各种资料来看,北洋水师其实打的还行,日本海军损伤也惨重,关键是日本工业强修的快,而且北洋这边陆军拉胯,被日军直接登陆后丢失陆上炮台,在港口里被包了饺子。

    但是,马吉芬的力辩在当时并没有为北洋水师挽回什么,因为人们只看结果。

    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大清战败并签订了耻辱的《马关条约》

    此后还不断的割地和赔款

    在一路崩盘一路输的现实面前,辩解是很没说服力的,大家的心目中,曾经的亚洲第一海军北洋水师在国际上已经沦为笑话。提起北洋水师,无不认为那是一群愚昧,纪律松散的乌合之众。每每听闻此种言论,马吉芬便怒不可言为北洋水师辩解。但他越是辩解,就越被认为是疯子精神不正常。

    1897年2月,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自杀两周年的这一天,病床上的马吉芬追寻他尊敬的丁提督而去,饮弹自尽。

    按照他的遗嘱,他的家人给他换上了北洋海军的军服下葬,棺椁上覆盖黄龙旗,

    这面旗帜,曾在马吉芬与日本激战的镇远舰上飘扬过。

    他的一生都心心念念的想加入美国海军,甚至加入中国海军就是为了镀金好日后重返美国海军,

    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把生命献给了黄龙旗下的这个国度。

    一个美国小伙的中国梦故事 - 图4

    年少的时候,我看网络小说,看到紫川里,紫川秀为了远东大地放弃爱的人,我其实并不理解。紫川宁是他从小到大的女神啊,怎么为了待了没几天的远东事业就放弃了呢?

    后来读到了庄士敦,读到了马吉芬,乃至寒春等先辈的故事,我慢慢理解了,对于很多人来说,你的理想,你的事业,才最终决定了你的人生,你的价值。

    “回顾我所走过的路,从小学到研究所的生活,不能说不幸福。但相比站在人民之中,与大家一起改造整个社会,用双手建立一个没有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美好而富有的新国家,原来的那种幸福观是多么狭隘啊”

    这个故事对于中美两国都非常有意义。

    对于我们,一直以来大家都有错觉,北洋水师是输在枪炮不行科技不够,战士不够英勇。但越来越多资料显示,当年洋务时期中日的枪炮差距并不远,各种现代化技术也在引进学习,北洋水师的战士们也不是那么懦弱。可为什么还是输了一溃千里呢?

    腐朽的封建制度救不了中国,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

    对于美国,这更是一个传奇浪漫的英雄主义故事,

    怀才不遇的美国小伙在异国他乡找到工作升职加薪甚至最终实现了自我价值,抛开结局,这是一个很传奇的故事。

    腐朽的清王朝都能发挥马吉芬的才华,认可马吉芬,更何况现代更先进开放的中国呢?

    马吉芬心心念念想加入美国海军,但他在漫长的时光后,最终认可了中国的将士和中国的文化,他也在这里,最终实现了人生价值。这不比你BBC一个记者瞎拍一顿有说服力吗?

    你想当英雄吗?想发挥自己的才华吗?为欧美的政治正确而头疼吗?

    只要你有一技之长,自由开放的中国欢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