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西柚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607087/answer/160875890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99%的人不知道,人是怎么废掉的,
不要认为我在开玩笑,这个问题下的浏览量已经超过一亿,
相当于中国有1/14的人已经开始察觉到自己已经废掉或是正在被废掉的路上,大家对它的关注度可见一斑。
而剩下的人,却对此毫不知情,甚至还沉浸在自己的幻想国,自得其乐。
今天这篇回答,可能会触碰到某些人内心最深处的软肋,但我相信,只要你能够花7分钟坚持看完,一定会有不小的收获。
1.人生中多数选择过于随意
有一类情况,在面试中挺常见的,就是HR问到你为什么选择上一家公司时,多数人陷入了沉思,然后给出简短的回答:
我父母在这边,离家近,我就选了这家公司; 有同学在里边,为我提供了内推的机会; 收入还不错,没有再选的必要性。
不觉得这样的选择,太过随意了吗?
好比一个人现在25岁,那么他的事业黄金期大概在20年左右,也就是45岁之前这段时间,那他在事业上做的选择就应该足够谨慎,以此保证每个选择的较高正确率。
大到事业伴侣,小到生活琐事,人生online就是不断在做选择,刚开始每个人的选对的概率都差不多,只是越往后走,这个差异就会越拉越大。
遗憾的是,多数人是选择思维,停留在执行层,选择有且只有一个,从而忽视了其它选择的可能性,或者说,恰好这个选择摆在了自己的面前。
以为没得选,是把人废掉的第一层原因,
听天由命是他们的主旨,不信你想想,一个把自己的命运骰子交给上帝的人,又怎么会如他所愿,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包括我自己,在一开始也是抱着这种心态,随便选一所大学,随便选一个专业,随便选一份工作。
天知道我以前是怎么想的,在这三个关键的选择上过于随意,栽了跟头还不自知,随后五六年一直深陷底谷,直到最近半年才开始好转。
回过头来看,当时也不是没有其它选择,而是大脑的懒惰,直接让我忽视了其它的可能。
高考700分有很多选择,当然,500分也有很多选择,要是你一开始只拿500分,又总拿少数清华北大的案例与自己对比,
这种颠覆式的对比冲击,更容易把一个人废得体无完肤。
不过,所有选择都要基于自己现有的条件,有哪些路是适合自己的,这条路的前景如何等等,延伸出来的问题越多,筛选的标准也越发清晰。
凡事提高标准,用筛选思维代替选择思维,不要怕麻烦,尽量获取更多适合自己的选择,不做差不多的选择,你总能选择出一个最优解。
记住,一旦筛选出最优解,就意味着你放弃了其他选择的可能性,且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在最优解上。
就像你在刷知乎时,系统会因为你给优质回答点过赞,为你推送更多优质干货。
(来,为了你的优质干货,双击屏幕吧)
2.认为加大投入,就能持续不断地产出
经济学里面有一个概念,叫「沉没成本」,本意是指你的一项开支已经支付了,但并未达到你的预期效果,你也无法收回。
就像你花50块钱买了张电影票,进去后发现电影很烂,还不如回家睡觉,但因为来都来了,钱不能白花这类思想不断阻碍着你放弃,就忍着把这场烂片看完了。
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这类常用来比作伪勤奋的警句,和「沉没成本」有紧密的联系。
正是因为一个人在某件事情上支付了属于自己的权益,花费了较多看似专注的时间和精力,他越舍不得放弃,干都干了,怎么也得把这件事情干好吧?
认为投入就有产出,认为加大投入力度就有源源不断地产出,是把一个人废掉的第二层原因。
你可能会奇怪,现在的人做事不都追求性价比吗,怎么还会加大投入?
只要是人,在处理某件事情时,都会优先考虑性价比的问题,但他们往往是用金钱去衡量,只要能把钱省下来,就是最优的性价比。
比如,最近过去的双十一里的满凑减活动,朋友为了凑齐金额,左看看,右瞧瞧,把这个加进购物车,又把那个删除前前后后一两个小时过去了,就为了省那25块钱。
钱是省下来了,但花出去的时间和决策的精力是收不回来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也是你的成本,不信你看,如果你能在这两小时内能赚到好几十个25块钱,你还会东挑西拣吗?
我相信大多数人的回答还是会,因为能力有限。
现在不行,不代表以后不行啊,现在花出去的时间,里面就包括了你未来可能会赚到很多钱的机会,机会成本,也是一种成本。
所以你看,在花钱的事情上,与其加大时间投入,把钱省下来,换取小部分的产出,还不如把小钱花出去,用更多的时间和更专注的精力提升自己,为将来持续不断地产出做好准备,这样不是更划得来吗?
3.一心多用,什么都想做,却又什么都做不好
不知道你们身边有没有这种朋友,主业没做好,然后开始捣鼓副业,副业做了一会,又跑去健身房拍了张照片,发朋友圈的同时,顺带配文:“啊,今天真是充实的一天。”
生活可谓是相当丰富,连我都不禁有几分羡慕,几个星期后,当我满怀期待地去问他做的怎么样时,他却告诉我没做了。
因为时间有限,没法兼顾,什么都想做,又做的不深入,这是把人废掉的第三层原因。
开始我还觉得,只要行动上发生改变,生活就能步入正轨,可没走几步,就因为不够专注,脱轨了。
究其原因,大部分人不知道一件事情要做的怎么样,才能算好。
纪录片《寿司之神》里有这样一个描述:
刚来店里的学徒,要学会拧烫手的毛巾,不会拧毛巾就不能碰鱼,年复一年,然后学徒才能用刀和料理鱼,再过10年,才开始煎蛋。
这种好,是极致的好,一辈子只做好一件事,看起来是没什么问题,但这是在造神,神注定不能有太多。
普通人专注个两年,把一件事情干到八十分到九十分,再去做别的事情就好了,因为你达到八九十分的时候,只需要小火慢炖坚持做,就能够一直保持这种状态。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沸水效应,水都是以最短的时间烧开,再小火维持,水就是一直保持着沸腾的状态。
像我的那位朋友,什么事情都浅尝辄止,大概率是得不到生活的认可,只烧到六十度的水,再怎么折腾,也掀不起风浪。
只有在开始时一心一用,专注一件事,才能在后面,专注很多件事。
4.深陷负面环境,却从不主动逃离
《菜根谭》里有句话是这么说的:
一个人如果生活在一种言言悦耳、事事顺心的环境当中,就是把此生放在毒液里泡。
年轻人的路要是走得太直,一点曲折也没有,容易在小挫折上栽大跟头;
相反,现在的生活皆是曲折,少一个都不行的那种,一般人想要靠自律解决,难。
自律都是反人性的,唯有群律,才是符合人性的。
结果往身边一看,好家伙,尽是些摸鱼哲学的大师,他们也很诧异,为什么你非要主动碰壁。
没有多少人能顶得住大师们的好言相劝,你逐渐停下了前进的脚步,放弃成为一名野兽,转而和牛群为伍。
所以,你发现了没,一个人的心无论有多大,只要他不主动逃离当前的负面环境,始终会有一天,被生活摁在地上狠狠地摩擦。
杀人于无形,才是最可怕的,
负面环境对人造成的影响,永远是一颗威力极大的定时炸弹。
有的人开始担心,都是些亲密的朋友和家人,哪能说逃就逃?
这个逃,不是让你远走高飞,而是你在个人提升这件事情上,尽量远离他们,想学习就去图书馆,想健身就去健身房,匹配的环境,才能提高成长的效率。
坚持一段时间后,他们就会接受你某个时间段消失的事实,该摸鱼还是继续摸鱼,但是这事与你无关,你通过自己的主动,离开了负面环境,重获了新生。
5.认为成功之前,要把所有的准备做好
总是认为成功是一步到位,时间到位和时机到位,两者缺一不可,不是说单跨一步,在某个时间节点做出了一件事就能决定成败,这叫赌博。
那在此之前,只要把事情安排到位,准备安排得面面俱到,不就好了吗?
生活太多变数,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但抢占先机总没有错。
就像买房暴富的那一批人,他们哪管你房子涨不涨,先买了再说,用鲁莽的冲劲,直接打破僵局。
我发现,生活中言行一致的人都有这种特性,而且日子过得还不错,就因为先入场,后坚持。
那些远不如他们的人,此时还在原地苦苦挣扎,两者相差的不过是鲁莽的冲劲,但人生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与其做好冲足准备,不如鲁莽一些,先入场再说,做点什么,也比空想派要强上一百倍。
普通人废掉的原因,远不止这些,我只不过选了几个极有代表性的例子,分别展开论述。
归根到底,其实就是一俗人,成长过程中因为环境发生了变化,会寻求各种对比,不断放大自己的缺点,不断产生焦虑,就有了今天矛盾的自我。
解决的方法不多,说一个简单的, 就是看自己,只和自己作比较。
哪天你发现昨天的自己像个傻X,废掉这事也就和你没什么关系了。
12.10更新
很多人说过,先动起来更重要,但我认为,改变思维,用大脑提前布局,比盲目行动要稳妥一些。
不是谁都有大把的时间耗费,时间成本,也是成本。
这几本是我的启蒙之书,它们帮助我在短短六个月内,实现思维跃迁,建立完整的认知体系,也知道厉害的人,是怎么分析问题的。
《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俞敏洪万维纲 逻辑思维推荐京东¥ 34.60去购买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30周年纪念版)(全新增订版)京东¥ 79.00去购买
不要光看书,不思考,不做笔记,不要错把手段,当作一种目的。
码字不易,感谢阅读,如果这篇回答对你有所帮助,还请花上1S时间点个赞,让更多的人看到。
我是西柚,一个偶尔写点干货的段子手,学习丨思维丨心理,关于成长的一切,你想要的我都有,只为和大家一同改变。
下面是我在知乎写的几篇关于提升认知和思维的回答,强烈推荐你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