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来自《用思维导图和知识卡片快速构建个人知识体系》

    一般会有以下几个渠道:事、网、书、人,如图1-8所示。

    image.png

    1-8 学习渠道——事、网、书、人

    事。学习的目的本身就是解决问题,那么直接实干,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本身就是学习的过程。我经常会觉得,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第一步就直接去尝试,直接行动起来,往往能让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

    网。网络学习可以利用各种搜索引擎以及各种学习平台,比如微信公众号、网站、线上课程、社群等。网络学习因为知识大多碎片化,所以系统性不高,但是最便捷也最容易随时随地开始,非常适合我们在碎片时间学习。因此,如果我们急需解决某个问题,可以直接通过网络学习,了解最基础的理论知识,再进行实践。

    书。通过网络端了解了最基础的理论知识并进行实践,我们的学习闭环就增大了一圈,但是对于学习树里的专业知识,以及非常重要的能力项,我们就有必要系统地学习。系统学习的最佳来源就是书,每一本书都是作者经过大量的实践后萃取出来的理论精华。当我们要围绕某一个要发展的能力项进行深度学习的时候,可以确定一个关键词,根据关键词来搜索图书,挑选几本经典的图书进行主题式深度阅读,读完就可以比较全面地掌握这个领域的知识了。以系统的知识作为理论基础再进行实践,我们的能力会提升得更快,问题会解决得更好。

    人。这里的人包括自己主要的同事、身边的专业人士、导师、支持者等。不管我们是通过实践行动还是通过网络、图书学习,与人沟通交流应该是一个常态化的学习方式。而在想要学习的领域,我们可以确定3个角色:榜样、导师、同行者。榜样可以是我们在这个领域的偶像,是对标者。我们可以拆解他的经历来激励自己,引导自己。针对不同的学习领域,我们可以设置不同的导师。导师不一定是这个领域的专业人士,但一定要非常了解我们,无论学习哪些领域,他都可以给我们各种建议和指导。同行者则是结伴而行,有着共同学习目标的人,是可以相互监督、激励,给予反馈的人。当自己内驱力不足的时候,这3个角色可以给我们非常强的外驱力,让自己持续行动。碎片化时代的学习,往往缺少反馈系统,但是当我们为自己构建了榜样、导师、同行者这样的关系圈之后,我们的反馈系统就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