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http://nzzrdt.com/sanwen/1069.html

这个世界欠内向者一句对不起 - 图1
内向世界一样五彩缤纷

“这孩子啥都好,就是认生。” “脸皮厚点不好吗?” “是个木头,很无聊的一个人。”

大人总是偏心于一些性格比较外向的小孩子,外向的小孩好动活泼惹人爱,给予别人更多的欢乐。而内向的小孩好静,喜欢独自一人或者只与聊得来的一两个知心朋友相处,从小到大都不会像别人一样得到过过多的关注。

长大后,职场中,社会中,到处都是外向性格的天下。外向者善于交际,屡获老板青睐,内向者因不善言辞,终日在岗位上默默无闻;外向者八面玲珑,花花世界游刃有余,内向者孤守阵地,出门办事屡屡碰壁;外向者善于应酬,生意场上呼风唤雨,内向者追求安逸,只求一份稳定的工作。不管是家长对孩子,情人对情人还是上级对下属,都要求外向,放佛外向才是在这世上唯一的出路,所谓的出路就是更多的身外之物。

很多初出茅庐的学生踏入社会都涉足过销售这样的工作,初来乍到,深信可以改造自己的性格,让自己更善于与人沟通。终究还是人走茶凉,留下的永远是性格外向的人,作为内向的你、或我,到最后什么都没改变,变的是最初的梦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句话是有道理的,性格是很难在后天发生改变的,就像人的天分,各自都不一样。而我们一直都没有采取正确的态度来面对它,而是选择逃避,别人不认可它,你不能不认可。

假如有人与你擦肩而过,请不要过分苛责自己。

外向的人喜欢别人关注自己的言行,时时刻刻将自己保持在登台演说的状态,高谈阔论只为迎来他人的掌声,对于他人一向都是处于俯视的角度来进行审视。而喜欢特立独行的人自然认为此人与众不同,但看到的仅仅是他的华丽外表而已。如果不专注于台下的积累,又如何超凡脱俗?如果有人有一天与你相遇,你觉得他与众不同,但那人却完全忽视了你,与你擦肩而过,请不要过分地苛责自己不够出色,而是对方的内在限制了他的眼界,即使强行在一起,日后两人之间的感情也会败给时间的冲刷,时间只为证明你们并不是同一类人。既然如此,何必强求?

专注

如果你觉得一个人比较内向,是因为你对他不够了解,或者他不愿与你交心而已。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找到自身的闪光点,内向者也不除外。你遇到了一个性格内向的人,他的性格比较沉闷,说明暂时并没有与你敞开心扉的打算,因为他们不喜欢将自己的独特观点分享给陌生人以及三观不合的人,因为知道即使说出来得到的也只有冷漠与嗤之以鼻,既然如此,也就无需与那些人多费唇舌,还是继续做自己想做的事为好。内向的人除了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不好与人闲聊不感兴趣的话题,相对外向者来说也就更为专注,专注才能在特定的领域发挥自己的特长。

才华

才华不是天生就有,而是靠后天不断积累而成。外向的人凡事都是三分钟的热度,而内向的人更容易始终如一,乐在其中。事物总是两面性的,有好有坏,不可能面面俱到,你想让一个整天搞艺术创作、敲代码的人每天跟你赔着笑脸,逗你开心,那要求也太高了。表面上,内向的人都毫无趣味可言,实际上对他们自己来说,有着自己的精彩世界,等待着可以分享的那一个人的出现。

探索

任外面世界花花绿绿,依然足不出户,沉浸在想象的空间,思索的空间之中。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地出现,解开的一个个疑惑才是他们旅途的脚印。

因为树上掉下的一颗苹果,让牛顿陷入了沉思,然后出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的物理学说。假如他当时没在树下安安静静地读书,而是在其他地方与狐朋狗友楷楷而谈,面红耳赤地与人争论着一些不值一提的小事,也就不会有“万有引力”的出现。刨根究底来看,内向决定了他成为了牛顿,而不是无人问津的“牛顿小卒”。

但凡是伟大的画家、作家或者是科学家等都有着自己的丰富的内心世界,不爱通过语言来表达情感,只好将内心世界借助其他形式表现出来。画家靠的是绘画作品,作家靠的是文字。有的人明明可以出口成章,但写不出个只字半句;而有的人虽然不善言辞,却反而可以妙笔生花。内向的人注定是要特立独行的一类,如你不喜欢内向的人,也请不要对他们另眼相待。

而事实上,内向的人自出生以来,就不断地因为这种天生的性格横遭别人指手画脚。人人都说外向好,人人都劝其改变这一性格,难道世界真的对内向毫无包容之处吗?如果你以后再碰到类似的人,请抱着理解的态度,不要大费周章地想去改变他,既然无法欣赏,就做两位擦肩而过的带着善意的陌生人。

世界,你应该为你的粗鲁行为对内向者认认真真地说一句“对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