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我如何用笔记完成一场修行
赵辉医生的演讲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变化无处不在,而我想讲一件长期不变的事情。
今年最火的演讲都说《流浪地球》春节档期一炮而红,40多亿的票房,中国科幻电影的一大步。我想请你回想一下,在这之前的三年,你看过其他的中国科幻电影吗?
我猜很多人跟我一样,没有。
实际上,在过去三年,中国一共拍了321部科幻电影,我们不知道这些电影叫什么、讲了什么故事,但可以想见,如果没有之前这300多部的练习,可能也不会有今天《流浪地球》的成功。
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数字的时候,心里也是“咯噔”一下,我问自己,过去这三年我都做了什么呢?我习惯性地打开印象笔记,这里记录了我的工作、生活、学习、家庭、朋友等方方面面的笔记。我专门统计了一下,有2138篇,累计275万多字,差不多是《红楼梦》加《西游记》加《水浒传》的字数。
我就是江湖人送外号“笔记侠”的马琛,得到高研院第0期北京班学员。
事实上,记笔记我可不只做了三年,这是一件我坚持了十年的事。十年之前的2009年,我作为法国BV公司的全球管培生,从巴黎总部回到上海担任项目经理,梦想着撸起袖子大干一场,但是每天工作沉重又繁琐,始终不能打开局面。当时的领导评价我是“优秀的大兵,带不了团队”,这个状态困扰了我好几年。
十年之后的今天,我在一家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公司,用一年时间,从项目经理晋升为公共事务总监兼任CEO业务助理,协调管理层的沟通和重点项目的执行。
忙碌是常态,但我能比较自信地说,我工作得心应手有条不紊。
有朋友向我取经,问我职场晋升的秘籍和心法,我说哪有什么秘密,要说这十年我做对了什么事情,让自己有所成长,其实就是坚持做了一件事:记笔记。
你可能觉得,记笔记是个工具或习惯,但对我而言,这是一场修行。修行,就是我们有意识地进行自我成长训练。
记笔记不只是一个工具或一个习惯,而是我的一场人生修行
**
你可能觉得,记笔记是个工具或习惯,但对我而言,这是一场修行。修行,就是我们有意识地进行自我成长训练。
人生短短几十年,我们都是普通人,天资禀赋就那么多,如何不断提升和强化自己呢?
万维钢老师说:“人要想取得成就、有所建树,就要找到核心算法,然后不断重复,一万次以上。”
:::success
成就=核心算法X大量重复动作 的平方
:::
**
这个公式和道理,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可为什么我们还是经常感慨:听过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我认为不仅要有核心算法,还需要找到一个抓手,用来启动一个最小量级的刻意练习。对我而言,这个抓手就是记笔记。如果你也不想让努力在时间维度上核算为零,建议你可以用我这套心法来找到抓手,开始属于你的修行。关于这个抓手,你需要知道三件事。
一,找到抓手,建立一个仓库,可存储、可连接存储,换个词说就是积累。
这个世界上,最不能积累的就是时间,因为过去就过去了。
可是在时间维度上,努力是可以积累的,我们也知道有些人已经积累了多么惊人的努力,比如有的人每天跑步10公里,有的人每天早晨5:30起床,有的人每天写作3000字,有的人每天发一条60秒语音。
更可怕的是这些人会一直坚持下去,十年、二十年,甚至五十年,你已经没有办法再从时间维度跟他们PK。其实从他们决定启动这场修行的那一刻,就已经赢了其他人。这就是积累,这就是存储。 :::info 量变→质变,日拱一卒 ::: 仓库还有一个功能是可连接,就像计算机的一个数据库,可以随时搜索和提取当中的内容,发挥它们的价值。 :::info 把自己用作数据库,感知观察身边的一切,不断丰富大数据 ——孙博 ::: 比如我的笔记,有分门别类的标签和目录,并搭配印象笔记的功能。现在我记笔记几乎不花费额外的时间或精力,只要在开会时带着电脑,在地铁上或聚会时打开手机,或者睡觉前在平板电脑上写一下日记,就能很方便地给我的仓库持续增加内容,并且一个关键词就能找到对应内容。
比如我第一次升职加薪、签署上亿元合同的历程,还有三个月得到高研院的学习,都有很多笔记记录了我经历的点点滴滴。
这样一个笔记仓库有什么用呢?古往今来,被历史记住的人无非三类:有权的、有钱的,和记笔记的。拿汉朝来说,现在想来我们记得谁?汉高祖、汉武帝,红顶商人、丝绸之路,还有司马迁。就这一部《史记》,定义了他的历史地位。
还有李时珍,47岁开始游历各地,拜各个工种为师,记录了上千万字的札记,最后完成192万字的《本草纲目》,这就是那个时代的草药库,结构清晰、方便查阅。从这个意义上讲,李时珍就是记笔记的祖师爷啊。
每天跑步10公里的人,只要一年就能解锁北京到广州的里程,三年就从上海到巴黎,十年就绕地球一圈。老潘刚才说了,每天早起半小时,一年就比其他人多出七天时间,十年就是两个半月。
建起仓库、不断充实,穿越足够长的时间,就能筑起一堵高墙,击败一切。时间越长,价值越大。衡量这个仓库的不是普通的金钱,而是时间的复利。
二,找到抓手,穿起一根针线,不断丰富自己。
刚才介绍,我的笔记覆盖了方方面面的话题,所以我不仅开会的时候记,读书的时候记,地铁上记,甚至看电影时我也记过……
有朋友看到我记笔记的状态就问:马琛你不累吗?你不烦吗?有必要吗?
我说,当然累,有点烦,但是很有必要。罗辑思维著名的李子旸老师,曾经到庙里短期出家,每天跟着得道高僧一起吃斋念佛打坐,穿僧衣,诵仪轨,做行禅,逢人就双手合十身体前倾念阿弥陀佛。
他说,虽然只有几天时间,但是自己实实在在感受到心里获得的平静,看待他人的眼光也不一样了,对待世界都变得更宽容。
你可能说李老师顿悟了,得道了。这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原理,叫做“具身认知”。简单说就是用行动影响感受,不简单说这个原理可真是厉害得很。 :::info 用语言引导行动,行动影响感受,感受与行动,意识的能动作用 ::: 打个比方,我们都知道人在开心的时候会笑,因为感受是心情很快乐,所以行动就是微笑。但具身认知的效果是,只要你做出微笑的动作,就会获得开心的感受。
再比如,第一次当众演讲的时候会非常紧张,手脚冰凉说不出话来。但是只要抬头挺胸大声说话,就会获得自信的感觉,紧张慢慢消散。
这就是具身认知的作用,它让感受和行动之间的逻辑反了过来: :::success 我想要感受到什么,我就去做能让我有这种感受的行动。 :::
所以我记笔记,是想追求一种掌控感,对工作、生活、经历的掌控感。
:::info
接纳,观察,掌控之源
:::
拥有掌控感是什么样子呢?给大家看一张照片。
这是2018年12月31号晚上深圳跨年演讲的现场,罗老师在台上慷慨激昂讲了4个小时,我在观众席上抱着电脑记了4个小时,这份笔记差不多7000字。
我都记了什么呢?有三类内容,我都做了很有仪式感的设计。
黑色字体是现场记录,我称之为“看到的和听到的”,比如PPT上的金句和配图,比如罗老师的话语和动作,还有现场的音乐灯光掌声欢呼声,那些给我印象深刻的都会记下来。这有点像速记。
第二部分是黄色高亮出来的,我的“感受和思考”,就是那些印象深刻的信息带给我的触动,比如“怎么这句话罗老师讲的跟PPT上不一样啊”,比如“脱不花工作选择的这个例子是不是在哪里用过”,再比如“感觉这个烧烤外卖的例子没说清楚”,或者“这一段观众情绪好像没跟上”。我是个思路飘逸的人,所以这部分内容最零散,字数也最多。
最后一部分是红色字体的,字数不多,但我认为是最核心的,那就是“我的问题和行动”。比如“马上订阅梁宁老师的公众号学习小趋势的概念”,比如“要学习这一段罗老师的语言手势和音乐的配合”,比如“要把‘等号的意义’用在公司发言里”。这些很重要,因为这些红色字体的内容,就是我下一步要做的事情。
你看,任何时候打开这份7000字的笔记,就能感受到我获得的那4小时跨年演讲的掌控感。
其实这个方法不是我原创的,“看到听到”加“感受思考”加“问题决定”的思考脉络,是很好的总结复盘工具,非常有效。但是我在使用时发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很多感受和思考,是当场电光火石之间发生的,当时觉得那么有趣的想法和念头,事后往往不知道哪里去了,这其实是非常遗憾的。
参考具身认知的做法,既然有这样的目标,我就用这样的方式去行动。
我在笔记上做了不同颜色的定义,用黄色高亮和红色字体做区分。
最开始这个记录方式非常不顺畅,经常顾此失彼,但是时间久了、尝试的次数多了,就好像一根小针不断刺激任督二脉,某一天突然就发现自己可以做到随意切换通道,甚至站在高处看到脑子里的几个小人在对话。
比如跨年演讲这张PPT出现的时候,一个小人说“我看到得到高研院第0期学员的名字,我的名字在中间”,另一个说“我感受到身边同学的激动和热情,回想起三个月的学习过程,太爽太开心了,这三个月真值!”,还有一个说“这必须马上转发朋友圈啊,可得想个牛逼的文案”。
类似的,在公司开会、朋友相聚甚至看电影时,我都会在多个通道同时输出笔记。借用一个病症来描述这种状态,大概就是精神分裂症吧。
其实一边听人说话一边打字,一点都不难,大家都会。
获得“精分”的能力之后,我记笔记的过程,包含了观察-思考-决定多个环节,就好像一个自己讲给另一个自己听,只要讲明白了,我对这些信息就是真的理解了。
是不是有点意思了?事实上,记笔记让我获得的能力远不止于此,而是扩展到更多的能力培养。比如去年我意识到自己缺少感恩的心态,就每天在日记里记录一件值得感激的事;比如买房子那年我发现自己对家庭资产管理完全没有概念,就每天记录主要的收支变化;比如最近我发现对公司的一个部门缺少了解,就在几次管理层例会中特别注意记录与之相关的技术开发进展;还有我最喜欢的杀人游戏,每一个玩家的动作、表情、眼神,都体现出他的身份和意图,那些有意或无意间表露的痕迹,都是准确判断的关键。
在记笔记的修行道路上,我的同理心、理财能力、技术积累、杀人游戏的水平,还有许多其他能力都在提高,我成了更加丰富的、更好的自己。
类似的,长跑可以打造人的意志品质,每天写作可以丰富语言表达。抓手作为一根自我修行的针线,不断刺激自己,串联起方方面面的成长,让美好愿望都付诸行动,变成现实。
三,找到抓手,让自己成为一个符号,一种资源。
不难想见,一个像我这样记笔记的人,是很容易被注意到的。2018年10月13号开学典礼,我就听到了这样的评价:“哎那个同学,一直在记笔记,好厉害,老师刚讲完,他的笔记就整理好了!”
那天有9场高质量的分享,总共记了11000字的笔记,当天做了简单的排版发到微信群里,而这就成为我在得到高研院的第一桶社交货币。
之后每一次案例日的分享,我都会坚持第一时间把笔记整理好发出来,后来还补充了提问和回答的部分,以及二叔的精彩点评。有一次我发出笔记的时间,甚至比班主任发出PPT的速度还快。
毕业的时候,北京班同学特别用心地整理了一份《武林秘籍》,今天我们人手一本,里面记录了三个月期间重要的、精彩的故事,很荣幸我的笔记被收录其中。
更重要的是,我收到的132朵小红花中,有一半都是送给我的笔记的。看到笔记得到了大家的接受和认可,我非常开心,更确信这件事情是有价值的。
在工作当中,记笔记的能力更是让我受益匪浅,不夸张地说,我开始成为一个节点,甚至枢纽。
本来我们公司管理层例会是几位同事轮流做会议纪要,但是他们发现我的笔记之后,都在会后来找我要笔记作为参考。
一来二去,只要他们有什么不清晰或遗漏的,直接就以我的记录为准。这给我带来巨大的压力——开会他们可以走神,我必须得听懂啊!
**
作为CEO业务助理,我还隔三岔五跟他聊天,整理并分发重要的想法和观点。这让我获得了更多的机会和信息去理解公司,也让我有更大的影响力推进工作。
记得吴晓波先生编写《腾讯传》的时候提到,最初几年间重要的会议纪要和邮件都不可循迹了,对于复盘和理解是莫大的遗憾。
我有时候想,也许过个十年二十年,我们公司和自动驾驶行业早就天翻地覆,如果有好奇的人要复盘研究,我的笔记肯定是珍贵的历史资料,说不定对标大英博物馆的罗塞塔石碑,被拍卖个几千万或者展览一下,也是有可能的。
十年前我刚回国工作的时候,有前辈问我,马琛你是否想过,自己是什么资源呢?当别人想到什么的时候会想到你?
那时候我没有答案,甚至不知道可能的答案是什么。
十年来持续不断记笔记,我的记录、整理和表达能力不断提升,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也许我不懂人工智能,不会写代码,也不会调试机器人,但是就凭记笔记这个标签,我可以很容易与他人和组织展开协作。
**
这是在十年前开始记笔记的时候完全没有奢望过的收获,但是坚持十年的修行,自然得道了,我成为了一个有价值的资源。
最后,我想再介绍一个词,它概括了我这么多年用记笔记修行到底是干了一件什么事——借假修真。
:::info
借事修心
:::
有一次听一个打篮球的朋友说,你以为我们打篮球就真的在打篮球吗?其实每天训练的就是蹦啊跑啊跳啊,篮球只是一个介质而已。
**
其实我记笔记也一样啊,我真的是为了这些笔记吗?
不是的,记笔记其实就是一场修行,借这个壳修了些更重要的东西。我给大脑外接了一个井井有条的数据库,让我随时可以储存和搜索自己的体验和感悟,我让大脑不再做存储记录的硬盘,而是高速运转的CPU。
这个数据库不断扩展,我感受这个世界的维度和能力也越来越丰富,我能更好地掌控每一段经历。有了这种更强的掌控感,我就能在这个充满焦虑的时代,镇定自若地面对不可避免的挑战。
我们生长在一个大时代,时间滚滚向前不可逆转。这场时间洪流当中,雷打不动,我每天都在做笔记,越做越感觉到它的价值。修行的旅程没有那么苦,你只需要跟我一样,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抓手,建立一个仓库,穿起一根针线,然后不断用时间和行动耕耘,最终把自己活成一个资源。
**
谢谢大家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即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最急.(南宋.朱熹《朱子家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