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算法》的底层原理由7个思维模型构成。由于全书围绕一个人的自我成长和世俗挑战展开,所以这7个思维模型虽然隐藏在主线之后,但却是一切思考的源头。
image.png

1.发现认知的原子:认知飞轮

物理学家费曼曾经写道:“假如由于某种大灾难,所有的科学知识都丢失了,人类只能将一句话传给后代,那么怎样才能用最少的词语表达最多的信息呢?我相信这句话是原子假设,即所有的物体都是由原子构成的。”《人生算法》里的认知飞轮,就是人类思维的“原子”。

人的行为过程主要由人对环境信息的获取、感知、处理和输出组成,即感知、认知、决策、行动的过程。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做一件事,开展一个项目,都需完成这个认知飞轮。我们的每天、每年、此生,都是由无数个或完整、或残缺的认知飞轮叠加而成。你在每个节点扮演的角色是不一样的。

● 在感知环节,你像一个情报员,目标是获取外部信息,所以你需要很敏感。
● 在认知环节,你像一个分析师,需要特别理性,考虑各种变量,并且给予它们客观的估值。
● 在决策环节,你像一个指挥官,必须根据分析师的评估计算,做出一个决定,而且这个决定必然是有取舍的,你需要十分果断。
● 在行动环节,你像一个战士,需要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完成任务。
我把这4个环节的要求总结为16个字,即好奇感知、灰度认知、黑白决策、疯子行动。
image.png

2.割你的大脑钻石:用犯错检验算法

大多数人会犯一个严重的错误,即把认知当作集邮。事实上,认知的提升更像切割钻石。并非打不死你的东西让你更强大,而是你快被打死之前握在手里的那部分“自我”,它才是你最强大的优势。人生算法的秘密就是发现“自我优势”这个内核,然后放大它,强化它,形成规模。找到这个可以大规模复制的内核,就像切割钻石,艰难且痛苦。 :::success 总想维护自己正确性的人大多数是脆弱的,能够从错误中变得越来越强大的人是反脆弱的。 :::

:::success 残忍的现实往往是最好的进化导师,它帮你消除那些虚妄、似是而非并且不属于你的东西,通过切割让你看清自己到底是谁 :::

所以,如果海底捞的张勇的厨艺没那么差,说不定他会晚成功很多年。

奥卡姆剃刀的简洁性,决定了其手术刀般的精确和冷酷,但能够对自己下刀的人极少。生活的价值,工作的压力,社交的冷漠,都是在为个人营造一个奥卡姆手术室,你要么自己下刀,要么被别人下刀。

:::success 罗素说:“我绝不会为自己的信仰献身,因为我的信仰可能是错的。” :::

人生算法就像科学发现和精益创业,都是通过快速且聪明地犯错,检验你的算法。

3.穿起你的人生切片:形成个人复杂系统

人和人之间的差别没那么大,如同蚂蚁之间不会有太大差异。就像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说的,“我阅人无数,没见过有人天赋异禀”。很多只蚂蚁在一起组成蚂蚁社会,就会涌现惊人的智能,做成单只蚂蚁永远无法做成的事情。

让我们做一个思想实验,假如把你的一生沿着时间轴,切成无数个切片,就像快照那样,是否可以说,其实你的命运是由无数个时间切片上的你组成的?每时每刻,每个决策的你,每个行动的你,就是一只蚂蚁。无数个不同时刻的无数个你我,叠加在一起,构建了智能社会。蚂蚁之间的传输控制协议是这个智能系统的算法,不同时刻的你之间的关系和连续性是你的算法。

每个认知飞轮,就像一只蚂蚁。一只蚂蚁也许不够聪明,但拥有算法的蚂蚁社会却涌现了超凡的智能。其实,人也一样。 :::success 所谓成功,就是穿起你的人生切片,通过算法形成智能社会,让涌现发生。 :::

4.驾驭你的人生汽车:在反馈中控制算法

管它是什么车,先让它跑起来。更何况,在烂泥地里,法拉利未必跑得过拖拉机。

2013年,今日头条还没有广告系统,就接了第一个信息流个性化推荐广告,结果用“临时”的方法勉强推出,效果虽然一般,但是实现了闭环。这让张一鸣想起一个故事,乔布斯在17岁生日时,收到父亲送的一辆车,虽然那辆车非常破,但是乔布斯说“But still it is a car”(毕竟是辆车)。

要形成闭环,获得反馈,就必须亲自开车上路,甚至边开车边组装。 :::success 反馈比完美更有价值。 ::: 所谓“反馈回路”就是一个连续的循环机制,这正是诺伯特·维纳开创的“控制论”研究的关键。
image.png

控制论是用科学方法研究一个系统如何在不可预测的环境干扰下追求并实现一个目标。尼采说过:“聪明的人只要能掌握自己,便什么也不会失去。”人生算法需要在控制和反馈的过程中形成闭环,实现思考、行动和意志之间的整合,最终使其成为一个人内在的一部分。

5.整合“实力、运气和资源”:建立三层概率框架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讨论:“那个家伙的成功,是靠实力,靠运气,还是靠关系和资源?”从人生算法的理性角度来看,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三层的概率框架,把实力、运气和资源整合在一起,进行观测和计算。
image.png
泰德·威廉姆斯在他的《击球的科学》一书中这样描述道: :::success “对于一个击球手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等待最佳时机。” ::: 巴菲特认为这句话准确道出了他的投资之道。等待最佳时机,等待最划算的生意,它们一定会出现,这对投资来说很关键。

泰德·威廉姆斯技巧是:
第一步,把击打区划分为77个棒球那么大的格子;
第二步,给格子打分;
第三步,只有当球落在最佳“格子”时,他才会挥棒,即使他有可能因此三振出局,因为挥棒打那些落在“最差”格子的球会大大降低他的成功率。
他的秘密在于,将自己的“概率世界”变成两层。 :::info 像投篮的数据,三分为多 ::: 一是执行层,也就是他击球的这个层面。在这个层面,无论他多么有天赋,多么苦练,他的击球成功概率达到一定数值后,就会基本稳定下来,再想提升一点点,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而且还要面临新人的不断挑战。
二是配置层,也就是他做选择的这个层面。他在配置什么呢?决定哪些球该打,哪些球该放弃。

以此,我构建了一个同样适用于现实生活的模型。

第一层:资源层。有各种球袭来,有的是好球,有的是坏球,无法预测。
第二层:配置层。对于击球手而言,这时要做两件事,一是对球进行评估,二是决定是否击球。当然,击球后要对整个过程进行复盘(贝叶斯更新),对前面的评估系数进行调整。

简而言之,一个人一辈子的好运气是由三层概率构建的,取决于三个旋钮。命运的最终结果决定于三层概率的整体完成度,而不是某一层的好坏。世俗意义上成功的企业或者个人打通了资源层、配置层、执行层。人生算法让我们进入世俗世界之上的抽象空间,对人生、自己形成全局观。

6.穿越不确定的现实:用反知识应对未知

正如马克·吐温嘲讽的,那些给我们带来大麻烦的问题,并非源于我们不知道的东西,而是源于我们误以为自己知道的东西。用塔勒布的话来说,就是 :::success “你不知道的事比你知道的事更有意义”。 ::: :::info 邓宁曲线 ::: 证伪比证实更有现实价值,例如,你没法证实这个世界上没有会飞的猪,但你可以证伪这个命题,只要你找到一头会飞的猪。其实,人们并不这么想。我们花了太多的时间寻找“好运气的炼金术”,但不明白,长期走好运气的办法是远离那些让你翻不了身的坏运气。 :::info stop doing list :::

:::success 庄子说:“故天下皆知求其所不知,而莫知求其所已知者;皆知非其所不善,而莫知非其所已善者,是以大乱。”

所以天下人都只知道追求他所不知道的,却不知道探索他所已经知道的;都知道非难他所认为不好的,却不知道否定他所已经赞同的,因此天下大乱。

:::

很有趣,庄子似乎在为人生算法写注脚。
他上半句是讲,天下人都只知探求自己不知道的事物,但没有人探求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人生算法A计划的本质,就是“求其所已知者”。
他的下半句是讲,人们只知批判自己认为不好的事物,但没有人批判自己认为好的事物。这就是科学的怀疑精神。人生算法B计划的本质就是“非其所已善者”。

:::success 生命不是一个靠拥有而证实的过程,而是一个因失去而证伪的过程。 ::: 斯多葛学派认为,对成功者而言,抛弃无用的东西是必须具备的能力

叔本华曾说:“这个世界仅有一个天平,就是灾难痛苦和邪恶罪行对等的天平,除此之外,再无其他,衡量自己幸福的标准不是有过多少享乐,而是躲过多少灾祸。”

《人生算法》主张,那些我们自以为懂得的人世规律,在无尽的未知宇宙,只是一个非常小的过家家游戏,充满虚妄的规则和天真的假设。

7.以不败实现“幸福以终”:从概率权到贝叶斯

未来无法预测,这个世界并不存在人生的屠龙术。我们只能根据概率下注,并随时根据新的数据进行贝叶斯更新。 :::success 梭伦说:“能幸福以终的人,我们才能称之为幸福快乐。” ::: 那么,对成功的定义是否可以是能不败以终的人,我们才能称之为成功人士?然而, :::success 想要不败,必须主动求败,试小败而避大败。 ::: 这个过程很难,因为其中充满了偶然和意外。 :::info 林超,不死的必使我强大 ::: 我创造的“概率权”这个概念,是指概率是一个人的权利,人们对这项权利的理解和运用,决定了其在现实世界中的财富。

在贫富差距的关键决策点上,穷人打折甩卖自己的概率权,而富人则利用人生算法低价购买概率权。

时间作为惊人的变量,会令某些小概率事件成为“岁月遍历性”的大概率事件。对于那些极小概率的致命伤害,我们要保持杞人忧天般的偏执。 :::info 两千万的比特币丢失 ::: 这类事件要么成为杀死财富和幸福的黑天鹅,要么被聪明人把握,将其变成“凸性机会”:他们抓住那些被错误定价的小概率事件,利用时间复利,实现概率复利,在凸性曲线的保护下,最终收获巨大的正期望值。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人生更多的是工作和创造价值,并在此过程中找到算法,强化算法,该过程就是“贝叶斯推理”。贝叶斯推理可以被总结为:通过观察行动(信息),将先验概率通过贝叶斯更新转化为后验概率。这个后验概率又可以变成下一次推理的先验概率。贝叶斯推理像一个不断进化的引擎,具有自动升级推测的学习功能,让我们在有限的信息下,穿越未知的大海。贝叶斯主义者是这个世界上最佳的持续学习机器,这正是芒格眼中的“巴菲特最大的成功秘密”。

绝大多数时候,我们的人生都犹如置身无边无际的大海,只拥有极少的已知条件,但是凭借有限的努力和笨拙的推理,你我都有机会让自己脱离险境。

生活通过(对你以为的“真相”)说“不”的方式,帮助你一步步逼近真相。那个相信上帝的贝叶斯牧师创造的公式仿佛在告诉我们: :::success “你的自由意志恰恰存在于你在这个不确定的世界的每一次探索和挣扎,存在于你永不放弃的概率权。” :::

:::info 不断翻牌 :::

广义而言,大自然有两个重要的算法,一是进化,二是大脑,后者难免会被归为前者。在现实中,我们虽然会拼命思考,但是极少思考自己的思考。本部分先围绕认知飞轮,搭建一个内心演练模型,从元认知出发,帮助人们成为大脑真正的操控者。

人生创造算法,而非算法创造人生。 :::info 以人为本,敬畏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