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 介
预计阅读时间6分41秒
有人酷爱运动,有人钟情音乐,有人喜好烹饪,而我却一直对如何尽可能地实现高效能情有独钟。这一爱好听上去相当不寻常,且让我慢慢道来。
已经记不清从何时开始迷上高效能实践。只记得当我读高中时,无意中翻阅了戴维·艾伦(David Allen)的经典著作《尽管去做:无压工作的艺术》(Getting Things Done );当我青春年少时,开始钻研关于高效能的博客文章以及父母收集的心理学书籍,也许我对高效能的兴趣就是这样一点一滴萌生的。在将近10年的时间里,我持续地关注和研究高效能,同时把这种关注和研究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高中时期,我开始尝试我能接触到的各种高效能方法,这种尝试让我以95%的考试成功率顺利毕业,也让我省下大量可供自由支配的时间。在卡尔顿大学(位于加拿大渥太华)攻读商科时期,我像高中时期那样运用我最热衷的高效能方法,每每事半功倍,在尽可能少投入的情况下保持了各科平均成绩为A。
在校期间,我有机会在一些全日制校企合作的实习项目中测试各种高效能方法,这些实习项目旨在让学生深入实践、接触社会,其中包括一份长达一年的工作。这一年里,我自发地雇用了约200名学生为一家全球电信公司服务,也包括一份为一个全球营销团队服务的工作,我只需在家办公,协助团队创建营销资料库,协调其影像视频在全球范围内播放。
为表彰我的辛勤劳动(以及高效能工作),学校授予我年度优秀工读生大奖。在我大学毕业时,我已经手握两个全职工作的机会了。
高效能的意义
提及上述种种成绩,并非为了让你对我刮目相看,而是为了让你深刻认识到高效能的强大力量。我之所以一踏出大学校门就得到两个全职工作的机会,不是因为我天赋异常、聪明过人(尽管有时我也很乐于这样认为),而仅仅是因为我非常确切地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才能实现高效能、如何才能完成更多事务。
无论驰骋学校抑或纵横职场都充满了乐趣,但说到底让我感到更兴奋的是我有机会以学校和职场这两个环境作为沙盒,从中筛选出行之有效的高效能方法。
想要了解高效能实践产生的深远影响,只需看看普通美国老百姓一天的生活即可。最新发布的美国人时间使用调查报告显示,25至54岁已为父母的美国职员的一天是这样度过的:
工作劳动 8.7小时
睡觉休息 7.7小时
家务劳动 1.1小时
吃喝饮食 1小时
照顾他人 1.3小时
其他事务 1.7小时
休闲娱乐 2.5小时
理论上,我们一天有24小时去过有意义的生活。然而,当我们把完成日常事务所需的时间扣除后,实际上我们一天只有很少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准确地说,大多数人只有短短2.5小时用于休闲娱乐。我把美国职员一天的日程安排以圆形统计图表呈现(见下图)出来,从中可以看到我们一天中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如此之少。
高效能正是在此背景下派上用场。 在我看来,比如我在本书中介绍的高效能方法,旨在让你运用更少时间来完成日常所需完成的任务,让你留出更多时间来完成生命中真正重要而有意义的事情。你是开公司当老板还是受雇用当员工,取决于你是否实现高效能。你一天下来是筋疲力尽、时间全无还是精力充沛、时间充裕,同样取决于你是否实现高效能。
显然,你可以自由运用本书所介绍的高效能方法,这些方法是为了让你留出更多时间和能量来完成你认为有意义的事情,同时让你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更多任务。这些方法满足了我的两大愿望:我希望可以完成有意义的事情,同时也希望可以自由随意地支配时间。
当你投入时间来了解和学习高效能方法,并运用高效能方法为自己留出更多时间来完成你认为最重要的事情后,我想你每天的日程安排会更接近于以下图表所呈现的那样:
这是我在过去10年开展高效能强化测试过程中发现的较为理想的日程安排。
为期一年的高效能计划
大学毕业时,我曾一度陷入两难境地。如前所述,我获得了两个工作机会,这两份工作看上去都非常有趣,而且都有丰厚的起薪和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然而,当我深入分析这两份工作,我发现它们都不是我生命中真正想要完成的工作。
读者不要误会,我可不是什么任性的诗歌迷,天天热衷于大谈18世纪的法国诗歌。我只是不希望把我有限的时间投入到一份望得见底的工作上,除了每个月第二个周五可以得到薪水以外一无所获。
于是,我开始思考我还有什么其他选择,突然间所有的选择都变得清晰起来。
20世纪60至70年代,美国一批大学决定在建校过程中不特意铺设校道(虽然我在加拿大上大学,但这个故事深深吸引了我),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是其中之一。学校的学生和教员没有按照学校原来设定的通道行走,而是随意行走在校内建筑周围的草坪上。大概一年过后,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内,校园建筑周围的草坪上随处可见大家踏出来的足迹,学校沿着这些足迹铺设出新的校道。园林建筑师把这些校道称为“愿望之道”,它们以一种自然随意的方式连接起不同的校园建筑,从中可以看到大家喜欢的行走路线。
我也希望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愿望之道”。我开始分析横亘在我面前的两条存在已久的道路,认真思考我在生命中所开辟的道路中哪一条是我所希望继续走下去的。我只花了几秒钟就发现,高效能是我最感兴趣的方向。
我知道我不可能永远研究高效能这一课题。在我毕业时,我储存了大约1万加元。当我算出这笔存款后,我意识到,有了这笔存款,我可以在一年时间里继续走我的“愿望之道”,也就是说,我可以用一年时间来研究高效能课题。可是与此同时,我还需偿还1.9万加元的学生贷款。所以用一年时间研究高效能课题这一决定无异于一场赌博,我很有可能需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天天豆子加米饭,但人生有一些时刻就值得放手一搏。当然,为期一年的计划听起来略显老套,这一计划的时间长短完全随我的财政状况而变化。
2013年5月毕业后没多久,我就正式拒绝了两个全职工作的机会,转而开始为期一年的高效能计划。
开展高效能计划的主旨非常简单,在整整一年时间里,我如饥似渴地阅读所有我能找到的关于高效能的读物,并在我的网站(网址:ayearofproductivity.com)上记录我所学到的一切。
在365天里,我完成了以下事情:
:::success
阅读大量关于高效能的书籍和学术期刊文章,潜心研究关于高效能的具有影响力的研究。
采访高效能专家,了解他们每天的高效能生活。
让自己充当豚鼠,尽可能多地在自己身上进行高效能测试,以此探索如何才能尽可能地实现高效能。
:::
为了深入了解如何才能实现高效能,我花了很多时间在研究和采访上。然而,我很快发现,我进行的高效能测试才是整个计划中最值得注意的部分,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我从这些测试中学到了很多特殊的教训;其二,这些测试非常疯狂。我所进行的高效能测试包括:
一周冥想35小时 一周工作90小时 每天早上5:30起床,检测这对高效能产生的影响 一周观看70小时的TED公开课程 增加10磅瘦肌肉 完全与外界隔绝 一个月里只喝水 以及很多其他测试
为期一年的高效能计划为我提供了一个完美的框架,让我可以测试所有我感兴趣但还没有时间去研究和测试的高效能方法。我的目标是在一年时间里,尽可能地深入研究高效能,然后和世界分享我所学到的一切。
关于本书
本书是我为期一年高强度研究和测试的升华与总结。在过去10年里,我阅读、研究、测试了数千种高效能方法,并从中筛选出行之有效的高效能方法。在本书中,我精选了25种高效能方法进行介绍,这些方法都经过我的亲身测试和鉴别,我相信它们同样可以为你的日常工作带来最为深远的影响。
在此我不再赘述本书内容,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会向读者介绍我最喜欢的高效能方法,让读者可以:
判断工作中的主要任务 更高效地完成这些任务 练就忍者般管理时间的能力 停止拖延 变蛮干为巧干 像激光一样专注 一天中如参禅般保持思维清晰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精力充沛 还有源源不断的获益
如果上述种种让你感觉可望而不可即,别担心,接下来的章节中会有相应的介绍,这一过程会充满乐趣。
你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开启这场高效能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