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养智之道
    【原文】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美之与恶,相去若何?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

    【译文】
    应诺与斥责,能相差多少呢?
    善良与丑恶,又能相差多少呢?
    众人所畏忌害怕的,个人也不能不畏忌害怕。
    这种盲目从众的现象自古以来就有,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停止,还真没有个尽头啊!
    【道家思维】
    从道家思维的角度来看,世人所谓的尊与卑、善与恶、是与非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打着正义的旗号实施罪恶的行径,又有多少为了个人的既得利益而违心地颠倒黑白。在老子看来,这种趋从世俗的行为是社会的一大弊病,也是缺乏独立思考的原因,是为真正追求“道”的人所不齿的。
    【思维案例】
    另类“公正”
    当亚历山大大帝来到以色列的时候,犹太人问大帝:
    “您想不想看看我们所拥有的金银财宝呢?”
    大帝说:“金银财宝我已堆积如山,我只想了解你们的生活习俗。”

    大帝在以色列逗留期间,碰到一起纠纷案来找拉比裁决。
    情况是这样的:一个人从另一个人那里买了一堆废物,却发现废物中有一枚金币,于是他对卖废物的那个人说:
    “我买的是这堆废物,其中并不包括这枚金币,我把这枚金币还给你。”
    卖东西的那个人说:
    “我卖给你的就是这一堆,不论里面夹着什么东西都应该归你所有,金币你就收下吧。”
    拉比沉思片刻说:
    “你们俩一个有儿子,一个有女儿,既然你们各持己见,那么就让他们两人成亲,把这枚金币送给这对新人,这才是最公平的解决办法。”
    然后,这位拉比请教亚历山大大帝:
    “如果在贵国发生这样的事情,您将如何裁决呢?”
    大帝以轻松的口吻说:
    “如果真是在我的国度里,既然他们都认为金币不属于他们的,那就应该没收归我,这就是我的公正裁决。”
    【原文】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
    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
    累累兮,若无所归。
    【译文】
    众人都兴高采烈,好像参加盛大的宴席,好像春天去登台眺望美景。唯独我自己淡淡的无动于衷,好像还不会发笑的婴儿。
    又好像疲倦的旅行者,漂泊不定,茫然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
    【道家思维】
    老子认为真正追求“道”的人应当耐得住寂寞,有慎独的精神。能于繁华中求质朴,能于喧闹中求宁静,不为富贵所动,不为名利所诱,无心无情,无形无我,只有这样才能保持精神的绝对独立,以淡泊平静的心态超越尘世的烦扰,去体会“大道”的存在。
    【思维案例】
    不可以貌取人
    有一位相貌丑陋而头脑聪明的学者去晋见罗马公主,公主当面奚落他说:“在如此丑陋的人的脑袋里,怎么可能有了不起的智慧?”
    学者受到如此羞辱,不但没有恼怒,反而笑容满面地问公主:“王宫里有没有酒?”公主点了点头。

    学者又问:“装在什么容器里?”公主说装在坛子里。学者惊讶地说:“贵为罗马帝国的公主,为何不以富丽堂皇的金器、银器盛酒,反而以粗陋的坛子装酒呢?”
    公主觉得学者的话很有道理,便令宫中佣人将那些金器拿来装酒,而用那些坛子去装水。结果时隔不久,酒就变得淡而无味了。
    皇帝知道酒变味后,勃然大怒,下令追查是谁干的。公主连忙坦白说,是她让佣人干的,原以为这样会更好,没想到反而把事情弄糟了。
    公主想到这是学者唆使她干的,就去找学者算账。
    “先生,你为什么让我这样做呢?”
    学者微微一笑,温和地说:
    “我只是要让你明白,珍奇贵重的东西,有时候必须装在简陋普通的容器中,才能保存其价值。”
    公主恍然大悟,从此以后再也不敢小看这位丑陋的学者了。
    【原文】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
    我愚人之心也哉!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澹兮,其若海。
    飚兮,若无止。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我独异于人,而贵德母。
    【译文】
    所有的人都显得精明能干,只有我似乎方方面面都有欠缺不足,
    我好像头脑愚钝一样,整日混混沌沌。
    世人都追求理智清醒,我却好像黑白不分,什么也不知道。
    世人都追求洞察细微,我却好像浑然不觉,什么也没看见。
    实际上,我的智慧深广无边,就像大海一样穷无际涯。
    我的思维电光石火,就像飓风一样迅急狂暴,永不停止。
    那为什么世人都显得精明能干,唯独我却显得愚钝无能呢?
    那是因为我与世人的追求不一样。我是以得“大道”为贵,不屑于追求世俗的小聪明啊!
    【道家思维】
    道家思维认为智慧有大智慧与小智慧之分,大智慧是通晓“大道”的智慧,小智慧是本能的聪明和后天积累的知识。大智慧无法靠发展小聪明或长期积累知识的方式来获得,那种物理式堆积的智慧增长非但不能获得大智慧,反而容易湮灭自我的灵性,离真正的智慧越来越远。正确方法应当是先钝化个人的小智慧,让注意力从小聪明的卖弄和知识的无休止积累中摆脱出来,然后聚焦关注和感知“道”的存在,在与“道”的化学式融合过程中领悟真正的智慧,即“大道”的智慧。

    这种反常的智慧追求过程用世俗的眼光看来岂不就是“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然而,大象无形,大智若愚,鲲鹏之高远又岂是燕雀所能理解和体会的。
    【思维案例】
    大器晚成
    威尔逊教授是198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这位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佼佼者任教期间,还曾险些被校方解雇呢!得诺贝尔奖与被解雇,把这两件事放在一起,有点儿不可思议,然而发生在威尔逊的身上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原来,威尔逊教授在康奈尔大学任教期间,选择了难度很大的研究项目,结果连续4年均未发表任何引人注目的科研成果。为此,校方准备予以解雇。在校董事会上,绝大多数人都表示同意解雇威尔逊,幸好,著名物理学家1967年诺贝尔奖获得者贝德教授力排众议,主张让威尔逊教授继续留用。贝德教授认为,威尔逊本人学识基础雄厚,科学思维敏捷,不是那种滥竽充数之辈。威尔逊之所以连续4年没有拿出成果,主要原因是他选择的科研项目难度实在太大。贝德教授感到,威尔逊教授一旦其科研项目有所突破,那么其成果将会震惊科学界。
    由于贝德教授德高望重,校方最后没有做出解雇威尔逊教授的决定。第二年,威尔逊教授果然取得突破,发表的论文使他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威尔逊教授倘若只满足于一般过得去,依他的能力,随便搞个简单的小项目,发表几篇论文,想来问题不大。但他没有这么做,而是 勇敢地选择有重大意义的科研项目去探索,正因如此,他才能够取得超常的科学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