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智战之道
【原文】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
其事好还。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译文】
按照“道”的原则辅助君王的人,从不依靠武力来争霸天下。
以武力在天下逞强,会很快遭到报应的。
军队征战过的地方,会长满荆棘。
大战过后,必定有大饥荒发生。
【道家思维】
老子反对逞武用兵的思想,认为战争是一种不得已的手段,它给胜利者和失败者都会带来巨大的灾害,如果不能认识到这一点,一味杀伐好战,会很快遭到报应的。
如果仅仅懂得从正反两个方面来看问题,只能说是学到道家思维的一点皮毛,因为当我们看到了正反利害之后,还必须作出决策,选择正确的道路。有许多强者虽然不乏洞察事物的敏锐,但却没有作出正确判断与选择的大智慧。在利益面前,在胜利面前,在自我面前,他们往往是凭着本能去决策的,这种缺乏大智慧作为指导方针的决策,其结果常常是赢了每一场战斗,却输掉了整个战略,最后一败涂地。
【思维案例】
司马迁评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是我国千古传诵的英雄美人的一曲末路悲歌。在《史记》中,楚霸王项羽的爱情,除了《霸王别姬》悲歌一曲之外,没有留下更多记载,只能任凭想象。司马迁在记载了霸王别姬的悲剧后,紧接着记载了项羽本人对悲剧原因的认识。
霸王别姬后,带800骑突围逃向家乡,不幸在途中被一恶意田父所骗,陷入沼泽,被5000汉骑包围。霸王眼看突围无望,就对部下说:“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意思是说,我自起兵以来已经8年了,亲身经历了70多次战斗,所有胆敢阻挡我的敌人都被我击破,所有被我攻击的敌人无不降服,从来没有打过败仗,这样才称霸天下。然而今天被围困在这里,这是老天爷要灭亡我,不是我不会打仗。
司马迁对此则不以为然,他认为,项羽灭秦,号称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朋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司马迁的意思是楚霸王的地位虽然没有维持到最后,但也是从最近的古代以来从没有过的丰功伟业。不过项羽自己就背信弃义,背叛楚怀王,撕毁先入关为王的协议,加上放逐义帝取而代之,做了这么多欺上瞒下、不仁不义的事情之后,再想埋怨诸侯王背叛自己,太难了,人家不过是效法你罢了。自以为武功盖世,以为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就可以成功,完全不注意古代遗留下来的经验教训,反而说这是霸王的事业。想靠武力征服来经营天下,五年就被别人灭亡了自己的国家,死在荒郊野外,还不知道觉悟,也不做自我批评,太过分了。说什么“老天爷要灭亡我,不是我不会打仗”。简直是太荒唐了!项羽以为自己之败,失在天意,不在人谋,其实不然,是他的人谋不彰,才导致别姬自刎的悲剧。
【原文】
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强。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
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
果而勿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
不道早已。
【译文】
因此,善于用兵的人,只要求达到目的就可以了,不轻易使用武力争强取胜。
即使达到目的了,也不以此而自大。
即使达到目的了,也不以此而夸耀。
即使达到目的了,也不以此而骄傲。
即使达到目的了,也把它看成是出于不得已。
即使达到目的了,也不以此而逞强。
使事物过于强大会导致它的衰老,这不符合“道”的法则,违反“道”的法则,反而会促使它过早地走向死亡。
【道家思维】
真正的大智慧是“大道”的智慧,只有深刻认识和领悟了“道”的本质,在瞬息万变、错综复杂的局势下才能明了进、退、取、舍、顺、逆、正、反的决策之道。
道家思维并不是不重视目的的实现,只是反对用简单、直接的方式去解决复杂的问题,反对采取粗暴强制的手段实现自己的目的。
用简单的方式去解决复杂的问题,只能促使问题更加复杂化,制造更多的问题。
采取粗暴强制的手段实现自己的目的,强制的力量越大,被压制的力量反弹也越大,在其他方面遭到反噬的可能性就越大。
自然之道的奇妙莫测是常人无法揣摩的,物壮则老、物极必反的“道”理又岂是一般人所能领悟的。没有谨慎的心态,没有广阔的视野,没有节制的智慧,路是走不远的……
【思维案例】
企业战略家霍尔兹沃恩
英国GKN公司始创于工业革命开始时期,到19世纪末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钢铁企业之一。但是,随着钢铁工业的国有化,GKN公司失去了主要支柱产业,只剩下一个空壳。
GKN何去何从?围绕着GKN的前途问题,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争论不休。霍尔兹沃恩当时在GKN公司内任会计师,有幸参与了这场争论,在经过周密的调查后,霍尔兹沃恩谨慎地向GKN公司董事会呈交了一份有关公司发展前途的战略报告。
按照霍尔兹沃恩的报告得出的结论是:GKN公司将不再是一个钢铁集团公司,因此,公司应立即转向开发新产品。
但是,GKN公司刚刚创建了一家年产600万吨钢管的钢管厂,如果采纳霍尔兹沃恩的建议,钢管项目将被取缔,所有投资都将化为乌有;再者,霍尔兹沃恩不过是一名微不足道的会计师。在权衡“利弊”之后,GKN公司的决策层放弃了霍尔兹沃恩的建议,仍按既定方针推进钢管厂的生产。
历史的进展完全证实了霍尔兹沃恩的战略预测——仅仅过了两年,GKN公司的钢管厂就陷入困境,不得不停产。董事会的董事们在焦头烂额之际想起了霍尔兹沃恩,于是把他破格提升为公司的副总裁兼常务经理。
霍尔兹沃恩上任后就着手公司转向的工作。他买下比尔菲尔德公司,将该公司生产的一种新型产品投入欧洲和北美市场;又开发出一种廉价的运输机,使产品畅销全世界。GKN公司顿时面貌一新。不久,霍尔兹沃恩又研制出新型战斗机“勇士”号,一举占领了英国军用机生产市场,为GKN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利润。
1980年,霍尔兹沃恩因业绩非凡而被公司任命为董事长。这时,英国的钢铁工业陷入一团糟的窘地,GKN公司也因此受到冲击,面临新的、严峻的考验。
在新形势下,霍尔兹沃恩的同行们都认为这是工人罢工造成的,霍尔兹沃恩在调集了各方面的资料进行研究后提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观点:这是英国工业衰退的先兆,更大衰退即将来临。
霍尔兹沃恩毫不犹豫地采取措施改变公司的产业结构,他先后卖掉了公司在澳大利亚的钢铁业股权和英国的传统机械公司,同时在法国、美国和英国本土创办了5家新公司。
对霍尔兹沃恩的大胆举措,许多董事提出异议。霍尔兹沃恩不为所动,坚持 “我行我素”。不久,英国工业的全面衰退果然来临,GKN公司因早有准备,损失降到了最低,而其他公司则纷纷倒闭。人们无不为霍尔兹沃恩的高瞻远瞩和果断举措而赞叹。
如今,GKN公司已成为全世界开发复杂新型机械产品和应用最新技术的领头人,霍尔兹沃恩也成为一位举世公认的企业战略家。他是英国工业界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