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段心法和通关挑战过后,我还想跟你探讨两个话题,它们也是我们在人生中十分关心的两个主题——财富和幸福。我的观点是:财富取决于很少的大高潮,幸福取决于很多的小高潮。

    在解读这个观点前,我们还是先来做一道有趣的题。这道题来自别涅季克托夫,他是俄罗斯第一本数学难题集的作者,也是一位诗人。

    两姐妹各自卖鸡蛋,姐姐有10个鸡蛋,妹妹有50个鸡蛋,要求:
    ● 任何时候销售价格统一;
    ● 最终每个人收到的钱数一样多。

    这道看似简单的题,却容易让人产生错觉:“两个人手头的鸡蛋数量不同,任何时候都卖一样的价格,怎么可能最后卖一样多的钱呢?”

    事实上,当姐姐在价格低的时候少卖鸡蛋,在价格高的时候多卖鸡蛋,就有可能实现与妹妹等同的销售总额。具体而言,早上两人将鸡蛋定价为一元钱一个,拥有50个鸡蛋的妹妹卖掉45个;姐姐守着手上的10个鸡蛋,一个都不卖。等到下午两人将鸡蛋定价为9元钱一个,妹妹就剩5个鸡蛋了,卖45元;此时,拥有10个鸡蛋的姐姐可以一下子收到90元。

    这道题目里藏有一个重要的财富秘密:关键时刻下大注,能够让你在本钱比别人少的时候赚得更多。

    在索罗斯大战英格兰央行,迫使英国退出欧洲汇率体系的传奇故事中,操盘手斯坦利·德鲁肯米勒先押了15亿美元,并考虑进一步加大筹码。索罗斯这时候表示:“太荒谬了,你知道这种事情(指英国在1990年决定加入西欧国家创立的新货币体系——欧洲汇率体系)多久才能出现一次吗?”他认为,信心十足但是只投入很少的资金,这么做是没有道理的。最终二人加上杠杆,押了100亿美元,成为这场“袭击英镑行动”的最大赢家。

    索罗斯的策略是专攻要害。德鲁肯米勒对此总结道:“我从索罗斯身上学到很多,其中最为重要的并不是你是对还是错,而是在你正确时赚了多少钱,在错误时赔了多少钱。”

    巴菲特也说:“好机会不经常出现。当天上掉馅饼时,请用水桶去接,而不是用针去顶。”

    尽管索罗斯和巴菲特的风格完全不同,但他们都是那种伺机而动、咬住就不放口的致命攻击者。

    你可能会问,在“防爆思维”那一章不是强调,投资的时候不能All in吗?

    的确,虽然索罗斯和巴菲特都强调在超级机会降临时你要下大注,但事实上他们都有自己的风险控制模型。索罗斯的特点是,一旦出现状况就跑得特别快,而且还经常反转策略,调转枪头。巴菲特呢?他下的大注都是那些盯了很久的公司,基本不会出太大的错,并且他会严格控制仓位比例,把鸡蛋放进不同的篮子里。

    这是关于财富的法门。但财富以外,我们在人生中还要追求另一个重要的维度——幸福。财富可以带来幸福,但它们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幸福有自己的一套逻辑,我发现它的法门是较多的小高潮。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吉尔伯特说:“买房、结婚这种人生大事确实能让你更幸福,但这种幸福感的强烈程度持续不了多久。”回想自己的生活:你赚了一大笔钱,买新房,换新车,考入理想的学校,找到如意的伴侣……它们所带来的那种强烈幸福感其实并不会持续太久。事实上,不管好事,还是坏事,对我们的影响很少会超过三个月:好的事情好不了太久,坏的事情也坏不了太久。

    心理学家埃德·迪纳发现:“对于幸福感来说,更重要的是快乐体验出现的频率,而不是快乐体验的强度。”这么看来,在某种程度上,女性天生就比男性更加理解幸福的本质。

    为什么这么说?女性特别喜欢一些小浪漫,能够在很多生活细节中找到幸福的感觉。大多数男性却觉得幸福必须靠干大事来实现,要送就送一枚大钻戒。那些动不动就送束鲜花之类的小把戏,在他们眼里是只有感情骗子才会做的事。

    但心理学家认为,关于幸福感的获得,女性对了,男性错了。吉尔伯特教授总结道:“我们想当然地以为最能影响我们的是生活里的一两件大事,但幸福似乎是上百件小事的总和。 :::success 一个每天经历十几个小开心的人,很可能比每天只遇到一件大喜事的人更幸福。” :::

    因此,别只想着买辆好车,也要记得给自己买一双舒服的鞋子。别只想着用大招讨好伴侣,试着给对方一些小惊喜。这样生活会有更加持续的幸福感,所谓经营生活的奥秘,不过如此。

    :::success “财富取决于很少的大高潮,幸福取决于很多的小高潮”,无论是大高潮,还是小高潮,都是生活给我们的奖励、反馈,是我们对生活意义的确认。 :::

    九段心法也好,通关挑战也好,都是为了帮我们在人生算法的学习过程中逐一掌握应对内部或外部不确定性的方法。事实上,不确定性一方面会带来意外,另一方面也给我们的生活平添了刺激,并赋予它意义。我们可能忽视了人生的另一个大敌,就是我们追求的确定性。确定性让我们感到安心,但日复一日的生活方式也显得非常无趣,一眼望到了头,更可怕的是意义感的丧失。

    如果你正面临这样的问题,那你需要向巴菲特学习他的人生态度。他说:“我非常热爱我的工作,每天早上去上班时,都会觉得自己好像是米开朗琪罗要到西斯廷教堂画壁画一样。”巴菲特热爱他的工作,而不仅仅是财富本身,这与世俗的财富观不同。事实上,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和财富都是一种“涌现”的结果。财富并不是最终目的,而只是实现个人价值后随之而来的附加产品。正所谓,人追钱很难,而钱追人很容易。

    财富是未来结果,充满了不确定性,我们也不确定当下努力是否就能获得回报。我们怎么能像巴菲特一样,对工作投以百般热情,沉下心修炼呢?答案是使命。它能够将你极少的大高潮和日常的小高潮完美地结合起来。

    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这本书里写道: :::success “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 ::: 当你为了某种使命而生活时,你未必一定要中大奖,也能从每天的生活中找到幸福的感觉。

    同时,因为使命不知道在哪一天会到来,在此之前,你需要为了你的使命虔诚地准备着。当年58岁的凯文·维克斯身为加拿大议会侍卫长,他的日常工作只是行政和礼仪,象征性地扛着议会权杖步入会场而已,但8年来,他每周坚持射击和其他体能训练。2014年10月22日,一名枪手杀死一人后冲入议会大厦。维克斯逼上去,与恐怖分子仅一柱之隔,当对方抬枪之际,他向左侧扑地翻滚并开枪,击毙了枪手。维克斯说:“我的一生都在为此刻做准备。”

    侍卫长的使命是对抗暴力,而机长的使命则是保证乘客安全。

    2009年1月15日,一架空客A320被飞鸟撞击,双侧引擎同时熄火,飞机完全失去动力。机长萨伦伯格在确认无法到达附近任何一个机场后,决定迫降纽约曼哈顿的哈德逊河上。在飞机奇迹般地降落于河面后,机长负责指挥疏散,并且两次仔细检查机舱是否仍有乘客。确定没人后,萨伦伯格最后一个离开客机。飞机上的151人全部生还,该事件被称为“哈德逊奇迹”

    在机长萨伦伯格看来,我们需要每次都努力做正确的事,尽力而为,因为我们不知道人们会因为哪一件具体的事评价我们的人生。

    幸运的人生是能遇上一生都难有一次的伟大时刻,这也是使命的意义。即使遇不上这种伟大时刻,上述的侍卫长、机长也在日常的工作中践行他们的使命。

    虽然我们不知道自己做的哪件事将创造伟大,但我们能确认自己在每个瞬间都可以凭借理智、情感和行动朝着使命前进,并且在过程中创造幸福感。

    时刻准备着,是在不知何时是重大时刻的情况下,依然尽量做正确的事情。即使那一刻永不来临,你也会一直体验接连不断涌来的幸福小高潮。

    :::success 当你不在意财富的大高潮何时来临,当你忘掉输赢,在面对不确定性时能够理性决策,勇敢行动,并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结果泰然处之时,你就是真正的人生赢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