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选取中国古代经典文学中“西楼”、“江声”等十二种具有深刻文化韵味的意象,一篇一题,以史传诗文、世相人情为经,以哲理品析、兴会神思为纬,阐发这十二种意象在古典文学、文化和哲学中的深意与别趣,打通古今之间的隔膜,言近旨远,评赏入微。
目录
【山水篇】
登高
江声
渔夫
沧州
【行止篇】
杖藜
长啸
捣衣
秉烛
【名物篇】
驿路
西楼
户牖
吴钩
自序 小象大意
这本书里所写所画的,都与“意象”相关。“意象”在我们的文化里属于一个“以小见大”的概念范畴。简单说来,“意象”就是“意”和“象”,我们要理解的就是以“小象”见“大意”。
先来说“意”。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甚至学术,追根到底都最讲求一个“意”字——无论古文字的起源、《周易》之六十四卦、理学家所引用的“太极图”、书法的“尚意”和绘画的“写意”、古琴的名曲,乃至医学、武术、戏曲、诗词歌赋,中国人对“意”的崇尚和运用,可谓登峰造极。这个“意”就是所谓无形的、心念的、精神层面的东西。
如此,“象”也就同样值得重视了。因为这一切的“意”都终将通过众多的“象”去体现和完成。在汉字里,一横一竖、草字头、三点水都是“象”;在“易”中,表征天地风雷水火山泽的虚实横线都是“象”;在书画里,“永字八法”和雨点皴、豆瓣皴、斧劈皴都是“象”;文章学术的东西更不必多说,在这本拙作里笔者为读者抛了许多块“象”之“砖”,期待引来诸君“意”之“玉”。一句话,“象”就是有形的、客观的、物质层面的事物或行为。
:::info
意象、事理
:::
所以说,“意象”虽小,私以为其实几乎涵盖了传统文化范畴中的一切。它难入大家法眼,鄙人却视若拱璧,苦心孤诣去钻研。书里这些文章和画作,蒙书局领导垂青、于涛兄及祝安顺兄谬爱,连载于《文史知识》整一年,今整理成集,不少篇章已作增减改编。
最后来说明一下书名。《空色》乍看去便知是佛学的概念,其实这里只是作为一种引用,在内涵上与佛教并无关联,尽管书中多次谈及禅宗公案,也仅是视为传统文化之一部分而等量齐观。粗浅地讲,无形的是“空”,有形的是“色”,《心经》所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正好与我们的“意象”对应,脱离“象”的“意”,以及脱离“意”的“象”都是不存在的。《空色》这个名字不妨也可以理解为作者是在“无中生有”,故弄玄虚。虚不虚且不论,倘若读者读罢“有感于斯文”,甚至找到背后某些“实”的东西,就足够了。
此外,“空色”连在一处使用,也可读作“空之色”或“空的色”,意味略有分别,有心人自可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