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反常之道
    【原文】
    曲则全,枉则直,
    洼则盈,敝则新,
    少则得,多则惑。
    【译文】
    经得起委曲才能得到保全,不怕弯曲反而能伸直,
    安心于低洼之地却能充盈,不怕弃旧反而能更新,
    少取反而多得,多取反而陷于迷惑。

    【道家思维】
    “相反相成”是道家思维的一个独特思维观念,在道家思维看来事物和现象并不像人们视觉所看到的那样只有一个正面,而是有多个侧面,从不同的侧面去观察事物和现象有时候会得出与正面截然相反的结论,这种相反的结论为道家思维的“逆向反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可行性,使得人们可以沿着相反的方向达到相同的目的,这就同航海家们沿着相反的方向一直航行,最终会在地球的某一个地点相遇的道理一样。
    【思维案例】
    少取多得
    美国以前有个总统,他小的时候性格内向,十分怕羞,大家便以为他智力有问题。有人在他面前丢下1角和5分的两块硬币,小孩只去拣那个5分的,人们就嘻嘻呵呵地大笑一回。此事越传越广,很多人纷纷前来测试,每次,这小孩都是拣5分而不要l角的,大家就认为这小孩头脑有病。终于有一天,一个人问这个小孩:“你为何每次都拣那5分的,难道你不知道,那1角是5分的两倍吗?”
    “当然知道。”小孩冷冷地说:“可是如果我去拣1角的硬币,就再也不会有人在我面前扔钱了。”
    【原文】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
    不自是,故彰;
    不自伐,故有功;
    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
    诚全而归之。
    【译文】
    因此有智慧的人遵循这一原则,把它作为处理所有事务的范式。
    不固执己见,反而能看得分明;
    不自以为是,反而能是非昭彰;
    不自我夸耀,反而能显得有功;
    不自高自大,反而能保持长久;
    正因为他善于谦让,不与人争,所以天下反而没有人与他争高低。
    古人所说的“委曲才能保全”之类的话,怎么会是空话呢?
    它们确实都与“道”暗中契合啊!
    【道家思维】

    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56—前195)沛人,字季。在兄弟四人中排行第三。原为无赖,后当上泗水亭长。在秦末农民战争中起义,后趁关中兵少趁虚而入,先于项羽攻破咸阳。曾被项羽立为汉王,后来在垓下一战,歼灭项羽及其余党,最终统一天下。是西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天下统一以后大杀功臣,诛灭了韩信、英布等大将,在与英布的斗争中负重伤,旋即归天。
    在本章中,老子阐述了“静守虚无,逆常而动”的种种好处,通过这些阐述我们可以了解到老子并不是一个主张与世无争,逃避社会的迂腐学者。恰恰相反,老子是求明、求彰、求有功、求长、争天下的,所与众不同的是老子在手段上稍稍作了一些调整,他主张避实就虚,不强取明求,不与众人争利。他认为采取这种“反常”的手段也能达到同样的目的,甚至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当然,这样做的大前提建立在与“大道”相暗合的基础上,否则“反常”的手段不仅会没有什么好的结果,还会演变成一场滑稽的闹剧。
    【思维案例】
    远见卓识
    刘邦攻克咸阳,他手下的众将领都争先恐后跑进仓库分抢金银财宝,只有萧何一人将秦国丞相、御史、大夫所保管的法律、政令、图书、典籍等全部收缴,并妥善保管。后来,刘邦之所以能够对全国的地形地物,人口多少,何处强、何处弱,老百姓反对的是什么,都统统有所了解,就是因为萧何将秦国的图书典籍全部弄到手的缘故。
    宣曲任氏的祖先曾做过督道仓吏,秦朝将灭亡时,豪杰们都争着去夺取黄金美玉,只有任氏收藏了仓库里的粮食。后来楚汉在荥阳一带相持不下,老百姓无法耕种,一石米贵到万金。此时,那些豪杰们手里的黄金、美玉,全部流到了任氏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