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概述:领导力发展的六个阶段
第2章 从管理自我到管理他人
第3章 从管理他人到管理经理人员
第4章 从管理经理人员到管理职能部门
第5章 从管理职能部门到事业部总经理
第6章 从事业部总经理到集团高管
第7章 从集团高管到首席执行官
第8章 问题诊断:识别领导梯队模型中的问题和潜力
第9章 业绩改善:明确岗位职责,设立绩效标准
第10章 继任计划
第11章 识别领导梯队模型中的潜在缺陷
第12章 职能主管的职业发展路径
第13章 教练辅导
第14章 领导梯队模型惠及全员
总序 领导梯队建设:跨越从优秀到卓越的天堑
如果问一位企业家:“未来十年您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恐怕十有八九的企业家都会回答是领导人才和接班人的培养,因为企业持续成长需要经历市场驱动型成长、创新驱动型成长和领导力驱动型成长三个阶段。2010年5月,中央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成为“人才强国战略”的行动指南。对于企业,人才是企业成长与竞争之源,人才培养如同“从一吨金沙中提炼一盎司黄金”,需要坚定的信念、持久的耐心和高效的方法。在全球化和“十倍速”变革的大背景下,无论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还是外资企业,每个组织和个人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过去10多年,世界著名的大企业IBM、惠普、诺基亚、通用汽车、索尼、联想集团等,都不得不从外部引进CEO。
当前,中国企业在领导梯队建设方面存在四类问题:
第一类是“临时抱佛脚”,平时重视不够,投入不足,一旦机遇来临,各级领导人才无论是人数还是能力都捉襟见肘,只好求助“猎头公司”,但“空降兵”毕竟有限,企业常常错失成长的良机;
第二类是“无从下手”,领导虽然重视,但人才培养观念落后、缺乏系统、方法欠佳、收效甚微,大多数企业没有建立起领导人才“胜任能力模型”,甚至不清楚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更谈不上如何培养了;
第三类是“拔苗助长”,这类现象在高成长企业比比皆是,常常“士兵当做排长用,排长当做连长用,连长当做团长用”,导致人岗错配、管理问题层出不穷,战略执行难以到位;
第四类是“重事轻人”,企业过于重视领导人才的业务能力,忽略了他们带队伍的能力,忘记了“领导力就是通过他人去完成任务的学问”。即使担任领导职务,仍然是“业务员思维”,凡事亲力亲为,不善于识人用人、授权赋能、激励人心,不能培养出优秀的下属,只能贡献业绩,不能贡献人才。
商业大师吉姆·柯林斯领导团队历时5年深入研究了《财富》500强30年间(1965~1995)上榜的1435家企业,从中遴选出28家企业进行对比研究,其中11家企业跨越了从优秀到卓越的天堑。这项研究获得了两个非常重要的发现:这11家卓越公司中有10家的CEO是从内部提拔的,而比照公司却大多是通过外部“猎头”找来的;培养第5级经理人是企业跨越从优秀到卓越最重要的一环。
被誉为“世界头号经理人”的杰克·韦尔奇在其自传中以“人的企业”、“再造克罗顿维尔,再造GE”两个章节专门谈到人才对通用电气基业长青的关键作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领导梯队建设是这家世界最受尊敬企业基业长青的全部秘密,在一百多年的发展中,该公司9位CEO都是自己内部培养出来的。中国企业“教父”柳传志先生总结联想管理的三要素是“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其中两个要素是“人”,可见卓越企业都是“以人为本”的。
2009年11月,《中国企业家》与合益(Hay)集团合作推出“2009年中国最佳领导力培养公司榜”,华为、联想和中粮集团排行前三位。在对40家(包括我国香港、台湾的大公司)最优秀企业领导力培养的各个层面进行调查、分析、访谈后结果显示,在上榜的前20家企业中,有85%的企业在增加投入推动领导力发展项目方面表现优秀;经济低迷时期,接近七成的被调查公司增加了培养各层领导人的紧迫性,六成的被调查公司在各层领导岗位都安排有内部培养的继任者;几乎所有企业都拥有领导力素质模型,成功的企业能将领导力素质与企业战略和业务发展紧密结合,增强企业的战略执行力,确保企业持续增长对人才的需求;超过八成的公司“一把手”足够重视各级领导人才的培养,接近九成的公司高管团队会以身作则,并且经常参与领导力发展项目。
华为公司在1998年发布的《华为基本法》中就明确提出,“我们强调人力资本不断增值的目标优先于财务资本增值的目标”,坚持把各级干部队伍建设放在优先的战略地位。2010年,华为公司销售收入达到1852亿元,净利润238亿元,使得华为公司成为最受国际关注的中国卓越企业之一。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世界领先的研究成果和企业最佳实践,为中国企业领导梯队建设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是领导梯队建设系列丛书的主旨。国际权威研究表明,人才的培养70%来自“岗位锻炼”,20%来自“人际学习”,10%来自“课堂培训”。为此,我们精选了世界排名第一的管理咨询大师拉姆·查兰的新著《高管路径:“轮岗培养”领导人才》、《领导梯队:全面打造领导力驱动型公司》(第2版),以及重新审校的经典巨著《执行》推荐给读者,其他书籍将陆续出版。
领导梯队建设包含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领导梯队建设的体系模式,包括企业的人才理念、战略、结构、政策、制度和流程。拉姆·查兰先生的《领导梯队:全面打造领导力驱动型公司》(第2版)被誉为“领导力开发的圣经”,该书全面、系统、深入地阐释了世界卓越企业的领导梯队建设体系,为我们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国际先进的领导梯队建设模式。特别是该书提出的领导力发展的六个阶段模型成为企业领导力开发的经典指南。
第二个层次是领导梯队建设的系统方法,即领导人才培养的操作手册,拉姆·查兰先生的《高管路径:“轮岗培养”领导人才》,以通用电气、高露洁、诺华集团等《财富》500强企业培养领导人才的最佳实践为基础,总结出了一套如何识别有领导潜质的人才和未来的CEO,如何采用“轮岗培养模式”加速领导人才“从干中学”和快速成长,以及通过岗位锻炼、领导反馈、自我修正和重复实践来提升其领导力的有效方法,非常值得中国企业借鉴。
第三个层次是领导梯队建设的实战工具,这是中国企业领导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的“短板”。对应我们熟悉的“课堂培训”,通过“从干中学”提升领导力的主要方式是“教练辅导”和“行动学习”。近年来,在领导力发展领域,与“知识经济”时代相匹配的“教练辅导”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国际上流行起来,这种通过有效提问而非告诉答案的沟通模式与上下级关系,从根本上激发了下属的情绪潜能和智力潜能,成为各级领导授权赋能、激励人心的有效工具,伟大的CEO就是“伟大的教练”(杰克·韦尔奇语)。
卓越企业不仅业绩出众,更重要的是“人才辈出”。一位伟大的企业家曾说:“判断一个企业家是否伟大的标准绝不仅仅是看他在任时公司的业绩,更重要的是他离任后公司的发展,而这主要取决于他对各级领导人才和未来接班人的培养。”
我们深信,中国企业已经到了大批量、高效率培养具有全球意识的优秀人才的关键时刻,“人才培养流程化”已经成为我们的不二选择,这不仅要求企业在领导人才培养方面要有全新的理念和方法,也要求有领导潜质的年轻人时刻做好准备,主动把握机遇,潜心苦练本领,掌握自己的命运。
徐中 博士
北京智学明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首席顾问
推荐序
能力与岗位的匹配,特别是各层级管理者的能力与岗位的匹配,是一个从未解决的老问题。正如彼得原理所说: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员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这话其实不太准确,员工的不能胜任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被提升”,责任更多在于人力部门,虽然员工本人未能主动寻求改进也是原因之一。
对于这部分已意识到问题的企业,不论是其人力部门还是员工本人,我愿意推荐这本书。本书通过对六个典型的管理层级最经常出现的问题,从领导技能、时间管理能力、工作理念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建议。以我的经历来看,这些意见是有理并有效的,本书倡导的“领导梯队模型”在100多家海外企业的实践,也已经表明了这一点。
对于另一部分自我感觉良好、尚未意识到问题的企业或员工,我也推荐这本书。“领导梯队模型”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特有的诊断方法,根据一些特定的现象或线索,揭示出问题发生的具体层级,以及这个层级的人所缺少的领导技能、时间管理能力和工作理念。
除了本书带给我们的这些工具性的帮助以外,我推荐本书最根本的原因,是希望我们的企业和员工,能够从当前浮躁的对新概念和新工具的追求中,返回到对基础性管理的重视和改善上来。而作为远比资本更为稀缺的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正是基础性管理的重中之重。对这方面一些基本观念的梳理和厘清,应先行一步。
以本书所揭示的现象来说,“事必躬亲”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其基本含义就是管理者做了很多下属的工作,不可避免的后果就是忽视了很多自身层级更为重要的工作。但传统上人们倾向于认为,“事必躬亲”是管理者的美德,其“万世楷模”就是诸葛亮。自从引进现代管理学以来,我们就认识到这个观念的问题。其实历史上很早就有人反省诸葛亮的这种事无巨细、事必躬亲的管理风格,认为其阻碍了蜀国人才的成长,最终导致“蜀国无大将”,领导梯队的断裂葬送了蜀国一统天下的光明前程。但是,这种状况在近现代的政治上和如今的企业里仍然没有改观。不论是在政府里还是在企业里,为什么“事必躬亲”是一种如此受欢迎的管理之道呢?
当然,背后的原因很复杂。可能是基于巩固权力基础的考量,可能是借此远离是非争端,可能是对下属的不信任,可能是因为对职位提升之前的工作更为熟悉,也可能是上级“事必躬亲”的风格导致整个管理层都只能做下一个层级的工作。总之,用本书的语言来说就是:领导者没有学会做最重要的事情。
正如本书所指出的,人们总是做出这样的推断:如果一个人能够出色地完成某个岗位的工作,那么他也可以同样出色地完成下一个岗位的工作。正因为如此,几乎所有的组织都存在把人员配置在错误层级的问题:一线经理大多数的时间都在做员工的工作,事业部总经理在做事业部副总经理应该做的职能型管理工作,集团高管专注于事业部总经理应该做的业务工作。这不仅导致身为管理者的他们绩效不高,同时他们所管理的员工也会受到负面影响。不幸的是,在很多企业里这种错位甚至已经成为一种沾沾自喜的文化。
确保管理者所在的管理层级与其领导技能、时间管理能力和工作理念相符,对于企业而言是一项挑战。在当今这个领导力的需求远远大于供给的时代,在当今这个职业经理人的能力与诚信尚未确立的时代,我们必须迎接这个挑战。
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工具。“领导梯队模型”将从员工成长为首席执行官的管理历程划分为六个领导力发展阶段,每一阶段都要掌握特定的领导技能、时间管理能力和工作理念。第一阶段:从管理自我到管理他人,重点是从自己做事转变为带队伍做事这个工作理念的转变;第二阶段:从管理他人到管理经理人员,关键的领导技能是教练选拔人才担任一线经理;第三阶段:从管理经理人员到管理职能部门,需要学会新的沟通技巧以跨越两个层级与员工进行沟通;第四阶段:从管理职能部门到事业部总经理,重点是转变思考方式,从赢利和长远发展的角度评估计划和方案;第五阶段:从事业部总经理到集团高管,必须擅长评估资金调拨和人员配置的战略规划;第六阶段:从集团高管到首席执行官,必须具备重视外部关系的视角。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评估、诊断和改进的一整套工具,这里不再详述。
我欣赏本书的理念和实践工具,期望你和你的企业也能在本书的启发下提升自己和企业的表现。
陈春花 教授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2011年5月19日
作者简介
拉姆·查兰
拉姆·查兰是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的公司董事会和商业领导人的咨询顾问,同时也是畅销书作者和出色的教师。众所周知,他在商业问题上的洞察力以及在解决这些问题方面的实用措施已经为众人所熟知。
近40年来,查兰给许多世界上最成功的商业领导人做过顾问,涉及的内容包括公司治理,以及建立领导梯队模型以实现组织成长等方面,范围很广。最近,他专注于协助董事会和管理层应付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衰退。
查兰的专长是董事会事务,这也是他在哈佛商学院时的博士论文题目。他积累了很多公司治理方面的知识。过去15年中,查兰始终在帮助董事会和首席执行官们应对由社会期望的提升所带来的各种实践挑战。他与管理层和董事会共同努力改善董事会的职能,并提升董事会对公司的贡献。他协助董事会进行自我评估、同行评议和对首席执行官的评估。他帮助核心领导者提升高管会议的效果和产出。通过取消和简化程序,查兰帮助管理层和董事会在公司战略以及操作流程方面达成共识。他还协助董事会在董事继任和招募时保持其构成一致。查兰本人身兼三个董事会的董事职务,包括Austin Industries、泰科电子和印度的Emaar MGF。Directorship杂志将他评为年度百强董事之一。
查兰是一位多产的作家,算上合著在内共撰写过17部著作,其中包括《高效的董事会》、Owning Up、《逆转力——经济不确定时代的新领导法则》、《卓越领导者的8项技能》、《首席执行官想要你知道的事》。而《执行》[1]一书更是在长达近三年的时间里,一直位列《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销量多达200万册。此外,查兰还在《财富》杂志、《哈佛商业评论》以及其他出版物上发表过多篇文章。
查兰所使用的互动式教学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在众多的高管顾问中脱颖而出。他在通用电气位于纽约州克罗顿维尔的“杰克·韦尔奇领导力发展中心”和沃顿商学院的保险专业从事了30年的教学工作,此外,他还获得过克罗顿维尔和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最佳教师的荣誉称号。
查兰拥有哈佛商学院的MBA和DBA学位,他不仅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而且在校期间还曾获得贝克学者奖(Baker Scholar)。查兰还被选为美国国家人力资源研究院的杰出研究员,目前居住在得克萨斯州的达拉斯。
斯蒂芬·德罗特
斯蒂芬·德罗特是德罗特人力资源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该公司为全球范围内的众多客户提供高管继任计划、领导绩效和组织设计等服务。目前,他已经在40多个企业内部开发首席执行官继任计划,这些企业包括万豪国际、花旗集团、固特异、Ingersoll-Rand、Newmont矿业、DeBeers和美国癌症治疗中心。他对1200多名高管进行了深入评估,这为本书的编写提供了大量的宝贵信息。到现在,斯蒂芬在100多家著名企业平均每家企业工作至少长达一周的时间。
斯蒂芬在组织与管理方面拥有长达45年的经验。作为一名通用电气的组织与管理工作负责人,他是通用电气继任计划系统的早期设计者与实施者之一。他最初在INA(现在叫Cogna),而后在Chase Manhattan担任人力资源主管,其工作的重点是高管继任计划、领导绩效和发展以及组织设计。同时,斯蒂芬还是这两家公司的政策委员会成员。
斯蒂芬毕业于安默斯特学院经济学专业,并且是通用电气人力资源项目的毕业生之一。
詹姆斯·诺埃尔
詹姆斯·诺埃尔是一位已退休的独立顾问和领导培训师。他之前在通用电气位于纽约克罗顿维尔的领导力发展中心担任高管培训和领导绩效方面的经理,后来在花旗银行担任高管培训部门的副总裁。在詹姆斯的职业生涯早期,他曾是位于华盛顿特区的乔治·华盛顿大学通识教育学院的副院长。他的Neol and Associates咨询公司,为许多企业在重要领导团队的选举、评价和培训方面提供了很多帮助。同时,詹姆斯还是三本领导力书籍的合著者,其中包括《领导阶段》和《行动学习》,此外,他还是《Pfeiffer2008年鉴:领导力开发》的合编者之一。
[1]本书中文版机械工业出版社已出版。
序言
“领导梯队模型改变了我与员工的对话内容,”一家快速消费品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说,“现在,我们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公司的战略和人才上,而不仅仅着眼于销量和收入。”
“领导梯队模式的理论和模型帮助我们以一种条理有序的方式推进组织中的职责配置,”一位大型采矿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说,“这让我们在提高基层生产力和运营业绩的同时,腾出更多的精力关注企业的未来。”
“现在,我们将重点放在开展与各个领导层级相匹配的技能培训上。”
“我们的继任计划如今已重点关注领导潜质的内在含义以及工作表现。”
“有了对员工和自我更清晰的期望,我能够在员工培训上做得更出色。”
读者对《领导梯队》第1版的好评让我们非常高兴。我们和读者之间的讨论以及从顾问工作中获得的经验,为领导梯队模型的改进提供了异常宝贵的反馈信息——这些反馈使得这一模型在实践方面比第1版中描述的内容更为有效。我们希望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传授给更多的人,使更多的企业能够将自己的领导梯队价值最大化。
自本书第1版出版以来,在与一百多家企业的合作中我们使用了领导梯队模型。许多世界上最优秀、最成功的企业都将领导梯队模型作为企业人力资源方面的核心管理框架。该模型通过建立领导者所共同经历的“领导力发展阶段”,并根据各个领导层的具体职责和工作理念,来协助企业完成领导者的选拔、培训和评价。
我们修订本书所采用的方式与传统方式略有不同,我们决定不更新每一章节的案例和发生背景。读者会注意到,书中所讨论的某些商业人物目前的状况已经和本书引用的例子有所不同,这主要是因为,虽然这些案例并不都是最新的,但是它们符合本书想要表达的观点,于是我们决定依旧保留这些内容,在每章最后增加两个重要的模块。一是“一线观察”,让我们能够对模型做出适当的修改,分享更多的案例,并以近十年来世界各地多家企业的工作经验为基础,为读者提供一些建议。二是“常见问题”,在此我们对读者提出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了回答。
希望我们的工作成果,这本新的“增强版”《领导梯队》,不仅运用效果能够立竿见影,而且能够非常方便读者使用。
再版序
当我们与一些公司合作把领导梯队模型应用于实践时,我们发现存在一些应用中的严重问题,要确保公司运营管理和财务业绩获得持续成功,就必须对其进行及时的纠正。公司投入大量的资源进行领导力开发,却未尝所愿,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深层次的问题
(1)各级领导者对人力资源部门工作仍不满意。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缺乏合理的架构。试想一个公司虽然设置了首席财务官一职,却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总分类账、预算流程、成本核算体系和资金调拨流程,首席财务官当然不可能取得成功。财务架构使公司所有人在处理财务问题时,都具有相同的思考和行动的准则。公司需要一个稳定的架构,使领导力开发的流程和领导力开发项目保持一致。这个架构不同于管理的层级,应该为绩效和潜力开发设定共同的标准。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有效地开发机会,需要建立相应的沟通语言体系和工作流程,同时,为岗位调整和绩效改进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我们发现,大多数公司的领导力开发缺乏合理的架构。当人力资源部门全力以赴推动领导力开发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时,它们便不再继续投入,或者以另一个项目取而代之,或者尝试一个又一个新项目。这种缺乏一致性的领导力开发项目使得各级领导缺乏统一的沟通语言,缺乏彼此之间的基本信任。由于这些项目过于凌乱,缺乏一致性,因此不能为领导力开发建立起坚实的基础。本书提出了一个适合各公司具体实际的领导力开发合理架构。
(2)领导者没有学会做最重要的事情。我们发现随着领导者角色和职责的变化,这个问题越来越突出。大多数新职务缺乏清晰的岗位职责,工作绩效难以评估,产生了大量不切实际的期望。胜任能力模型重视的是行动而不是结果,这导致了错误的评估。大多数现有的领导力模型促使领导者产生诸侯割据的想法,让他们各自为政,排斥异己,甚至部门内部也缺乏团队合作。各自为政的心态妨碍了团队合作,使领导者更关注细枝末节,疲于应对短期利害关系,忽视了长远目标。
岗位应该以结果来定义,这是领导梯队模型的一个基本原则。随着领导层级的提升,领导力要求的标准也在变化,当一项标准达成之后,新的标准随之产生,使公司能够更快地适应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和新的市场状况,而不需要进行组织变革。这个原则也有助于领导者专注最重要的事情,对下属是否胜任做出更好的判断,全力以赴致力于完成任务,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诸侯割据”。
领导梯队模型必须能够不断地重新定义岗位角色,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比如,因为业务外包等因素,非本公司全职雇佣人员正承担起公司越来越多的工作。领导者岗位角色定义必须促进合作和包容,尤其是当传统的管理方法不再可行的时候。
(3)领导者缺乏选拔人才的技能。我们发现公司对业绩的重视,远远超过对人才选拔的重视。不管是因为忙得没有时间选拔人才,还是选拔合适人才有困难,决策层都不能够做到知人善任。在评估访谈中,我们向大约1300名公司高管提出这样的问题:“你如何进行人才选拔决策?”大多数受访者简单地回答:①明确想要的人员类型(“诚实”、“勤奋”);②参考一些查询获得的选拔标准;③通过面试流程选拔。
领导梯队模型有助于领导者做出正确的人才选拔决策。例如,这个模型让他们把注意力集中于那些引起变化的触发事件。有些触发事件显而易见,比如,领导者离职、退休或者得到提升。有些触发事件则不太引起注意,比如,战略转型、错误的工作方式、恶劣的工作态度以及对领导要求明显的不满。领导梯队模型也有助于公司高层判断一位领导者是不是在他适合的层级工作,以及他们晋升到下一个领导层级的潜力。
人们通常认为,选错人才是选拔流程最差的结果,但其实那只是倒数第三差的结果。其他两个更严重的问题是:①未能识别和雇佣真正合适的人,在选拔流程中对这个理想的候选人视而不见;②让不合适的人在领导岗位上工作得太久。
(4)人力资源部门工作重点错位。之前,人力资源部门主要致力于人员供给。近年来,为了赢得对外的人才争夺战,人力资源部门更加聚焦于优秀员工的发现与获得。对内来说,人力资源部门的重心在于识别拥有高潜质的“明日之星”,把他们安排到关键岗位。这种以“投入”为中心的思路,无法获得真正的成功。
反之,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重心应该放到“产出”上。领导者要重视做正确的事情,公司有一套合理的流程确保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有一套方法确保正确的事能够圆满完成。错误的工作设计,领导者的理念、能力与工作层级不匹配,缺乏清晰的方向和错误的人才选拔决策,在当今的组织环境中普遍存在。如果人力资源部门真正理解组织和评价,并帮助所有的领导者在正确的层级中工作,该组织的生产力将会获得巨大的提升。
影响领导梯队建设的四个外部因素
领导梯队模型之所以对公司至关重要,并不仅仅是由于公司内部人才培养不足。我们观察到,近年来出现的四个外部因素,对各级领导工作的有效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些因素进一步提升了领导梯队模型的重要性。
外部招聘人才与公司需求不匹配
从外部招聘人才填补关键职位空缺常常并不尽如人意,其中原因很多。如果我们将从外部招聘人才的成功,定义为他们加盟公司三年后的完全胜任和完全认可,那么成功的比例就很低,而且职位越高,成功率越低。组织文化的不适应、人际网络的缺乏、觊觎该职位的老员工的嫉妒,以及新加盟人员把该职位看做是下一次晋升的机会……问题不一而足。风险最大的外部招聘,发生在那些加盟公司后被提升到比原来工作层级更高职位的领导者身上。一方面他们需要学着在一个更高的领导层级工作,另一方面还要掌握新公司的成功之道,这让新领导者承担了巨大的压力。面对压力,他们通常习惯性地运用在前一个公司、前一个领导职位的领导技巧和方法,这几乎注定要失败。然而,如果有一个领导力发展框架,能够帮助外部人才理解新的管理层级所需要的工作理念和领导技能,帮助公司实现新加盟人员的领导力转型,那么就可以大大提升外部人才的成功率。
至关重要的新兴市场:中国、印度和其他新兴市场
在中国、印度以及其他新兴市场做生意,意味着领导者需要学会在新的环境中有效运营。公司高管必须掌握不同的经营模式、复杂状况、文化差异以及其他方面的知识。在培养和评估这些领导者时,一定要考虑到这些情况。遗憾的是,人力资源开发框架体系并未考虑到职位变动所带来的学习和评估标准的变动,尤其没有考虑到全球化背景的影响。一位跨国公司的中国区总经理,到底需要什么样的领导技能、工作态度、工作理念和知识结构呢?他的助理又需要哪些相应的人才标准呢?是否有与之匹配的招聘、发展和测评项目,来帮助这类区域领导者在全球各地实现领导力转型呢?领导梯队模型能够适应各种全新的、不断变化的领导力需求标准,是其他领导力开发模型难以比拟的。
工作内容正在改变
为了应对快速变化的工作,柔性模式越来越重要。创新与协作成为工作的基础,传统的市场领导者不再像以往那样主宰他们所在的行业,团队结构与传统的金字塔结构并存。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领导者越来越采用虚拟的而非面对面的工作方式。远程领导和有效的在线沟通,变成越来越重要的领导技能。我们注意到,各级领导者越来越多地和公司外部的合作方协作。如果评价和培养各级领导者的标准没有反映出这些工作内容的变化,领导者将难以获得这些新的技能。
角色职责尚待清晰
最后一个因素是,商业环境正变得越来越模糊,充满矛盾、复杂化和动荡不定。在这个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领导者不再像以前那样,能够清楚界定自己的角色和职责。
例如,如何通过网络系统与员工有效沟通?
当公司出现裁员或者业绩滑坡时,他们应该如何应对?
在日益增加的对管理层不信任的环境中,如何建立团队信任?
如果不能清晰地定义各级领导者的角色和职责,他们就不能有效地回答上述问题。我们发现,领导梯队模型可以帮助各级领导者理解他们应该做什么,从而按照工作岗位要求表现出相应的工作理念和行为。他们知道,如果作为部门领导,就必须学会管理和评估新的事务,使他的部门工作与之相适应,并以一种真诚、透明的方式建立起团队信念。
领导梯队模型:既关注现在,又着眼未来
近年来,公司越来越重视可持续发展,创建“百年老店”,而不仅仅是关注眼前利益。许多公司的领导者向我们反映,领导梯队模型帮助他们关注公司各级领导的未来发展,而不只是眼前的业绩表现。我们也注意到,很多领导者成天忙于眼前的问题,特别是在2007~2008年经济衰退期间,他们每天都面临着艰难抉择。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是,对于公司、部门和团队的未来成功,事前几乎没有任何清楚的定义和充分的准备。没有恰当的评价标准和清晰的角色定义,领导者就不能成功地应对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
因此,许多公司不能培养出足够的领导者,也无法让日常的领导工作有效。无论公司拥有多么领先的研发项目,最终还是难以达成目标。
只有建立起领导梯队模型,才能有效地整合领导力培训项目、继任计划、绩效管理和薪酬福利。在大多数公司,人力资源部门未能有效地让上述工作赢得管理层的足够重视和各方面的支持。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很少得到有效整合。
人才标准随着工作的不同而不同,但如果绩效评估、晋升、分红和培训也基于不同的标准,那将导致工作中出现混乱。
当我们撰写《领导梯队》第1版时,我们知道许多公司非常希望有一个领导梯队模型,可以帮助他们准确判断各级领导者的工作。在过去十年,本书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想。
《领导梯队》重点阐述如何构建领导力体系架构。
当今,领导梯队架构不仅对人力资源部门有用,而且对各级领导者都非常有价值。正确理解和应用这个架构,有助于领导者的工作更加有效,特别是对于高层领导。人力资源部在领导梯队建设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但主要是这项工程的设计师,而不是执行者。各级领导才是执行者,他们做出判断,并对成败负责。人力资源部门对领导梯队的架构设计、运用、评价和质量负责。
阅读本书后,许多读者反映,领导梯队模型从根本上改变了他们公司的人力资源体系。在这个全球化时代,我们不能继续漠视大量的领导者失败,不能继续漠视各行各业缺乏卓越的领导人才,这些问题必须得到系统的解决,领导人才的成功培养必须是有计划、有步骤、可预见的。鉴于对领导人才培养的需求日益迫切,同时领导人才培养又面临着诸多困难,本书比十年前显得更加重要、更有价值。
导论
当今,对领导力的需求远远大于供给,这种供不应求的现象随处可见。几乎每一期《华尔街日报》都有关于著名公司从外部聘请顶尖高管人员的新闻。对领导人才的旺盛需求使得猎头公司生意兴隆。为了能够吸引顶尖商学院的毕业生到自己的公司工作,咨询公司更是开出了六位数的起薪。像麦肯锡一样,许多咨询公司也都花大量时间制定专门的战略来应对“人才战争”。为了拥有那些最优秀、最聪明的人才,几乎每家著名公司都试图用丰厚的薪水作为获得“明星”的筹码。
这种过于激进,有时甚至是不顾一切地试图从公司外部招聘人员的做法,表明公司现有的领导梯队模型存在不足。由于公司的内部培训、指导以及其他培训项目都无法使领导梯队保持完整,公司不得不从外部寻找合适的人选。当然,出色的领导者数量有限,所有公司都在争夺他们,这就导致即使将他们成功招募进来,他们也会在各个公司之间不停地跳槽。
因此,需要一种能够让公司的领导梯队保持完备性和流动性的新方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由于对领导者的要求在快速变化,大多数领导人才培养模型无法适应新的变化。不过我们发现,有一种方法颇为可行,它囊括了针对不同领导层级的不同要求。在介绍领导梯队模型以及该模型的工作原理之前,我们将向你展示当领导者供给无法及时跟上时,领导者的需求如何发生变化。
发现和培养领导人才面临的困境:新经济、全球化和公司视野
在众多导致领导人才需求增加的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信息技术革命。
新经济的出现增强了公司对业务环节中“人”这一要素的重视。新经济公司不仅宣扬人在经济中具有巨大价值,并且在实践中也遵循这一理念。互联网公司给予员工大量的财富,比如股票期权、直接参与有意义的工作以及额外的激励,来吸引那些极具天赋的人才。MBA学生在暑假来这些公司打工,然后就留在公司工作而不会再回到学校继续学业了。与传统公司不同,互联网公司为已经雇佣的员工提供授权性工作、不断学习的机会,以及透明、持续的沟通,以保持公司与员工之间的“蜜月期”。
当新经济公司从传统公司吸引领导人才时,也产生了许多新的领导力问题。
随着公司的成长,公司的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必须改变自己的工作内容 由于新经济公司的成长速度很快,所以领导者必须以惊人的速度向更高层级的领导位置转移。例如,今天他们还做着一线经理的工作,转天便因为和其他公司合并,而变成了新公司的负责人。显而易见,许多互联网公司的创始人在面临这样闪电般的角色转换时都会遇到困难。
缺乏足够的领导者,而且通过内部培养的领导者数量甚少 据猎头公司估计,在1999年年末时,互联网公司大约有1000个首席执行官职位空缺。当eBay的总裁惠特曼被问到她早期最重大的失误是什么时,她指出自己当时最大的失误就是未能在第一时间内,迅速为公司引进足够多的关键领导人才。
新的横向领导技能非常重要 新经济公司通过合并和合伙制不断地横向扩张,合伙人之间的有效整合(管理公司间的衔接)是一件必须要做的事情。对于那些习惯纵向扩张的经理而言,可能会遇到许多困难。
传统经济公司与新经济公司争夺人才 一些传统公司已经在电子商务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几乎所有的“旧经济”产业(例如汽车、金融服务、旅游)都通过各种方式成立了电子商务公司,一场针对电子商务领导人才的争夺战变得更加激烈。
这意味着,寻找拥有合适技能的合适领导已经越来越难。在新经济条件下,由于领导者需要学习新的技能,而这些技能并不属于传统领导力的范畴,因此使得领导者的培养也变得更加困难。
与此同等重要的是,由于全球化的影响,在过去20年中,公司已经开始意识到领导者本土化需求的重要性。从公司总部下发的指令和战略都需要本土化的阐释和应用。由于处在这种情境中的领导者(不是来自本土的领导者)必须要解决诸如文化、客户需求和当地工作习惯上的差异等问题,所以本土化领导者成为一种紧俏商品。此外,公司同样也非常需要能够协调、管理全球和当地事务的领导者。
最重要的问题在于,公司内缺乏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从而造成领导者数量不足。这不仅仅是公司无法培训一线员工使用信息技术革命所赋予的先进技术,或是难以培训经理具备本土领导力那么简单。实际的问题要更广泛也更深入。这个问题的部分原因是由历史造成的,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各家公司都在削减成本以提升竞争力,从而应对劳动力低廉国家内部石油和大批商品价格急剧上涨所带来的压力。这些公司明显地减少了在人才开发方面的投入,例如,培训项目、培训任务和管理层培训时间被大幅削减甚至完全取消。虽然20世纪90年代以来,部分项目得以重启,但是,许多关键岗位上的员工都是由这个“没钱培训”的时代培养出来的。同时,一些缺乏实质内容的培训项目也风靡一时。结果,许多高管从未获得过针对自己岗位的全面培训或开发。
此外,公司没有把领导人才培养看做战略的组成部分,而是将其视为单一的人力资源职能工作。首席执行官们认为领导者的发展超越了自己的工作范畴而不在上面花费时间。公司普遍存在着将工作职责看做是“需要完成的工作”,而不是一项与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任务。更糟糕的是,有关领导者的过于简单的定义限制了领导者的发展。很少有人认为在公司中存在着不同的领导层级,也很少有人认为各领导层级上的技能和理念存在差异。只有少数公司关心每个领导层级获得成功所必需的核心竞争力和必备的经验,并且很少有公司思索一线经理和职能经理领导力培训需要之间的区别。相反,公司更多地关注员工的个人特点和技术能力。在提拔员工时,公司期望他们能够具备工作中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而不是期望他们具备某个领导层级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公司总是做出这样的推断:如果一个人能够出色地完成某个岗位的工作,那么他也会同样出色地完成下一个岗位的工作。
考虑到上述情况,领导梯队的不完善也就不足为奇了。令人遗憾的是,公司对这种情况所采取的反应竟然是实施“吸引最优秀、最聪明的人才”战略。很多公司认为,通过寻找和培养顶尖人才,能够解决公司的领导人才问题。雇佣有天赋的员工可以看做一种手段,但并非是一种战略。当然,如果公司能招募到大量有天赋的员工,那么也可以这样做。但是,从战略上来说,由于高端人才普遍缺乏,这种方法是行不通的。你不仅需要为这些人支付大量薪酬,更重要的是他们也得不到全面发展。现实中,商业明星更换岗位或公司的频率很高,这导致他们很难善始善终。通常,他们不会在一个地方待足够长的时间,让自己能够从失败中汲取教训,掌握正确的技能,或者习得维持绩效水平所需的经验。
虽然商业明星能够为任何一家公司做出贡献,但是他们的数量有限。现如今,各家公司在每个岗位、每个层级上都需要有效的领导者。同时,信息技术革命、全球化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使得领导力成为领导梯队各个环节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为了实现对客户、股东、雇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越来越雄心勃勃的承诺,公司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更多的高绩效领导者。这意味着需要找到一种方法,保证越来越多的经理能够为各级领导岗位做好准备,并且胜任这个岗位。
未开发的领导潜能
与以前相比,公司在更多的层级上需要更多的领导者(前提是需要培养领导者而非从外部直接聘请),这自然会涉及有关领导者潜能的问题。一名普通销售人员能否成为称职的销售领导?虽然两者之间工作内容不同,但是潜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经验表明,他完全可能实现这种转变。我们相信人的能力是可以提高的,否则社会无法实现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然而,高管们经常将潜能视为抽象概念,比如,很难把潜能看做是一个随时间而改变的事物。当你把潜能定义成某人在未来能够胜任的某种工作时,它就容易被当做一个动态的概念。这种未来的工作潜能源自个人积累的工作能力和经验,它表现为过去取得的成就、对新技能的学习能力,以及解决更大、更复杂或要求更高的任务的意愿。员工完成的任务越多,学习的机会就越多,而且由于员工目前的挑战都已成功应对,故而其接受新挑战的意愿也在不断增强。由于工作性质的快速变化、全球化的发展机会以及通过互联网的在线学习活动,人的潜能在职业生涯中能够发生多次改变。他们能够并且确实在重塑自我。
这意味着,在谁可能是领导职位的合适人选这一问题上,公司需要保持一个开放、乐观的思维。熟练的技术人员可能具备成为经理的潜能;看起来固守部门职责的经理,则可能具备成为跨部门团队领导者的潜能。
为了充分利用这种潜能,需要辨别关键领导层级的真实工作要求,以及成功晋升所需要的条件。将个人的潜能与一系列的要求相匹配,这就是领导梯队的构建方式。领导梯队模型也将帮助你实现这些目标。
领导梯队的各个阶段
为了构建领导梯队,首先要理解大多数公司存在的天然工作层级(这里主要针对管理性而非技术或专业领域领导工作而言)。通常,在大型的、分权管理的公司中,工作层级包括六个职业阶段或六次领导力转型。领导梯队模型并不是一个木桶结构的圆柱形,而是由数条上升折线构成的图形。每一个转折点都代表了公司职位的变化——在领导层级和领导力复杂程度方面不同,这些重大变化包括新岗位的工作要求以及新的领导技能、时间管理能力和工作理念。
图0-1说明了领导者职业发展所经历的六个主要发展阶段。
图 0-1 大型公司中的主要职业发展阶段
注:每个阶段都代表领导者在工作要求上的重要变化,包括新的领导技能、时间管理能力和工作理念。本资料基于Walter Mahler所完成的“关键性的职业发展转折点”中的研究成果。
尽管在这六个阶段之间还存在着其他细微的过渡阶段,但是我们并不纠缠于这些细节内容。我们的目的仅仅在于让读者掌握、理解六个领导力阶段的内涵,这一点非常重要。在随后的内容中,本书将详细介绍这六个领导力发展阶段,确定每个阶段独有的领导技能、时间管理能力和工作理念。对于领导者自身以及他们的上下级而言,认清每个阶段的相关要求与易犯的错误非常必要。有了对领导梯队模型的共识,老板将会为下属提供更好的培训以及更明晰的职责分配,下属也会认识到老板正在忙碌的工作,并给予更多的支持。
当你熟悉各个领导力阶段之后,你将会以一个全新的视角思考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更重要的是,这种全新的视角为你提供了保持领导梯队完整性和流动性所需的洞察能力。它不仅能帮助你构建一个针对不同层级领导者的培养流程,同时还能确保他们在合适的层级上工作。正如你将看到的,每个阶段都要求领导者习得一种新的管理和领导方法,同时抛弃原有的方法。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领导技能——胜任新职务所需要的新能力。
◆ 时间管理——新的时间分配结构,决定如何工作。
◆ 工作理念——信念和价值观非常重要,让工作聚焦。
确保领导者所在的领导层级与其领导技能、时间管理能力和工作理念相符,对于公司而言是一项挑战。不幸的是,许多经理都在错误的领导层级上工作,例如,他们在第二阶段(管理他人)工作,但还保留着第一阶段(管理自我)的工作理念,或是并不具备目前领导层级所需的领导技能或时间管理能力。这不仅导致身为领导者的他们绩效不高(或者干脆就是毫无绩效),同时他们所管理的员工也会受到负面影响。
当你已经完全认识了领导梯队模型的含义时,你就能够发现在各阶段的转折点处,领导者的发展如何遭遇阻滞。设想有这样一家公司,在每个转折点处都有超过半数的经理,其领导技能、时间管理能力和工作理念都与所在的领导层级不匹配;他们可能在晋升时跳过了一个层级,未能习得所需的知识,或者还保留着过去成功时所使用的管理模式。在一些公司里,至少有半数管理人员的表现低于其所在职位层级的要求。他们具备成为领导者的潜能,但是潜能却没有得到完全的发掘。简而言之,他们已经被阻滞于系统中(处于某个阶段的时间过长也会造成个人在系统中的阻滞)。
下面是两个具备领导者潜能但在领导梯队中受阻的领导者的例子。
给许多人带来麻烦的两位新任领导者
鲍勃最近被提拔为团队的经理,他正处在职业发展的第一个转型阶段(从管理自我到管理他人)。在之前的工作中,鲍勃已经证明了自己是一位能力极强的工程师,是部门内解决问题的一把好手。在技术领域,鲍勃非常优秀,公司也因此给他升了职。不过,作为一名经理,鲍勃对问题的解决总是亲力亲为,这是他在过去七年中作为一名工程师所始终坚持的。他喜欢这种工作方式,而且很享受这一过程。他的工作理念是自己找出工程项目解决方案。但是,这阻碍了他展现自己的领导能力。实际上,在鲍勃给下属分配任务前,他一直在和下属直接竞争。这让他的下属感觉很受压抑,双方都觉得在浪费时间。鲍勃不能再依赖自己的工作技能和亲自解决问题的工作理念,而是要学习规划工作任务的方法,选择最合适的人来完成它,合理设定目标,帮助员工完成工作,以及提供反馈信息。在目前和今后的时间里,鲍勃需要学习作为高效领导者所必备的能力。在第一个转折点,鲍勃需要具备人员管理和团队领导技能——这在他以后的发展阶段中非常重要。
玛丽以前是销售经理,现在是事业部副总经理,她现在正处在第四个转型阶段(从管理职能部门到管理事业部)。回顾玛丽过去的职业生涯,她积极争取新客户,热衷于客户活动,在与客户的一对一交流上投入了许多精力;她在服务理念上很有创新,她所采用的工作方式让她始终能够完成甚至超过团队的销售目标。作为事业部副总经理,玛丽却遇到了许多麻烦。她发现自己与职能部门员工的沟通要比以前与下属的沟通更困难,而且建立员工能够理解并使用的商业模式也是件困难的事。她不明白为什么工程部门和制造部门的意见总是不一致,为什么新产品总是迟迟不能推出。在一事无成之后,玛丽深感受挫,她决定凭借自己的优势“硬闯”出一条路来。她将重点放在深化和巩固客户关系方面,这让她回到了自己熟悉的领域。然而,这只是她现在的职责之一。玛丽第一次管理多个职能部门,没有重视每个职能部门的贡献,也没有了解各个部门对公司的重要性。如果她打算在目前的职位上成为一个高效的领导者,就必须让自己变成一个战略型而不是业务型的领导者。
致力于充实整个领导梯队
帮助像鲍勃和玛丽这样的领导者在领导力转型方面做出妥协和改变,不仅需要时间和资金,也需要投入精力和情感。公司需要认识到,从别的公司挖来领导者,并且只是稍加培训的话,并不能使领导梯队变得完整。为了在所有层级建立有效的领导梯队,公司需要尽早确定各级领导者的潜在人选,为他们安排成长所需的工作任务,给予他们有效的反馈意见,并且对他们进行教练辅导。更重要的是,这些事情都需要在领导梯队的框架内完成。如果没有适当的程序帮助在各个领导层级上的经理适应新的领导技能、时间管理和工作理念,那么任何培训或教练辅导都不会有太大的效果。
多年来,我们与许多采用领导梯队模型的公司(虽然它们并不总是使用本书里的术语)合作过。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其中的两家公司。
通用电气公司一直致力于推进各级领导者转型,正如本书中所探讨的那样(虽然他们的领导层级与本书的设定略有区别,他们使用“新任经理”、“职能经理”、“总经理”和“业务群组高管”等术语)。位于克罗顿维尔的培训中心一直声誉卓著,在通用电气的领导者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用电气公司有一项被称为“C阶段”的继任计划程序,其中有一部分用来评估领导者对职位和层级发生变化时的准备情况,以及作为领导者学习业务知识、领导能力和文化技能以适应层级变化的培训项目。通用电气公司内始终拥有几名非常优秀的候选人,他们可以在首席执行官退休后顺利继任,这种做法使得通用电气成为领导者的“黄埔军校”,从而拥有非常高的声誉(不仅在通用电气公司,在其他公司内也是如此)。通用电气公司并不拥有比其他公司更聪明或更忠诚的天才员工,它的领导力优势源自公司内部在领导人才成长方面的投入,此外,通用电气公司还认识到,在各个领导层级上,领导能力可以通过掌握某些技能和理念来发展。
花旗集团是另一家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致力于领导梯队建设的公司。花旗集团尤其擅长帮助从事交易业务的员工转变到关注利润的岗位,比如业务经理。一项针对这些员工的为期一年的培训项目(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成为其他国家花旗集团子公司的管理人员)帮助他们开发了类似战略成本管理的“硬件”技能,以及工作理念和思维过程的软实力。在软实力方面,该项目为他们提供了大量的培训以及与花旗高管沟通的机会。可以想象,对各个层级员工开展为期一年的培训项目需要一笔巨大的投资,但是这是一笔回报率很高的投资,特别是当你的培训对象是那些尽全力工作的领导者时。
理解并合理运用领导梯队模型
本书可以大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章~第7章)的重点是定义每一个领导力发展阶段,并且说明各阶段成功所需要的领导技能、时间管理能力和工作理念。为了保证领导梯队的完整和通畅,公司必须要了解领导力发展阶段的具体要求、在经历某个领导力发展阶段时的常见问题,以及能够依据领导者的行为或态度判定他是否在领导力转型中陷入瓶颈。当公司开始以领导梯队的要求而不是依照职位的名称来考虑领导力开发时,就能够更好地培养各级领导人才。第二部分集中在如何运用领导梯队模型解决公司内部领导力方面的问题,并且探索发展机遇。第8章~第14章的内容将帮助公司诊断领导梯队中的问题,创建培养计划,并且更有效地提高领导者绩效。在第二部分中,本书还提供了一些工具和技术、教练辅导,解决领导者继任问题,预防领导梯队建设缺陷,以及发展领导梯队模型中的职能部门领导者。
不管贵公司类型如何,你所处的层级职责是什么,你都可以在下面的章节中找到一些适用于贵公司的信息。领导梯队模型非常灵活,公司可以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以及它们所关注的内容对其进行调整。领导梯队模型在设计中还考虑了领导责任不断变化的情况。关于领导者具有什么特征、需要做什么的传统观念已经不再适用。书中所讨论的新经济和其他因素正在引发各个领导层级对领导能力的新要求。
为了更有效地运用领导梯队模型,人们需要挑战传统的领导概念。如果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公司就无法培养出合格的领导者,这种思维的前提是要认识到:领导者的角色和责任与时俱进地变化着。现代商业生活的现实让我们认识到领导概念的多层面、多维度。公司一旦接受这个现实,并且将其应用到领导者培养中,就更容易使领导梯队模型服务于领导者和公司。
最后,我们需要提醒的是,不要“机械地”运用领导梯队概念,换句话说,就是避免照搬领导梯队模型。我们发现很多公司将继任计划等同于领导力发展,实际上,领导梯队模型所建立的领导力标准与继任计划不同。我们希望读者能全面思考,时刻提醒自己人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