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学习
书籍信息
全书名:《如何高效学习:1年完成麻省理工4年33门课程的整体性学习法》
英文名:《Learn More Study Less》
作者名:[加拿大] 斯科特·扬
译者名:程冕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444008
重要的理论
理解是学习的基础
如何理解?
用图案、比喻、想象去探索一个新主意
好处
1.找到不懂之处,找不到合适的图案比喻说明你不太懂
2.图案、比喻有助于记忆
3.测试。技巧因人而异
前言
作者就是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就是那种看上去几乎不学习,但是考试成绩又特别好的人。大学期间平均成绩在A以上,从加拿大马尼托巴大学毕业之后,又成为了麻省理工学院(MIT)历史上最快毕业的人。他在自己的个人博客中将自己定位为一个作家、程序员、旅行者和热衷于阅读有趣事物的人。
这是一本学习行动指南,翻完这本书花不了太长时间,但是掌握书中所讲的学习方法,需要花费很长时间,这种花费却是值得的。
懂再多不做不懂;学再多不用白学。
一、整体性学习
整本书是基于整体学习法进行的,先来看看什么是整体性学习。
1.1 什么是整体性学习
:::info 整体性学习和机械学习相反,不强调死记硬背,而是强调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真正掌握了知识的人构建起来的知识网络具有良好的结构(而目前使用语雀进行知识树/体系/网络的搭建,感觉还是很合适的),而单纯进行机械学习的人搭建起来的知识网则可能是一团乱麻。 :::
传统学校教学活动安排中,会按照学科门类,将知识点划归在不同的学科知识体系下。语文书中很少会涉及数学知识,物理课本中也很少会提到化学知识。这种知识划分在特定学科中具有良好的结构,但是也拉大了不同学科知识与知识之间的界限。
按照学科界限划分知识有点像整理盒子,在一个大盒子中套有本学科下的小盒子,但是,在不同大盒子中的小盒子,相互之间的距离就比较远了。学习并不像整理盒子一样,而应该像编制一张网一样,不同的知识之间可以创建链接,创建的联系越多,对于知识的理解就越深刻。
整体性学习需要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学习,不仅仅是将外界接触到的信息复制进大脑中,而且要通过自己构造的知识网络,根据一个知识与另一个知识之间的关联,达到驾驭知识的效果。
1.2 结构
知识结构就是一系列紧密联系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在自己的脑海中想象一座城市,城市中有许多建筑物,建筑物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许多道路将建筑物联系起来。同时,城市也不是孤立存在的,以城市为中心有许多条道路延伸出去,有些通往另一座城市,有一些通往不知名的乡村。
越是发达的城市,结构就越完善、越巩固。知识结构就是人脑袋中的参考地图。在知识地图中,基础数学知识就相当于一座繁荣的大都市,知识结构扎实稳定,运用起这些知识的时候才能够游刃有余。理解,是结构高度发达完善的结果。
构建知识结构的过程就是在绘制地图的过程,良好的架构也就是在设计一座良好的城市。因此,在建立知识结构时,尝试着在各种知识之间建立尽可能多的联系,每学习一个新概念,都自动将其与其它知识进行联系,纳入整体知识结构框架中去。
强有力的知识结构来源于概念之间不断的联系,这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努力,每次完成一个新概念,日积月累自然水到渠成。
1.3 模型
如果说结构是整体性学习的门户,那么模型就是开门的钥匙。模型是简化的结构,也是结构的快照,记忆起来更容易。
模型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但是所有的模型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压缩信息。
比如,对于一本书来说,目录就是书的模型,想要快速知道书中讲述的内容,除了去看别人的书评之外,还可以根据书的目录来了解书的结构和框架。一篇论文的摘要也就是论文的模型,在下载论文之前,通过阅读论文的摘要,筛选出需要的论文,然后下载来看,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在构建模型时,尽量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模型,可以尝试从自己最熟悉的已经成熟的机构中来搭建模型。只要与所学东西类似,都可以拿来用作模型,无论是生活经验还是其他学科中的知识结构。
- 感知结构是最基本的结构,是其他结构的基础。
- 关系结构是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比较熟悉的结构就是你学得比较好的科目。
- 基础数学结构可以作为建立更深层次数学结构的基础,可以用来简化其他学科中的各种关系。
1.4 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这个名词在这里就是一种比喻的说法,采用的是生活经验中的模型。
单纯在城市内部修建公路并不足以发挥整体性学习的真实力量,搭建城市与城市之间的高速公路,也即结构与结构之间的联系,会让学习更有弹性。
传统学科分类领域下的知识与知识之间只在学科知识内部具有一定的结构,但是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并不密切。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会善意地提醒你对于本学科知识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而不是在知识和知识之间塞满高速公路。但是,不同学科之间的高速公路能够有效激发创造力。
跳出盒子进行思考,打破思维藩篱,才能够具有更活跃的思维。具有创造力的人的想法总是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是容易在交叉学科中取得显著成绩。
善于在不同知识之间修建高速公路的人,也具备更强的跨界能力。
二、掌握知识
掌握知识需要经过信息获取、理解加工、拓展训练、纠错、应用、测试等一系列过程。
2.1 信息获取
获取信息的三个目标:
- 简化;
- 容量;
- 速度。
简化。简化就是将获取到的信息中的无用内容尽量删除,便于模型的建立。获取信息的过程,类似于向计算机输入信息的过程。通过感官获取信息是人最常使用的方法,通过眼睛进行阅读、利用耳朵听取音频、用手进行触摸等都是获取信息的过程。
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既要尽可能压缩信息量,也要保证获取到的是准确的信息。将无关信息剔除,以便于快速构建模型,如果觉得不需要掌握,就大胆跳过。
容量。「腹有诗书气自华」,直接就把行为和结果给出来了,中间的推论过程被省略了。
其实,阅读就是一个信息获取的过程,一年读100本书的人和一年读1本书的人,给人的感觉为什么不一样?读书越多,获取到的信息也就越多,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想到的解决方案也就更多,甚至不同选择背后的结果也可以提前预测,自然会选择更有利于自己的方案。
至于别人眼中的认可,只不过是预期利益中的一种罢了。
速度。获取信息除了简化和容量之外,另外一个关键目标就是速度。半个小时看完一本书要比一个小时看完的效率更高,但是速度过快也容易出现一种情况就是,速度越快,略过的信息也就越多,信息获取效果越差。
通过良好的阅读方法和听讲方法训练,能够提高信息获取速度,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信息获取量。
2.2 理解
单纯获取信息而不理解的话,是没有什么价值的。毕竟,人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成为一块存储卡。
如果不理解一个公式、一句话的意思,单纯记住它就指望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几乎是不可能的。信息只有理解之后才是有意义的,但是只有经过深入加工之后的信息才能够在大脑中扎下牢固的基础。
在学习立体几何的时候,经常会见到一个现象:学生不会做的题,老师一讲马上就听懂了。学生能够听懂老师讲的,只是表明达到了初步的理解阶段。而深入理解所学知识的学生则不仅知道各种定理是如何得出来的,还知道与其它公式和定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以及如何用它去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
虽然理解信息的字面意思属于初级阶段, 但是却依然非常重要,是后期深入理解的基础。比如,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由于识字量有限,在数学考试中,老师会给学生读题,以帮助学生理解试题的意思。
2.3 扩展训练
理解阶段是基础,拓展才是整体性学习真正的开始。在拓展训练阶段保持好奇心,这是学习和创造的源泉。
拓展主要有三种方式:
- 深度拓展;
- 横向拓展;
- 纵向拓展。
深度拓展侧重于对知识的背景探究,比如,知识从何而来,结论是如何发现的,谁得出的结论,实验是如何做的?
横向拓展需要将知识和周围建立联系,比如同一时期还有哪些其他的发现,同一个发现者还有哪些其他发现,同一个领域还有什么发现?横向拓展需要建立模型,并在模型和原知识之间建立联系。
纵向拓展相当有难度,也是最有创造性的学习方式。比喻法和内在化是进行纵向拓展的最好方法。
2.4 纠错
学习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出现错误,错误的联系会导致错误的理解。
亚里士多德曾经得出结论:物体越重,下落速度越快;反之,则下落速度越慢。伽利略通过分析和推论,发现了其逻辑框架下的悖论,通过比萨斜塔实验才最终纠正了这一延续了许久的错误。
纠错可以看作在整体性知识网络中进行修剪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将错误的联系纠正过来,删除在现实中不存在的联系。
纠错的最终实现途径是实践,如果在信息获取、理解和拓展阶段做得好,那么纠错时间就可以有效缩短。
2.5 应用
应用是学习的终极目标。如果能够将自己学习到的税法知识应用到自己的企业管理中,将自己学习到的计算机知识应用到日常工作中,将自己学习到的统计知识应用到实验设计上,肯定比单纯抱着书本学习的效果要好得多。
在学校接受英语教育多年的学生,有可能依然无法正常和外国人进行交流。但是,在国外生活一个月,英语水平却有可能获得突飞猛进的进步,也是由于为了应用而去学习能够提供更强的学习动力,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tips 创造新的途径,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这是整体性学习的最后环节。 :::
拥有书本智慧的人,缺乏常识的话,也是不会运用知识的。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更多地去实践、去生活、如融入社会。
2.6 测试
整体学习的步骤如下:
- 我以前看过到这个知识吗?
- 我理解知识的含义吗?
- 我知道知识从何而来吗,这个知识与哪些知识有关系?
- 我删除了哪些错误的联系吗?
- 我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了吗?
整体性学习的顺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线性顺序,步骤之间可以往返跳跃。有些步骤可以直接跳过,甚至可以不经过纠错就直接应用,不要将理论奉为圣经,避免掉入教条主义的陷阱。
在进行整体性学习时,需要找到自己最薄弱的环节在哪里,然后通过技术手段去弥补缺陷。比如,如果发现自己阅读的时候容易分心,阅读一篇材料需要反反复复地看好几遍,而且看完之后很快就忘记了,那么就需要锻炼自己的信息获取能力。
一开始采用新的技术、新的方法总是需要花一些时间的,但是一旦掌握了之后,就能够成为属于自己的学习策略。
三、学习动机&学习方法
归类、联系、提问都是加深理解的好方法,当然,最重要的是要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因为对学习本身感兴趣的话,人就会为了学习自动寻找方法。
3.1 信息结构
不同的信息具有不同的结构,常见的信息有这五种类型:
- 随意信息。
- 观点信息。
- 过程信息。
- 具体信息。
- 抽象信息。
随意信息并不是说很随意,而是缺少逻辑分类,这种信息在学校里会大量碰到,比如,一系列事实、日期、定义或者规则等知识。这种信息看上去没有规律,不能进行进一步的加工,需要死记硬背。随意信息理解起来并不费劲,如果不进行反复的机械记忆,很容易就遗忘了。
观点信息是存在争论的信息。比如,两种方案哪种更好?观点信息最大的难点就在于获取阶段,掌握速读技巧能够快速获取到大量的信息,以便于从中总结出模式,提炼出自己的观点。
过程信息是讲述一系列动作、操作的信息。比如,如何做广播体操、如何编写一段程序、如何设计一个模型等。大多数过程性信息都依赖于正确的模型,通过练习可以慢慢形成结构,但是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进行练习。
具体信息是可以通过感觉器官获取到的,比如,直接能够用手感知到水的温度,能够用眼睛辨别出来的颜色差异等都是具体信息。
抽象信息缺少和感官之间的直接联系,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中涉及到更多的抽象信息。抽象信息和随意信息恰好相反,抽象信息难以理解,但是逻辑性强,一旦掌握之后就不容易遗忘。抽象信息更容易进行知识迁移。
大多数学科都是以上各种信息的组合,只不过比例不同。
3.2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引发学习行为的动力来源。
比如,在自习课上,很多学生都在写作业,有一些学生写作业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有一些是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还有一些学生享受做题的快感,目的不同,产生的效果也就截然不同。
为了考取好成绩的学生要比单纯应付老师检查作业的同学学习动机要强烈,对于学科知识本身感兴趣的学生则能够在课程结束之后继续进行学习,学习的意义更深远。
同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学习编程,为了完成游戏编程的学生肯定要比单纯为了考试的时候考取高分的学生学习动机更强烈。如果知识本身具有强烈的吸引力,那么就很容易激发学习动机。但是,如果知识本身并不具有吸引力,单纯的热情并不能帮助你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尝试着寻找各种应用知识的途径,这会赋予知识新的意义。
如果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那就再好不过了。
比如,如果你学习管理知识,马上就开始管理自己的小团队,学习效果自然很好。但是大多数人学英语并不能够直接去和外国人进行沟通,单纯为了在考试中获取高分,也比每天打卡在朋友圈晒背单词截图效果要好得多。
3.3 快速阅读
快速阅读并不是一味地追求速度快,因为理解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通过指读法、练习阅读法、积极阅读法等手段,可以有效提高阅读水平,读得更快,理解得更好。
指读法最简单的办法是将手指放在要读的那一行字下面,不断移动手指,这样会提高阅读速度。刚开始使用指读法可能会有点不适应,而且看上去会有点令人尴尬,但是一旦适应了这种方法之后,手指提供的控制和聚焦就会大幅度提高阅读速度。
练习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训练自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理解所读内容。选择一本从未阅读过的书,给自己三分钟时间,测试自己每分钟阅读的字数。或者,给自己三分钟时间进行阅读,然后写下自己记下的知识点,用正确的知识点数减去错误的知识点数,再除以所有知识点数就能够测出自己以这种速度进行阅读的理解能力。
积极阅读强调深入理解阅读材料,降低了阅读速度。在进行积极阅读训练时,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这一部分主要观点是什么?我该如何记住这些观点?这些观点应该如何拓展和应用?
买一两本适合用来做快速阅读练习的书,每天进行10-15分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力的练习,坚持三周,看是否有进步?
3.4 记忆方法
笔记流是一种节省记录笔记时间的方法,首先写下最主要的观点,尽可能使用关键词来替代完整的句子,然后将观点与观点之间的关系用箭头联系起来,整个学习内容看上去就像在一张网中一样。
比喻法是用类似的情况与需要学习的新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尝试着将比喻解释给一个10岁的孩子听,如果TA听不懂,那么就重新寻找新的TA能够明白的比喻。
内在化就是在脑海中将图像、声音、触觉、情感等信息联系起来,这样知识之间的关联要比单一的视觉化更强。
图表法是内在化的简化,创作图表比想象一幅画花费的时间更多,但是操作起来更容易,而且适用于非常抽象的观点。一般的书中都有示意图,用来简化信息,如果书中没有示意图,可以自己绘制图表,比如流程图、概念图和图像,还可以将不同的图表形式结合起来使用,尽管花费的时间相对于比喻法和内在化更长,但是经过练习可以有效提高绘制图表的速度。
四、精神状态与学习目标
想要保持高效的学习状态,除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之外,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正确的学习目标也是必不可少的。
4.1 随意信息
随意信息是整体性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可以尝试采用联想法、挂钩法和信息压缩的方法。
联想法在处理一系列随意信息时效果很好,通过不断练习,甚至可以迅速地将数十个知识点联系在一起。联想法类似于用一个链条将相关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条链条。
在运用联想法的过程中,首先在纸上将你需要记下的信息记录下来,然后按照某种顺序排列好,并给清单中的每一项设一个符号,比如在记忆字母a的时候,在脑海中想象一个红彤彤的苹果(apple),字母b的时候,在脑海中想象一个蹦蹦跳跳的乒乓球(ball),创建属于自己的联想,联想的方式最好足够夸张和荒诞,足以让自己兴奋,这种生动的画面能建立起强联系。
如果在进行记忆的过程中,同一个公式中具有重复的符号,那么就将同样的符号标记上不同的颜色,以此来进行区分,就不会混淆了。在运用联想链的时,最好不要太长,5-15个最好,如果超过这个数量,将大联想链分成几个小的。
有些人掌握了联想法之后,会创造出只有自己看得懂的速记笔记,使用符号代替一般的常识、短语甚至是单词的音节。比如,一个菜市场的大叔,在菜单上写了一个逗号后面跟了个3,问了以后才知道,逗号在他的编码系统中就是豆芽菜的专属符号。
挂钩法类似于联想法,利用挂钩系统,可以将要记忆的信息和数字联系起来,挂钩法对于记忆日期类的数字非常有用,并不是将一系列观点相互联系,而是将每一个观点与一个特殊数字联系起来。
在这种联系中,如果其中一个联系被破坏了,其他的联系依然很容易被想起来,只是需要花一点时间来回忆自己的数字挂钩系统而已。
信息压缩的目标是减少信息的容量,寻找信息的逻辑关系。进行信息压缩可通过三种方式:
- 记忆术。
- 图像联系。
- 笔记压缩。
4.2 费曼技巧
学习仅仅为了考试是不够的,如果不能够应用所学知识的话,就算考试获得了高分也并没有太大作用,很快就会忘记所学知识。整体性学习到了最后的阶段就是应用,不仅要理解和扩展知识,而且要进行测试、纠错和应用。但是,如果学习目的就只是为了通过考试的话,那么可以运用费曼技巧进行复习。
费曼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曾经在普林斯顿大学任教。费曼认为智力是一个增长的过程,学习的过程也是对知识认识逐渐深入的过程。
费曼技巧的四个步骤:
- 选择要学习的概念。
- 设想你正在给一个完全不懂的新生讲解知识。
- 如果发现了自己不懂的地方,不要着急继续往下走,返回到原材料的地方重新进行学习。
- 采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
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存在这么一种状态,就是看书能够看明白,听老师讲解也能够听懂,但是自己给别人讲的时候却表达不出来,这就不是真正理解。真正的理解是,不仅自己看得明白,而且能够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别人解释清楚。
:::tips 费曼技巧对于进行自我测试和知识点考察是一种极好的方法,因为如果能够不翻书,用自己的话就把观点解释清楚,那么就意味着你真正理解了该观点。
输出是检验输入效果的最好方式。 :::
4.3 能量管理
时间管理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市面上也有很多时间管理的书籍教人们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科学分配自己的时间,在合适的时间段安排自己的日程。
但是,单纯进行时间管理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在规定的学习时间内精神状态不好,这个时候你是应该在桌子前枯坐,还是应该起身喝杯水调整一下状态?
能量管理能力不好的学生经常会将自己搞得精疲力竭的,甚至需要借助大量的咖啡和茶才能够勉强继续学习。如果一个人经常感到疲劳、压力甚至精疲力竭,那么就说明你的能量管理做得不好。
每天至少抽出30分钟时间用来进行体育锻炼,如果自己并不是那种睡四五个小时就能够继续工作的人,那么还是老老实实睡到自然醒,睡得好,才能保证脑袋清醒。除了运动和睡觉之外,饮食也是影响能量的关键因素,保证每天的饮水量以及食物能量供应。
每周至少抽出一天时间去休息,尽量把工作放在早上集中完成,不要晚上熬夜,保证自己的身体处于更好的工作状态。每次给自己设定一个90分钟的时间集中完成某个学习任务,到时间之后就停止工作,这种时间设定能够让你在工作的时候注意力更加集中。
4.4 不要为了学习而学习
「学习」在很多人的理解中是一个动词,许多学生认为学习就应该坐在图书馆或者教室里,前面摆上厚厚一摞的书,然后写下工工整整的笔记。
对于学习的误解,让很多学生只是停留在行为表面上,认为只要进行了某些特定行为就算进行了学习,也就完成了任务。
学习行为只是学习的表象,而不是学习的本质。真正的学习是发生在学习者脑子里的变化。
一个躺在被窝里闭目养神,脑海中不断梳理一本书或者一门学科知识框架的学生;一个在图书馆里用笔抄下大段大段书本中文字,但是却毫不理解自己写下的字是什么意思的学生;这两个学生相比,真正进行学习的是前者。
:::info 不管是读书、记笔记还是其他各种学习行为都只是为了达到学习效果而采用的手段,不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学习的表象上,这有可能会让你忽略了真正应该学会的是什么。 :::
五、几个小技巧
最后,我们来看几个小技巧,这些方法不仅用于学生时代的学习,同样可以迁移到生活和工作过程中。
5.1 周/日目标法
:::info 太多的安排会限制人的自由,太少的安排则容易让人陷入自由散漫的状态中。写下目标,能够有效对抗拖延症,目标没有写下来,就等于没有目标。 :::
一个吸引人的学习目标能够给学习者带来强大的学习动力,比如:每年阅读一定量的书;为一个项目工作,工作的过程也就是学习的过程;在截止日期前完成某件事情等。
每周周末列一个清单,包括所有的任务、作业和想要在下周完成的读书计划和学习活动等;每天晚上检查周计划,列出每日目标清单,将每周的工作分配到每一天,保证完成每日的工作清单,并不一定非要超过它。
如果有一周你的时间比较宽裕,你可以提前完成任务;如果特别忙碌的话,有可能会推迟任务,但是任务被分解到了每一天之后,就可以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完成小目标上。
一项大的任务被分解为每周清单和每日清单,只要按时完成这些任务就可以推动项目进展,而不用等到截止日期前才会产生时间紧迫感。
5.2 批处理
批处理是一种非常节约时间和精力的方法,比如,去超市购物(网购也同样适用)之前将需要购买的各种物品列一个清单,然后一次性将所有需要购买的物品带回家。
在学习过程中也可以采用批处理的技术,将同种类型的知识点进行汇总,一次性解决。比如,将需要背诵的古诗词进行汇总,在半个小时内统一进行背诵,而不是背一句古诗,做一道电磁场试题。将三个小时能够写完的文章分成15次的零散时间来写的话,会浪费很多时间,不如一鼓作气完成它。
批处理适用于处理需要时间不长的零散工作,超过3个小时的工作采用批处理的效果并不好。
注意力阈值是集中完成某项工作的最长时间,一开始注意力阈值可能比较低,通过不断接受越来越多的批处理任务,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注意力阈值。
5.3 有组织
如果把知识比喻为一堆物品的话,那么一堆杂乱无章摆放的物品,不仅会占用更多的空间,而且在寻找物品的时候难度更大。如果按照物品的种类、大小等进行归类,分门别类进行整理,那么不仅会将空间节约下来存放更多物品,而且会用更少的时间寻找到需要的物品。
有组织的知识存储方式,不仅能够记下更多信息,而且在进行知识调用时耗时更少。
当然,有组织并不是万能的,不能保证你在考试中获得A+,但是能够帮助你解决做事杂乱无序的问题。
练习有组织的小技巧:所有物品都放在固定位置、随身携带记事本,坚持进行记录、坚持做日历和做事清单。虽然有组织不是万能药,但是组织技能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并且有效降低压力。
后记
整本书的核心学习方法是整体学习法,整体学习法需要学习者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以便于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这本书中的学习方法的掌握并不是知道如何去做就够了,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进行操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