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总结:尼尔森(Jakob Nielsen)提出了交互设计的十大普适性法则。我们将它们称作「启发式」法则,因为它们是宽泛的、普遍适用的法则,而非针对特定情境的规则。自上世纪90年代被提出以来,这些原则时至今日依旧适用。

一、系统状态可见性

系统应该始终告知用户系统目前的状态,并通过在合理的时间内给出合适的反馈来实现这一点。

二、系统和真实世界的对应性

系统应使用用户的语言:使用用户熟悉的字词、短语和概念,而非术语或内部行话。系统应遵循真实世界的规范,以自然和合理的逻辑来呈现信息。

三、用户控制和自由

系统应当支持撤销和重做:用户常常会选择错误的系统功能,此时他们需要一个清晰的「紧急出口」来帮助他们离开这个不想要的状态,且不用经过额外的步骤。

四、一致性和标准化

用户不应该需要去思考系统内不同的用语、情境或者操作是否会产生同样的效果(即保持用语和操作的一致性)。遵循平台规范。

五、防止错误

防患于未然——比精巧的错误提示更好的,是防止错误发生的设计。减少那些用户易犯错的情景,或者通过在用户操作之前让他们再次确认来帮助用户检查错误。

六、再认而非回忆

设计应使得对象、操作和选项可见来减少用户的记忆负荷。系统不应要求用户记住一个信息,并且在另外一个地方使用它。系统使用说明应该始终对用户可见,或者在用户需要的时候能够被其轻松访问。

七、使用的灵活性和高效性

捷径(如快捷键)可以帮助专家用户提升交互效率,即使新手用户往往不会注意到。系统应当同时迎合无经验用户和有经验用户的需求,并允许用户自定义常用操作。

八、美观和极简设计

对话框中不应该包含无关信息,因为无关信息会与重要的、与用户有关的信息争夺用户的注意,并且降低后者的可见性。

九、帮助用户识别、诊断错误,并从错误中恢复

用通俗语言(而非错误代码)解释错误提示。准确地告知用户错误的可能原因,并且提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案。

十、提供帮助和帮助文档

尽管我们期望用户能够在不需要帮助文档的情况下使用系统,但用户有时确实需要帮助或者参考帮助文档。帮助信息应该易于用户检索,并与用户的任务紧密相关。帮助文档应该列出用户应执行的具体步骤,但不应该过于繁琐。

这10条可用性原则最初来源于我1990年与Rolf Molich合作并提出的启发式原则,作为对交互系统进行启发式评估时的参考 [Molich and Nielsen 1990; Nielsen and Molich 1990]。之后,我采用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对249个可用性问题进行了研究[Nielsen 1994a],并在此基础上改进了这十大原则[Nielsen 1994b],从而使其有最大的解释效力。

附录

参考文献

  • Molich, R., and Nielsen, J. (1990). Improving a human-computer dialogue,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33, 3 (March), 338-348.
  • Nielsen, J., and Molich, R. (1990). Heuristic evaluation of user interfaces, Proc. ACM CHI’90 Conf. (Seattle, WA, 1-5 April), 249-256.
  • Nielsen, J. (1994a). Enhancing the explanatory power of usability heuristics. Proc. ACM CHI’94 Conf. (Boston, MA, April 24-28), 152-158.
  • Nielsen, J. (1994b). Heuristic evaluation. In Nielsen, J., and Mack, R.L. (Eds.), Usability Inspection Methods, John Wiley & Sons, New York, NY.

原文地址:https://www.nngroup.com/articles/ten-usability-heuristics/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属尼尔森诺曼集团(Nielsen Norman Group)所有。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邮件Support@nngroup.com。未经授权的转载、翻译是侵权行为,版权方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