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概述

我们倾向于接受默认选项,而不是将实际收益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

二、参考用途

  • 用于想让用户选择你想让他们选的选项时。
  • 用于正在对产品进行更改并希望将用户作为客户时。

三、解决方案

将想让用户选择的选项设为默认选项,并将其它选项做成一眼望去难以理解的形式。当用户要从一组选项中选择时,可以将其中某个选项作为默认选项,以帮助用户选择。

假设你在运营基于订阅功能的网络应用程序,程序中有几种可选方案,每种方案都有报价及权益清单。常用方案将被价格更高且权益更好的新方案所替代,这使得用户要么降低要求,要么提高预算,也即放弃已有功能或得到新的功能。给用户展示上述新方案,将该方案视为常用方案中增加了新的功能,新的方案将现状参考点提高了一大步,这样大部分用户都会选择保留新方案。

Facebook 网站早在2009年12月就应用了现状偏好模式,当时他们改变了用户隐私策略。他们给用户提供了默认隐私设置,用户需要修改这些默认设置。新的策略既复杂又具有不透明性,阻碍了用户去修改隐私设置。

四、相关说明

仅仅靠说明哪些选项更受欢迎,往往就足以影响坚持的决定。简单地用默认选项预填表单,就足以让用户保留这些选项。其它选项似乎过于繁琐,难以理解,这使人们选择保留默认选项。

随着决策变得越来越复杂,我们很难用情感启发式的快速决策来近似理性思考。相反,我们倾向于接受默认选项,而不去比较实际收益与实际成本。

附录

一旦获得了收益,我们就改变了我们评估已有收获的方式,因为我们的参考点现在变化了。这是现状偏见的根源。如果将现状作为参考点,你失去的功能,放弃它们可能比保留它们带来更多价值。

现状偏好模式中令人惊讶的事实是:即使决策很重要,风险也很大,人们仍然倾向于接受最简单的决策,甚至当他们被告知默认的决策并不是最优时也是如此。

选择越多不一定越好。选项的复杂性妨碍了选择动作,并进一步增加了采用默认选项的消费者比例。大量选项会吸引我们的注意力,但选项过多会压垮我们,以至于我们可能根本不会去选择(或购买)。

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