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旧文重新整理】,始发于2015-11-18,今天重读,依然有启发。

    早上在 烟大教育教学研究会 的QQ群中,贺利坚老师分享了“土豆留德记”(土豆是 贺利坚老师的儿子,今年高考,家有小孩的伙伴可以看看这篇博文,里面不仅有土豆留德始末,也有贺利坚老师对教育的思考),终于解开了心中的一个谜题:贺老师的孩子,到底到哪所大学就读了呢?(也许,也是群里很多老师的困惑,也有老师直接询问了,但之前一直没有看到贺老师的正面回应,也许直到昨天一切才尘埃落地)

    每天都是教育的圈子里,突然想到了最近看的书《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作者戴维·铂金斯提出了“什么才是有价值的学习”。其实我们的选择能力,其实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学习。贺利坚老师能够走出自己的道路,追寻内心的直觉,本身就是强大的选择能力、信念在背后支撑。

    在《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第4章“真正的学习”中,提到“如何让值得学习的知识在生活中融会贯通?”
    1. 学习即理解,理解即思考。
    2. 学习即运用,把你的理解和思考用起来。
    3. 学习即注意,不是“过度联想”而是“未曾联想”。
    4. 学习即感兴趣,全局性理解源于发自内心的需求。
    5. 学习即融会贯通。

    里面提到一个核心的观点:教育,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之间丧失 好奇心与问题感,破坏了与生俱来的专注力。因为在求学过程中,我们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在已知答案上,而甚少在知识的联系上,找到生活的应用。比如在地理学习中,我们大部分人都知道7大洲、四大洋;但可能不到1/3的人知道广东的地级市大概的方位与分布。

    而“什么是有价值的学习”呢?
    想起了华德福教育的地理教学方式。小朋友从画出自己的课桌开始,了解书籍、文具盒、橡皮所在的位置;然后到教室、到学校、到学校与家的位置,同学的家、学校的相对位置,到哪个同学去了某个地方,这个地方与我们的关系……
    从一个一个与我们生活有联系的地理位置讲起,同时,小朋友用图画出上述关系,理解地理上的距离,米,千米等。

    而卢安克,一个德国青年到中国广西长达经年的支教故事(具体可以关注网站) ,卢安克带领孩子一起修路(自己规划路线,计算土立方,计算需要的花费等;然后真实的集资、集工来修路),一起修建水坝,一起拍电视剧……卢安克所受的教育也是华德福。
    拥有主动选择的能力,坚守自己的信念与价值,在真、善、美的引领下对世界充满好奇心,也许这就是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