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立项比例与经费介绍

本次短学期第一天给“双创实验班”上课,有同学提到 一般大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新苗人才计划,文管学院申报与立项比例大概有多大。
今天咨询了一下负责赛事的老师,立项比例其实比较高,大概在申报2-3份,有1份会立项,立项比例达到了30-50%(简言之:真正付诸行动去撰写申报书的学生,比想象中要少)。

也许有部分同学对大创项目、新苗计划不太了解,这里简要介绍:
(1)大创项目分为 国创(经费1万-5万不等)、重点项目(3000元)、一般项目(1000元)、立项不资助项目(0元)。项目周期一般为一年,如果后面结题为优秀,会奖励1000元(不管是哪个级别)。目前每年立项中,国创约60项;其他项目约120项(重点:一般:不资助的比例=2:3:5)。
(2)新苗计划,每年约立项36项,经费1万元。主要对接的比赛为挑战杯(分小挑-创业计划赛,大挑-课外科技作品)。

二、项目与比赛的关系

大创与新苗,都是为了培育优秀的项目参加后续的比赛,锻炼学生。所以一般鼓励大一、大二的同学更积极申报。因为项目做一年,有一定成果后,可以继续参加比赛,甚至获得名次。

前天(周三)与今天(周五),分别拜访了学校团委(负责新苗计划)、教务处(负责大创),以及文管学院的方俊老师(负责文管学院赛事项目),对整个比赛与项目申报的方向有了更多的了解。如果大家有困惑,可以积极主动向老师们咨询。

校团委刘瑞老师提到,一个有价值的学生项目,可以申请到1万元的国创,然后继续申报新苗(1万元),去参加挑战杯比赛获得省赛奖励,大概总共可以有2-3万元的经费(含奖励)。
说实话,现在对学生的资助与奖励,比对教师的支持还更高一些。当然,大学生申报项目或参加比赛,更多的是收获个人成长,接触真实的社会与反馈。

说明一下,申报项目获得的是资助经费,并不容易使用(需要用合规的发票报销);比赛获奖获得的是奖励,直接是现金。

三、团委、教务处老师建议

(1)能够结合专业、课程等,做项目,把事情做深一些;同时申报文本也非常重要。文本的美观、表达的清晰(做什么、做了结果是什么、有什么基础),基本上就已经秒杀了一半人了(或者说大概率立项了)。
(2)能够提前规划。比如参加挑战杯,则提前了解挑战杯什么时候举办,学校的安排等,然后提前准备,开展相关的调研,撰写文本(或素材),这样等项目申报通知公布后,已经做好了相关的基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