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丁又专
日期:2020-07-29
image.png

一、缘起

在参加“大兵小讲”举办、高泽金院长主讲的【火花1期】专创融合课程共创研修营,要实现专创融合,需要有学校等支持。作为一线教师,如果想推进专创融合,可能更好的切入方式是课创融合、课赛融合;作品,可能是师生利益的结合点。
昨天和广东海洋大学12级信管专业的林志杰伙伴交流,其中就谈到HR如何看简历,特别是寻找实习的简历。不仅看求职者有哪些经历,更看重你的思维、态度、思路等。
交流中志杰举例:

A,应聘产品实习生:

  • 我是一个APP狂热粉,体验过上百个APP,撰写了50份产品体验报告,其中3篇上架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B,应聘产品实习生:

  • 2018.7-8,浙江博通公司,公众号运营
  • 2018.12-2019.1,杭州星空公司,产品经理助理

如果你是HR,会对哪个应聘者更感兴趣呢?经历重要,用数字说话的相关作品更有价值,更吸引人。A其实就用到了作品思维,撰写简历时的STAR法则。

二、作品思维

搜狗微信搜索“作品思维”,看到公众号“职场课代表”的推文【作品思维】每个人都有作品,你缺的不过是代表作(视频4:48),很短,但蛮有启发的。
专创融合,我们可以从师生利益结合点较多的作品开始,每门课程,都有可见的作品产出;教师提前定义好不同作品的质量(举实例,比如作业A质量为优秀,作业D的质量为不合格),同时可邀请本专业的校友来分享,通过校友的口道出作品在之后实习、求职、升学的价值。
同时鼓励学生由作品,到产品,再到商品。

这个暑假,有4个19级伙伴一起做社会调查“大学生实习知多少”,学生已经对20多个校友进行了访谈(内容见链接)。能够联系上的校友,大部分蛮关心、支持母校学弟学妹的发展的。从校友开始借力!如果有老师、学生对“传媒实习通”项目感兴趣,也欢迎一起来做啦。

对了,职场课代表公众号,还有更多有价值的视频,比如变现思维训练营新精英个人战略辅导课等。

三、其他资源

Summer reads: Top book picks from Ivey faculty,假期多读书啦
成长必读|个人成长的6条元规范,《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的落地版本。
image.png
(放聊天原图,更有画面感,并促进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