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丁又专
日期:2020-05-24

校园VC(http://www.xiaoyuanvc.com/),有丰富的线上创业项目库;有极致的大学生人才培养体系,但这些产品、体系,哪些是可以进入到高校,真正“多快好省”的助力高校创业学院开展双创活动呢?
image.png
校园VC生态

一、高校创业学院痛点

高校创业学院,绝大多数人员编制都很少。

1.缺人。

目前创业学院,有独立建制,或与招生就业合署办公。创业学院真正从事高校双创工作的全职人员不多,但工作杂且繁多。

2.缺钱。

由于面向全校开展双创教育,以及相应的师资培训;各类活动也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创业学院经费有一定紧张。

3.缺师资。

目前《创业基础》课程为必修课,部分学校采用网络教学;部分学校是通过全校招募教师来上课(管理学院、商学院教师,辅导员等)。
三缺的环境下,如果编制很少,则创业学院将主要精力专注于互联网+赛事组织,部分《创业基础》课程教研,部分负责大创项目。

二、高校大学生双创痛点

那么,高校的大学生呢?双创(创新创业),并不是绝大部分学生的刚需;大学生并没有意识到,或者自己领略到双创课程等带给自己的真实成长(除了拿到学分)。

1.视野窄。

如果开展实践活动,一般都是局限于校园项目,创新性严重缺乏。

2.落地难。

由于缺乏系统化的职业训练,能力不足导致执行力不够,项目落地难。

3.环境缺。

看重学分,难以把双创实践与个人高质量成长联系到一起,难以找到同道中人;临时搭建的团队互补性差、战斗力弱,更像一个群体,而非一个团队。

三、高校双创资源

但高校开展双创实践,其实还是有好几把可以用到的刷子。

1.给项目给钱。

一般高校每年都有几十项(浙江传媒学院1.4万人,每年约40个大创项目;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1万人,每年约有15个国家级大创项目,约30个校级大创项目),每个项目经费在3000-20000元不等,公立学校大创中位数在1万;独立学院在4K左右。
还有其他科研项目、基金项目等,都是有钱支持;创新创业比赛,校级获奖一般也有数千到数万元奖励,更不用说省级获奖奖励了。

2.给学分。

有《创业基础》必修课;有创新创业公选课;有创新创业第二课堂学分。基本上一个学生平均需要修读5-10个创新创业相关学分。

3.给实践场地。

只要真正愿意实践的,同时有一定创新性,都不用担心实践场地;甚至还会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

4.有创协。

这里创协泛指创业协会、KAB协会等。如果应用得好,基本上是非常棒的活动生力军。如果能够建立一个强大的人才培养机制(需要创业学院老师介入),则能够让成员高效成长,快速独当一面,从而可以同时开辟多条战线。

四、校园VC核心优势

整理下来,个人理解校园VC在如下方面具备独有优势。

1.开放、高效的大学生人才成长体系。

主要得益于校园VC的基因,开放。所以有强大的语雀知识库(https://www.yuque.com/r/xyvc/books?q=),对于刚加入校园VC做实习生的大学生,如果有心想快速了解校园VC生态等,知识库就是一个成长利器。
得益于校园VC的活动复盘、学习文化。通过知识库,把所有活动流程进行文档化,同时通过每一次活动的复盘,让流程不断优化,实习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成长。
得益于校园VC合伙人团队的放手机制。创始人殷建松先生能够在有设想后,在初期相对帮扶一下后就防守让项目团队来推动;社投合伙人郑羽轩先生在整个高校学生创业圈的多年积累(具体可见【校园VC·高创】第一季第六期③郑羽轩——校园文化与社会创新);其他合伙人张正明、陶锋、项方伟三位老师,也都是在某个领域非常优秀,但对具体项目干涉极少。

2.丰富、高效的双创工具体系。

不仅积极使用语雀、瞩目会议这样免费的工具;同时开发火种节、加速营、线上峰会等工具,把创新创业活动的举办门槛降到最低;同时让活动参与方自行通过工具收获较多成长。
image.png

3.丰富的项目资源库。

事情是想不明白的,是干明白的。校园VC的实习生为何能够高效、快速成长,因为都是在实战中历练。能够举出来的正在做的项目有创早会(活动)、高创会(项目)、B创营(项目)、高视联(项目)、创享会(项目)、索尔创新教育(项目)、新创机(项目);创前班(社群)、3C数创营(训练营);游学营等。
除了上述项目、活动,汇聚了大量的创新创业实践伙伴,也沉淀了大量的项目资源,比如创早会,每周2-3个项目路演,截止到5.24,一共举办43期,有将近100个项目在创早会平台上进行了路演(https://www.yuque.com/xyvc/bsb/faw0t1),为校园VC注入了源源不绝的智慧与力量。

五、校园VC,赋能高校双创育人环境建设

结合团队对高校创业学院工作的理解,校园VC在如下方面能够赋能高校创业学院。

1.(初级)工具使用。

费用:100元以内,单次。
火种节、加速营,是高校最容易立即应用的工具,特别是火种节,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让对双创感兴趣的大学生伙伴,能够通过3-4小时快速的完善创意。

2.(初级)活动参与。

费用:很多活动不用钱,或9.9元/次。
鼓励学生参加校园VC举办的各类活动,比如高创会、B创营、创早会、创享会、线上问诊等;通过参加活动,开阔视野。

3.(中级)课程引入。

费用:2-3k到1-2万不等,每年。
比如引入高创会作为学校的第二课堂学分课程,学生自己参加1季8期活动,并撰写相应的作业,获得1学分;参加2季,获得1.5-2学分等。
组织学生参加校园VC举办的“3C数创营”,特别是大创项目立项的,有线上社群基因的项目团队,通过21天高强度学习、实践,真正启动项目。
鼓励学生,特别是创协骨干,报名参加校园VC的实习生项目,快速提升团队领导能力与项目执行、推进能力(2-3个月)。

4.(高级)深度合作,把校园VC文化、项目融入到双创育人环节中。

费用:初期投入,后期会有收入(培训班、政府奖励、项目经费等)。
比如校园VC的大学生人才培养机制;各类项目的生发、启动、发展(初期可以是高创会、创早会的本地化等;后面有相应的创新实践文化后,就会生发出更多的有自身基因的项目)。
构建本校自身的项目库、适合本校学情的双创案例集、打造适合本校学情的双创社群;通过活动邀请、链接更多校外双创资源,激活校内双创人才利用。
本校发起举办“3C数创营”,招募本校学员,并对校外学员开放;提升本校师资力量。
……
如果能够深度合作2-3年(并持续合作,共同成长),将在校园内建设一个非常棒的“积极创新、勇于实践的双创育人生态”,并拥有如下显性的短中长期成果:
(1)短期1-2年:能够申报多个双创类教研项目(校级、甚至省级)。
(2)中期2-3年:非常活跃的校园创新创业育人生态(培养了学生、打造了一支有力量的双创教研团队、一个有力量的双创协会);校友力量得以进一步发挥作用。
(3)中长期4-5年:报创新创业教学成果奖(省奖)。
(4)长期5-10年:通过双创育人生态培养出来的学生,更能够在社会立足,创业比例会更高;这一批学生进一步又会反哺学校。

结合高校自身特色,加上校园VC的深度合作,就可以构建出高校自身的双创育人生态。创业学院,由于育人价值得以进一步凸显,在学校的话语权进一步加强,成为学校不可或缺、重点对外介绍展示的部门,是学校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