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丁又专
日期:2021-01-06

最近整理“社会调查与统计”课程的资源,看到了复旦大学熊浩老师的课程《思辨与创新》,蛮不错的。

一、资源汇总

1.《思辨与创新》MOOC

他人整理出来的文字版

课程链接:D:\浙江传媒学院\MOOC\【熊浩】思辨与创新
**

2.《熊老师:论文求生指南》

B站(付费75元):https://www.bilibili.com/cheese/play/ss23

3.书籍《论文写作指南》

豆瓣: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4832666/,原价48元,京东商城39元。

4.得到APP《跟熊浩学沟通·30讲》

https://www.dedao.cn/course/zp9lB3q0breKZq4sYrXYjyWxG64dg2
发现得到APP这个平台,每一个专栏课程,都有一个副标题,而且都非常值得学习。比如熊浩老师的课程,“只要这么谈,做事都不难”。
得到APP,能够快速的应用专栏老师的课程方法。
image.png

二、学习体会

1.Morris List:什么样的问题才算是好问题

(1)An issue or problem makes you angry-offends morality, decency, justice
这样一个问题它会让你感到愤怒,它冒犯了你的道德,你的颜面以及你的正义感
(2)An issue or problem excites you
这样一个问题让你无比的兴奋
(3)There is something new you want to teach the world
你想教给世界一些新的东西
(4)You wish to reveal a secret
你想让一个秘密被公之于众
(5)You wish to effect change
你想要去影响,并触发变革
(6)An issue or problem is on the cutting edge of your subject
真正的处在你这个学科最前沿位置的问题
(7)You want to enter a dispute with a new argument
你想要带着一个新的证明进入到一个新的讨论当中
(8)The discussion which you wish existed about your subject doesn’t exist
你感兴趣的一个讨论竟然还不存在
(9)Your research is “something that will surprise the world”
你正在研究一个震惊世界的东西
(10)There is a developing area of - and - that is important
一个重要的关于学科交叉的东西

2.好问题,一定是“与我有干(gan,一声)”

什么样的问题是有可能的产生新意的,它必须与你个人生命关联,也许是自己的长期爱好,也许让你感到被冒犯,感觉到疼痛。
要首先问一问“这个事情和自己有什么关系啊?”。

3.好想法从何而来?Where Good Ideas Come From?

TED演讲: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4625658,结合书籍一起品味更佳!

三、MOOC章节安排

第一章 提出问题:如何提出一个新的、好的问题?

1.1课程导论
1.1.1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
1.1.2课程内容
1.2才大:交叉学科与多元阅历
1.2.1从书法中提炼看不见的竞争力
1.2.2当红楼梦遇到建筑心理学
1.2.3咖啡店为何激发了创新与当你掌握多学科的知识
1.2.4促进连接:重视人文、哲学和通识教育
1.2.5工业时代与分科之学:制针传奇
1.2.6专业细分下的知识生产:PhD是如何炼成的?
1.2.7学科细分下思维与利益对创新的遮蔽
1.2.8培养人,还是培养人才
1.2.9在社会学意义上理解创新:结构洞与知识迁移
1.3心细:让思维如柳叶
1.3.1敏觉的问题意识与对生活世界有感
1.3.2将困惑变成问题
1.3.3Morris清单及和你,有什么生命关联?
1.3.4正念:体会当下的自己、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1.3.5这是一个真问题:谈论国王与理解兴趣的意义
1.4一些增进创造力的具体方法?
1.4.1活化的否定
1.4.2Enlarge the Pie
1.4.3头脑风暴的正确方法
1.4.4培育创新的急智:Yes and
1.5系统(立体)学习观
1.5.1从学而时习之到不知不愠

第二章 展开论证:如何让自己的想法被证明?

2.1区分一些事
2.1.1论证需要明确的议题
2.1.2论证要有立场(态度)
2.1.3推测性的解释不是论证
2.1.4无效的论证≠错误的论证
2.2诉诸权威
2.2.1诉诸权威概念
2.2.2还原权威的脉络与质地(一)
2.2.3还原权威的脉络与质地(二)
2.2.4权威的限度
2.3诉诸经验
2.3.1定性的经验VS定量的经验(一)
2.3.2定性的经验VS定量的经验(二)
2.3.3经验的限度
2.4诉诸叙事
2.4.1主观证明与客观证明
2.4.2说服要素:互惠、喜好
2.4.3说服要素:从众、稀缺、一致、权威
2.4.4叙事的要素(一)
2.4.5叙事的要素(二)
2.4.6课程小结

第三章 发起质疑:如何让别人的想法被撼动?

3.1思辨的意义
3.1.1辩论的价值
3.1.2思辨的意义(一)
3.1.3思辨的意义(二)
3.2当我们反对和质疑
3.2.1动摇论证
3.2.2动摇人(一)
3.2.3动摇人(二)
3.2.4动摇哲学的根基(一)
3.2.5动摇哲学的根基(二)

第四章 磨砺自我:批判思维的演练和沉淀

4.1批判思维的一般观念
4.1.1什么是批判思维,什么不是?
4.1.2批判思维的心智状态(一)
4.1.3批判思维的心智状态(二)
4.1.4不确定的意义
4.1.5用批判思维理解学习历程
4.1.6读书这件事
4.2批判思维的演练
4.2.1示例一:谈判是科学还是技艺?(一)
4.2.2示例一:谈判是科学还是技艺?(二)
4.2.3批判阅读-平拖车风波(一)
4.2.4批判阅读-平拖车风波(二)
4.2.5批判性阅读—-罗辑思维
4.3批判思维与真实的价值分歧 语 境、同情理解与自我反思
4.3.1批判思维与分歧 语境
4.3.2批判思维与同情理解与自我反思
4.3.3课程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