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丁又专
日期:2020-12-07
image.png
脱不花·30天沟通训练营

一、训练营刷新的3个认知

1.通用沟通能力:目标、建设性

今天汇总24讲PPT,简单加了标签。一张张看过去,感受最深的就是通用沟通能力:目标、建设性。
我们做事情的目的,很少是为了宣泄怒气等,而是为了达成目标,比如对孩子发火不是目的,孩子按时起床是目的。
我们的动作,要围绕目的的达成而努力,比如“先穿袜子”,而非“怎么还不起床”(理论上,正在实践)。和同事、领导、下属沟通,也是一样。我们的目的是什么,价值观要融合到行动上,怎样做对的方法上。

2.沟通,是为了自己好,但首先需要对方好

刷新认知的地方太多了,比如绩效面谈,不是为了别人,是为了自己。比如管理,是通过他人来获得绩效。那么如何赋能他人,就是管理者的责任。昨天刘润老师访谈樊登老师的推文刘润对话樊登:脑子里天天想着钱的人,干不出漂亮事儿,里面有一段话特别触动,大意如下,

为何我们对下属做错事就批评,其实自己做错的事情少吗?如果不给予公司员工做错的空间,成员如何成长。

3.沟通需要刻意练习,需要预案

真实的沟通场景,比学习时刻要复杂很多。如果没有预案,其实很难做到很好的临场发挥。这也是沟通训练营中,每讲除了视频+文稿,测试题外,还有一个“打造预案”的环节。
image.png

二、部分笔记

1.道歉

一般我们道歉,很可能是“我错了,你不要再生气了”,对方会继续生气,因为道歉的逻辑可能就错了。

道歉的终极奥义,不是跟对方承认我错了,而是告诉对方,你是对的。

所以,我们道歉,“要是我遇到这种情况,也会很生气;通过这件事,自己也明白了XX道理,我计划XX;(送一个小礼物)这里有3张电影票,表达我的歉意”。(肯定情绪+自己计划+上个礼物)
image.png

2.求助

求助在工作中经常出现,如何求助才能够达成目标呢?训练营给出的公式:成功的求助=别人帮得了+自己值得帮。一下子把求助说的很明白。
别人帮得了,表示我们已经做了较多的准备工作,而不是甩锅给对方。
自己值得帮,不帮是常态,帮是情份。不能由于对方拒绝就翻脸不认人。

比如有时候我们想请朋友牵线认识一个人,如果我们把准备工作做足,把相关信息文字整理好发给朋友,然后再电话沟通一下,询问是否可以帮忙牵线一下,把下面这段文字发给对方(用朋友的语气初步拟了一个简短的说明,方便朋友简单修改或直接发给对方,“举手之劳”)。这也是很多时候,书籍的推荐,以及推荐信,在请求对方前自己先拟一个初稿,这都是表达对方的尊重。对方是否使用,是另外一回事。
image.png
求助,对方干得了≠帮得了,这也是求助中经常遭遇的误区。所以才有不帮是常态。
image.png

3.即兴发言

即兴发言,看起来是即兴,其实要做到半准备;同时看到即兴发言的本质,是肯定与会者(表达自己学到了新知,如果接下来能够应用,更要表达出来),需要简短,而不是个人出风头。
比如邀请了陈庆章教授来进行“教学法”讲座,最后提问+表达感谢,用来加深印象。

陈教授,您好!今天您的分享很有启发,笔记都记了6页;今晚就整理一下课程规则,明天的第一课就尝试,特别是固定座位的方式,也利用起来。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如果涉及到分组,班级固定座位的形式有哪些建议?

image.png

4.提建议

给建议,一定要问对方是否需要。回忆自己的经历,我们自己其实“知道”什么是对的,缺乏的是动力,及如何走过去的方法。
image.png

三、沟通训练营课程大纲

第4期沟通训练营已经开启报名,欢迎了解啦(链接)。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