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丁又专
    日期:2020-07-16

    从张静老师的“CEO(创能)项目”微信群,总能不经意间收到满满的干货,滋养我们的教育前行。
    训练营主页https://steveblank.com/2020/07/14/26134/

    在Steve Blank的引导下,斯坦福又完成了一个5天的线上训练营,我刚刚拿到所有20各项目的PPT。先看看他们做的是哪些项目吧summary of the 20 teams(1).docx.docx%22%2C%22size%22%3A17142%2C%22type%22%3A%22application%2Fvnd.openxmlformats-officedocument.wordprocessingml.document%22%2C%22ext%22%3A%22docx%22%2C%22progress%22%3A%7B%22percent%22%3A99%7D%2C%22status%22%3A%22done%22%2C%22percent%22%3A0%2C%22id%22%3A%22vbT2u%22%2C%22card%22%3A%22file%22%7D)!
    image.png
    image.png
    随便拿出个PPTCoworkingSpace.pptx看看。1. 封面上一句话说明这项目是什么,解决的是谁的问题 2. 你以为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3. 完成商业模式画布,然后每天去做访谈,做假想验证,回来修改 4. 反思总结,尤其是假想和现实的差距 5. 下一步准备怎么办。
    image.png
    他们这5天的安排,没有PEST,SWOT,商业计划书,只有按照商业模式画布展开的假想和验证。大量的访谈。

    @张静(Fellow of EEUK) 不怪学生我们的教育都是理论和干瘪的知识教育缺乏实践学习和生活教育,学生是块干海绵或被压缩成了饼干,干燥的很,失去了生活和实践的源泉,想象力无法施展,

    上午听了西交利物浦席校长的分享,他们在太仓的分校是围绕产业建立的,有点意思。抽空您可以回看。
    营造终生学习、创新和创业的教育生态——未来大学的探索-席酉民,2小时,7.15讲座
    席酉民,西交利物浦大学董事、执行校长,利物浦大学副校长,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如果我们不能静心思考,知识离开了生活本身,怎么能发现生活的美?怎么能从世界万物中进行观察,找到让生活更美的感悟,形成idea,做出原型样品,再通过工业化技术做成产品,然后商业化把这种美好做成商品,增加社会的福祉呢?

    看了国外的PPT分享不成熟感悟:创新创业计划书,怎么理解简单来说创业者应该是IDEA—model—product—goods过程。而商业计划书应该考虑的是通过投融资实现商品的规模效应和批量生产而已!甚至获取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创业计划书不等于商业计划书,我们更应该关注model和product这个过程,即双创教育关注各种大小微创新,到business阶段不是我们教育擅长的,是我们送给社会投资创业项目的投资人的教育成果。,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