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丁又专
日期:2020-11-30

一、学生参赛困惑&回复

今天课堂上简要分享了一下部分同学参加“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的申报表与调查报告,鼓励大一学生积极尝试。下午有学生微信留言:

还有1个问题!我很想参加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基金立项 但是无奈没什么门路 目前好像也不是很了解

自己回复如下:
对于赛事参与,不管结果如何,都需要做出一些东西(作品)出来。比较好的切入点是查看学校近3年,大学生创新基金,查看大家一般做什么内容(有做作品、有调查、有设计、有创业实践),看是否有什么触动或吸引自己的点;然后自己利用课外时间行动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定向邀请朋友,或者是群中分享自己的设想,吸引他人一起参与,一般2-4人较为合适,太多就打酱油了。
具体如何查询往届大学生创新基金,可以查看老师在钉钉群的“8分钟短视频(校内网搜索+百度搜索技能)”。 8分钟短视频(校内网搜索+百度搜索技能).mp4 (24.8MB)所有赛事(比赛、项目申报)基础,都是做出了一点什么;如果要获奖(比赛)、立项(项目申报),还需要是提前已经做出了一点什么,有一定基础。
比如新闻专业,我们针对大家关心的议题,做一个短片。不管短片质量如何,我们经历了完整的流程。这时候申报,成功的概率就更大一些,也有东西可写,也知道自己这一次真正想做点什么,要做什么人才能够做成。因为经历过短片制作,就知道协作需要哪几类人,哪些技能;这个是凭想象,看书不能够获得的;同时,通过第一个“粗糙的作品”,我们也有1-2个愿意继续合作的伙伴。这也是老师一直强调动手实践的原因。

二、个人思考

其实这是很多学生,特别是大一学生的共同困惑,个人建议是:从参赛到比赛。具体路径可以分成以下3步。

1.多渠道了解大学重点赛事

赛事(包括比赛、项目申报),主要分成2大类,一种是面向全体大学生的,一种主要是面向专业的。
(1)面向全体的比赛
可以重点参考:浙江省大学生科技竞赛赛项名单,最新版是2020年浙江省大学生科技竞赛赛项2020年浙江省大学生科技竞赛赛项.pdf),一共41项,比如前3项如下,后面有较多专业性比赛。
image.png
(2)面向全体的项目申报
在浙江传媒学院,大学生可以申报的项目主要有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大学生创新基金、新苗人才计划等。
(3)面向专业的赛事
比如面向新闻学专业的“新闻节”,专业性比赛,可以主要咨询大三、大四学长学姐,和辅导员、班主任等。

如何快速找到上述大四学长学姐,并请教呢?

  • 在学校内网搜索国家奖学金、“浙广集团”奖学金、“中广电”奖学金、“中国移动”奖学金、“浙报·阿里”新媒体奖学金 获奖名单,找到其中大三,特别是大四学生。
  • 想办法找到本专业,或感兴趣专业或学院的5-10个大四学生的联系电话。联系方式可以通过请教辅导员来获取,当然需要说明需要联系方式的目的,以及自己已经做了哪些工作。
  • 先短信,再微信/电话。给大四学长学姐发一个短信,一般3-50个字,比如:

XX学长/学姐好(最好是对方姓名),冒昧打扰您。我是XX学院20级新闻学专业学生XXX,想在大学里多历练实践,在学校网站看到您获得了XX奖学金,非常优秀。通过请教辅导员找到您的电话,期待在您方便时打扰10-20分钟,请教一下您的大学经历,以及对大一学生参加比赛实践的建议,电话或面聊。我的微信是XXXX。再次谢谢您。 如果短信1天未回复或对方没有添加微信,可以在中午或下午课后(第5节或第9节下课后5分钟)电话联系一下。

  • 带着问题、带着笔记本+笔,准时去请教学长学姐。一般见面交流时,可以问一下对方方便交流的时长(20分钟,30分钟,或3点半有一个会),根据对方的时间,确定自己请教追问的深度。
  • 整理一份交流收获,发给对方。再次感谢对方的帮助。

image.png

2.大一重在参赛(找队友、找指导老师)

通过上面的渠道,我们可以把自己感兴趣的赛事信息整理成一个名单(列表),然后再通过学校内网、百度等,了解到每个赛事的时间安排,最近3年的获奖、立项名单,并提前准备(一般等通知了再准备,基本上是作为分母)。
上面所有信息,都可以整理到在线文档中,比如现在看到的“语雀知识库”,或者发布到简书、公众号等,再把整理好的信息分享给班级或专业的同学。
可能有同学会嘀咕,我辛辛苦苦找到的信息,为何要分享,不是增加竞争吗?原因有二:其一,班级、本专业同学,短期看有竞争,长期比如毕业后,都是非常重要的伙伴朋友;其二,我们需要组建团队,也需要让潜在对此感兴趣的同学等看到,了解到自己是认真的,值得信赖。

赛事分为比赛类,项目类两种。
(1)比赛类
比如大广赛,一般有报名、初赛、复赛、决赛等。重要的比赛,一般时间都比较固定,可以上网查看近两年该比赛的时间节点。
(2)项目类
比如大学生创新基金、新苗人才计划、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周期是一年。有申报、立项、中期检查、结题验收四个环节。立项后拨付一定比例资金,中期检查通过后再拨付一部分,结题验收通过后拨付最后的部分。

大一,重在参赛,了解赛事活动流程,如果有高年级学长学姐报名,也可以申请加入其队伍,并积极贡献自己力量(主动)。
如果是自己发起,找指导老师是重要一环。其实也很简单,就是查看过去2年立项、获奖项目的指导老师,然后找到该老师后,请问对方是否愿意指导自己(前提是自己已经有一个想法,并且把想法写了下来),可以把想法文档发给老师,对方更容易做出决定。
image.png

3.大二及以上,重在比赛(有基础、作品是前提)

虽然重在参与。但经过大一,我们对流程等已经很熟悉(可能比很多大三的都熟悉),大二、大三再参加赛事,就力争获奖、立项。
当然,获奖、立项都不容易,但如果能够根据之前了解到的流程,提前打下了相关基础,有一些小的作品或成果,这样立项、获奖的概率就大很多。

积极与高年级学长学姐交流
积极和老师交流沟通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我们的大学不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