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丁又专
日期:2021-02-21
笔记%26应用实例《一页纸学习法》([日]浅田卓) - 图1笔记%26应用实例《一页纸学习法》([日]浅田卓) - 图2
一页纸学习法:将知识转化为成果》、《丰田一页纸极简思考法

一、封面收获

使用华杉老师的营销理论-货架思维来分析上面两本书的封面,有如下特点:

1.排版一致。

如果买过一本,感觉不错,很容易购买第二本。同时封面设计也是在一个框架(模板)中进行。

2.重点突出,给出购买理由。

比如书籍标题,一眼、远远就可以看到。“一页纸学习法,看看讲的示什么?”于是就拿起来了。
畅销40万册,这么多人买,我也买一本。

3.取名精辟,引导阅读顺序。

主标题吸引人到跟前;这时候读者靠近了,副标题就起作用了,“将知识转化为成果”,对啊,我们心心念想,不就是追求成果,追求功劳嘛。“任何人都能够轻易做到的”,那我也可以做到。
关键词“活用知识、帮助他人、成就自己”,进一步加强了读者的好奇心。
封面设计,就是要设计大家的阅读顺序,从远处(书名、排版结构),到近处(副标题、关键词),到内页(文字图表)。
记得华杉老师讲过他的书籍,一开始就是目录,而不是各种序(自序、推荐序等),作为一个读者,真的不太关心序,既然拿起了书籍,最想就是看看目录。

二、笔记摘要

1.坚持三条件

(1)简单易操作。比如一页纸的减肥表格,每天洗澡前称体重记录,蓝色笔记录减轻;红色笔记录增加,一目了然。
(2)短时间内进行。为何日更比周更更容易,因为每天做容易形成习惯。但今年阅读52本书就很难落地,因为无法量化。
(3)实践深入会发现其中奥秘、有趣。其实就是正反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日本作者书籍特点

感觉日本人写的书籍,有3大特点:
(1)简短。一般都不厚,聚焦在一件事情上面。
(2)有趣。很多书籍都是图文形式,大概2-3页都会有一个图,不乏味。
(3)可操作。有如何做的方法,比如一页纸减肥,如何减,写的清清楚楚,容易操作。

三、实例

表1:一页纸贡献学习法(读《一页纸学习法》)

时间:2021-02-21
主题:《一页纸学习法》
有用>正确,为目的而读 Who? 零散读书、看视频的自己
阅读前有明确目的 学东西时,想着需要向他人进行解释 P/W? 看书/学习时间多,但缺乏成效、产出,不能转化为论文或项目或收入
有具体要帮助的人与问题 (觉得)自己明白->(向他人)解释清楚 PQ? 如何在学习后有可展示/显性的成果物?
用自己的话20分钟总结主题 2W1H的3Q输出学习法(Why?What?How) 1P? 采用有目的,限定10分钟总结,聚焦解决具体问题的阅读法
消费性学习观->投资型学习观 为什么参加(学习)+学到了哪些(收获)+接下来如何用(落地行动) 3Q? Why? How? What?
动作->行动 输入(20字主题)->输出(2W1H)->贡献(帮助他人解决问题) P1? 学习前没有明确目的 做贡献学习法表格 3遍学习法=10分钟略读+重点度+10分钟提炼要点
20个字输入学习法(P) Excel1表格 P2? 缺乏自己的加工理解 2W1H解释法学习 有用>正确
限制10分钟提炼要点 蓝笔要点+红笔重点(目的) P3? 缺乏可落地方法或环境 10分钟限时提炼要点并总结 例:30天称重减肥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