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丁又专
日期:2020-06-03
image.png
(“3C数创营”(第三期)的结营日云合影)

一、共创校园双创生态

今天是“3C数创营”(第三期)的结营日,21天7次课,今天画上一个句号。说实话,很累,但真的自己对于校园VC、对于校园VC如何助力高校校园双创生态的培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同时,今天回看高创会昨晚的视频,特别是看到第三个嘉宾李弦的分享,突然停了下来:

作为学校,是很难常态化邀请到这么丰富的嘉宾来分享的

如何高校和校园VC展开合作,通过平台的力量,邀请的嘉宾也是最接近大学生关注点的人,区别于其他邀请纯大佬,或互联网+金奖项目成员的分享。因为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绝对不属于很少人的比赛专利,而是一种普惠性的教育形态,特别是在这种移动互联网给人赋能的时代。

共创校园双创生态,校园VC 在当下可以赋能高校师生的,有付费的,有免费的。也许有老师说,“我们没有经费”,没事,我们不急,因为校园VC是一个没有专职人员,通过合伙人+志愿者形式运作的社会企业,没有其他服务机构那么大的财务压力。

校园VC的故事,感兴趣吗?对了,今晚校园VC创始人殷建松老师的加餐,后面看是否可以剪辑出来,大概25分钟左右,分享了校园VC走过的成长之路(见https://share.mubu.com/doc/5q841hVODQS

校园VC主要依托强大的人才培养能力,通过大学生志愿者(实习生)把校园VC的各个生态项目运作起来,而且是可持续的运作起来。这样一套双创生态,我们希望能够无保留的和高校共享、共创,真正助力高校的人才培养。

二、较容易会所落地复制的项目

举几个较容易在校园复制、落地的项目

1.高创会项目

目前高创会运作到第五季第一期了,总共33期,3个月时间共邀请近百位嘉宾。
我们有一个“高创会登箭计划—志愿组织者”,一共33人,里面包括校园VC的创始人、合伙人、小助手,近30人都是从高创会创立后参与进来的志愿者。每一季节目,我们都有意识地用新的志愿者(经过前期的“学中做”)来负责整个项目,实现“做中学”,从而达到培养人的目的。
比如目前高创会项目组组长余赢盈,18级大二学生,3月下旬才加入,5月12日写的“高创会实习的5个收获”https://www.yuque.com/xyvc/dzf5tf/gsfn41
通过语雀知识库,把经验能够传承下来,同时尽可能避免二次踩坑。但大学生通过做事踩坑收获成长,这就是大学的价值与意义。

2.创早会

自2019年6月12日,不管是前30期的线下(中关村),还是后面疫情影响搬到线上,都是雷打不动的每周三早6:30-8:00,本周三(6.3)刚刚做完第43期。
每次有2-3个嘉宾路演分享,总共有近100人次进行了分享;而且每一期都是开源的,包括路演分享的PPT(这是个宝库,https://www.yuque.com/xyvc/bsb/faw0t1)。
为何能够坚持不间断的做,有灵魂人物殷建松老师每一期都参加,还有一群被吸引的志愿者,比如主持人钟笑微,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大二的学生,在读书会中也分享了自己的故事(“从Idea到项目落地”https://www.yuque.com/xyvc/dzf5tf/mx25ya

3.更多项目

常态化运作的项目如下;
(1)高创会:自2020.2开始,已举办4季共32期,每周二、五举行
(2)创早会:自2019.6.12开始,已举办44期,每周三举行
(3)创享会:自2018.1.18开始,已举办64期,每周不定期举行
(4)线上问诊:自2019.12开始,已举办19期,每周一举行
(5)中关村创业游学营:自2018开始,已举办近20期(嘉兴学院、西安欧亚学院)
(6)3C数创营:自2018年开始,已举办5期(清华线下2期,线上3期)
(7)加速营:目前已经孵化20个初创项目(自由人)
(8)其他项目:B创营、高视联、新创机、索尔创新教育、卡玛编程教育等

三、我们的成长与行动

人的成长,本质上都是做中学、学中做,最好的方式就是实习实践,不管是在大学校园,还是我们工作后。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推进大学生的落地成长。

当然,校园VC已经走过4年,不可能一下子就完全学会、复制,但时间是最好的武器,校园VC愿意陪伴真正有意愿的高校老师、高校双创机构、大学生创业者一起成长。

已经走过四年,未来还有更多的四年,我们一起走过。关于校园VC,你想做出怎样的行动来了解呢?

如果您也希望加入到校园VC的共创社群,希望把校园VC的一些好的方法、项目引入或复制到自己的高校,我是校园VC的高校合作合伙人、浙江传媒学院文化创意与管理学院的老师丁又专,欢迎扫码联系(备注 姓名-高校)。
image.png